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为何要让荷兰人进攻台湾岛?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22年6月,中国台海一带风起云涌。这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澎湖岛修建了城堡,明朝举兵攻打,几次都以落败而告终。第二年,明朝开始了和荷兰进行谈判。明朝官员给荷兰提出了条件:如果荷兰能够放弃澎湖列岛,转而迁往台湾岛,那么就允许两国进行通商。不过荷兰人不愿放弃澎湖列岛,双方谈判终止。此事被记载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之中。

首次谈判失败后,明朝开始派遣大军围攻澎湖列岛。此战,明朝有兵船200艘,投入军队超过万人,荷兰投入的军舰13艘,人数900多人。双方鏖战了8个月,终于让荷兰守军出现了孤立无援的绝境,而明朝也花费了17万两军费,耗费严重。于是,双方再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之前的条件。1624年,荷兰殖民者撤离澎湖列岛,转而进攻台湾岛,逐渐将台湾岛变为了殖民地。

台湾岛,其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日本等海上交通的枢纽。荷兰占据了台湾岛,就拥有了远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巩固了自己“海上马车夫”的霸主地位。如此重要的岛屿,明朝为何愿意让荷兰攻占呢?这不是出卖国家领土主权吗?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要从明朝初期说起。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是,那些不甘失败的方国珍、张士诚残余势力就流窜于海上,和倭寇勾结,不断袭击漫长的海岸线。明朝无法应对,于是采取了极端的政策——海禁。在海禁严格的时期,不仅不能够进行海外贸易,就是出海打渔也是被禁止的,甚至销售海外产品也是非法的。此政策一实施就是200多年,成为了明朝的基本国策。一直到1567年,才允许在福建月港进行“一口通商”,但是海禁的根本政策并未被打破。

海禁政策,的确对海上的敌对势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有利于沿海一带的安定。但是,这又给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过去的沿海居民主要依赖于打渔和海外贸易为生,如今将此禁止,也就断了他们的生路。尤其是福建省,这里地形崎岖,不适合农业生产,海禁推行后,福建百姓的生活就一落千丈了。

因此,许多大胆一点的沿海居民就铤而走险,搞起了走私贸易。这不是违背了“海禁”的基本国策吗?于是明朝将这些走私商人统统归为“通倭”,按照叛国罪来处理。政策越逼越紧,很多极端的走私分子就干脆和朝廷对抗,干起了海盗的生意,于是明朝官方就将他们统称为“倭寇”。例如,明朝中期最著名的“倭寇”首领汪直就是安徽徽商商人。

明朝是中国古代海盗最盛行的时代,这和明朝的海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大陆打击比较严,所以海盗往往会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岛屿上建立自己的据点。其中,澎湖列岛、台湾岛就成为了海盗的大本营。这些地方“孤悬于海外”,明朝军队难以进攻,对于海盗来说是十分安全的了。

先来说说澎湖列岛吧,这里处于台湾海峡中间,控制了东南沿海的航线,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元朝时期,曾占据此地,设置澎湖巡检司,作为进攻台湾岛的跳板,不过终元朝一带也未能攻下台湾岛。明朝时期,继承了澎湖巡检司的设置。1384年,因为推行海禁政策,此地被明朝抛弃,澎湖巡检司被废除,此地的居民被迁徙到大陆。此后,海盗就占据了澎湖列岛。经过明朝中期的抗倭运动,终于让沿海安定了许多。到1563年,终于重设澎湖巡检司。

再来谈谈台湾岛。台湾岛,古代又称为“琉求”,明朝初期称为“小琉求”,而将琉球群岛称为“大琉球”,这是对台湾岛不了解造成的。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明朝子孙永远不准攻打15个周边国家,其中就包括大琉求和小琉求。实际上,当时的台湾并没有国家组织,只是一些部落,其中有一些居民还是从大陆迁徙过去的。

明朝推行海禁时期,大量的海盗群体就迁徙到了台湾岛,将台湾岛作为对抗明朝海禁政策的根据地。《台湾府志》记载的最早在台湾经营的海盗是万历年间的颜思齐,他本来是漳州海澄县人,后来因为犯了杀人罪流亡日本,开始经营中日间的走私贸易,沦为海盗。他在日本因为密谋推翻德川幕府遭到失败而流亡台湾北部。此后,他在台湾招募移民,进行开发,被称为“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此后在台湾占据主导的海盗势力是郑芝龙集团。

这些海盗在台湾岛进行移民和经济建设,使得台湾岛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乐土”,为台湾岛纳入中国版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海盗集团与明朝为敌,明朝必然想除之而后快。但是,明朝自己的水军无法和海盗抗衡,这让明朝十分为难。

也就在戚继光抗倭后不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大早期殖民势力开始进入了中亚。西班牙占据了菲律宾;葡萄牙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并从明朝手中得到了澳门;荷兰作为后起之秀,将印度尼西亚(东印度)作为了自己的殖民地,并想在东海一带获取一个岛屿,作为远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最初,荷兰看上的就是澎湖列岛,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所讲的内容。

明朝见到殖民者东来,就产生了引殖民者对付海盗的想法,于是明朝官员就怂恿荷兰军队去进攻台湾岛。1624年,荷兰人登陆了台湾岛,他们先是驱逐了这里的西班牙人,进而和岛上的郑芝龙集团争夺势力范围。1627年,荷兰殖民者和郑芝龙集团发生了战争,结果却是荷兰败北。

但是长期来看,海盗集团并非是荷兰殖民者的对手。为了自保,郑芝龙一方面加速在福建招募移民,充实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寻求和明朝的合作。1628年,郑芝龙就宣布投诚明朝,为明朝“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于是明朝册封他为“五虎游击将军”。此后郑芝龙开始在福建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部队发展到了3万人,船只千艘以上。

有了官方的招牌,郑芝龙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有了和荷兰殖民者叫板的实力了。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海战中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

然而,郑芝龙虽然接受了明朝册封,但是他始终只是一方海盗势力,现在开发了台湾,又将自己转变为了地方割据势力。明朝灭亡后,郑芝龙集团就挟持朱聿键,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兵来后,郑芝龙又投降给了清朝。而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则将地方军阀的本色做到了底,他打着复兴明朝的旗号,不断进攻南明军队,抢夺南明的城市、粮草来发展自己。

也就在清朝入关之后,郑芝龙势力忽视了台湾的经营,以至于台湾全岛被荷兰占据。1661年,郑成功在大陆已经无法立足,于是带领自己的军队击败了荷兰,收复了台湾岛。郑成功因为收复台湾岛,被称为民族英雄。不过,他自己确实就是地方军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曾经将郑成功称为“南明将领郑成功”,但是修改版的去掉了南明二字,只提“郑成功”,这是对郑成功的属性做了准确的判断。

总之,明朝让荷兰引入台湾岛,其目的就是向荷兰殖民地进攻台湾的海盗集团,自己则坐看鹬蚌之争。明朝的目的的确达到了,最终逼迫郑氏集团投诚于明朝。不过,这也导致台湾岛一度沦为了荷兰的殖民地。幸亏后来郑成功在大陆无法立足,又收复了台湾岛,不然台湾岛的历史就难以书写了。明朝276年,从未有过自己占领台湾岛的想法,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十月欢乐指南#

谢天谢地,我们恋爱吧第三季开播了,看了第一期,那种看恋综的感觉才回来了。之前还觉得有些恋综,明星嘉宾话太多了,经过《机智的恋爱》,那种明星嘉宾倒是话少,播完一段后,蔡康永老师又抛出一个非常生硬的话题来硬聊的尴尬后。才让人明白,原来嘉宾聊得热火朝天,在剧情推进的同时,能听到明星许多的意见,是一件多么愉快的观剧体验!因为那样才让观众有一种时时地互动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好体现了节目设置明星嘉宾的用意。
否则的话,观众看观众的,明星嘉宾看自己的,没有很好的实时融合感,对素人恋综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败笔。
而且,如果明星嘉宾不能时时发表观看感受,整个聊天的氛围没有热络起来,等到播完再聊,就会少了很多自然感,多了一些找话题的刻意。
我们恋爱吧第三季,让观众感觉很好,得益于这次也选择了不错的明星嘉宾,使得整个明星嘉宾之间的氛围,仍然与从前一样可以擦出许多火花。新加入的宋雨琦,完全就是一个自然熟的样子,整个人也是唧唧喳喳的,一看别人谈恋爱就上头,简直太适合当观察员了。
而新嘉宾张继科就更让人惊喜了,原本他自己参加恋综跟金晨谈恋爱的时候,确实像伊能静说的那样,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当时的口碑也不是很好。没想到,这次竟然是全新的蜕变。一次次地针对素人嘉宾的表现,进行“科”学分析,整个人恋商不要太正!参加恋爱综艺当明星嘉宾,真的太适合张继科了。
谈了整体感受,再来具体说一说,节目中素人嘉宾俞舜的一些表现吧!
男嘉宾的选择,丝毫不让人意外
这次恋综很特别,男嘉宾二号三号是一起开车来的。咱们重点要说的这个男嘉宾,叫俞舜。男嘉宾到齐后,女一高文君出来了。俞舜与另一个男嘉宾王嘉兴立马喜欢上了她。王嘉兴殷勤地带着高文君看房间,俞舜与陆文龙一边下着国际象棋,一边心猿意马,眼神一直追随高文君。听到两人是老乡,更是惊喜连连。
可以说,俞舜对高文君的喜欢,表现得非常明显。他对高文君是冲着颜值的一见钟情。女二何丹妮来了后,男嘉宾都表现得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吃饭时,女二聊到大象北迁,正对俞舜的胃口,两人才多聊了几句。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女二也表现出对俞舜有好感。俞舜对何丹妮,只能算有话题可以聊,性格比较相合吧。
我们恋爱吧第三季,也延续了之前的风格,采取每晚写信的形式,对一位心仪的嘉宾表达自己的好感。而这个取信的必经之处,正好要经过厨房。于是,整期最值得讨论的一幕发生了。
当俞舜兴冲冲第一个准备下去拿信时,却遇上女二在厨房煮热水,陡然就变得扭捏作态,神情极度让人不适。明明都准备去拿信了,就大方去拿嘛,结果又折返回来,还假装要吃梨子,又跟女二一起煮梨子拖延了一个多小时,这真的有必要吗?小编心下就猜想,一看就是信没有写给女二,又无法坦然面对,于是就做出了这般窘态。实在是,让人观感不佳。
节目嘉宾诱导,感觉事态会发生转变,小编差点就被蛊惑了,还以为这个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结果,事实证明。没必要,真的没必要。我们恋爱吧3是好看的,但是节目组,对于这种悬念的制造是完全多余的。
恋综看久了,真的会怀疑人生。从最初还一门心思,真情实感地嗑自己认定的一对对CP,但都以BE告终后,你会发现,越看恋综仿佛越来越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节目中,甜甜蜜蜜。节目外,没几个善终的,不少男嘉宾还被爆出私生活混乱。比如,邓凯慰嘉宝,王正卓有女友还上恋综一脚踏两船等等……
一档档恋综仿佛毫无联系,节目外,大家都是老熟人。刚开始还以为是惊喜联动。后来才明白,不过是素人想红的另一条途径罢了。谈恋爱只是幌子,进娱乐圈发展,才是他们很多人的真实目的。
性格与颜值哪个更重要?
在这些暗藏小心思的作用下,又有几人是会奔着定终生而去找对象的呢?既然如此,当然是选择自己第一眼就喜欢的。这是人之常情,更是男性择偶的优先标准。外貌与合适哪个更重要?烦请所有恋综都不要再弄这个议题。因为在目前播出的所有恋综中,男嘉宾在内心都会百分百选择他们第一眼就喜欢的。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小编印象中,唯一有那么一次,出现在喜欢你我也是这档综艺中,当时老縢选择了跟他兴趣相投的刘问,结果呢,最后还不是转向了更让他心动的文竹。而董浩然即使在杨倩倩那频繁受挫,之后退而求其次,选了刘问,还一度弄得很甜,但观众都能看出,他心里的人一直是杨倩倩,因此节目外,董浩然与刘问分手,一点都不让人奇怪。
男嘉宾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即使被迫选了合适的,最后都会BE。
张继科第一次当恋综观察嘉宾,看到此情此景,都不免吐槽,男嘉宾俞舜的所作所为不像个男人。话虽然说得是有点重了。但是,理不就是那么个理吗?
男嘉宾的心思如此明显,简直让人一目了然。做出了选择,就坦荡点。何必要将那种明确的目的性,辐射在方方面面呢?恋综是来谈爱情的不假,但是除了最后可能与你成双成对的那一位之外,其他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朋友吗?对待朋友,为什么要表现得如此扭捏?你不喜欢女嘉宾,女嘉宾也不会纠缠着你不放。
不是恋人也是朋友,嘉宾真的不必对不喜欢的人太残酷与刻意
何况都是第一天见面,所谓的好感都是十分肤浅的,你选谁都是自由的,也不会有什么伤害,不喜欢就正常相处就好了。
可惜,在这些恋综里,许多嘉宾都在处理这些感情问题时,表现得缺乏风度。男嘉宾最普遍的表现,就是对不感冒的女生,理都不理,对喜欢的女嘉宾各种的嘘寒问暖,呈现极度明显的双标。而女嘉宾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当众甩脸,虽然果断但显然毫不留情面。比如,我们恋爱吧第二季的冷冷,对邦邦表现得十分嫌弃;还有怦然心动20岁里面的阿捷,也在波波当众给她唱歌时表现得不太礼貌。
伊能静说可能俞舜这样做,是想面面俱到,但其实却不怎么明白人情世故。心理分析专家姜振宇也说,这样做反而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可能我们看到明确拒绝会很伤人,可是这样不清不楚不愿做坏人的性格,也同样是会伤人的。比如说,心动的信号第4季的马子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在橙子与小孔之间左右徘徊,哪个都不想伤害。可是两位女生,都被他不同程度地伤害了。
有时候,真想开上帝视角。何丹妮,你等什么呢,俞舜去拿信了,你也去拿啊,煮什么梨子,等什么等呢?一早去开了信箱,没有信,那很好,俞舜想煮梨子就让他自己煮呗。不浪费时间在不喜欢自己的人身上,还在那些所谓的单独接触里误以为会心生好感,有什么用呢?其实不过都是骗局。
可惜,何丹妮就是何丹妮,现实中哪有这么洒脱的人呢。何丹妮这类女嘉宾,在许多恋综中都存在。可以预见,接下来何丹妮一定会主动争取俞舜,甚至俞舜还会给她一些甜头,但是两人绝对会BE收场。
来来回回看恋综,好像剧情都类似。如果说全部都是剧本,谁有胆子不断抄袭别人的剧情?只能说人生如戏,俞舜的选择,就是现实中绝大多数男人的选择。
俞舜在进行个人介绍时,明明就是一个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但是,那又怎样呢?工作的成熟,完全不影响对恋人做最简单最表面的选择。
个人选择没有错。只是希望俞舜接下来,能够不要那么刻意,不是恋人也是朋友,不必如此扭捏,平白让双方相处起来特别尴尬。男人,还是大大方方点比较好。

世事无常,
我们该
“ 听天由命 ”吗?

佛在经中说,生命在呼吸间,

“ 无常大鬼,
不期而至;
冥冥游神,
未知罪福。”。

“ 无常 ”
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

那么,面对世事无常,

我们是该选择“ 听天由命 ”,

还是报之以深情呢?

认识无常

首先,认识无常。

什么是“ 无常 ”?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这样总结: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

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这就是十一义中
“ 性无常义 ”和
“ 刹那灭义 ”。

佛经中说:
“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
就是这个意思。

“ 诸行 ”,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

“ 行 ”是迁流变动的意思,

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

所以叫做“ 行 ”。

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

“ 生灭 ”二字,

实际上包括着“ 生、异、灭 ”三字

或“ 生、住、异、灭 ”四字。

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

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 生 ”;

当它存在着作用的时候叫做“ 住 ”;

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 异 ”;

现象的消灭叫做“ 灭 ”。

刹那是极短的时间,
佛经中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

刹那生灭,
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

有人问,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

佛教把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

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

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
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
即生、老、病、死;

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

佛经说人的身体每十二年全部换过一次。

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
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

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

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佛教把主张
“ 有常恒不变的事物 ”
的见解叫做“ 常见 ”,

认为是错误的。

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

总觉得人生无常,令人恐惧;

人情无常,令人悲伤;

世界无常,成住坏空;

一切无常,虚假如幻。

所以一谈到无常,往往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没有意义的。

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无常实际上是蕴含着积极奋发的思想。

对此,星云大师开示了无常的价值:

一 、带来希望的人生:

无常的定义是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

所以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好的,改善不好的。

譬如现在我贫穷,没有关系,贫穷是无常的,我可以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一旦我有钱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

因为我知道无常,如果不好好爱惜,千万金钱也会随流水而去。

在情感上,你爱我,我会珍惜,你对我不好,没关系,

我来改善不好的前因,未来我们就有希望结成善缘。

二 、具有自由的精神:

无常的另一个定义是,凡事都不是命定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可以从改变处世的方法等种种改变上,来扭转原有的命运,

这种改变,是我能你能,大家都能的。

因为无常是人人平等的,无论你是国王大臣,还是贩夫走卒,无常一样跟你在一起。

所以大家都可好可坏,可坏可好,这是很平等的。

三 、否定神权的控制:

人活着,最苦恼的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

因此很容易被神权控制,

很容易把自己的未来交给神权去主宰。

但是如果明白无常的道理,

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

就能脱离神权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四 、破除定命的论调:

如前所说,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只要我们心好,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而又能广结善缘,无常亦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万事万物,
因缘聚合

一件事能否做成,
心态消极的人说“ 听天由命 ”,

信奉成功学的会讲“ 人定胜天 ”,

而学佛之人则会祈愿“ 因缘和合 ”。

那么, 因缘,到底是什么?

和“ 听天命 ”又有什么不一样?

因缘,
其实是“ 因 ”和“ 缘 ”的并称。

因,是指引发结果的直接的内在原因;

缘,是外来的相助的间接原因。

所以,因缘也常被叫做
“ 内因外缘 ”、
“ 亲因疏缘 ”。

不仅仅是做事,世间的万事万物甚至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来自于因与缘的聚散。

用缘起来看世界,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之后形成的现象,

如果脱离那些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助缘,

根本找不到能够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人、事、物。

所以,不论是我们做什么事,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

大到生活着的城市山川,

甚至地球所在的浩瀚宇宙

…… 都是这些因缘聚合起来的暂时现象。

例如,
从种子生长为大树,成长过程中,种子是最重要的内因,

而阳光、水土、不会被砍伐的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看做外缘。

但无论是内是外,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手中握着种子,就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拥有树林,这真是太高估了自己。

当种子真的长成为大树后,

水土是否还足以支撑大树的生长、

虫害是否会侵袭大树的健康、

周围的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

…… 这些条件依然在发生变化。

所以,百年大树、千年古树才会如此难得。

因缘变化,
所以无常

因缘瞬息变化,从缘起的观点看,

世间没有任何现象是可以永恒的,这就是无常。

有的因缘可能变化速度比较快,而有些比较缓慢,

我们只盯着手中所拥有的事物就会浑然不觉。

而我们内心的贪瞋痴,
我们的无明,
更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错误的认知,

总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

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事业、健康、人际关系都能长长久久。

事实上,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只是内心不愿接受一切都在无常变化的现实。

真正理解了因缘和缘起,就能接纳无常。

无常只是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好坏。

无常不等于消极,不只是让我们接受一切最终都会毁坏的事实,

反而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短暂聚合起来的因缘。

“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心理准备,

就不至于长久地沉溺在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拨,

也不会因为挫折而怨天尤人,

也更有力量来应对。

如果不愿面对无常,一味的抗拒真相,

除了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痛苦,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广结善缘,
助力成就

我们在世间做事也是这样的道理,

缺少阳光、土壤等外缘的帮助,

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更不要说长成大树了。

看似一帆风顺的事情,

也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因缘而出现波折,无常才是正常的,

调整心态,看淡得失,积极应对,这才是上策。

更何况,无常也不等同于坏败、消亡,

正因为无常,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坏的也可以变好,

我们多创造什么样的内因、外缘,

它也很可能就会朝什么方向去改变。

遭遇挫折时,也要记得否极会泰来,

做好我们能做的内因,同时祈愿外缘的和合。

想要“ 因缘和合 ”可以祈愿,

但也不是只要祈愿就可以的。

当我们还未成功时,要记得广结善缘,

在自己的“ 账户 ”上多积累功德,

因缘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各种方式来到,

这样祈愿才有“ 回响 ”。

而当我们获得成功时,应当感恩所有的助缘,切莫骄傲自大,要清醒地知道这并非自己一人之功。

无常不是消极,而是让人更加懂珍惜。

愿大家了知无常,把握当下,积极生活。

最后,愿逝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想看出口即是梗,风趣幽默的白[心][鲜花]快点安排起来,好吗[握手]害,我也不是养动物up,我感觉也不算什么up,老年人+软件bug好手,b站就是分享+存视频
  • 首先,我不是那種會告訴別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幹××事情」的原教旨主義者,戒律的開遮持犯的尺度有時還真的靠自己去拿捏,即便窮盡經律也不一定會有個很確切的鎮
  • 3.鼓楼花桥黄岗村全寨有5座鼓楼和1座花桥,四周禾晾、禾仓林立,原生态村貌加上质朴的村民村风,让人感觉时间流逝很慢,悠然自得。草长莺飞、春色满园的日子也快来了。
  • 还没担心完呢,爷几个上岸,说饿了[汗] #春日限定浪漫# #锁住春日回忆#一些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照片p1p2班上男生组织起了丢沙包p345下午的操场上有很多同学
  • 品牌采用他们的意见回馈,改善1953年推出的潜航者型,成就潜水腕表的典范。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展教学,有400多个教学点,300多位专业教练,想学美人鱼、自由潜、水
  • 我会一直做你的观众、影迷❤️祝易烊千玺21岁生日快乐祝全世界最好的易烊千玺21岁生日快乐❤️ 在吹落叶,在刮小风,在下小雨,在等大年初一景浩和二十一岁的你愿易先
  • 仔细算哦,因为一年差了6000,五年就是3万元,这会直接影响你的购买决策:买油车还是买电车。当然,算法没那么简单,开电车虽然只比地铁公交省了4元,但由多享受了
  • 2014年,她怀孕了,大家都很意外,主持了3次春晚的她正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她却要在28岁去生孩子。”在孙子出生后,任鲁豫80多岁的母亲很欣慰,发来了视频,“
  • #昆明身边事# 【昆明年货市场红红火火 市民欢喜筹备买买买】距离春节只有半个月时间了,连日来,记者走访家乐福(云纺店)、沃尔玛(国贸店)及万达广场、云纺商业区等
  • 附近靠仙林大学城,小区环境好,物业管理也比较好,3公里有仙林金鹰,和学则路美食街 中共党委:天帝素食2007年在南京玄武湖开业,平常会有很多友人找天帝算卦,天帝
  • 国外间谍用了几十年时间培养了大量这种“中式白眼狼”让他(她)们潜伏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各个年层包括黑白两道中。但是在民国时期,尽管袁大总统答应了优待清室的条件,直
  • 赵丽颖陈建斌同台“盘胶带”?奖杯越来越奇葩,网友吐槽太搞笑!
  • 惊爆地下情?方力申恋上小15岁小花,送狗公仔传情力追女方?
  • 任性的本钱,不过就是苦练技能,善选择,避风险,且不归属于任何组织,任何门派,就做个逍遥散人,游荡于这茫茫人世间。当年美丽国的川普,不就是觉得之前美丽国加入的国际
  • 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
  • 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医疗队在巴塞罗那接受了足部治疗,这将使我休息几天或者几周。现在我已经回家了,正在康复中。
  • 隔离在家这几天也不能算是无效生活,只是没有什么具象的快乐,没有珍爱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抚摸这个世界柔软的皮毛,大部分时间呆在了沙发和床感谢塞尔达陪伴我的隔离期,本
  • !!
  • 《琵琶记》共四十二出,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
  • 朋友,就算再好,总会有,一段时间互不关心,互不理睬,不是,因为,厌烦了,那是,因为,认识了新朋友,那是喜新厌旧了吗?我不问,你不说,那是误会;我问了,你不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