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可证伪的科学理论》

根据波普尔证伪学说的理论:

【科学就是人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观察总结就来的大自然规律,然后对这种规律不断地加以验证完善,这也注定了科学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如今我们知道的所有科学理论都随时等着“被证伪”,甚至可以说都是“伪”的。因为科学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动力就是对科学不断证伪的过程! 所以严格来说,如今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最终会被“证伪”,“被证伪”并不是说就是错误的,只是适用范围不一样,或者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不是为了否定他,而是找到他能成立的边界。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波普尔可证伪学说的初衷不是区分一个理论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志!而是完善一个科学理论的助推器。 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科学理论都具有可证伪性!这一点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从中医理论的特征来看,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所以中医理论和其它科学理论同样具有可证伪性! 以往的中医理论和其它科学一样,都有谬误成份包含在里面,如:祝由术。  

祝由之术存在已久,几可远溯上古。

如《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所载:“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说明祝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治病方法,它治病的形式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的巫术,所以和正统的中医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药在有了人类之后就产生了,而巫的产生却远远落后于中医医药,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由此认识到了哪种植物和动物具有治病的作用,原始的中医药就因此产生。

有人之所以认为“医源于巫”,其实是本末倒置!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巫为了获取公信力,往往会借鉴中药的效力给人消除病灾,因此真相是,巫给医药披上了迷信的外衣。

从殷墟甲骨文所见,殷周时期的巫医治病,在形式上看是用巫术,造成一种巫术气氛,对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但真正治疗身体上的病,还是借用中药药物,或采取技术性治疗。 因此并不是医源于巫,而是巫利用了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

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例如明代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妇人,曰伤寒,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 但据张介宾所说,“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

而上溯直至《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认为“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是祝由取效的原因。唐代的王冰的注文也仅“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几个字,说明祝由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

唐代的王冰编注《黄帝内经》时,有意把不属于原《黄帝内经》里面的内容放了进去,特别是运气七篇,至今流毒无穷。也正是这时候开始,中医又有了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发展,直接导致祝由术之类的死灰复燃,改变面貌混进来。

特别是到明朝,官方设置的医科就有祝由科,更是大涨祝由的势头,这是中医和祝由之间的关联。 历代医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两存者,以之为临床权变之术。 即便著有四卷《祝由录验》的赵学敏,对待祝由的态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见《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凡例》)

《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这种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其实,做为真正有作为的中医家不会相信旁门左道,都对祝由术采取了排斥的态度。 名医扁鹊提出过六不治,其中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早在黄帝时代,中医家对祝由术就有着清醒的认识: 《灵枢·贼风鬼神》篇里讲到过,黄帝问有些人什么都没有接触,既没有饮食上的不对,也没有外感邪气,突然就得病了,难道是因为鬼神的缘故吗,岐伯回答说,是因为之前得病的时候,病气没有全部的祛除干净,所以天气和情感的一些变化就会导致发病,看起来貌似跟鬼神一样。

张介宾对歧伯所言的解释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见《类经"卷十五"疾病类"三十三、贼风鬼神》) 可见这位中医家的看法是:【医者伪托祝由之名,实为他效。】 《古今医案按"卷三"疟》“禁是外为镇厌,其法甚多,效者亦多,即祝由之一类;然轻者效,重者不效,三疟全不效;比之打仗,掠其残兵耳。设用药中綮,何藉此乎。”《张氏医通"卷三"寒热门"疟》:“历观用劫剂及祝由之法者,十无一验。” 由此可见,中医理论中的祝由术很早就已经被中医家自己所否定而证伪!

然而根据古人的说法【祝由之一类;然轻者效。】是怎么回事呢? 正统的中医家的观点是:【医者伪托祝由之名,实为他效。】其实祝由术的唯一功能是:【解惑安神,近于心理作用。】而不是鬼神在起作用。

《对山医话"卷三》对此进行揭示: “走方祝由之类,虽多以小术惑人,讹取财物,而于方药所不能疗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药取效,即此可见其非全妄也。”

祝由术小有疗效的原因和患者的心理疾病有关,祝由术将其委之于鬼神,其实是有意故弄玄虚,诱导心理的意图。

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鬼神是不存在的。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 就是说,祝由术的作用如现代的心理暗示,对患者的作用仅限心理安抚作用,而不是真有什么神通。

所以《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九》揭示:【治邪祟病,虽禁咒以释其疑,服药必详虚实痰火轻重,调治则内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务巫而不用药,其病不能去,必无可愈之理。若只服药而不用巫以释其疑,虽愈效迟。是故内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设也。】 就是说,祝由术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用药,辅之以心理安抚。如果不用药,病断不会好。

而心理安抚的主要手段则是诓以鬼神治病,使患者对痊愈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祝由术能够医治的病症大多数全是心理状态造成的病症。 敏感的人言行举止一旦出错,其生理必然发生异常,即心理障碍必然导致生理和情感障碍,即民间称为癔病的神经官能症。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人们要心态平和,才能健康无病。心态不平和,必然会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行为出现异常。

因为癔病受一些暗示性影响很大,所以祝由术应运而生,它是借符咒禁禳来调整患者心态和同时运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

现代的“暗示疗法”就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暗示,利用心理作用的影响,治疗心理因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它属于心理疗法的范畴。 暗示疗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情志暗示、环境暗示、声音暗示、器具和药物暗示、治疗经验暗示、气功暗示、语言暗示等。对于各种心因性病证,巧妙地运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刘翔平认为:“暗示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

因为祝由术是中医里面的旁门左道,与中医正统的理论格格不入,所以后世医书对祝由术进行了证伪和摈弃:

据《医学正传"卷之一"医学或问》所载:“或问:古老医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问》祝由科也,立教于龙树居士,为移精变气之术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庙惊惑成病,或山林溪谷冲斥恶气,其证如醉如痴,如为邪鬼所附,一切心神惶惑之证,可以借咒语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龙树咒法之书行于世,今流而为师巫,为降童,为师婆,而为扇惑人民、哄吓取财之术。噫!邪术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所以正统的中医家勇于证伪他人强加进中医理论中不合理的内容,可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可见证伪做为一种促进科学理论完善和发展的工具还是有其一定存在价值的。

由此,“祝由术”,早在清代就已经被中国传统医学和医家们所摒弃,变成了纯粹的不入流“法术”!而其单纯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被现代的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和心理诊疗所取代。

中医正统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法则为指引,而祝由术的理论是以唯心主义神学理论为指引,两个理论的观点截然不同南辕北辙,其结果必然是分道扬镳。 因为辨证唯物主义是不信鬼神的!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就是说,意识只能依附于活体,所以鬼神不存在。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鬼神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两个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所以现代中医正统理论是不会容忍祝由术存在的。

目前,现代中医正统理论对不符合普素辨证唯物主义的糟粕进行了扬弃, 祝由术从此彻底被现代中医逐出中医理论的范筹。由于民间仍然有很大的人群笃信迷信,所以祝由术只能在地下流行,因属旁门左道,所以正规中医对此都是嗤之以鼻的。

#乐府# #相和歌辞#
登高丘而望远

李白 〔唐代〕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译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
⑴登高丘而望远:古辞无闻,可能是李白自创新辞。《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列于《相和歌辞》。王琦注云:“此题旧无传闻。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是诗于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远望’一篇之后,疑太白拟此也,然文意却不顺。”
⑵“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⑶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⑷“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⑸“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于东海。
⑹“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⑺“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⑻“盗贼”句: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起义军曾取走汉武帝陵园中的一部分金银财宝。
⑼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⑽穷兵黩武:好战不止。
⑾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第十一回

  水部总司多分部,降水原来皆受令

  丙申年癸巳月甲午日

  太乙救苦天尊显

  诗云:

  雨雾群山纷飞霜,百花雕琢问溪谷;

  水云流连廊桥月,不及寒冰冻我屋。

  师尊传音:城儿,速出灵窍。

  ……

  愚学曰:师尊慈悲,您辛苦了!弟子惭愧,诸位神灵为了苍生良苦用心不辞辛劳的奔波!有的人好像觉得这都是神灵应该一样,不会真正的敬重神灵,要么一定是有所求才会去拜神灵,从来都不管神灵是否安好辛劳。所以师尊您辛苦了!

  师尊曰:城儿啊,汝向来直率真性,无虚假之毫。但汝为人于世,敢言真语者皆不得人间志。

  愚学曰:弟子无所谓的,师尊慈悲。只要弟子虔诚用心就行。弟子时常都会上香磕头,祈佑风调雨顺,人民安居。弟子虽然只是人间的普通老百姓,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弟子人微言轻,但是一定重情重义,不见得就会争什么求什么得什么,但求无愧天地。弟子只是为了诸神灵的良苦用心而愤愤不平罢了,多少人承受天恩却不知感恩而视之不见觉得理所应当。其实人间真的很少有真正敬重神灵的人,有所求的太多了,如果真的敬重,就不会有神位高低的分别心。因为法界的所有神灵都在努力的用心。弟子真的很难过诸神灵受的委屈。

  师尊曰:城儿有此感触实属珍稀。哈哈哈……汝性刚正,敢言敢当,勇也!奈何,恐不受凡尘者所喜啊!无碍,法界神灵皆喜此真性。

  愚学曰:师尊慈悲,弟子这不平情绪难消难除,才和师尊吐露,还望师尊见谅不要怪罪弟子。

  师尊曰:甚善!随为师入法界,闭目凝神。

  ……

  师尊曰:此处为法界水部总司。水部总司下分雨部,冰部,雪部,霜部,溪部,江部,河部,湖部,海部。

  愚学曰:师尊慈悲,原来水部总司下来还有这么多的部门。想想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水部系统。

  师尊曰:汝且赏此仙景,调其内心。

  愚学曰:师尊慈悲!

  愚学自己知道,有时候自己的性子太过一根筋,而且也只是一般修行人。自己修行境界不高,因为很多人间的修行大德功夫和境界都是很高的,愚学知道是诸神看重了自己的虔诚真心。愚学也觉得自己很惭愧,所以一定要努力修行才是。师尊老人家也知道愚学内心的不平,让愚学观赏这里的仙景,只能说师尊的慈悲无量无边。

  水部环境确实很特别,眼前有种种水状的屏障绵延无数里,面前就是一个无边的浅蓝色水屏障,是水部外的结界吗?厚厚的屏障布满了眼帘,看起来清澈晶莹而又能净化内心。愚学转向身后便是云层铺地。师尊在身边微笑着,愚学更是觉得不好意思,自己的性子就是这样没修没行,情绪从来没有镇定自若的风度。

  愚学曰:师尊慈悲,这里的景致很特别,好像是一层水的屏障。是在里面吗?

  师尊曰:甚善,随为师入内。

  一进入这水结界才知道,里面全部都是水,浅蓝色,全部都是水却有无限明亮看得清一切,可以呼吸可以说话可以看见和在陆地一般。浅蓝色水一条白玉长桥通向了最深处的宫殿。长桥两边的水中都是很美的晶状饰物品,还有许多大的明珠放置。愚学便是跟着师尊走过这一座白玉桥,师尊永远都那么优雅气度。一身浅色神衣广袖,随着在水中长桥上行走而飘扬。而宫殿外散着无边的明亮。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整座宫殿在这水中的威严。来到宫门口时候,愚学便能在大门口看到金匾上写着水部总司。门外都有穿着银色铠甲的神将把守,而整座宫殿的主题色是浅蓝色。宫墙以及无边的宫殿内建筑,都是浅蓝色晶石而成,看起来十分清爽宜人,而这种晶石在水中明亮之下闪着星星点点的光。

  眼前突然出现了两位神灵,是来恭迎师尊的,上前来作礼。

  共工曰:天尊前来一路辛劳,水神共工见过天尊。

  真武大帝曰:天尊辛劳!

  天尊曰:有劳!吾身侧为人间弟子王城,奉玉旨著书灵游。城儿啊,此二位神灵,上古水神共工,北极真武大帝。此二位水神掌管法界水部总司,皆有辈分。共工虽曾战显凶,却真性而存,后回天掌其灾水,灾水之主。一切水灾,皆出于共工之力,为罚神,受天令而下罚其水患。真武帝为水部总司主,除掌天地水部总司亦是战神,降魔祖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来关于许多人来说彻底没有必要买一个正品手表,咱们能够用比较低的报价来买高仿手表,而市场上仿的较好的精仿浪琴表多少钱,估量了解过的人都知道,几千元,乃至几百元
  • 欢迎各位小妖艳加入度盘交流5:8965390386:896631076❗资源仅供产出,影视综类请前往原平台观看,多多支持大勋哦~✨所有资源完全相同,无需重复添加
  • “钟意很久的温柔文案” 1、偶尔懒散别有味 2、小闲即欢,小清即静 3、很爱我普通的小生活 4、做无名小花,做快乐小狗 5、理想的生活五颜六色 6、听风,看云
  • 【(这就叫做想点子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中国籍公民不论安徽人还是上海人都有活在上海市的理由。白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天使啊到了晚上就变成了恶魔一样的人;对付职业罪犯还
  •   和自己有染的女子不算姑娘掰手指头头算仍旧算然而来了,从上初二时的谁人梅,到美丽妈妈艺,不管对方和我上床是出于什么手段,自己都给对方留住了那么一点点即巧妙又
  • #智恩涵[超话]##智恩涵 元气少年 逐梦之星# #智恩涵 恩星璀璨# “你就是我的那束光,我会永远对你心动” , . #智恩涵[超话]
  • 过了很久姬友看壶团拉我,我随便一看混剪十个笑料里五个是他,被笑得去看他的烂梗→个人综艺cut→发现don't touch me好好听→feelstyle牛逼→综
  • 卡地亚手表及图全新Ti---Bridge系列腕表以其水平的前卫和独特的设计将属于真正懂得欣赏的人的肯定,这将会是一个杰出的大师级手表制造商和一个真正的皮革专家之
  • 项目方面也是我最看重的 皮肤和中胚层and注射产品都很齐全,他们家有自己特色话的品项管理(中胚层分层定制的水光、超声炮脂肪垫复位打法)就连最简单日常的光子他们家
  • 根據美聯社報導,2006年與川普有不當性關係的丹尼爾斯當庭表示,當時曾探詢川普對其妻梅蘭妮亞的想法,並當庭轉述川普當時的回答:「別擔心,我們甚至不睡在同一個房間
  • 当然现在大宝贝也处于一种薛定谔的死亡状态,相当难以言喻,真想把他踹回天堂之门至少还能和尼桑玩玩……至于俏,为此不知道骂过纲子多少次了,又有多少回说这样活着还不如
  •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恍然大悟,才明白其中的深意,才感受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和情感。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做出某个决定后,才
  • 既然前期强势股不给力,后期反攻股又停滞,得益于俄乌冲突即将进入尾声,恰逢福建舰下水,A股军工股牛起来了,航空今天领涨两市,符合我从4月24日股评至今观点:
  • 太阳一一如果我战胜不了忧伤我自己也不会原谅更不会饶恕自己眼睜睁被欲望吞噬我也曾经心携梦 步轻盈我也曾是快乐的人儿追风的日子 沐浴阳光啊!太阳一一如果我战胜不了
  • 另外由于中国刷脸支付的原因,亚马逊似乎决定不使用人脸识别。【#趣电商# 丨#亚马逊举手支付# ,付款全程仅需0.3秒】今天早上,据《纽约邮报》报道,亚马逊的工程
  • 有可能,是先看成凶星,所以名为「岁」后来又纪年,于是「岁」有了年的意思。我最初知道它读 /yuě/ 的时候,很诧异——这左边是个口,表示与嘴相关;右边明明是个「
  • 随后汴绣团队又创作了几件《清明上河图》本次参展的是其中的一件,为1960-1961年绣制,技法上以平针及其变化针法为主,创新了散针、乱针、滚针等几十种针法,人物
  • 综上所述,网红灯作为一种专为网络直播和视频制作设计的照明设备,它在功能实现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们的尺寸和重量也被精心设计,以便轻松地在各种环境中移动和安
  • 为了见张某昀我就开始狂翻衣柜,穿得太花里胡哨显得我岂不是很在意(对,其实我超在意)遂放弃我去年买的纯白泡泡袖公主裙…穿得太普通岂不是显得我很不重视,翻来覆去竟然
  • 此六谷,人所食。此四渎,水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