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即便“零新增”,也要更快更精更暖】当前,西安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果断坚决,更紧、更快、更严,共战变异毒株德尔塔。

近半个月以来,一场应对疫情的战斗应声打响。西安老百姓自觉主动紧跟步伐,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商超地铁,扫码测体温没有怨言;连夜核酸检测,老少主动参与。

这一次,西安跑出“加速度”,经历过疫情大考的西安人坚信:保持信心,密切配合,我们一定赢!
“加速度”的背后是快中有细、扩网求精、严控可动

“陕西西安发现外地旅行团2名游客核酸检测初筛阳性”,10月17日中午,简短的23个字刷屏了西安人的朋友圈。

与新冠病毒作战,拼的就是速度,必须“快”字当先。

各项防控措施随即启动:17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密接、次密接摸排管控、核酸检测,并对其活动场所及下榻酒店进行封控和消杀;18日起,高速加强管控外省车辆,乘坐长途班客运车须持48小时核酸报告;19日,患者活动的重点区域雁塔区连夜对辖区八个街道162个网格单元全面启动核酸检测……随后几天,西安市相继在曲江新区、碑林区、莲湖区等区域内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截至10月25日,西安市累计核酸检测919.01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从“点”的锁定,到“线”的穷尽,到最终能够实现“面”的干净。这一次,西安通过精准排查、精准管控、精准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努力做到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

防控措施精细到每条马路,让疫情防控做到更精准。疫情反复,基层防控绝不松懈。西安市各区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流调工作做实做细,筑牢防控第一线。

疫情以来,在西安,为了最短时间切断疫情传播,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根据辖区内的返陕人员名单,一个个打电话仔细询问,确保已发生病例的地区做到“零外溢”,没有病例的地区保持“零输入”。

10月26日,曲江新区华侨城108坊社区工作人员在流调工作中对大数据共享平台推送的人员信息进行核实时,发现辖区内居民李某曾往返于国内中风险区域,工作人员一边立即安排医务人员上门核酸检测,一边与所属小区取得联系,让李某当即进行居家隔离。类似的流调工作成了西安市各社区每天的工作常态。

更小的管控单元,意味着靶向更精细精准,把潜在传染源防在“外面”,把重点对象控在“里面”,战“疫”小网格汇聚成战“疫”大能量,扎紧了此轮疫情防控的“篱笆墙”。

“人防”加“技防”,“硬核”装备助力疫情防控做到更科学。为切实提高一线防控能力,减轻防控压力,西安市各区县借力“科技小帮手”,其中“智能门磁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居家隔离人员的24小时监督,只要居家隔离人员打开门出入,该门磁会立刻将“报警”信息推送到街道这个大屏及社区工作人员手机上,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隔离人员居家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大大提升隔离管控工作效率,确保疫情监控精准无死角。

与此同时,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目标人群的核酸检测任务,有效分担县级其他医疗机构核酸筛查检测任务。西安市雁塔区启用防疫“硬核”装备——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据了解,该移动方舱实验室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转,单批次可检测核酸样本1080份,最快2个小时就能获得检测结果,单日最高可检测15万人份核酸样本。

在西安,像这样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有3台,可根据实际需求部署到指定区域,有效提高病毒检验和筛查效率。

更精心的为民情怀,使疫情防控做到更有温度。“我们各项工作要更加精心、细心、耐心、贴心”“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多为居民着想”“坚持换位思考”……自10月27日以来,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接连召开,市领导反复地叮嘱、提醒,时刻不忘加强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的关心解决。

众所周知,居家隔离成了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一环。为避免感染风险,不少滞留在西安的游客被要求隔离。在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隔离也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为此,西安市不少社区工作者变成了贴心管家,给隔离人员送菜、收运垃圾……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严”,也尽显社区管理的“暖”。

10月22日,莲湖区枣园街道唐都花园社区在日常核查工作中发现北京游客樊大爷夫妇需要进行隔离,进一步询问后发现樊大爷的情况有点特殊。了解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樊大爷隔离期间的住宿问题。除了安排人员给樊大爷夫妇提供生活帮助外,工作人员还送上了“莲心”卡片,绿植花卉等物品,缓解老两口的焦虑。

隔离不隔爱、防疫有温度,是精准防控的具体体现。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社区、物业、志愿者、医护工作者们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那些看似点滴小事,却足以温暖人心。

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不容侥幸

截至10月31日24时,西安连续7日无本土新增,治愈出院1例,这实在是一个大家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疫情防控初效来之不易。近半个月以来,西安全力与病毒赛跑,艰苦卓绝、争分夺秒,终于在对决中掌握了主动权。据了解,判断疫情受控收尾的一个简单法则是,是否还存在“游动病例”,即未被发现的病例密接。根据流调内容及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地都没有“游动病例”,最近发现的病例都在“隔离点”中,充分证明西安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本轮疫情可防可控可预期。

据媒体报道,10月28日,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发布了对全国范围内本轮本土疫情的最新预测。根据预测,在当前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二级管控措施下,全国本轮疫情预计将于11月9日左右得到控制。

10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三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上也表示:“当前处于新冠病毒的活跃期,虽然我国局部地区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但是我相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那么,面对向好的形势,我们是否可以麻痹大意了?答案必须是否定的。

目前,西安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传染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被移走(隔离)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二是传染源播散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了;三是易感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新冠肺炎最长潜伏期是14天)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因此, “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只有连续多日的“零新增”,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科学规律,最终取得这场疫情防控硬仗的胜利。即便“零新增”,也不能麻痹大意。

当前,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季节因素叠加,容易引发疫情传播扩散。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已波及十余个省份。从各地通报的确诊病例来看,有一些问题仍然需要重申。那就是疫情风险就在身边,务必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

比如,北京昌平一名确诊人员,15日就已经出现发烧症状,自行用药后病症一直没有缓解,19日,其妻子也出现发热症状,但两人均未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而且发病后先后两次邀请朋友到家中打牌。此外,北京两名确诊病例在两家药店买药,药店销售退热、止咳类等“四类药品”时,未按要求登记信息并上传至平台,目前已被处罚。这些事例显然都与心存侥幸,没有落实疫情防控规定有关。

对此,西安市将一方面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不动摇,发生疫情的地区,要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未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强监测预警;坚持现有的防控措施不放松,严守外防输入各个关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减少跨区域聚集性活动。

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另一方面,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西安市将继续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有序进行,以更好地达到人群保护效果。

西安本轮疫情连续7日出现本土病例“零新增”,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放松就有可能被病毒乘虚而入,连续14天的“零新增”才更能显出防控功力。西安人,坚持住!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保持战时警惕,拿出斗争韧性,战疫胜局必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西安:即便“零新增”,也要更快更精更暖】当前,西安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果断坚决,更紧、更快、更严,共战变异毒株德尔塔。

近半个月以来,一场应对疫情的战斗应声打响。西安老百姓自觉主动紧跟步伐,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商超地铁,扫码测体温没有怨言;连夜核酸检测,老少主动参与。

这一次,西安跑出“加速度”,经历过疫情大考的西安人坚信:保持信心,密切配合,我们一定赢!
“加速度”的背后是快中有细、扩网求精、严控可动

“陕西西安发现外地旅行团2名游客核酸检测初筛阳性”,10月17日中午,简短的23个字刷屏了西安人的朋友圈。

与新冠病毒作战,拼的就是速度,必须“快”字当先。

各项防控措施随即启动:17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密接、次密接摸排管控、核酸检测,并对其活动场所及下榻酒店进行封控和消杀;18日起,高速加强管控外省车辆,乘坐长途班客运车须持48小时核酸报告;19日,患者活动的重点区域雁塔区连夜对辖区八个街道162个网格单元全面启动核酸检测……随后几天,西安市相继在曲江新区、碑林区、莲湖区等区域内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截至10月25日,西安市累计核酸检测919.01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从“点”的锁定,到“线”的穷尽,到最终能够实现“面”的干净。这一次,西安通过精准排查、精准管控、精准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努力做到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

防控措施精细到每条马路,让疫情防控做到更精准。疫情反复,基层防控绝不松懈。西安市各区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流调工作做实做细,筑牢防控第一线。

疫情以来,在西安,为了最短时间切断疫情传播,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根据辖区内的返陕人员名单,一个个打电话仔细询问,确保已发生病例的地区做到“零外溢”,没有病例的地区保持“零输入”。

10月26日,曲江新区华侨城108坊社区工作人员在流调工作中对大数据共享平台推送的人员信息进行核实时,发现辖区内居民李某曾往返于国内中风险区域,工作人员一边立即安排医务人员上门核酸检测,一边与所属小区取得联系,让李某当即进行居家隔离。类似的流调工作成了西安市各社区每天的工作常态。

更小的管控单元,意味着靶向更精细精准,把潜在传染源防在“外面”,把重点对象控在“里面”,战“疫”小网格汇聚成战“疫”大能量,扎紧了此轮疫情防控的“篱笆墙”。

“人防”加“技防”,“硬核”装备助力疫情防控做到更科学。为切实提高一线防控能力,减轻防控压力,西安市各区县借力“科技小帮手”,其中“智能门磁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居家隔离人员的24小时监督,只要居家隔离人员打开门出入,该门磁会立刻将“报警”信息推送到街道这个大屏及社区工作人员手机上,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隔离人员居家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大大提升隔离管控工作效率,确保疫情监控精准无死角。

与此同时,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目标人群的核酸检测任务,有效分担县级其他医疗机构核酸筛查检测任务。西安市雁塔区启用防疫“硬核”装备——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据了解,该移动方舱实验室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转,单批次可检测核酸样本1080份,最快2个小时就能获得检测结果,单日最高可检测15万人份核酸样本。

在西安,像这样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有3台,可根据实际需求部署到指定区域,有效提高病毒检验和筛查效率。

更精心的为民情怀,使疫情防控做到更有温度。“我们各项工作要更加精心、细心、耐心、贴心”“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多为居民着想”“坚持换位思考”……自10月27日以来,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接连召开,市领导反复地叮嘱、提醒,时刻不忘加强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的关心解决。

众所周知,居家隔离成了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一环。为避免感染风险,不少滞留在西安的游客被要求隔离。在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隔离也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为此,西安市不少社区工作者变成了贴心管家,给隔离人员送菜、收运垃圾……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严”,也尽显社区管理的“暖”。

10月22日,莲湖区枣园街道唐都花园社区在日常核查工作中发现北京游客樊大爷夫妇需要进行隔离,进一步询问后发现樊大爷的情况有点特殊。了解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樊大爷隔离期间的住宿问题。除了安排人员给樊大爷夫妇提供生活帮助外,工作人员还送上了“莲心”卡片,绿植花卉等物品,缓解老两口的焦虑。

隔离不隔爱、防疫有温度,是精准防控的具体体现。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社区、物业、志愿者、医护工作者们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那些看似点滴小事,却足以温暖人心。

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不容侥幸

截至10月31日24时,西安连续7日无本土新增,治愈出院1例,这实在是一个大家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疫情防控初效来之不易。近半个月以来,西安全力与病毒赛跑,艰苦卓绝、争分夺秒,终于在对决中掌握了主动权。据了解,判断疫情受控收尾的一个简单法则是,是否还存在“游动病例”,即未被发现的病例密接。根据流调内容及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地都没有“游动病例”,最近发现的病例都在“隔离点”中,充分证明西安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本轮疫情可防可控可预期。

据媒体报道,10月28日,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发布了对全国范围内本轮本土疫情的最新预测。根据预测,在当前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二级管控措施下,全国本轮疫情预计将于11月9日左右得到控制。

10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三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上也表示:“当前处于新冠病毒的活跃期,虽然我国局部地区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但是我相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那么,面对向好的形势,我们是否可以麻痹大意了?答案必须是否定的。

目前,西安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传染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被移走(隔离)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二是传染源播散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了;三是易感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新冠肺炎最长潜伏期是14天)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因此, “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只有连续多日的“零新增”,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科学规律,最终取得这场疫情防控硬仗的胜利。即便“零新增”,也不能麻痹大意。

当前,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季节因素叠加,容易引发疫情传播扩散。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已波及十余个省份。从各地通报的确诊病例来看,有一些问题仍然需要重申。那就是疫情风险就在身边,务必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

比如,北京昌平一名确诊人员,15日就已经出现发烧症状,自行用药后病症一直没有缓解,19日,其妻子也出现发热症状,但两人均未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而且发病后先后两次邀请朋友到家中打牌。此外,北京两名确诊病例在两家药店买药,药店销售退热、止咳类等“四类药品”时,未按要求登记信息并上传至平台,目前已被处罚。这些事例显然都与心存侥幸,没有落实疫情防控规定有关。

对此,西安市将一方面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不动摇,发生疫情的地区,要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未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强监测预警;坚持现有的防控措施不放松,严守外防输入各个关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减少跨区域聚集性活动。

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另一方面,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西安市将继续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有序进行,以更好地达到人群保护效果。

西安本轮疫情连续7日出现本土病例“零新增”,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放松就有可能被病毒乘虚而入,连续14天的“零新增”才更能显出防控功力。西安人,坚持住!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保持战时警惕,拿出斗争韧性,战疫胜局必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双创活动周∣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奔腾,英才各路汇集,绿城大地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推动“双创”不断迈上新台阶,汇聚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10月19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启动。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花落”中部地区城市的郑州,迎来高光时刻!一场创意与智慧的饕餮盛宴,令万众瞩目聚焦于“出彩中原龙子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强大牵引下,绿城大地上“重彩”连连:
  10月20日,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接连挂牌后,总部确定入驻郑州中原科技城智慧岛的河南省第三家省级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聚焦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国家接轨的高水平、开放性、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争创黄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河国家实验室。
  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在黄河流域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跻身全国20强。
  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郑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郑州正为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波澜起
  进入10月,在位于郑州市白沙园区的黄河云谷小微企业园内,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白沙工厂里一直人机并行,运转未停。
  “攻克了‘减速器+电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一体化’的关节模组,解决了智能机器人‘中国芯’的‘卡脖子’难题,我们生产的城市管养机器人、智能巡检安防机器人和智能代步车的订单不断。”中原动力CEO林杰深有体会:“看准创新,一定能赢!”

  如何让创新的春风吹拂,令绿城勃发生机?
  郑州拿出了:孵化、真金、舞台“三板斧”!
  近年,郑州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载体孵化能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斗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正在运营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企业已入驻完毕。”北斗孵化器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孵化器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
  北斗孵化器仅是一个缩影,在郑州各类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统计显示: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类孵化载体255家,5年载体数量增长17.2倍,从业人数超过20万。
  同时,在形成孵化载体的过程中,郑州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径:构建起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5年来,众创空间达到160家、孵化器73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超过8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800家。
  天迈科技、捷安高科等一批上市企业横空出世;中悦科技、飞轮威尔等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递次涌现。同时,孵化载体的“高质量”,还让郑州进了“国家队”。
  2020年推荐获批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6月,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实现郑州市学校国家级平台建设新突破。
  2020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在评为优秀的235家国家级孵化器中,郑州市获评优秀有9家,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后第5位,这是对郑州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充分肯定。
  “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这段写进第十二次郑州党代会报告中的话语,明确标识出郑州面向未来投掷目标的发力点。
  用“真金”,看“真心”。
  2020年度,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276.7亿元,全省占比30.7%,比上年增长16.9%,增速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度1.74%、2019年度2.04%到2020年度2.31%,两年增长0.57个百分点,增幅预计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居第2位。

  2020年度新增入孵企业(团队)2322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262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新增知识产权授权量4483件,获得投资企业数497个,共获得融资资金6.04亿元。
  收获是付出的“果实”。仅在2020年,郑州市就新增高企870家,有效高企2922家。2021年前三批新增入库郑州市科技型企业1797家,总数达到9643家。
  刚刚过去的9月,因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郑创汇”,而令郑州再上“热搜”。
  为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自2015年起,郑州市倾力打造“郑创汇”大赛品牌,连办7年,赛目过万,孵化了UU跑腿、泛锐熠辉等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带动200多万人就业、服务4000多万商户,形成了涵盖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
  2021年举办4月、6月、9月三场月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外的280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其中,郑州市以外项目118个,占比超40%。
  除此之外,郑州还高标准举办了“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强网杯”、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系列赛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每天有30多场“双创”活动举行。
  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使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快马加鞭。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
  各路英才聚绿城
  新近,郑州又迎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项目。
  他们中包括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涛领衔的低温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学军领衔的国际生物材料研究院、数字地图智能化编辑及印前处理工作站、智能无线光通信项目、功能性CVD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中心、Hawkeye视频芯片项目等6家人才团队项目。

  广纳人才的视野投向全球,收揽才俊的手臂伸向世界,郑州牵住“人才”带动发展的牛鼻子,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人才强,城市兴。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国家人才高地。打好人才“王牌”,已然成为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必有之选。
  靠什么吸引人才?拿什么留住人才?3.0版的郑州系列人才新政,以“一城、一策、一事”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20年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郑州市拿出城市东部的“黄金”地块6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为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
  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平台优势和辖区23所高校50万高等人才基础优势,围绕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省内外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大院名所、创新团队等创新要素,和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实验室、智联网数据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的快马加鞭,一批批科创人才向郑州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不久前举行的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嵩山实验室、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30个高质量重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
  此次签约后,中原科技城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统计显示,自2020年9月15日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以“一城”之力已引进项目达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郑州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愈加明显。以中原科技城为重点,省市区三级联动、“一廊、两翼、四区、多点”人才引进大平台出炉。
  在二七区,“人才+平台”互动孵化,“产业+技能”搭建基地,依托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马寨产业集聚区科创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量身定制人才引育“菜单”;
  在经开区,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
  在上街区,通过开展产学研对接、“双招双引”及“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取成果转换、“候鸟式”聘任、技术合作等方式,丰富引才引智渠道。
  引来人才,还要能够留住人才、成就人才。郑州铆足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启人才工作“一件事”,打造优质生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据介绍,郑州人才工作“一件事”围绕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奖励、人才发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服务、平台奖补六大主题,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联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心顺心的“全链条”服务。
  “打开手机‘郑好办’APP,来郑如何落户、子女如何上学、住房就医如何保障……只要进入人才‘一件事’专区,就能线上办理补贴、认定、奖励、服务等各种事项。”第三批郑州市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创远科技团队带头人赵章红感叹,这些便捷的保障措施,让来郑人才感到贴心,能够专心研创。
  创新绘重彩,英才树砥柱。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与“努力”是乘法倍增效应。
  郑州,蓄势储能,高质量发展勇攀高峰。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海风79号”救援任务的线上推文在朋友圈扩散后,晚上10时多,网友“颓废的生活”向救援队提供了线索。#舟山身边事# 【#舟山13岁女孩出走近11个小时迟迟未归#
  • !”:“妈妈,我爱你,从这里到太阳那里,在回来……嗯,不行,太阳太热了,我会热死的,死了就不能爱你了,换一下吧,从这里到金星,然后在回来”:“哇~这么远啊,那就
  • 从编成要素角度来看,中国这支航母编队侦察预警、防空反导、搜潜攻潜、对海打击以及对陆打击五脏俱全,基本上和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编成类似,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要素齐了,而
  • #3·15# #中基协# 今年3·15期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携手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在首都国际机场值机大厅、休息室、CIP要客通道等区域设立数十个宣
  • 是准研究生了[污]初试230+,经验分享[中国赞]1.管理类联考[心]数学:强烈推荐王杰通老师!!
  • 赢家不是获得现在的满足就是赢家是早已看透 俯视视角选择最大的利益化看见你急迫呈现暂时所拥有的 自认为已经破坏了我生存方式 看着你自以为的视角 你连我的链接点有多
  • 第一季一半是吴邪刚入听雷局一半是吴邪初步调查十一仓。其实听雷本就是为了给吴邪治病设的局罢了。
  • 他还发动身边的朋友、同学和战友加入志愿者组织,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纽约电影学院的教学理念:实践出真知,边做边学,坚信每一个对影视有激情和梦想的人都有接受高质量电
  • 啊我不排斥铁三角各自有cp或者有人喜欢,但这里面的小三爷都四十了怎么还是这么惨啊,而且我一直认为胖子是胖但不是无所事事肥头大耳。。
  •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
  • 我们学校还有个大优点是回家后不用怎么做功课,不光霖姐一年级的功课都在学校完成的七七八八,今天问了隔壁小区读三年级的姐姐也说功课都在学校做完了。每天十二点过一点儿
  • 深深你看,不是我们有多夸张的去赞美你,去吹彩虹屁,而是你本身就足够优秀,优秀到本来不支持我追星的家人都开始理解我,你真的很棒!!
  • ——毕淑敏《心灵的力量》真正的坚守,是没有人给予你任何承诺的,流逝的只是岁月,孑存的只是信念。—— 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是的,我很重要。
  • 啊,突然的解放让我还有点反应不过来.果然要解决寻常事其实可以不走寻常路的.以后遇事多动脑子少动手……其实我是个有福气的人,因为我碰到的好人比坏人多~这两年一直想
  • #nct西珍妮[超话]# 让:如图 求: ①pt2卷毛绒,道英2020pt1普卡一套(自拍*2+黑卡*1) ②道英2020k ⚠️p1只换k版 ⚠️不一定一换
  • 和xgs gz一起从广州到杭州 考完我们去了西湖 那天没穿外套冷死我了 一直听xgs在我耳边叨叨湖心亭看雪 之后跑好远吃了顿饭 那个导航一点都不准 但是炸猪肠真
  • [黑线]这部剧已经过去的三年,四人还能常常联系,看照片他们的感情真的很不错,以往都是四个人一起,所以很难被看出来俩人已经谈恋爱了吧。[舔屏]她们四个人真的是总出
  • 这些天每次看下这 2014年快递中途折返退回拙玉轩玉器珠宝第二天马航中途折返一架飞机与二百上的人消失不见配合的事故 我只不过是想为了我们娘俩更好的生活 做加工一
  • ④其它:衣品好,有涵养,声音好听,颜值中上,一定要孝顺,无封建迷信思想,乐观积极向上 #广州月老# No.3637号出生年月日:1994.2.26家乡:广东潮州
  • 】关于对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候选路线进行公示的公告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推选宣传活动的通知》(交办政研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