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在新时代“赶考”中交上优异答卷】
金秋的长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1.18万平方公里的星城大地,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先后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洪水疫情等多重挑战,长沙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GDP年均增长7.8%

  10月25日上午,深圳、长沙两地共同鸣锣,庆祝可孚医疗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这是长沙今年新增的第七家A股上市公司,以76家的总数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上市公司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表现。近5年来,长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三安光电、惠科光电、天际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能网联重卡、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战略性项目快马加鞭。

  目前,长沙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年来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7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3家。

  长沙是科创资源丰沛的大市,拥有58所高校、99个独立科研机构、61位两院院士和165万各类人才的优势。长沙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乡村振兴8条”等人才政策,并与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3月,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142家,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成功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5年来,长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相继获批。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引得多方关注。长沙在制度创新中彰显省会担当,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如火如荼,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紧锣密鼓,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星城,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蜚声中外,经济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六位,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线”网红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近日,长沙市明珠苑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中有群众”的锦旗送到开福区人居环境局,这是494户居民对党委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表达的诚挚谢意。

  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0年,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万元,同比增长5.7%。

  2016年4月,长沙市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这个巨大的民生礼包惠及500个社区。通过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四精五有”等一项项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市措施,长沙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底,长沙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让13.4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并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对口帮扶龙山县等8个贫困县,携手“老乡”共赴小康。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沙强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9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6.6%。11月5日,长沙“双减”实施具体方案出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三甲”医院“攀亲携手”。2017年,长沙市全力推进“健康长沙”实施方案,一批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如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率先全国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20年11月,家住中建·嘉和城的业主成为长沙首批享受“交房交证”政策的受益者。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交房即交证政策在长沙内五区全面推广实施。“房住不炒”是长沙闻名全国的“幸福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租房11.39万套,建成共有产权房12.48万套。据统计,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排在全国省会城市最后梯队。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16年开始,长沙每年人口净流入都保持在20万以上,去年达到50万人以上,目前,长沙常住人口已达到1004.79万人。

  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长沙曾有句老话,“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即从长沙南门步行到北门只有3.5公里多,形象地描述了老长沙城的概貌。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从1949年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超过600平方公里,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5年来,长沙完成了宁乡撤县设市,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启动了金阳、金洲、金霞新城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黄花机场T3航站楼、长沙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热火朝天,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今天的长沙,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3条高铁“米”字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020年国际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8.7%,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正大步探索前行。

  众擎易举,连城崛起。随着三市“1+3+10”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三市明确提出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目标,助力三市抱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10月16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长沙县和浏阳市获得殊荣。这是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长沙城相映成景,独具风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5年来,长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38天。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开始,长沙就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如今,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力争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秋日傍晚,长沙市圭塘河两岸人来人往,美人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休闲步道,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圭塘河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污染,让人避而远之。长沙以“点长制”“河长制”等为抓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今年1至9月,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沩水宁乡段成功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美丽河湖”。(长沙发布)

【长沙:在新时代“赶考”中交上优异答卷】
金秋的长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1.18万平方公里的星城大地,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先后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洪水疫情等多重挑战,长沙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GDP年均增长7.8%

  10月25日上午,深圳、长沙两地共同鸣锣,庆祝可孚医疗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这是长沙今年新增的第七家A股上市公司,以76家的总数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上市公司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表现。近5年来,长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三安光电、惠科光电、天际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能网联重卡、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战略性项目快马加鞭。

  目前,长沙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年来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7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3家。

  长沙是科创资源丰沛的大市,拥有58所高校、99个独立科研机构、61位两院院士和165万各类人才的优势。长沙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乡村振兴8条”等人才政策,并与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3月,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142家,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成功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5年来,长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相继获批。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引得多方关注。长沙在制度创新中彰显省会担当,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如火如荼,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紧锣密鼓,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星城,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蜚声中外,经济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六位,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线”网红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近日,长沙市明珠苑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中有群众”的锦旗送到开福区人居环境局,这是494户居民对党委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表达的诚挚谢意。

  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0年,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万元,同比增长5.7%。

  2016年4月,长沙市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这个巨大的民生礼包惠及500个社区。通过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四精五有”等一项项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市措施,长沙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底,长沙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让13.4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并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对口帮扶龙山县等8个贫困县,携手“老乡”共赴小康。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沙强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9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6.6%。11月5日,长沙“双减”实施具体方案出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三甲”医院“攀亲携手”。2017年,长沙市全力推进“健康长沙”实施方案,一批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如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率先全国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20年11月,家住中建·嘉和城的业主成为长沙首批享受“交房交证”政策的受益者。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交房即交证政策在长沙内五区全面推广实施。“房住不炒”是长沙闻名全国的“幸福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租房11.39万套,建成共有产权房12.48万套。据统计,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排在全国省会城市最后梯队。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16年开始,长沙每年人口净流入都保持在20万以上,去年达到50万人以上,目前,长沙常住人口已达到1004.79万人。

  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长沙曾有句老话,“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即从长沙南门步行到北门只有3.5公里多,形象地描述了老长沙城的概貌。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从1949年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超过600平方公里,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5年来,长沙完成了宁乡撤县设市,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启动了金阳、金洲、金霞新城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黄花机场T3航站楼、长沙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热火朝天,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今天的长沙,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3条高铁“米”字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020年国际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8.7%,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正大步探索前行。

  众擎易举,连城崛起。随着三市“1+3+10”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三市明确提出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目标,助力三市抱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10月16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长沙县和浏阳市获得殊荣。这是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长沙城相映成景,独具风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5年来,长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38天。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开始,长沙就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如今,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力争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秋日傍晚,长沙市圭塘河两岸人来人往,美人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休闲步道,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圭塘河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污染,让人避而远之。长沙以“点长制”“河长制”等为抓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今年1至9月,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沩水宁乡段成功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美丽河湖”。

【重磅规划官宣!临沂,机遇来了!】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
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

鲁南经济圈

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4市,涉及12个市辖区、23个县、3个县级市,总面积4.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2.8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8.6%和31.5%。

据悉,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
指导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至2025年
远期展望到2035年
规划提出
支持临沂建设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革命老区前列

这份规划干货满满
作为鲁南经济圈的一员
临沂,机遇来了

构建区域新型发展格局

“一轴带动”。以鲁南高铁(日兰高速)为依托,促进临沂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中心城区高效联动,辐射带动沂南县、费县、平邑县、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滕州市、山亭区、台儿庄区、嘉祥县、巨野县、东明县、郓城县等县(市、区),

“两区引领”。(1)临沂新区,充分发挥临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作用,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承接发达地区新兴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构建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生态,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桥头堡和鲁南跨越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三带协同”。南部山区经济带,推动泗水县、山亭区、平邑县、蒙阴县、沂南县、沂水县等6县(区),协同建设尼山、翼云山、蒙山等鲁南丘陵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共同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共促鲁南地区绿色融合发展。岚曹(鲁南段)高速发展带,以临沂市、枣庄市、菏泽市等中心城区为核心,增强临沭县、郯城县、兰陵县、滕州市、鱼台县、金乡县、单县、成武县等重要节点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分工协作,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城镇发展带。

提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支撑作用

支持临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革命老区前列。

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扩容提质,支持沂水县、郓城县、单县、曹县撤县设市和莒南县撤县设区。

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率先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引导郯城县、兰陵县、沂南县、费县、蒙阴县、莒南县、临沭县等县与临沂市中心城区加强联系,鼓励滕州市、山亭区、台儿庄区与枣庄市中心城区接轨发展。

构筑经济圈轨道交通网

加快建设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兰考段、济南至枣庄铁路、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山东段、雄商高铁山东段等工程。力争规划建设枣庄至新沂(徐州)铁路、菏徐高铁等。加快临沂临港疏港铁路、临沂山东港汇国际物流铁路专用线、山钢临港铁路物流园、临沂宝道铁路物流专用线、兰陵县金石建设铁路专用线、菏泽广源陆港铁路专用线、郓城至巨野铁路等货运、疏港铁路建设。

畅通经济圈公路交通网

加快推进建设临淄至临沂、新泰至台儿庄(鲁苏界)公路台儿庄马兰屯至鲁苏界段、濮阳至阳新高速菏泽段、济南至微山高速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济南至微山高速济南至济宁新机场段、临沂至滕州、单县至曹县、郓城至鄄城、邹城至济宁、济宁至商丘高速公路济宁段、济宁至商丘高速公路菏泽段、德单高速公路东阿至郓城段、京台高速至新台高速台儿庄连接线、潍坊至邹城、临沂至东海、兖州至郓城公路等项目。

推进经济圈港航体系建设

推进沂沭河水系连通、沂河复航、陶沟河复航、城区水上客运通道等重大内河水运工程整体筹划和前期研究。加快推进新建枣庄机场、济宁机场迁建、临沂启阳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围绕空港产业园、智慧物流基地、快件枢纽,联合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重点打造临沂平邑温水镇、临沂兰陵代村、济宁泗水龙湾湖片区、枣庄滕州市西岗镇、牡丹区李村镇等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落实符合条件的“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烈士老年子女、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群的优抚待遇。

强化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补助,加大革命老区专项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将革命老区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对象。

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为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加快推进革命老区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加大以工代赈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建设领域、赈济方式。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对革命老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

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布局

支持临沂壮大发展以工程机械及农机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为主的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生物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集群。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鼓励4市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专业化协同创新基地,重点支持临沂应用科学城、临沂科创城、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临沂研究院、枣庄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园区、上海交大山东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济宁创新谷、菏泽“一港四园”等双创载体建设。

加强文旅资源协同开发

共同打造具有鲁南地域文化标识度的“沂蒙山水”红色旅游、“孔孟文化”“水浒文化”传统文化旅游、生态运河旅游、牡丹之都旅游等精品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充分挖掘鲁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推介展示鼓吹乐、柳琴戏、山东梆子、四平调、龙灯扛阁、沂蒙泥哨、鲁柘砭石、泗水砭石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大微山湖”生态资源、蒙山沂水、溶洞崮群、济宁和枣庄运河段、曹州牡丹园等,联合开发生态旅游精品游线。

合作开发文旅精品线路

深入挖掘鲁南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强化红色旅游品牌推广、促进红色研学旅游开展,重点依托孟良崮战役、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运河支队记忆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平邑九间棚、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湖西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推动联合开发红色旅游精品游线,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建立鲁南三级旅游集散网络

建设和完善曲阜市、枣庄市、临沂市、菏泽市四个一级综合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济宁市、邹城市、汶上县、梁山县、微山县、滕州市、沂水县、蒙阴县、泗水县、曹县、鄄城县、单县、成武县、郓城县、巨野县等一批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推进鲁南区域内其他主要交通站点、旅游城镇和大型景区等建设三级旅游集散中心。

共塑鲁南经济圈文旅品牌

重点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主题,加强“红色沂蒙”“红色湖西”“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战”“刘邓大军渡黄河”“鲁西南战役”等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宣传与价值提升,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策划组织鲁南国际旅游文化节、推出鲁南旅游日、鲁南国际旅游展等大型区域旅游节庆活动,支持4市轮流主办“世界瑰宝·魅力鲁南”主题游乐会。

持续办好鲁南旅游博览会、孔孟文化旅游节、鲁南乡村文化旅游节、鲁南运河节、鲁南赏花节、中国地下河漂流节、萤火虫旅游节等现有节庆活动,支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举办富有特色的各类旅游节庆活动。

全面推进协同开放合作共赢

支持4市共同申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交流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民间友好大会等各类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展会。

支持临沂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依托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支持临沂市举办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

发挥临沂市作为全省3个欧亚班列集结中心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积极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高标准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和产业集聚引领区。实施“商城+”战略,探索“集采集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创新型城市。创新与日韩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打造中日韩经贸产业合作区。

加快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推行4市就医“一卡通”,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无障碍”结算。支持4市建立医疗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推动医疗信息电子档案共享和疾病监测、病毒溯源等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深化优质教育交流协作

重点加快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济宁大学城建设,推动临沂大学、枣庄学院、济宁医学院、济宁学院、菏泽学院建设应用型高校。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标准,支持曲阜师范大学和临沂大学联手开展“双一流”建设。

推动淮河流域交通网络联通

统筹规划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协调推进沪太高铁、青延高铁、济宁至徐州高铁、临沂至连云港高铁、淮新铁路建设,加快推动临枣徐城际铁路、枣菏新城际铁路、菏濮菏徐城际铁路前期规划研究,有序推进临淄至沂南延至鲁苏界高速、济宁至商丘高速、京台高速、阳新高速、日兰高速、菏宝高速、单曹高速、临沂至东海高速、董梁高速、蒙阴至邳州高速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济广高速改扩建、新台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

联合实施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改造、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升级等运河航道工程,推动兰陵县陶沟河连通京杭运河水运复航工程,着力构建京杭运河水上大通道。规划建设巨野、郓城、成武等港区,协调开通连云港至临沂、枣庄内河集装箱航线,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共同打造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集聚区,推进新亚欧陆海国际联运通道建设。

号角已经吹响
让我们抢抓机遇,不惧挑战
期待临沂腾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