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

关于缘起论,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据说此划分始于隋代之慧远。与之相对之实相论又称实体论,乃审察诸法之实相本体,并以之为教理之论说。

实相论即以实相为主,阐明一切诸法本体之思考方法。此乃针对以缘起为主之‘ 缘起论’而言,以‘空’、‘有’之观点而言,实相论属于‘空’论,主张‘真空俗有’,谓诸法皆空、不可得,及‘三谛圆融’等极致之说。

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法印之内容,一般最常见者为‘三法印’。
(一)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一切现象(有为法)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者,故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
(二)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诸法(包括有为、无为法)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
(三)涅盘寂静,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妄执有‘我’、‘我所’,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而证一切皆即寂静涅盘。除三法印之外,又有加上‘一切皆苦’而成‘四法印’者;或仅以‘一切皆苦’与‘涅盘寂静’二者并称为‘二法印’者。一切皆苦系自理想之观点考察现实世界所获之结论;盖现实世界乃凡夫之轮回界,充满苦恼与不满,而无任何绝对之幸福、快乐、完美、圆满、纯净等可言,故谓一切皆苦。

缘起论是佛教对于宇宙产生原因及其现象实质的论述,也是佛教的思想根源。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既不是凭空而有,也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靠许多因素条件组合在一起才能成立,佛教术语称之为“因缘和合”。“因”就是(主要的)因素,“缘”就是条件,因缘际会才有结果,一旦因缘消失,事物或现象就会化为乌有。通俗一点就是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现象是绝对存在的。

缘起论的主要内容,根据佛经解释,可分为十一义:

  1. 无作者义:没有造物主。

  2. 有因生义:一切现象必有其产生的的原因。

  3. 离有情义:一切众生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的和合。

  4. 依他起义:一切现象必须依赖其他的条件才能产生和存在。

  5. 无动作义:没有所谓的第一启动者,只有各种条件的集合。

  6. 性无常义:一切因缘所生现象的本性是无常,都在不断的产生、消灭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

  7. 刹那灭义:即便在最短时间单位里,事物也是即生即灭。因缘和合则生,缘尽即灭。

  8. 因果相续无间断义:虽然刹那灭尽,但是因果相续,没有间断。

  9. 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各种现象的因果各自不同。

  10. 因果更互相符顺义:什么因生什么果,因与果永远相一致。

  11. 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因果之间的关系为自然法则,有条不紊,不会错乱。

这十一义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重要论点:

第一,没有所谓的“造物主”。即不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这一点是佛教与许多宗教,尤其是一神教截然不同的地方。

第二,无常。即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没有永恒的实体存在,所以任何现象都是无常。

第三,无我。既然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缘尽则灭,因此不会有一个独立的、实在的有主宰性的“自我”存在。

第四,因果相续。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的一切法,不但是生灭无常的,而且是相续不断的。从纵向看,因因果果,没有间断,前前逝去,后后生起,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从横向看,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三世诸佛也不能改变。

宿命论,也可名为定命论。人们会常说:一个人的福禄寿都是注定好的,活多少吃多少也是命中注定的,连这辈子读几本书挣多少钱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就是定命论。宿命论也说由于过去的业力,感得今生的果报。但以为世间的一切,无不由生前业力招感的,对于现生的行为价值,也即是现生的因缘,完全抹煞了。“一切皆有定数”,若真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前生铸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现生努力的价值。这方面内容可参考《了凡四训。

【佛教的实相论】
  “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 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 一如,一相,无相, 法身, 法证,法位, 涅盘,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 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 异名。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 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 中谛为法界。 法华说实相, 华严说法界, 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 般若说 般若佛母,楞伽说 如来藏,涅盘说 佛性,阿含说涅盘。
小乘以我空之涅盘,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盘为实相。 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涅盘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非相为相,故 名实相。’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 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 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 如来妙色身相也。’ https://t.cn/RyhTm9c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周天过于现充了#
和一位前同事的告别会面。
在职的时候没有说的话,好像一次性说完了,抱着那种,可能未来不太会有机会再见面的心情。

因为某些方面互相欣赏,便可以畅所欲言。
对于曾经在某一瞬间影响过我的,为我的某一些顿悟点上火苗的人,我甚至无法用语言形容那样子的「思想的震荡」,她可能就随口一说,我却获得启发。

像这样子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我想还能启发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总是摇摆,总是悲观,总是自我厌弃,总是擅于无动于衷。

跳上公车的时候,她突然转身,用看起来并不是遗憾的口气爽朗笑着说:哎!忘记拍照!
然后公车就开走了,我不禁释然地笑起来,思想上的碰撞可能已经很够了,或许此刻我们都不需要用影像证明,我们曾经共事过,一起吃饭过,深刻地探讨过某一些艰深的问题。那些对谈结出的新知之果,已经刻在过往的顿悟、今日的时间里了。

公车回来的路上阳光太好了,在海湾公园看到很多白鹭,小区楼下的外墙上的阳光,又在临摹着路人的影子涂鸦。

以及我为了爬山追日落,放婊哥一人在厨房做晚餐,出了门才觉得很没有良心,但我依旧奔向日落。
和往常一样,我再次没有追上,山上看下去的雾气,让我不知道要遗憾说,是我没追上太阳,还是雾气挡住了落日。没看到日落,倒是看着飞机降落。
那会儿一下子很想知道,每天又多少人来这儿发呆,灵修,精神复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空拥有了白云,更加碧玉,秋结了夏那炙热的美丽,冬藏了春的心。永恒五月初的沙卜图没有一场漫不经心的雨或者早有预谋的雪打湿你额头垂下的发丝温润你横穿岁月的呼唤那只
  • 这一晚它梦见了鱼儿,鱼儿说:“忘了我吧,桑田沧海,春去冬来,如果注定找不回,不如痛快地和青春说再见(《再见青春》)。”鱼儿说:“那我就在此等候吧,等你乘着这一季
  • 嘴师曾经算过一例,说那个八字像是倒春寒的八字,他妈就说了一句,他出生的那两天气候极其恶劣,而且还下雪。打个小比方,如果你是兔子,你最好的梦想,是成为短跑运动员,
  • 【调查:近半受访少数族裔外卖员曾遇歧视】#香港# 岭南大学学者与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教区劳工牧民中心的研究发现,餐饮外卖送递平台工作,容易出现种族歧视的情况。【61
  • (二)管理措施1.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二)管理措施1.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原则居家,对
  • [男孩儿][笑哈哈][音乐]你一定要过的很好,如果你过的不好,那最开心的一定是我手机不离身多少有点感觉不拿手机就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然而现在用乐子人的心态去看待
  • #原神代肝[超话]#蹲蹲板板 没有上门板要闹了[单身狗]摆摊捏 目前无需排单[羞嗒嗒]音游20r全包 深泥奇谭30r全包[鲜花]接官/b服代肝 直播不能扫码见谅
  • 佛塔有不可思议神力,诸有缘有福之人,随喜修塔、礼塔、供养塔、右绕塔感得福报,于诸善业之中最为巨大,舍一得万报,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 仅一套。 所以大家不
  • 央视即将在《时代先锋》栏目播出的纪录片中讲述了“SFHE智慧就餐方式”和“SFHE智慧就餐系统”西安航天城就有一家不到100人的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和系统,员工不远
  • 而且这款老花纹真的很特别,而且这个mini的尺寸一点也不会给人成熟的感觉诶,反而是很酷很活泼很可爱的感觉!虽然这款box是老花的,但是它真的很百搭,只要你不穿花
  • 这天吃完食儿,我说你都做妈妈了,让我看看你的宝宝呗,因为吃完食儿它就走,我就跟着它,说了三遍吧,果真它爬跳上高出,特意在边上看看我,这时两个宝宝要吃奶也围着它!
  • 不管是找不到优惠券还是想要吐槽感情、生活都行。[憧憬]可惜她选的都是热门剧,其实她演的丘比特的全套,盛女脱单记,我叫布萨芭和败犬女王也挺好看的,我还是喜欢她演生
  • 指尖轻扣勾住岁月尘埃在红叶似火的烂漫里轻捻起时光的怀想那远方的牵绊和那心底的惦念在灯火阑珊里幻化出陪伴的渴望也让更多的过往在脑海里浮现只是那回不去的终将变成记忆
  • 由此可知,我们用思想、用思惟,要想得大乘经的真实义,没有这个道理,不可能的。一真法界的因是用不生灭的心,真心离念,念是妄念,念就是生灭,离念是离生灭,离生灭显现
  • ​ ​​​#每日一善[超话]#[心] #阳光信用#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待人最需要的是真诚,这是一个最平凡、最普通的道理以善为邻,以善
  • #插画# 灵感 · 热带丛林里的女孩 英国插画家 Manjit Thapp 在她的系列作品《My Head Is A Jungle》将画廊空间改造成一个三维迷宫
  • 珍惜当下,快乐地活着[心]大耳朵图图第四部中第25集的名字叫"永远活下去" 在这集电视剧中 图图问爸爸妈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qu
  • 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叫穿香一支喜欢的香可以带你突破时空来到它的幻境一支合适的香更是品味和个性的代言 我一直很喜欢玫瑰香调,因为它纯粹又馥郁。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
  • 本来准备睡了 突然看到初中最好的朋友发了这条朋友圈 虽然经常突然被人想念 但是看到初中好朋友发的这条还是懵了一下 或许她也有想念我吗 但我的初中并没有这么美好
  • 昨晚与朋友一起去了Ling.的餐厅吃饭,记得三年前有幸在一起做过一次菜,两人对烹饪的想法高度的契合,并相约下次一定要成为云南第一个米其林主厨,昨天的配菜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