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误杀2,既狗十三和我不是药神后第三个看完也几乎要哭瞎了眼的电影......谁能想到我从林日郎揪着医生那段“凭什么把我孩子的心脏给别人?”的愤怒转到“我求求你了”的无助委屈。我就开始哭...电影不是因为煽情的父爱哭而是明明没有错从天而降莫大的委屈[允悲][允悲][允悲]自己似乎对李焕英、扬名立万之类的正面抒发情绪,表达爱与正义,以煽情为主的电影完全无感。[二哈][二哈][二哈]反倒是这种通过某一个细小现象能映射整个现实社会间接抒发负面情绪的电影,我真的绷不住...简直太压抑了。[二哈]

误杀2里肖央演的林日朗、狗十三里张雪迎演的李玩、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他们那种明明没有错已经那么难了,可还是逃不过社会的压迫和现实的矛盾,就好像我自己也正在经历他们的那种无助失望委屈一样...迷之对这种负面压抑情绪的共情能力极强更能引起我情绪的共鸣[允悲][允悲][允悲]

https://t.cn/ExWJ1pa[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沙丘# 虽然《沙丘》刚公映,但我已经看了 4 遍,其中 3 遍是 IMAX 版。看完第1遍后,视觉奇观是预期之中的,但整体的那种震撼感受是远超预想的。就像一个国外影评说的那样,我如同在 1968 年第一次看到《 2001太空漫游》。很少有电影能让观众这么早就意识到,我们亲眼目睹了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科幻经典电影的诞生。

我虽然是一个科幻迷,但我对《沙丘》原著小说并不是很热衷,只看了第一本(原著一共有六本)。1984 版《沙丘》我也看过,但它只成功地激发了我去看了另一部纪录片《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维伦纽瓦导演的《沙丘》在故事上基本遵循了原著,所以足以让我或者对《沙丘》原著稍有了解的观众在观影时不会有任何背景故事障碍了。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我大受震撼并沉迷其中,并不是因为那个背景浩大繁琐的原著故事,也不是那款古早的电脑版游戏,完全是因为维伦纽瓦导演在银幕上所塑造出的那个宏大而震撼的电影世界,那个属于维伦纽瓦的沙丘世界。

我看完第1遍后,就知道这部电影肯定是属于 IMAX 大银幕的。就像维伦纽瓦导演说的那样,如果你在电脑甚至手机上看这部电影,那就如同「在浴缸里开游艇」一样,于是后 3遍我看的都是 IMAX 版(因为国内影院排片有限,其中有两遍是 3D 版,我个人更喜欢 2D 版,除了亮度外,还因为我不用戴两幅眼镜看电影)。

在 IMAX 银幕上观看《沙丘》属于在头脑中绽放烟花秀的体验。《沙丘》的摄影指导格雷格·弗莱瑟曾担任《猎杀本·拉登》、《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等电影的摄影指导,他和维伦纽瓦的配合共同打造了《沙丘》在低调肃穆中又透露着奢华的影像风格。几乎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我作为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已经过去了两个半小时,只会在第一屏片尾字幕出来时略带惆怅地意识到,电影已经结束了……

这两遍让我看到和感受到了更多的电影细节,也不断在增加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的魅力。这样的电影是很少的,随着你不断观看,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验而且还是不断上升的。我大概在看到第三遍时,已经在琢磨一个问题了:《沙丘》这部电影的魅力,究竟来自什么?

可能震撼到大多数观众的都是这部电影几乎完美的影像。它打造了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沙丘世界,有无数奇思妙想的视觉元素,让观众在陌生感和惊奇感之间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但仅凭视觉奇观是无法让观众在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惊奇感的,也无法让观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和投入感。

但这个故事也并不复杂,它甚至都没有严格遵循好莱坞类型片惯用的三幕剧结构,整个故事在后半段的叙事其实是反高潮的。主角保罗也没有一个明显的人物成长弧线,他从一开始就是命中注定的天选之子,面对命运的巨大冲击也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决定性的选择,甚至很少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女主角因为故事的限制,基本全片都是一个字面意义的「梦中女孩」,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人物冲突和表演发挥。而片中的大反派如果按照严格的剧作标准衡量,肯定是不合格的工具性人物,因为他是坏人所以他是坏人……

汉斯·季默的音乐非常成功也非常抢眼,但如果我们单独去听这些音乐,顿时就会失去很多魅力,甚至有些吵闹和怪异。

电影《沙丘》据说有 1700 个左右的特效镜头,而大部分特效镜头如果不是专业特效人员,甚至可能都看不出来它们是特效镜头。只有那些明显脱离现实世界的视觉元素,如巨大的星球、巨大的沙虫、巨大的飞船、巨大的建筑、巨大的机械、巨大的邪恶反派等等,我们会意识到这是特效制作的。但对于这种级别的科幻电影来说,它的视觉刺激并没有超过时下最流行的超级英雄电影。

可所有的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之后,它们在银幕上组成了一部叫《沙丘》的电影之后,这一切忽然就散发出了无可抵挡的魅力,能让我在观看三遍之后仍然内心激动无比……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电影」吧……

这种电影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的原因。因为「梦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信息」,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把无法言说的梦传递给观众。如果有一个电影的神坛,那《沙丘》就是构建这个神坛的一块砖石。《沙丘》已经在国内公映了,我们可以去电影院亲自感受一下这个来自最深处的信息,是不是和我们的梦能够有所共鸣。

Wired杂志(日文版)今年6月就《死神永生》专访刘慈欣(全文翻译)——

Q:《三体Ⅲ:死神永生》在空间、时间和概念上都有压倒性的规模和速度感,比如:二维宇宙,口袋宇宙,人造黑洞和宇宙的热寂等等。第三部给人感觉是看到了使出全力的刘慈欣,简直让人觉得前两部作品是在为第三部打下基础。请问您最初开始构思《三体》这个故事时,就已经想到了这样宏大的高潮吗?

刘:没错。从我第一次开始预想这个故事时,就在想“这应该是它的结局。”老实说,写《三体》和《三体2:黑暗森林》时,有些地方是为了应对出版商的要求,他们希望我的作品能让非科幻迷也能看懂。不过,我是为科幻迷写的《三体Ⅲ:死神永生》,所以正如你所说,这是一部纯硬科幻作品。中国科幻迷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多人对科技本身感兴趣。在美国,这些硬科幻可能会被认为很老套,但在中国,硬科幻是很受欢迎的。

Q:这部作品充满了许多原创的构思,例如“二向箔”等等。我们想知道在科学技术的细节设定上,有什么趣事或困难吗?

刘:包括“二向箔”在内,我会在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当然有时候也有新的、或者稍微不太一样的技术,用想象力来构建出创意的大致轮廓,这是我作品的核心。长篇和短篇小说都是如此。总之创意最难得,却也是乐趣所在。

Q:关于这些科技设定,比如多维宇宙或难以置信的时间尺度等等,你有没有考虑过有的读者可能无法瞬间想象、立即明白的情况?

刘:我一直很注意这一点。以一种尽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去给读者讲述故事,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文学题材有特定的读者。以科幻小说为例,对科技有深刻理解的读者——比如科技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就会希望自己从未见过的科技被文字描绘出来。正如写历史小说就必须做大量的历史研究一样,写科幻小说就需要一定的科技知识。如果因为觉得“读者大概看不懂吧”就省去了那些关键元素,科幻小说就失去了吸引力。

Q:除了《三体II:黑暗森林》中的罗辑以外,对《三体》三部曲的情节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角色都是女性。你的意图或你背后的想法是什么?

刘:我不是刻意的。说实话,我对角色们的性别设定并没有考虑太多。我认为把叶文洁和程心变成男性,故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三部曲中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同。的确,这两位女性都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了世界,但这只是一个巧合。

Q:在这三部曲中,有没有哪个角色是你最投入感情的,或者有没有哪个角色是自己的投影?

刘:没有。在我自己的朋友圈里,没有任何人是我笔下角色的原型。对我来说,科幻作品中的角色应该是人们经常看到的那种象征性的人物,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的象征性人物。读者对“科学家”的角色会有“模版”,如果你在某种程度上不遵守这个“模版”,他们就不会喜欢。 中国读者的这种倾向特别强烈。程心(《三体Ⅲ:死神永生》的主人公)也是,我是把她作为一个道德正确,“走在光辉正义大道上的人物”来描写的。

我有很多科学家朋友,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和科幻小说里的科学家截然不同。如果我在作品中描写我所真实认识的科学家,大家可能不会喜欢。作品中的角色是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而特意强化了特征,真实的人却要复杂很多。

Q:《三体Ⅲ:死神的永生》于2010年在中国出版,2016年在英语国家出版。与中国读者的反应相比,你觉得英语读者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刘:首先,不管用哪种语言阅读,我经常收到相同的反馈。我认为这是科幻小说的特征:如果是描写现实的小说,通常会描写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或者某个个人的矛盾,但如果是科幻小说,那就倾向于呈现人类共同的问题和未来。

不过,我还是从英语国家的读者那里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元素,或者说与中国相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我觉得《三体》很好地体现了我的写作风格,但因为《三体》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语的中国科幻,所以人们把我表现在作品中的思维过程和方式,误解为“哦,原来中国人是这样想的。”

我确实是中国人,被打上“我是中国人,所以这样写”的烙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并不觉得自己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感觉有被误解。比如,我认为我们应该警惕外星人,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我在我的作品中表达了这一点,但在中国,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科学家,大部分人对外星人的印象都是积极的。我想再次强调这一点——把我的观点当成是中国人的普遍观点,是一种误解。

Q:在现实世界中,如果发现几百年后全球就要毁灭,你认为人类会怎么做? 

刘:这取决于什么样的灾难会到来,或者说取决于我们不得不应对什么样的灾难,所以很难说......如果地球真的要毁灭,那么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体系可能都无法应对这样的灾难,所以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能够适应危机的新系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认定当下的社会制度等体系是正确的。

比如说,如果一场全球规模的灾难来临,有两种选择:一个选项是90%的人将死亡,10%的人生存;另一个选择是每个人都会死。那在这两个选项中,你会选择哪一个? 对于这个问题,人类很难给出答案。但是今后人类可能面对艰难抉择,到时候不能说自己给不出答案,我觉得应该提前培养可以给出答案的能力。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说“90%的人死了,10%的人活着”更好,或者“所有人都死了”更好。我的意思是说,现在人类没有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这是不好的,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Q:即使最终地球没有被毁灭,这个世界还是有许多问题,比如新冠疫情、环境危机和人类内部的分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像您的《三体》这样的积极的科幻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刘:我们的眼下,传染病在蔓延,自然灾害在发生......科幻小说的作用是向人们展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这是科幻小说承担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灾难在各科幻小说中都有被描述过,所以至少那些读过小说的人可以做好预备。

如果你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比如,新冠疫情之所以会给全世界带来这么大的损失,而且还没有得到解决,是为什么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全人类的内心深处,大家都认为过去30年全球发展相当稳定,大家都觉得未来30年,甚至300年以上的日子,社会都会继续这样稳定发展。如果我们没有预料到灾难的发生,我们就无法应对。

我认为科幻小说之所以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它们可以告诉人们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人类社会不会以线性方式发展,会有哪些问题,在前方还有哪些限制。

Q: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总是在作品中留下一丝希望。在故事中编织积极的元素,是您特意为之的吗?

刘:正是如此,我刻意在我的作品中编织希望的元素。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尽管为此牺牲许多。我也相信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希望,这也反映在我的作品中。

Q:我想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三体》中的太空电梯和冷冻休眠技术会成为现实吗?如果能的话,您愿意亲身尝试吗?

刘:我想去太空,我很愿意太空电梯成为现实。我想去火星上观光,甚至想住在那里。我很想在还活着的时候去一次太空。还有,冷冻睡眠技术是把我们带入未来的技术。如果有一天它真的实现了,我想去看看各种科幻故事中描绘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这是很多科幻作家共同的梦想。

#三体日文版#
原文见https://t.cn/A6VYT9o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古希腊语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语言之一,而诸多今日的文学形式,如叙事诗、戏剧和散文等,都由希腊人创造,数学、经济学等多门自然科学,也都始于希腊。加入【友朋会】一起阅
  • 在一个美好的时间里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走了一段路程,旅途中的山也美,水也美,阳光也美,相处也美,最重要的是心情更美。所以,我经常不会在意旅途中遇到的人,在
  • 是我最!#王一博有翡##王一博谢允#【12.24】赞够条 只点赞不评论‼️‼️回控 Vk我们冲到1W 可不可以[加油][加油],大家切号冲鸭Vk综艺嘉宾转发自家
  • 他是个技艺高超的专业的作家,意大利18世纪抒情诗人、歌剧词作者,跟莫扎特合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我能查到的洛伦佐的书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是涉
  • 一一网易一条评论一个故事#平安夜##觉得自己变成熟的瞬间#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不易,有不为亦难”“我站在高处,想起了那句话,“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
  •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跟他说:我们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还是很感谢你这些年你对我做的一切,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东西,我知道你是个好男人,你从来不会随便搞暧昧,因为你
  • 好吧,让我们以缄默的姿态,做一下午的隐者,你不说我也晓得, 我越来越像棵老树, 执念于收藏传说和陈年的雨水,不知所措地空,情深意长地活……——怀念的冬!
  • 这样,耶稣基督所有的工作都是这个神人位格完成的,而不是他的神性或人性单独完成的。这种划分或许是耳熟能详的,相当多的弟兄姐妹以耶稣基督的不同时间段来划分:耶稣基督
  • 不仅包含了很多网红打卡地,还有很多小众深度游景点,赶紧起来!贵!
  • !这一件件实事,都使区法院这个大家庭更有温度,让区法院人更有归属感,让温馨与幸福泽润全院。
  • 近日,《环球旅行》推出11月份最值得去的九个秘境涠洲岛以其秀丽风光榜上有名这个冬季涠洲岛一切都美得刚刚好没有暴晒的紫外线,只有淡淡微风没有拥挤的人潮,只有绝美景
  • 随后吴迪还表态,力捧哲宇,小宝,小6,我希望你们帮迪点关注,省的以后我再想法设法点关注,时间是个好东西能证明很多东西,相信我的眼光迪家军我突然好想你们!随后吴迪
  • 有一段时间没有一首一首地写歌了 最近在基于尽可能保证专辑整体性和调性差异小的前提下创作一整张专辑 尝试了新的创作步骤 前不久才大致完善了第一轮大概8首歌的旋律动
  • 要相信自己,善待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精彩纷呈。 #延参法师与小徒弟的日常# #法师微语# #微博问道#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就开怀一
  • #魔熙先生# 古人常说:天下两州,扬一益二。 益州便是成都古称,由此可见蜀地成都自古以来的繁华程度。观《魔熙先生》数期,在当地“导游”罗云熙的带领下,慢慢
  • #纹身##刺青##纹身设计##纹身图案分享##清新纹身##原创纹身##纹身设计##成都纹身##成都刺青##成都##成都同城##成都纹身[超话]##成都刺青[超话
  • 四联疗法的成功率在60-90%不等,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均数值,反正总会有一部分人会根除失败,那么根除失败怎么办?有研究表明,40岁以前根除治疗的获益最大。
  • 上任的第一天,都督在办公室,当时球队的大佬乔伊-巴顿找上门,跟这位新主帅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有其他事情,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和队员们不想你在这里,我们认为你不应该在
  • #孩子太可爱系列1.今天早上乐乐,恬恬和芊芊按顺序开开心心的跑到我面前来,大声说老师早上好!没想到过了很久很久的今天,娃两手揣在兜里一路走到我们,然后把鸡蛋递给
  • ——王源我们相遇在什么地方 我就先去那里逛逛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你总会遇到一个人 恰如其分的适合你 不用刻意迁就 任意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