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被境转
虚云大师说:古人行到说到,无空话讲,一问一答,答在问处,吐露心机,都是妙用。我们心不在道,故被物转,而无智慧。若能痛念生死,全心在道,不分世出世法,是男是女,好看不好看,若一动念,即出鬼被情转了,不分别即不随情转,作得主。
记住:大德说的心不被境转,是破除我执法执,回归如如不动本性的菩萨。最后两句特别点出来“不分别即不被情转”,分别心指四圣法界的圣人,执着心指六道内的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一真法界的菩萨。有的人贪嗔痴都没有破除,就敢说自己心不被境转,这都是凡夫见,是不懂如来意。这里说的情、境、物都是指分别执着心的产物。
现在学佛人都说自己的妄想不断,一个妄想没去除又来一个,虚云大师说出了这个原因“心不在道,故被物转,而无智慧。”这就是指那些有解无行的人,心不在道的人,都是没有般若智慧的,所讲的佛法都是妄心推度出来的凡夫见。你自己有没有修行,不用别人给你堪验,只看你是不是活在道中,心在道就不会被物转。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佛明确的告诉我们,心不被物转就是法身菩萨,心不被物转就是见诸相非相,见到什么都是心无挂碍,自性如如不动,这就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心有所思就是凡夫。道就是自性,自性的本体如如不动,心在道就是如如不动,起心动念就是不在道。
佛法的修行第一步认识自性是怎么回事,明白我们的灵知就是自性,不分别不执着时叫自性,起心动念时叫妄心。佛法说的不二法门意思是:自性不起心不动念就叫真如,这个“知见无见”寂灭的心就叫涅槃。二就是自性起心动念,我们说的见闻觉知功能起用的时候,这个自性就变成了妄心。同是一个自性,但叫法不一样,真如不是妄心,妄心也不是真如,佛说:破除我执法执,不起心,不动念的那个自性叫圆成实性。自性起分别,叫依他起性。自性即有分别又有执着,叫作遍计所执性。这个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的凡夫性。依他起性为四圣法界的圣人,因为他们法执没有破除。圆成实性指一真法界的菩萨。有一些人说能看的那个,能听的那个就是佛性,其实这样说不对,能看的叫眼识,能听的叫耳识,有分别的佛性就叫识神。是识神就不是佛性。是佛性就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不生不灭。一是一个自性,一代表不分别不执着。
当修行人开悟后,他们是用佛经的般若智慧,彻底断除我执法执的,断除后才能叫万法归一,常被境界所转的人没断除我执法执,连伏住烦恼都谈不上,你就是学了一些佛法知识的人,属于佛学爱好者,你自己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佛弟子,佛法是开悟的人才算入门,你开悟了吗?谁给你印证过你是开悟的菩萨?再说的详细点,你的师父开悟没有?他有没有资格给你印证?这都是个问题,现在讲佛法的人有一部分人,是懂一些法理没开悟的人。佛教协会公布的一百七十多个法师,讲佛法都挺能说,现在讲法的大部分人还真说不过他们,结果都被定为邪师,现在微博群里的人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他们的师父就是佛协说的邪师。
那些学佛三天半,看了本《愣严经》、《法华经》就说自己是开悟的人,其实他知道的佛性是听师父讲课说的,不是他自己参出来的,连我执法执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样的人你会讲经都不能算开悟,连开悟的门都还没有摸着。不信你去看看永明延寿大师制定的十条开悟标准,你一条都做不到。
能做到念念观照自己身语意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算是修行人,心不离道,才能心不被境转。
佛法修行的第二步,是用学佛经得到的般若智慧去破除我执,能把八十一品思惑破除,就证明你学佛悟的是正法,若你学的法理破除不了思惑,那你悟到的就不是正法。破除我后在往上修破除法执,能破除法执就是大乘菩萨,不能破除法执你学的是大乘佛法,但你不是大乘菩萨,破除我执只是小乘人修行的内容。破除法执才能算是大乘菩萨,只有九信位和十信位菩萨能算是大乘菩萨。佛菩萨的果位用定慧等持的标准定位,不是谁懂的经多谁的果位高。佛法以事上破除的分别执着多少为主,不会讲经的人,如果他能具足“若能转物”的法身功德,他就是如来。你什么经都会讲,不能转物,也是凡夫一个,讲出来的都是妄语。法理是为破除执着服务的。如果佛法只讲理论,没有破除我执法执,那样的佛教就和外道一样,连六道都出不去,更别想成佛了。 https://t.cn/z8AXAeF

#索达吉堪布[超话]#
【中观根本慧论】之观五阴品

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
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若果似于因”,“似”就是相似或相同,“是事则不然”,没有这种道理,虽然果法由因产生,果和因不完全相同。因色由四大种组成,地大是坚硬,水大是潮湿,火大是热性,风大是飘移、移动,这四大种都属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外境的“触”。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坚硬,用手去摸一下有坚硬的感觉,这是属于触; 觉得水潮湿,这个潮湿的感觉也是通过身体去感觉,用手去摸,这个也是触,火的热性、风的移动也是身体去感受的。因此,地水火风这四种法的因是属于触境,实际上是身根的对境。

色声香味这些法,或我们平时看到的瓶子这些东西,和因之间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呢?有一部分相同,但是有一部分是不相同的。比如柱子、瓶子,它是属于眼根的对境,属于色法。它的因都是触,显现为果色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显现为眼根的对境、耳根的对境,这样一种自性。所以,因和果如果是完全相同的话,它的因是触,它的果一概要显现成触,是触的境才对。但现在显现的时候都变成眼根的对境了。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大片田地,也是眼根的对境,有时候我们看到一潭水,或者是流动的河,这个也是眼根的对境,看到红红的火、黑色的风似乎也是眼根的对境,所以因和果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是触境,但果很多时候变成了色法。所以色法从因和果二者分析,有不相同的地方。

因和果完全一样的话,因果之间就无法分辨各自的自性。四大种真正来讲是没办法被眼根看到的,它是触的对境,眼根取不到,但是显现成果色的时候,眼根就能取了,这也是因色和果色不相同的地方。所以说“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

“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但如果因和果完全不同,就会变成:因是色法,果可能变成心法,它们不是同类了。但是因和果都是色法的自性。如果因和果完全不同类的话,你造了善业,这个善业是因,果法如果和它完全不相同的话,就可能受痛苦,就会出现造善业受痛苦的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如稻种种下去之后,秋天收上来西瓜,因果完全不相干,这完全是不对的。所以因和果内部也有一个相似的相续。

所以因和果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也不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说明因和果都没有实有的本体可得。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了知它的自性。

受阴及想阴,行阴识阴等,
其余一切法,皆同为色阴。

遮破色蕴,同样可遮破其他四蕴。

受就是我们平时的感受,苦受、乐受和舍受,各种乐受等,或苦受等积聚在一起叫受蕴。受分很多种,从眼根的受乃至于到意根的受,有很多种不同的受,不同的受也分了苦受、乐受和舍受,实际上这个受在我们一天当中经历了无数次,非常多的受积聚在一起就叫受蕴。

想蕴,就是能取相。这个想不单是思想,有的时候思想是一种第六意识,是一种总相,我们坐在那胡思乱想也是一种想。但是这个想不单单是有分别的,无分别当中也有想。

当眼识取到一个法的时候,这个里面也有想。平时的思想是总相,但这里的想,法相是能取相,总相也能取相,思想也能取相,眼识也能取相,只要能够取自相、取总相、在眼识当中形成一定的影像,能够把这个影像取到,这就叫想蕴。

所以眼识等无分别识当中也有想蕴。任何一个心王在生起的时候,都不可能单独地生起,都有心所法。比如说眼识,眼识在生起的时候,有很多心所和它一起生起。想蕴就是一种心所,它能够取相,能够在眼识当中取它的自相,在第六意识当中也能够取相。

所谓的想蕴就是能取相,对人、对物体的总相、自相,都能取它的影像。

行蕴,也包括很多心所和不相应行,行蕴的法相是能造作。比如明显的是思心所,思能发动自己的身语。有的时候思本身就是一种造作,再加上“我想要做一个事情”,通过这种思心推动,“我要去听法了”,这个想法一起来就推动我的身体开始往经堂走。或我想说这句话,心中生起这个思之后,就开始发言,就开始把想法说出来,都属于行蕴,它是比较明显属于造作的。

除了心所法之外,还有不相应行。得、非得、时间、方向等等,这些都属于行蕴。

还有识蕴,就是六识,从眼识、耳识乃至于意识之间,有的时候加上后面两个识,就是八识。识蕴也是属于心法,但它是心王。前面受、想、行是属于心所所摄的。一个是王,一个是眷属,心所就是心王所有的法。受想行识四个蕴是属于心法所摄的。

“其余一切法,皆同为色阴。”受想行识等四蕴不存在的道理皆同于色蕴。观察的方式有三类,和前面观察色蕴的方式是一样的:

第一类是因和果互相观待(“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第二类是有果的因、无果的因;有因的果,无因的果;(“若已有色者,则不用色因。若无有色者,亦不用色因。”和“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第三类是因和果相似不相似。(“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因為諦是真實的意思,
所以世俗諦也是說真實,
不過是由世間的道理來說。

在佛教中,
這些就是因緣和合,
生滅法及因果律的彰顯;

但緣起性「 空 」,

空義才是第一義,
又叫
「 勝義 」。

雖然空義是佛教的最終真理,

但它與世俗諦相依,
不相分離;

若沒有世俗亦不會有勝義;

要真能體證這道理,
才能得涅槃。

涅槃是佛教的術語,
意即煩惱的熄滅。

根據這去演繹,
前兩頌是世俗諦,
此頌則是說勝義諦;

而唯識家則用
「 轉識成智 」
來說明這個轉捩。

唯識的觀點認為,
我們的生命是由識所主導,

只有當經過修行將識轉為無漏之智,

生命才能昇華,
最終成佛,
此過程叫轉識成智。

修行的果就是成佛,
修行這過程是通過觀空而到達目的地。

而八個識各有所轉,
這個轉變有兩個要分,

一個是對我們二元相待的世界不再分別,
稱為根本智。

有了根本智的體悟之後,
因為想度化眾生,

所以要將這道理體驗用世俗的方式來表達,
這叫後得智。

根本智是體,
後得智是用。

依唯識義理,
前五識轉為
「 成所作智 」,
是後得智;

單是後得智不是全部;

所以說
「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

當轉第八識阿賴耶識為
「 大圓鏡智 」時,

這個就是圓明初發。

無漏是佛家用語,
不會漏表示沒有雜染,
意即清淨。

這個是根本智,
有根本智後再依後得智使用五根來發揮渡化眾生的作用,

便是無漏的成所作智。

佛教一向有佛具三身之說:

一 、法身
—— 是佛的本體

二 、報身
—— 是佛因修行成正果之後的酬報

三 、變化身
—— 能作千般變化,
於十方世界化作有情生命普度眾生,

而我們熟知的釋迦牟尼佛就被認為是這世界的化身佛

三類分身就是指這三身,
能度引眾生出離流轉生死的苦輪

淺略談
《八識規矩頌》
( 二 )
—— 第六識

第六識

頌文: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倶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這頌是說第六識:
意識。

意識很重要,
不僅是吾輩了知事物及抉擇思行的關鍵,

為惡為善,
皆由此起;

亦是修行的玄關。

玄關一破,
轉識成智,
由染趨淨;

人能修行,
此意識是重中之重。

可謂成也意識,
敗也意識!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此頌說些甚麼?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三性前文已說過,
是善、
惡和不善不惡。

而三量者,
是指現量、
比量和非量;

「 量 」者,
古文可作瞭解或知識義。

廣府話保留了很多古漢語,

廣東人說:
「 量你都唔夠胆。」

意思就是我知道你沒有這個勇氣。

簡而言之,
現量可說之為直覺而來的知識,

現量緣境時離名言概念及分別,

所量得的是境的自性。

而比量則是通過第六意識的分別、
思考、
計度而來的知識;

現代語言說之為名言概念。

非量者,
錯誤的知識是也;

非量又可分為似現量和似比量;

似者,
即不是或錯的意思,
可經審量或未經審量獲得。

那三境又是甚麼呢?

三境分別為性境、
帶質境和獨影境。

性境代表實在的境,
由現量取境所得。

而帶質境是透過比量而來,

如觀察某物並經計度而來的印象。

至於獨影境,

則並無實體、
實用,

純粹是由思憶或夢中獨立生起。

此句頌文指出第六識功能強大,

能通三性、
三量及三境。

其中三性是關乎道德價值,

三量是知識的範疇,
三境則是外在和內在世界的印象。

佛家是相信輪迴的,

而有情生命於三界
( 欲界、
色界和無色界 )中輪迴;

但有情生命皆自覺有意識的存在,

所以說
「 三界輪時易可知 」。

法國大哲笛卡兒說
「 我思故我在 」
便是明證。

至於唯識學說的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

( 往後再談第七和第八識 )

都是微細不可測,

故就沒有
「 易可知 」了。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前五識的頌文
「 徧行別境善十一 」,

曾提及三十四個
「 心所 」。

先重溫一下甚麼是心所,
所謂
「 心所 」
是唯識家細緻分析心理狀態的結果,

有六類
( 遍行、
別境、
善、
根本煩惱、
隨煩惱、
不定,

而隨煩惱可再細分為大、
中、
小三項 )

共五十一個之多。

表列如下,
方便對閱︰

遍行心所是無記性
( 即中性的非善非惡 ),

遍於善、
惡和無記三性、
八識、
九地、
一切時,

故稱
「 遍行 」。

別境心所每一個都因各別緣境而生,

故得別境之名,
性亦無記。

善心所其性為純善,

佛教說之為
「 淨 」。

根本煩惱唯是不善性,

佛教說之為
「 染 」。

隨根本煩惱而生起的謂
「 隨煩惱 」。

眠、
悔、
尋和伺通於三性,

所以叫
「 不定心所 」。

貪、
瞋、
癡,

在佛教稱為
「 三毒 」,

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所以是根本煩惱;

另外亦包括慢、
疑和惡見。

慢是貢高自大,
目空一切;

我慢是非常難處理的心理毛病。

疑能阻礙善的生起,
惡見當然是不好啦!

又如定、
慧,

是修行者緣境的狀態,
能入定和生起智慧,
是解脫的前提。

但這些心所,

不是全部都可單從字面的意義去理解,

恐煩不贅,

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參閱唯識的書籍。

此頌文是說第六識能相應所有的五十一個心所,

比前五識更多;

但五十一個心所不會同時俱起,

比如善與惡心所相互違背,
故不能同時生起。

某時刻所生起心所的配置和組合,

是視乎當時的環境、
心情和狀態才可決定的,

故謂善惡臨時別配之。

意識是善是惡,
跟整體的狀況及演變極有關連。

舉個例子,
恨是隨煩惱,
由瞋而起。

但如源出於
「 恨鐵不成鋼 」的心情,

其最初本意還是善的。

要注意的是,
善與惡是不能同時生起的,
但可間斷交替。

所以此例是先善後惡,
往後就要看事態的發展了。

第六識能力之強,
與各心所牽連,
造作善業惡業,
既引來輪迴生死 ,
也能解脫出離,
是修行的關鍵。

性界受三恆轉易

意識陰晴不定,
喜怒無常,

所謂
「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

所以說
「 恆轉易 」。

而恆轉是在
「 性、
界、
受 」
這三者之間遊走。

「 性 」
一如前述,
即善、
惡和無記;

「 界 」
是欲界、
色界和無色界,

即有情生命的世界;

「 受 」
是感受,

常說的是苦、
樂和不苦不樂

( 又稱
「 捨受 」)
三受;

如再加上憂及喜,
合稱
「 五受 」。

三受是前五識的身受;

而第六識則有五受,
主要是心受,
即是要通意識才發生作用,
不是單純五識引起身體的感受。

因憂和喜是思慮
( 遍行心所思心所的作用 )的結果,

透過意識起動,
受了苦再經思慮才會擔憂,
樂後再思慮才產生喜悅。

根隨信等總相連

「 根 」
是指根本煩惱,

即貪瞋癡三毒和慢、
疑加惡見。

「 隨 」
是指隨煩惱心所,

而「 信 」等則是由信開始

( 見上心所表 )

所包括的十一個善心所;

所有這些心所都與遍行、
別境、
不定等心所或有所相連。

因此頌句的意思是第六識總是和這五十一個心所相連不離;

除了熟睡與昏悶暈倒或入定外,

意識皆常現起並與心所相連,

影響有情生命的一切造作。

動身發語獨為最

佛家說造業,

是由身、
語、
意三業所構成,

而其中以意業為發動的根本,
從而推動身業與語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婚姻是互相尊重,它建立在独立而不是依附的基础上,如果谁要抹杀你的独立性,哪怕是豪门,也是一种慢性的让你社会性死亡,这一点,大家要清楚看到。!
  • 火山泥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又因为它的质地特性,要比普通的矿物泥能吸收多达2倍的水分,并产生离子交换,达到惊人的吸附能力。同时,火山泥的电磁荷
  • 2、很多光战来询问明年春节咖啡店的营业情况,由于距离春节还有段时间,咖啡店的运营也要配合商场,含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春节前夕会发布公告告知过年期间的具体安排,还请
  • #防弹少年团[超话]##防弹少年团纪录breaker# 【2020 MMA颁奖礼】 获奖总结✨ 防弹今晚共获得 7⃣️ 个奖项✨史初连续两年MMA大满贯的
  •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病毒性疱疹是会传染的,也就是说该疱疹是具有传染性的,单纯的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是广泛的存在的,也就是说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对象。#玉林现代
  • 可是人生这种东西,谁又能说的准将来?一饮一啄皆是定数,今日种下地因,日后不知会结下如何苦涩的果。 我来苔欲报恩分,契阔非尽利与荣。古人有为知己死,只恐冻骨埋边庭
  • [星星]牙齿情况:龅牙外凸[星星]正畸费用:4.1w[星星]正畸时间:10个月[星星]正畸牙套:隐适美牙套[带着微博去旅行]我牙齿其实是整齐的,但就是往外凸,我
  • 此后金莎的大运为戊午运(2010-2019)戊合癸,使得金莎难有出头机会,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女不再,地支午火暗合亥水,她变得小心翼翼,对一切伤害戒备森严,可见当年
  • [小黄人高兴] 『 The midnight sky is the road I’m takin’ Head high up in the clouds.
  • 总想,牵时光的手,温暖于岁月,温暖于我,在清宁的日子里,感受这份季节的暖意……时光无痕,风过而淡漠,心念间,愁肠百结,无奈,心绪满怀,任一缕阳光略过心头,却无法
  •   四、哮喘患者冬季要适当增加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哮喘患者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
  • 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他回来了,手机里放着的伤感音乐,身上灰不溜秋的,他哭着说,我摔了几个跟头,心里担心你,马不停蹄的跑回来。
  • 穿裘皮的维纳斯:罗曼·波兰斯基拉掉维纳斯的裘皮,撕掉观众的面具,在一次次猝不及防的优美反转中,让人体会权利支配的循环和变更,以及情欲的荒唐和堕落。电影在舞台与现
  • #校运会2020.11.26# 跳高:是很不在状态的一个下午[疑问]感谢肥柯陪伴,虽然这个憨憨经常反射弧很长,但是今天暖心憨憨一直在线为啥去年不叫我去校队训练[
  • 天星沉到海底 融化地下冰川 如果世界真的存在世外桃源 我想那里会有一片海吧 海鸥折腾着翅膀 清风袭过浪花 你坐在那里 给世界一记温柔 你眼里有春有秋 胜过我见过
  • 成首位00后女子围棋世界冠军】12月4日,第三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决赛三番棋决胜局在福州吴清源围棋会馆举行,18岁的湖南妹子周泓余六段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
  • ”陈凡努力的要想记起自己的家好半天也想不起来,姑娘一看完了这TM还失忆了,看见陈凡认真回忆的样子不像是装的,姑娘轻轻揉着前额的包,噗嗤笑出了声,“大夫说你颅内没
  • 能真正用心听懂那些伤感歌的人,一定都是有故事的人,都会觉得每一句歌词都是为自己所写。如果有一天,爱真的走到了尽头,请不要执着也不要吵闹,爱原本就没有错,都是自己
  • #房地产##楼市杂谈##林志玲状态# #树洞# 树洞跟他认识是九月初在月老的留言区里东窜西窜看了他的微博,发的大都是吃的,天生吃货的原因吧,就留了言,问是否他自
  • 这样一来,你就能在挽回的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让前任一直猜测你的心思。 这样一来,你就能在挽回的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让前任一直猜测你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