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丨青海:让可回收资源“适得其所”】

 

12月6日,家住西宁市南川西路的市民许老太把自己店铺里整理收集的纸箱纸盒送到位于城北区青藏高原集散中心南门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网点,并按要求把它们放到了可利用回收区域。“这个垃圾分类回收点真不错,既处理了垃圾,还能将‘可回收垃圾’变现。”将垃圾变废为宝,许老太的感慨得益于西宁市积极构建的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回收=资源!

  在西宁市城北区朝阳钢材市场紧邻高速公路处,一座24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回收智能网点呈现在记者眼前。据介绍,该智能网点服务范围覆盖方圆3公里的朝阳路多个小区,主要回收金属、塑料、纸类、织物等类物品。智能网点内智能秤、打包分拣等一应俱全,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规范实施运作。

  回收就是资源,分类越细致才能越有价值。如今,西宁的再生资源回收不再是传统的“收废品”行业,而逐渐成为了实现经济生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

  “智能回收网点自9月底‘开张’以来,很受附近老百姓的欢迎。现在我们每天回收废旧物将近2吨左右,到了一定量,就会通过‘移动回收’专用车将纸盒、塑料瓶、废玻璃、废织物等进行交售。最终运往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鲍家寨村西北侧的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中心。”网点工作人员石天峰告诉记者。近两年,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结合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两网融合”、“无废城市”建设及“垃圾分类”等工作,在省市区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开展前端回收网点建设,现西宁市城北区已有10个网点建成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废塑料、废纸、废纺织、废金属等)的前端分类回收集中收运处置,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跟随“移动回收”专用车,记者来到鲍家寨村27000多平方米的分拣中心,里面机器轰鸣,废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矿物油,废旧铅酸电瓶……所有回收物按类堆放,呈现一定规模。

  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小俊介绍,“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电器电子产品需要有资质的专门公司拆解,我们收回来会进行移交。其他物品会在这里进行精细化分拣。”

  在废纸打包区,几名工人和一辆装载机正在不停地往打包机的履带上装箱板纸。一片片分散的箱板纸被机器“吃”进去再“吐”出来后,便被压缩成块。“不同材料会用不同机器进行处理,成千上万个铝制饮料罐会被压缩成1吨多重的铝块;成堆的泡沫也会被压缩成不到1立方米、坚如石块的泡沫压块。”企业运维负责人说,这些物品会当作工业原料送到相关加工企业。

  “拿饮料瓶来说,目前公司废塑料年回收分拣设计能力10000吨,现达到西宁市产生量的60%。切割成片的塑料碎片会送到陕西、宁夏等地被切割成塑料颗粒变成工业原料。”企业运维负责人说,“这种原料在加工厂将被制作成工业用的塑料桶、塑料工艺品等,或者送往化纤厂,在高温下拉丝后二次利用。”

  “通过废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资源以及生产过程中气体排放、水电损耗等环境成本。”谷小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废纸为例,1吨的原纸被生产出来需要消耗17棵大树,造纸过程中用水量达100吨。回收再利用不仅大量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减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好处不可估量。”

  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产生量日益增长,目前,我省再生资源年回收量已突破200万吨。对此,我省在西宁市积极建起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网点,采取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线上预约等方式,既为可回收物找到归宿,也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想做到西宁市区全覆盖,每个街道至少设立1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网点,方便居民和单位交投出售,继续完善建设前端回收体系,并建立数据信息统计体系,对再生资源的来源、去向、数量等基础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并不断提升改造现有生产工艺,逐步实现前端智能回收现代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回收、分拣、处置服务体系。”谷小俊说。

  和青海俊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样,青海新顺达新型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积极投入1.2亿元,将回收的废玻璃加工成为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年产量达20万吨,目前正计划出口白俄罗斯;青海云海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在年拆解10万台废旧家电的基础上,投入3.6亿元开展智能回收体系和电子废弃物、废塑料、废旧金属、废旧衣物的循环利用流水线建设。同时,积极联合浙江华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新型生态修复环保材料。该环保材料主要以废旧纺织品、秸秆为原料,固水率高,保水期长,可降解,能有效修复贫瘠土壤,改善河道水体质量,扩大湿地面积,绿化治理废弃矿山,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先天条件差,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行业整体开始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记者从青海省商务厅了解到,2009年,我省从西宁市开始,系统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2016年至今,安排省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970万元,扶持15个再生资源建设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近9000万元。通过针对性扶持,鼓励回收利用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再生”模式的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企业回收范围和规模正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全省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702个、分拣加工中心16个、集散交易市场6个,再生资源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回收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省商务部门委托相关企业开发建设全省再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再生资源政策法规、企业信息、供求信息等查询服务,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目前,该平台已整合再生资源企业230余家,会员企业达到1077家,发布各类信息近9000条。

  近年来,我省各州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扎实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基本建立,垃圾分类已成为民众高度认同的新时尚。

  为进一步规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精细化程度,西宁市也在切实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快速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使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逐步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再利用体系。

  目前,西宁城区已建成数座不同类型“两网融合点”,其数量仍在增加中。并依托覆盖城区范围的“两网融合”的线下回收点、回收站及线上再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完成垃圾变废为宝的转换,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规范、智慧双通道信息化管理平台监管数据,城区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数量品类可追溯。

  如今,在西宁,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点”不仅是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平台、市民实践体验平台,也用绿色环保方式打通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最后一米”,最大限度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最大价值,也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双重促进作用。
来源:青海日报 记者 谭梅
https://t.cn/A6xmLqLW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想说的话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爱漫天遍野的花香爱冬日清晨的小雪你是否也一样/太阳我喜欢喝可乐 喜欢关于可乐的一切欢迎来到我的小星球 我听此鸟祝我魂 爱之
  • 【自由点的姨妈巾,给你舒适无感体验!【自由点的姨妈巾,给你舒适无感体验!
  • 29.4w 1864.关于婚姻分忠告33.0w 1863.我嫁给一个有钱的有钱男人的下场.21.0w 1862.没离的快离的千万不要离婚8.5w 1861.婚姻
  • 一味茶苦如人生,二味茶甘如人生,三味茶淡如人生,一张钱不管怎么被蹂躏,人们都会抢着要,因为它有价值。有人说茶是一种人生,喝茶是简单的事,其实也是复杂的事,而我喜
  • 演技惊艳,人设讨喜,配角不输新五美由于张佳宁饰演的朱喆表面冷冰冰,实则处处都在为和自己一样的打工人们考虑,让人很难不对其刮目相看,但实际上朱喆能够帮下属鸣不平,
  • 10.“我还好,你也保重”11.总有一片晚霞会经过你的头上,总有一个人在的等着爱你一场。3.“下午的天气很好,体重秤上的数字又小了一点,我把心情写的很干净,也没
  • 商洛体育馆方舱于8月19日晚正式开舱,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商洛医疗队整建制接管,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商洛市中心医院作为平台医院,提供基本的后勤保障和支持。
  • 本期推荐歌曲《归去来》#小怪兽出没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夜徘徊在梦与现实之间,无处安放的心,无可奈何的人…没曾想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并不是你想要的,也曾想像烟花一样绚
  • #cos预告##Another[超话]##见崎鸣[超话]# もうひとり仆がいて、谁かを痛いほど爱しているんだ、さぁどっちが、幻だろうね—————————————
  • 这款五层‮心夹‬威化饼干松‮爆脆‬了​‎ ͏  敲喜欢这款‮化威‬饼干, 甜‮不而‬腻,甜‮也度‬是刚刚好那种 酥脆度一流,‮咔听‬咔声‮直简‬了~ 声音十分愉
  • 补贴7500,体检合格以后医院入住两个周期,一个入住2天半。补贴16000,体检合格以后医院连住3天半。
  • (因为你的手很暖和)不过这次疼的没有之前那么厉害,就当是被我照顾的吧。压的我肩膀疼的很,结果回家的时候跟我说,我们看的是搓澡大王。
  • 帅气的主持人乐队精彩的演唱微信摇一摇活动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积极参与3点30分左右,远景广源4S店的总经理周静致欢迎词,并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活动的9重大礼。传祺GS
  • 昨天晚上我刷完前两集,有个非常困惑的想法肖鹤云因为和李诗情一起下车,被炸死也进入了死循环。李诗情和肖鹤云离开夺命公交后,他们去环形建筑物上复盘整件事,肖鹤云此时
  • 时光静寂流逝步履匆匆而行蓦然回首正义凛然的你胸怀信念的你毅然前行的你将热诚奉献于法院将青春绽放于法院将奋斗定格于法院行远自迩踵事增华在法院人的独家记忆里看到了默
  • 根据老师的打卡资料,我们班有46位同学,年段14个班差不多都是这个数,每班对口小学直升的孩子是26人左右,原来六年级班上有3个同学和女儿同班,其中一个还是同桌呢
  • @任嘉伦Allen ​#任嘉伦请君##任嘉伦陆炎##哈曼大中华区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任嘉伦etro品牌大使##爱仕达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任嘉伦暮色心约| 任嘉
  • !!
  • 对国家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020年1月25日后新增的享受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的企业贷款,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对省确定的疫情
  • 婚后,托尼还是像婚前一样对我温柔体贴,虽然我们走在一起会迎来路人异样的眼光,但我觉得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前夫借着来看孩子的名义来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