【17万年前,古人咋做衣服?】在约11万年的末次冰期,也许动物像《冰河世纪》里描述的那样纷纷向温暖的南方迁徙,但人类祖先又是如何抵御寒冷的呢?在更新世,由毛皮制成的衣服可能在早期人类适应寒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在衣服上发现的虱子进行的基因研究表明,衣服至少起源于17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现代人。”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学研究所泛非洲进化研究小组的Emily Hallett说。

但这些衣服是如何制作的?Hallett团队发现,在非洲摩洛哥,骨头被古人做成了加工衣服的工具。9月16日,相关论文刊登于《交叉科学》。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t.cn/A6MziBhT
https://t.cn/A6MzY213

△ 17万年前就有了衣服

Hallett猜测服装可能为人类祖先提供了两个“好处”——保护自己不受环境影响,以及个人装饰。

但因为毛皮和其他有机材料很难在考古记录中保存下来,尤其是在距今10万年或更久远的遗迹中,因此研究人员很难确定衣服的起源。不过,之前一项虱子进化研究表明,现代人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穿衣服,这使他们成功离开了非洲。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avid Reed及同事,研究了现代人身上的虱子,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进化和迁移模式。“我们想找到另一种方法确定人类何时开始穿衣服。”Reed说,“我们知道人身上或衣服上的虱子几乎肯定是在人类开始穿衣服后才存在的。”

虱子与大多数其他寄生虫不同,它们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滞留在宿主的谱系上。这种关系使科学家能够根据寄生虫的变化了解宿主的变化。Reed等人使用了更合适的新数据和计算方法,发现人类穿上衣服的时间早于最后一次冰河时代。

更早之前有研究猜测,人类在失去体毛之后就开始穿衣服了。但基因研究确定古人类在大约100万年前失去了体毛,这意味着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体毛也没有衣服。

“人类在不穿衣服、不长体毛的情况下生存了数十万年。直到有了衣服,现代人类才能离开非洲前往世界其他地方。”Reed说。

“我认为,我们的姐妹物种尼安德特人和其他物种也会制造衣服,因为他们生活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Hallett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有趣的是,我们在摩洛哥的Contrebandiers洞穴找到了古老的服装。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表明,这个地区当时是温和的地中海气候。”

另一方面,考古证据的缺失使得人们对服装的传统及制造工艺同样知之甚少。

△ 古老骨头能做衣服

实际上,Hallett等人第一次开始研究Contrebandiers洞穴的动物骨骼时,只是想了解生活在12万年前~9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的饮食和环境情况。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些古老骨头不仅仅是食物残渣,它们还被做成了工具,用来加工皮革和毛皮。

“这些骨骼工具有形状和使用痕迹,表明它们曾被用来刮皮以制造皮革和毛皮。”Hallett说,“与此同时,我们在Contrebandiers洞穴的食肉动物骨头上也发现了切割痕迹,表明人类不是在加工动物的肉,而是在剥它们的皮。”

该研究组确认了来自Contrebandiers洞穴的62件骨骼工具。

这些骨头被雕刻成不同的形状,并被抛光和打磨。与这些骨头工具一同出土的还有沙狐和野猫等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上的痕迹表明,当时的人使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技术将动物的皮剥去。

“这种形状的工具至今仍被用来制作毛皮,因为它们不会刺穿皮肤且耐用,而且在去除连接组织时很有效,不会损伤毛皮。”Hallett说。

在洞穴中发现的与现代牛相关的其他动物的遗骸则显示出不同的痕迹,表明它们被加工成肉类食物。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尖牙。

“在研究了所有的骨骼和牙齿后,有一颗牙齿我无法识别,它看起来不像我所熟悉的哺乳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的牙齿。”Hallett回忆道,“于是,我把这颗牙齿的照片发给了海洋生物学家和海洋考古学家,他们证实这是一颗鲸的牙齿,很可能是抹香鲸的牙齿。”

但在任何北非更新世遗迹中,科学家都没有发现鲸的遗骸,所以Hallett不曾想到这会是一颗鲸的牙齿。“直到我们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它,才确信这是一颗鲸牙。”

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有搁浅抹香鲸的记录,研究人员认为,这颗牙齿是人类从搁浅的鲸身上收集的,然后被运送到洞穴中。他们发现牙齿上有用来压碎石片的痕迹,所以它可能是一种工具。

△ 他们花了多久做工具

Hallett还想知道考古学家是否在其他骨骼遗迹中发现过类似的动物剥皮模式,并计划在受控环境下实验性地制造和使用骨骼工具,以了解制作和维护这些早期工具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力。

“我有这个实验工作的计划,但还没有开始,因为我正在寻找合作者,例如骨头工具制造专家。”Hallett说,“早期研究表明,时间和劳动力投入都不是权宜之计,工具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比如在正确的位置折断肋骨,用石器粗略地塑造骨坯,然后用石头刮削或研磨出精确的形状,这些都需要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在考古记录中,早期工具可以方便地制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具变得更复杂。它们拥有许多组件,更适用于特定的任务,所以了解人类在进化的哪个阶段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制造工具,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但该研究也存在局限,例如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未对洞穴骨工具进行残余鉴定。而且,在鉴定工具类型、制造技术和工具使用磨损时,该研究使用40倍放大技术以确定用于剥皮的骨工具上的使用磨损痕迹,而没有使用100~500倍放大镜直接分析每一个骨工具被用于接触的材料。

“我们没有必要的技术,通过分析骨骼工具来鉴定残留物,但这是将来要研究的东西。我们希望和残留物鉴定方面的专家展开合作。”Hallett说。

总的来说,来自Contrebandiers洞穴的证据突出了泛非洲复杂文化的出现,包括使用多样化材料制造专门工具。“我们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制造骨骼工具,用于加工动物皮革和毛皮,这种行为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传统的一部分,但更早的例子还没有被发现。”Hallett说。https://t.cn/A6MzY211

#你不知道的科学那些事儿# 【人类从啥时候开始穿衣服?】在约11万年的末次冰期,也许动物像《冰河世纪》里描述的那样纷纷向温暖的南方迁徙,但人类祖先又是如何抵御寒冷的呢?

在更新世,由毛皮制成的衣服可能在早期人类适应寒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在衣服上发现的虱子进行的基因研究表明,衣服至少起源于17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现代人。”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学研究所泛非洲进化研究小组的Emily Hallett说。

但这些衣服是如何制作的?Hallett团队发现,在非洲摩洛哥,骨头被古人做成了加工衣服的工具。9月16日,相关论文刊登于《交叉科学》。

17万年前就有了衣服

Hallett猜测服装可能为人类祖先提供了两个“好处”——保护自己不受环境影响,以及个人装饰。

但因为毛皮和其他有机材料很难在考古记录中保存下来,尤其是在距今10万年或更久远的遗迹中,因此研究人员很难确定衣服的起源。不过,之前一项虱子进化研究表明,现代人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穿衣服,这使他们成功离开了非洲。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avid Reed及同事,研究了现代人身上的虱子,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进化和迁移模式。“我们想找到另一种方法确定人类何时开始穿衣服。”Reed说,“我们知道人身上或衣服上的虱子几乎肯定是在人类开始穿衣服后才存在的。”

虱子与大多数其他寄生虫不同,它们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滞留在宿主的谱系上。这种关系使科学家能够根据寄生虫的变化了解宿主的变化。Reed等人使用了更合适的新数据和计算方法,发现人类穿上衣服的时间早于最后一次冰河时代。

更早之前有研究猜测,人类在失去体毛之后就开始穿衣服了。但基因研究确定古人类在大约100万年前失去了体毛,这意味着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体毛也没有衣服。

“人类在不穿衣服、不长体毛的情况下生存了数十万年。直到有了衣服,现代人类才能离开非洲前往世界其他地方。”Reed说。

“我认为,我们的姐妹物种尼安德特人和其他物种也会制造衣服,因为他们生活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Hallett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有趣的是,我们在摩洛哥的Contrebandiers洞穴找到了古老的服装。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表明,这个地区当时是温和的地中海气候。”

另一方面,考古证据的缺失使得人们对服装的传统及制造工艺同样知之甚少。

古老骨头能做衣服

实际上,Hallett等人第一次开始研究Contrebandiers洞穴的动物骨骼时,只是想了解生活在12万年前~9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的饮食和环境情况。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些古老骨头不仅仅是食物残渣,它们还被做成了工具,用来加工皮革和毛皮。

“这些骨骼工具有形状和使用痕迹,表明它们曾被用来刮皮以制造皮革和毛皮。”Hallett说,“与此同时,我们在Contrebandiers洞穴的食肉动物骨头上也发现了切割痕迹,表明人类不是在加工动物的肉,而是在剥它们的皮。”

该研究组确认了来自Contrebandiers洞穴的62件骨骼工具。

这些骨头被雕刻成不同的形状,并被抛光和打磨。与这些骨头工具一同出土的还有沙狐和野猫等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上的痕迹表明,当时的人使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技术将动物的皮剥去。

“这种形状的工具至今仍被用来制作毛皮,因为它们不会刺穿皮肤且耐用,而且在去除连接组织时很有效,不会损伤毛皮。”Hallett说。

在洞穴中发现的与现代牛相关的其他动物的遗骸则显示出不同的痕迹,表明它们被加工成肉类食物。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尖牙。

“在研究了所有的骨骼和牙齿后,有一颗牙齿我无法识别,它看起来不像我所熟悉的哺乳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的牙齿。”Hallett回忆道,“于是,我把这颗牙齿的照片发给了海洋生物学家和海洋考古学家,他们证实这是一颗鲸的牙齿,很可能是抹香鲸的牙齿。”

但在任何北非更新世遗迹中,科学家都没有发现鲸的遗骸,所以Hallett不曾想到这会是一颗鲸的牙齿。“直到我们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它,才确信这是一颗鲸牙。”

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有搁浅抹香鲸的记录,研究人员认为,这颗牙齿是人类从搁浅的鲸身上收集的,然后被运送到洞穴中。他们发现牙齿上有用来压碎石片的痕迹,所以它可能是一种工具。

他们花了多久做工具

Hallett还想知道考古学家是否在其他骨骼遗迹中发现过类似的动物剥皮模式,并计划在受控环境下实验性地制造和使用骨骼工具,以了解制作和维护这些早期工具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力。

“我有这个实验工作的计划,但还没有开始,因为我正在寻找合作者,例如骨头工具制造专家。”Hallett说,“早期研究表明,时间和劳动力投入都不是权宜之计,工具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比如在正确的位置折断肋骨,用石器粗略地塑造骨坯,然后用石头刮削或研磨出精确的形状,这些都需要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在考古记录中,早期工具可以方便地制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具变得更复杂。它们拥有许多组件,更适用于特定的任务,所以了解人类在进化的哪个阶段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制造工具,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但该研究也存在局限,例如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未对洞穴骨工具进行残余鉴定。而且,在鉴定工具类型、制造技术和工具使用磨损时,该研究使用40倍放大技术以确定用于剥皮的骨工具上的使用磨损痕迹,而没有使用100~500倍放大镜直接分析每一个骨工具被用于接触的材料。

“我们没有必要的技术,通过分析骨骼工具来鉴定残留物,但这是将来要研究的东西。我们希望和残留物鉴定方面的专家展开合作。”Hallett说。

总的来说,来自Contrebandiers洞穴的证据突出了泛非洲复杂文化的出现,包括使用多样化材料制造专门工具。“我们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制造骨骼工具,用于加工动物皮革和毛皮,这种行为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传统的一部分,但更早的例子还没有被发现。”Hallett说。https://t.cn/A6Mzoahs

【瞭望丨唐风汉韵汇古今】◇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160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所在地。”

  这一自信,源于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源于其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源于千载文脉赓续,艺术人杰辈出,经典作品不断,源于这座千年古都始终涌动的博大包容,人们言谈举止间的文化品格,源于新时代磅礴的文化活力,在继往开来中向着无限未来奔涌而去。

看不尽长安景

  西安,古称长安,这里青砖黛瓦、古楼高墙,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历史与现代在其间交融辉映。有人评价:“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市中心的钟楼沧桑如故,依然是西安的地标。它朝迎日出,暮送夕阳,雄伟端庄。

  与钟楼对望的明城墙,不仅可在白日登临、环游,还可伴着夜幕,参与“仿古入城式”,在“鸿胪寺卿”的引领下,进入南城门——永宁门,体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景象。同一时刻,明城墙的东南城角也并不平静,一场裸眼3D灯光秀正在上演——保存完好的城墙角楼,伴着护城河的柔波,在投影灯光的辉映下,一改白日的肃穆,开启着一幕幕奇幻之旅。

  在西安,要走遍这里的博物馆,别说游客,很多“老西安”都未能如愿。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160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钟楼东北角,以秦腔文化为主题的百年易俗社博物馆刚刚落成。作为与英国皇家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易俗社经历战火,仍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以“秦腔之心”为构想,以百年“易俗社”为中心,新打造的易俗社文化街区,满足了游客对秦腔文化的期待。在这里,可跨越千年寻找秦腔的源头,也能在露天戏台之上释放对秦腔的热爱,更能体会到古城老字号集体复兴的喜悦。

  对于许多“90后”“00后”来说,大唐不夜城才是他们“心中的神”。这条2009年建成运营的步行街位于大雁塔脚下,聚集了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太平洋电影城、西安美术馆四大文化场所,并串联起周边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要景区。自建成起,大唐不夜城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游玩打卡的新地标。

  大唐不夜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灯光艺术装置。数不尽的灯饰点亮了仿唐建筑的金顶、红墙,让建筑的造型美在夜晚更加凸显,花灯灯组、灯墙、射灯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我穿越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城的灵魂!”来自江苏的游客沈佳兴奋地说,早就想来西安,但直到高考完才真正成行。“这次我去了兵马俑、华清池,看了实景演出《长恨歌》,也登了城墙,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特别喜欢大唐不夜城,这里让我真正地‘梦回唐朝’。”三天的西安之旅,这个“00后”女孩仍感觉意犹未尽。

  在充满唐文化元素的大唐不夜城街区表演时,“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是游客们争相“牵手”的对象。在各短视频平台,她不单单是“网红”,也是西安旅游乃至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时常穿着各类汉服,面向百万网友做直播,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

  “我们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队伍,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策划团队会充分研究历史古籍、文化遗存等,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想法和喜好进行文化创意。”冯佳晨说。

  从这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西安的文旅热度:2019年西安接待游客量从2014年的1.2亿人次,增长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950亿元增长到突破3100亿元。今年“五一”期间,西安文旅产业双双创出新高,共接待游客1690.08万人次,同比增长311.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3.8%,旅游总收入106.62亿元,同比增长686.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1%。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书香翰墨、民俗文化,在这座城中共存交融,带来咂摸不完的文艺范儿。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明城墙端履门内,从这里向西到永宁门内,有条长长的石板路叫书院门。多年来,街两边书画摊好像从不曾改变。摊主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是名画家,现场写字、当场作画,往往又在游客的惊叹声中现场售卖。

  在国内,可能没有一座城市拥有如此规模的书画市场。有人估计,在西安,从事书画工作的人可能超过35万人。

  西安的文化味体现在方方面面。近年来,西安新开了不少书店,尽管大小不一,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当夜幕沉沉降临,商铺灯火逐渐暗淡,24小时营业的书店里灯光闪烁,犹如一座灯塔,守望着城市的夜。“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在深夜中的一处栖息之所。我想让书店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一个支点,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四季轮回,它的门不闭、灯不灭,思索不息、温暖不止。”24小时独立书店“古西楼书屋”的主人苏朋范说。

  这家160多平方米的书屋由苏朋范精心布置,书籍按照观世界、知古今、乐生活、长灵性等8大类摆放,人们走进书屋便开始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夜深人静,五六个读书人手捧图书各居一隅,或端坐或倚靠,以最惬意的姿势阅读,成为最美的风景。

  “我喜欢把空闲时间消耗在那些独具特色的高颜值书店中,最初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文化氛围。”25岁的西安市民陈瑜说。作为年轻人,她偶尔会去大剧院看话剧、音乐剧,也喜欢在小剧场、青曲社听脱口秀、相声。

  老年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乐”:在易俗社里欣赏秦腔折子戏,在老城根下和着“自乐班”的吹奏吼两嗓子;书院门赏字画,闻墨香,博物馆里看老物件,谈古论今;赶城隍庙的庙会,听楼观台的道经,看永兴坊里的木偶戏……

  最能体现西安文化底蕴的,是其难以撼动的“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

  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西京故事》等,一部部厚重的扛鼎之作,彰显了西安的文化软实力。

  去年,一部充满西安本地烟火气的电视剧《装台》火了。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历史名城风貌之外的西安市井生活。有网友说:“《装台》里的陕普,让观众对‘美得很’等常在陕西人嘴边的口头语,有了模仿的冲动。”除了口音、话语是地方文化输出的一种载体外,美食通过对观众口腹欲的调动,更容易让人向往某地。“看《装台》最愉悦的时刻,就包括观赏各种面食的制作与食用,这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说。

创意打造百变文化

  近几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推动下,在做强传统文旅产业同时,西安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推进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场”、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丝路文旅小镇等建设。

  西安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以西汉“皇后之玺”和战国“杜虎符”为原型的交通卡,迅速火爆。既可于掌中把玩,又可在全国近300个城市使用,当“国宝之美”融入大众生活,平平无奇的日常出行平添了几分“凡尔赛”的意趣。

  融合历史与西安地方形象的原创IP人物唐妞、秦小俑,高髻蛾眉、面如满月的唐代仕女和身穿铠甲、英姿飒爽的秦代战士形象与卡通形象相结合,俘获了一众“迷弟迷妹”的心。各种历史建筑文创雪糕、文物巧克力、考古盲盒等更是受到年轻人追捧。

  西安城中,脑洞大开、化古为今的文创团队有许多。西安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全球知名移动效果营销服务商,服务对象包含消费类APP、手机游戏、跨境电商等行业。易点天下让陕西和西安本地的漫画创作进入韩国、日本,也让大量的陕西特色文创作品走向全球上百个国家。

  西安近年还启动“微更新、轻改造”,在不破坏原有历史、人文的基础上,引入美食、民宿、文创、阅读、娱乐等其他街区服务,同时进行空间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军绿色的兵马俑、涂鸦屋顶、胶片冲洗馆、艺术史剧场、废弃旧厂房……当许多不同元素在同一街区混搭出现,“次元壁”仿佛应声而碎。历史与现代碰撞交融,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为街区注入新鲜的文化活力,营造及展现出“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文化赋能,盘活历史,迎接时尚新元素,以多元的视角和方式打造城市文化,以包容的心态重塑城市格局。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我去过西安很多次,那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永恒之城。”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在游览西安后说,自己永远难以忘怀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前所感受到的震撼。“西安不仅保留着中国文化的根脉,我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更加时尚、现代、充满活力的西安。”

  “90后”陈瑜自称是“老西安”,她说,越来越爱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它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无可替代却不暮气沉沉;处处弥漫着文化氛围,又有浓郁的烟火气息;不忘自己的根脉,又不断吸收融合;充满活力,蕴藏无限可能。”她说:“不被定义、不贴标签,不设界、不违和,古朴又现代、自信又包容,这就是西安。也是我爱这座城的理由。”(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姜辰蓉 李华 张斌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致敬所有坚持在岗位的医疗工作者,致敬所有不惧疫情的逆行英雄,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定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其实一直有同学咨询小蓝有关蓝基因合并版如何更改#题库#
  • 赖以琳街头采访路人对罗志祥事件的看法,罗志祥假扮成清洁工在旁边听,听到有人希望罗志祥不要再做渣男时,他立即摘下口罩,跟对方说“我会改”。赖以琳街头采访路人对罗志
  • 2021年2月空瓶part2:正装7 中小样9 娃1喜欢❤️ 一般➡️ 讨厌❎#2021空瓶记# NO.016-正装VT老虎防晒霜SPF50+PA+++
  • #AC建筑[超话]# #AC建筑# 【北京蔓兰家的四季,SUNLAY三磊】面对令人感动的山与水,民宿的设计不是照本宣科的搬照传统民居院落,而是反应到新的人对生活
  •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天坑是碳
  • 记住,自己的路,自己走,别人只能影响你,但绝对不能决定你!记住,自己的路,自己走,别人只能影响你,但绝对不能决定你!
  • 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地欣赏眼前的蓝天白云,大海河流,用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去体会微风与花香。每一天,都祈望能有一颗明净的心,牵着一个人的手,闻满街市井,看一行山水,让
  • #喻言[超话]# #喻言the9全能大主唱# 一句“等她” 绝不是说说而已 我记得宝贝扭伤那天我看到一句话 粉了喻言才知道 人均生命粉也能被虐到 很无奈
  • 叶全真发文称,出道以来陆续与达哥合作过七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期间无论彼此相隔多久,再见面时,他仍然是那个热情、体贴的好哥哥,异地工作时,总不忘照顾人生地不熟的我
  • 从人类居住遗址的表现方式上来看,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作为史前海洋适应性遗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物和多样性的取食经济
  • 其实这才是最好的养成系不是吗 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各自都在属于自己领域发展的很好很好 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才对 为他们的成长高兴 为他们的优秀高兴 即使外界因
  • 虽然不出意料但还是想问一句为啥啊[允悲]干啥啥不行,内卷第一名,这个世界还能有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那一天吗[裂开]【2021年1-2月数字货币交易业务投资人新增6
  • Borghi于1878年将他的四件作品送到巴黎博览会,其中Berenice引起了这个城市的评论家的关注,这件作品被认为是Borghi天赋与才能的最佳证明。但他总
  • [加油]#读书[超话]# 我想以后每月至少读一本书,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买给我的一个台灯,上面写有一个标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你和我们一直都在!!
  • 今天车不是太多,来回走看查了两辆车后都放行了,现在还是遵守规则的多。91年,身高175cm,体重140斤,射手♐,因为年纪大了,基本爱好宅家看书,本人也没什么优
  • 学生时代的早恋害人不浅啊,我成绩因为王先森的缘故下滑,为了考大学,我不得不先“抛弃”我的男神王先森,跟我的好闺蜜,我转学了,在我不在的日子里,我闺蜜也会帮我
  • #赵美延0131生日快乐#[女孩儿]#赵美延Replay# 【IG】210131更新美延相关 [雨琦] To: 粉红香肠 菠菜xi 生日快乐 希望你永远幸
  • 你不得不知道,所谓荣花、快乐和成功可能会有粗糙的果实和低劣的质地,但悲哀才是天地万物间最敏感的东西。除了爱的手之外,无论什么手触到它,也是粗糙的。
  • 这样的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终将劈波斩浪,破茧成蝶。贫穷、富裕,各有各的活法,不要让这些主导了你,心态还是能自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