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方极乐世界恭聴阿弥陀佛说法<一>

济公活佛降民国六九年九月五日(岁次庚申年七月初廿六日)

诗曰:无尘落得一身轻。净土勤培方寸耕。

果满功德归极乐。天边海角任游行。
济佛曰:处处可闻学佛修道者,到底学佛修道是怎么一回事呢?依老衲看来并没有什么,“问心!问心!”而已,心如能“无愧”,我看接近佛不远了。离心即无佛可寻,如一寺中空无一物,自不能称为寺;人身中若无心,焉能成为人?所以愿众生是一个“有心人”。心可变化多端,一个制衣师傅可以制成千奇百怪的衣服,人心即“师傅”可以将自己面貌身形变化不同,要变“佛”变“魔”都是随心所欲,每一个人都是“魔术师”,你要什么花样,走什么脚步,变什么把戏,任你变了。老衲希你变好人、变神仙、变圣佛,切莫将自己变成魔鬼,让人畏惧讨厌,那么你就太傻了。变好坏由己一手造成,到时候若把自己变成地狱鬼怪,或变鸡鸭牛犬,一照镜子,吓了一跳,怎么变成这副“模样”,那时只怪你手法不高明变错了!听老衲的话吧!本来面目若走样,请赶快变回来,否则,一旦变为“成品”,后悔就来不及了。今日我将带贤徒杨生游西方极乐世界,拜会阿弥陀佛。
杨生曰:我已坐穏莲台,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杨生速下莲台。
杨生曰:喔!来到此地,满地金银、琉璃所铺,还排列着一重重整齐栏杆、树林、罗纲,均非凡品,各闪出亮光,是人间所未见的绝境!
济佛曰:西方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居之处,这就是“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我们前去拜会佛尊,聴其说法。
杨生曰:前面有一大殿,是否为佛尊居处?
济佛曰:是也!前面为“弥陀殿”,我们前去参礼。
杨生曰:遵命!这里有许多修成正果的高僧及居士模样之人,他们面貌慈祥,口中似在念佛,声音悠扬、寂静,令人闻之心中舒畅。
济佛曰:他们都是在世修学佛道之人,因功德圆满,故能到极乐世界。……已到圣殿,我们进去参礼佛驾。
杨生曰:遵命!进入殿内,中央坐着一位法相庄严的佛尊,满身毫光,令人起敬。弟子杨生参礼佛尊,今日有缘随恩师来到极乐圣境,参礼阿弥陀佛,请佛尊指示佛法。
阿弥陀佛曰:善哉!人念“阿弥陀佛”,我却念“众生是佛”,众生轮廻六道,身受苦痛,故我发四十八宏愿,造就极乐世界,于此化一净土,教人一心念佛修道,念念不忘我佛,我当接引来此。但若凡业未净,念佛不能专心,佛自散形,纵有慈悲之手,力弱无法相渡。故希众学修佛法,首必净业了尘,自造净土,否则难以有成。今日喜见凡界杨善生入我弥陀净土法门,特示数语,资作参悟,你有何疑问,尽可说之,我自相答。
杨生曰:感谢佛尊赐我机会。叩问佛尊,刚才您说:“世人皆念阿弥陀佛,我却一心念众生是佛。”我觉得真有意思,请佛尊解释其意如何?
佛尊曰:善哉!你果然有智慧,众生日夜念阿弥陀佛,望我度他上极乐世界;我日夜念众生是佛,希望众生与我不二,若能体会我意,将尘世化为净土,婆娑世界即成极乐国,我亦想到人间净土逍遥自在一番!
杨生曰:佛尊所言有妙意,若人间化为极乐,您想投胎下凡吗?
佛尊曰:只要人间与此地相同,我愿意下凡。
杨生曰:众生都想超升极乐世界,是否为颠倒之想法呢?
佛尊曰:因世人业障深重,痛苦烦恼不绝,故苦业牵绊,极想脱苦得乐,祈望我佛加渡,以求解脱诸苦,如此叫“觉悟、回头”,苦认苦作乐,执幻为真,才是“颠倒”。
杨生曰:既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仗佛引度出苦?
佛尊曰:唯有“念佛、学佛”一途!
杨生曰:这么简单吗?
佛尊曰:“一声阿弥陀,便到极乐国。”“学佛学得像,与佛无两样。”
杨生曰:佛尊说得甚妙,愿再开示明白些!
佛尊曰:念佛初由“念念不忘”,终至“念过即忘”。由念“阿弥陀佛”,念至“自性真佛”,自(久)念成佛,先自念为佛,久念(炼)成真,日后世人自然念你为佛。一心不乱,一言不差,与阿弥陀佛心心相映,故云:“一声阿弥陀,便到极乐国。”既认自身是佛,了悟心性,一念佛则佛现于前,一举足则脚踏净土,众生业重,烦恼多端,出声念佛,吐出苦气,减轻苦业,是为念佛妙处。佛有戒律、规范、行仪,若能一一学成,并无二样,自证涅盘,成正等正觉。
杨生曰:念佛如吐“苦气”,用以减轻苦业,是一帖心灵治疗妙药,未知众生念佛时,您的感觉如何?
佛尊曰:众生拜祷皈依念佛,以解脱俗念忧心,不起妄念,露现佛心,此时我心可与念我者相通,三世业主,闻佛名号,恭敬礼拜,我佛即予度化。故虔诚念佛可以消灾解业,净化心性,众生念佛时,空谷传音,我耳如响,佛心感动,定来相助。
杨生曰:曾闻念佛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是否有此事呢?
佛尊曰:带业往生,非指免去一切罪业。凡一心念佛,任何环境之下,不退道心,可以上进极乐世界,再加修炼,以待业净,化生净土。业障不去,如幔遮门,不见光明,我以佛光普照,令其身洁心明,一切恶业顿消,以入佛地。此地还有许多修道院(七宝池)│消业所,专为带业者提供修炼之用。带业往生者,系指未念佛前所造之业,皈依佛门之后,一心念佛忏悔前业,我感其诚,自会相渡。若仅念佛,再造诸恶业,不知忏悔,所念佛号如云山阻隔,丧失其真,故无法带业往生净土。所以修净土法门者,一是口净、心净、身净,则净土近,还要积善修德,切勿口佛心无佛,须心服(佛)口服(佛)│没话讲。我因观末法众生,沉迷五蕴,轮廻六道,加之天运变迁,时代日新,物质兴盛,奢华无忌,四十八宏愿不能了。为普度众生,特开方便法门,劝人一心念佛,简易佛法,修行捷径,众生若还不知修持,恐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本至公,虽开方便之门,若口念弥陀,心如蛇蝎,佛亦不敢近前引渡,非佛不慈,实因自己远佛。但愿世人从今起踏上净土(法门),则尘业自有落尽一日,万勿自弃,毁灭灵根。
杨生曰:佛尊慈悲开方便法门,不少老弱妇孺手提念珠,声声念佛,虔诚之情,令人崇敬,据弟子感觉,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应当有更微妙意义,祈佛尊再予开示?
佛尊曰:佛无妄言,念佛可以超升。何以能超升极乐?盖念佛可以摒去杂念,让心灵安静,所行不背道违规,人在造恶作孽时,口中已忘“阿弥陀佛”,所以如能日夜“阿弥陀佛”念在口中,口念心想,久之,心口如一,佛性显灵,断恶根,萌道芽,净土长出菩提树。念佛可令心神忘记痛苦烦恼,产生禅定作用,故“净”即“定”,定能生慧见佛,精神欢喜,心灵有所寄托。念佛时心中产生宁静安和之气,可以调和暴戾不正行为、消弭阴暗念头,还可让阴灵得到解救。念佛正如世间人播放轻松音乐,可令听者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挂罣,痛苦与不安。故勤修道者、病患者、心神不安者,当勤念佛号,定有妙验,助其离苦得乐。

念佛修行路上的两大歧途,不可不知!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

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印光法师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首先告诉我们要在信愿上注重。“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你只要有真信切愿,即使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也可以往生的,而且绝对能往生的。

“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即使你念到一心不乱,如铜墙铁壁一般,也没有往生的道理。如果靠自力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甚至入禅定了,也没有用。靠你自己的力量往生不了。因为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阿罗汉的神通也只能在一个佛土之内,依他自己的能力,三千大千世界是出不去的。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即使是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靠他自己能力,也飞不到极乐世界。所以即使你修到初禅、四禅,对往生一点用都没有。下面印祖给我们指出两大过患、两大歧途。

歧途一: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

“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世间许多学净土的念佛人,他多多注重一心,就在念佛功夫上计较,不注重信愿。

我们去看一看身边的念佛人,大多数都这样的观点——念佛还没念好,念佛功夫没上去,恐怕往生不了。许多人都这样想,这是障碍自己。他根本不知道要在信愿上去注重、去加强。信愿主要是靠闻思净土典籍,印祖在《文钞》中讲到,一个是通过深入净土典籍,一个是参访对净土法门精通的善知识,这两个方法可以培养信愿。这里印祖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修净土念佛的人,多多注意一心,不注重信愿。这在印祖时候的民国期间是这样子,我们这个时代就更严重。许多人对净土法门不了解,但你又不能说他对净土一点信心没有。他也想往生,他也念佛,而且他比一般人更注重念佛,因为他想把念佛功夫提上去,所以他主要的力量都放在念佛功夫上。

最初他会非常精进,猛念一气,可能这两三个月都很少睡,就在那里念,不久就发现好像刚开始几天感觉挺好的,人前还在夸口,我念佛多精进。两个月之后,不行了,一下子退下来了,有可能半年他都不念佛了。这是因为信愿不够,这样几年、几十年、一辈子,就这样折腾,进进退退,浪费了宝贵的光阴。但是他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不知道从信愿上下手,信愿是最重要的。信愿,就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没有信愿就相当于发动机没有启动,你说要让这个车子跑,它跑得动吗?或者发动机出了问题了,经常要断油的,发动机时而发动一下,等会儿它又不听话,又在那里休息了。信愿不够就相当于这样子。这样自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而精进、时而懈怠,但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印祖讲的没有通过深入闻思净土典籍,没有产生或者增强信愿,而是一天到晚在一句佛号上讲究,念来念去,信愿也没有念上去。这实际上是舍本求末、隔靴抓痒,怎么抓也没有感觉,怎么念信愿也上不去。

精进的念佛行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以前课上介绍过,勤精进是由欲心所而来。“欲为勤依”,唯识经典里告诉我们,欲就是愿,信愿行的愿。欲心所,这个愿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欲心所是信心所的果。所以,信愿行,信是愿的因,愿是信的果,当然我们要从因上下手。那这个信心所是由什么而来的呢?它又是有由胜解而来。胜解心所是信心所的因,信愿的愿,欲心所是信心所的果。我们就知道,要从源头上、胜解上下手。胜解怎么来的呢?通过教证理证,闻思抉择,这就是印祖讲的要深入净土典籍。许多人因果次第全错乱了,这样念佛念一辈子怎么可能得力呢?空耗时光,一场辛苦一场空。好心学佛,辛辛苦苦,不知道修行次第错乱了,劳而无功。这点非常重要。不注重信愿,已经是失其扼要。这是第一个歧途。
歧途二: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

第二个歧途就更严重了。

“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现在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我们去问一问一般净土的念佛人,十个里面肯定有五双。你去问他,你念佛念了这么久了,相信自己能往生吗?他肯定跟你摇摇头:这个怎么可以肯定说自己能往生呢?或者他会反问你,难道你相信自己能往生吗?你的胆子也太大了,要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莲花登上去的时候才知道,莲花台没上去之前,还不一定往生的。他肯定会这样跟你回答。如果你说自己绝对能往生,他觉得你这是打大妄语。但他不知道这不是从我们念佛功夫得一心不乱上讲的,而是从信心的抉择上讲的。讲信心的时候,必须没有怀疑,相信自己,绝对不怀疑。这不是谈念佛功夫。如果说念佛功夫,自己绝对有把握往生,那确实说大话,但是从信心上讲是可以的。从信心上不应该有丝毫怀疑。你有怀疑,说明你没有真正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十念就能往生,你念了一辈子还要怀疑自己,那你怪谁呢?你不能怪阿弥陀佛的佛力不灵,怪就怪你自己信心不够,信不及,你必须信得及。印祖在这里说,有些人就因为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就怀疑自己、担心自己,恐怕不能绝对往生。这样的疑心生起来,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真信切愿是对自己能往生这件事绝对不会怀疑的,你怀疑自己,说明你没有真信切愿,你就不用辩解了,怎么辩解也没有用,这是非常明确的。“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恐怕不能往生,所以要赶快念佛,尽量得到一心不乱。如果这样想,印祖讲,这看来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因为自己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怕没有把握往生,现在赶快用功精进念佛,尽量能得到一心不乱就更好,如果这样想的话,可以。“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但有些人想过分了,想偏了,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一心不乱而唉声叹气。我念了多少年,怎么还没有一心不乱呢?看来很难往生,心里怀疑自己。印祖在这里说“则成坏想念”,就是恶念,这是障碍自己往生的。本来你能够往生,就因为怀疑自己往生不了,最后自己障碍了自己,反而往生不了。这就是古人说的“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这是自己疑心障碍自己,这叫自作孽。如何摄心归一念佛?

“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下面印祖讲到怎样摄心归一念佛,给我们指出三个方面。第一要生死心切。真为生死,真正了解轮回痛苦,真想了生脱死。第二要恳切至诚。要在真信切愿上去下手,要在出离心、欣求心上下手。恳切至诚,也就是要在信愿上下手。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行门上要摄心,要有方法,不要散心的边念边打妄想,不摄心念佛是不行的。印祖说,前面三种你做了,若再不能归一,还不能归一的话,你就要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从一数到十,这样十念记数的方法,“自可易于归一”,你的妄想自然就能消除,就容易得到一心。印祖这段教言非常殊胜、非常关要,对我们念佛人来说,应该牢记在心。我们修学净 土 法 门的关要、窍诀,就在这短短的一封书信当中。仁禅法师《印光法师文钞选讲》

为什么你的放生没功德?因为方法不对!(内附玄门放生咒)#道教知识#

道教的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因而强调"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

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去对待动植物。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
道教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道藏》当中的放生经典

《道藏》所收《水镜录》中有《放生文》和《杀生七戒》两篇,用极其感人的语言,劝人放生戒杀。《放生文》说道:

"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蛆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勇徙,缕蚁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署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魄飞,母离子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图圈;或被刀砧,则同临剐戮。怜儿之鹿,舌氏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杀生七戒》讲述了生日、生子、营生、宴客、祭先、祈攘和婚礼不宜杀生的道理,比如:

"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膺铁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磋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冤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且不下咽矣。可不悲乎?"

又有:“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妇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妇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尔以相离为苦,禽兽以离为乐乎?"

正因为万事万物皆生于道,所以《放生文》和《杀生七戒》能够将动物与人等同起来,并且把对人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真切地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同情。应当说,道教提出要保护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怜悯之心,并且要求以"慈心于物"的生命道德情怀去善待和关爱一切众生,是为玄门道众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慈悲实践。

杀生损功德,所以放生的真谛便是要劝告世人勿杀生,停止杀生,进而放生,以此来累积福报。

由于仙道贵生,所以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而最根本的放生,就是戒杀,亦即食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是一时间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
在放生的过程中,最大受益者还是放生的善信本身。因为在放生的行为中,善信不仅倘还了宿世的杀债,更为自己无形中创造了无数的福德因缘,福有悠归!

在结婚生子、祝寿节庆的吉日切勿杀生以享肉食,因为本想延寿生子,而杀生只会招来短命多病的厄运,所以于吉日尤应尽力放生食素。
放生,是培养德行的善巧方法之一,是提升慈悲与神性的重要捷径,也是培养道心的基础方法之一。放生是慈悲、善行、义举,能够较为理想地抵消和清除历史时空中,诸般杀业的历史印记,是一种重要的清因化业的举措。同时也能增添福德,增强福慧能量,改善人生际遇,康复难愈的疑难杂症。凡是具备一定能力者,都应当尽心施为,用善行清因化业,增添福德。

道教并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悲心和善行去救助其他众生,并使之重新获得生机,乃至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所以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和要求进行。

放生不能以个人的私心欲念为指导进行,而应当真正树立舍己为他的慈悲心,不可以走过场,随大流,形式化。

因此,放生前应当施行一定的合理的方法,确保所要放生物命的健康。同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放生后它们生存的环境,寻找和确定良好的放生地点,确保救生的义举能够成功有效。

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盲目的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表面上看似善举,其实却赔了自己的功德。

玄门放生歌诀与咒语

吕祖戒杀放生歌

凡事惺惺须恕己,

汝欲长生须放生,

此是循环真道理。

物若死时汝救他,

汝若死时天救汝,

延生生子别无方,

戒杀放生而已矣。

玄门放生咒

落网脱网获重生,真性养德莫昧灵。

道生万物命藏德,各化因果尽天命。

三官法旨护生灵,土地水神收护尽。

吾今放生净杀业,道性慈悲证道心。

吾奉太上律令敕!

漂放莲灯集·放生咒

天罗神,地罗神,

慧剑出鞘斩妖精,

一切灾难化为尘,

寻声救苦解罗网,

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难度众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你也说了,我们起床声音也不大,是门的问题,凭什么让我们晚起?你就说一句“可是我们也要睡觉啊”晚上你怎么不早睡啊,现在要求起来我们晚起了[微笑]
  • 本来也就专注作品,唱唱歌,看看剧,刷刷综艺,一切都从未改变过,就好像我喜欢你[鼓掌]#肖战# 好了,就这样吧,专注自己的生活,我要去画画了,舔颜舔够了,哈哈,终
  • 看过的风景多了,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总有一些不愿想起,边走边忘,让美好储存,把颓废清空,人生的桌面上,只有幸福[鲜花][鲜花][鲜花] ——早安,家人们,疫情
  •  5,所以的指标战法,都需要制定计划,入场后假如出现量能不足,弱反的情况下,应当及时离场规避,不要等它去打压力位,既然是弱反,说明已经出现了空头信号,反弹动作也
  • 最终,争取到了多名被害人的理解,使其讲述了被迫害的经过,多个案件的证人也勇敢的站出来作证,并给公安机关提供了隐藏多年的证据。在侦破该涉黑案件中,王啸天勇挑重担,
  • 我刚开始反对,慢慢也尝到了带娃偷懒带来的好处,于是,默许了他的状态,于是,他变本加厉,每天脑子里只有2个字,手机,手机……前几天带他出门,看见他的状态,我真的是
  • 后来感觉情况不妙就赶紧溜了[允悲]即便这样后面还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比如后来每到一个地方,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个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电话(即便每天都有做核酸)甚至在福
  • 四川自贡沿滩经侦再次出轨的警察渣男特别无赖,自己背叛婚姻却说他这么做都是因妻子太强势不温柔,他没办法只能在婚外一再寻求慰藉。出轨渣男这种倒打一耙的做法实在让人恶
  • #剧版镇魂[超话]#全天下就您最理性客观博爱,其他人就只是被粉圈思维限制住的傻子么[疑问]不要污蔑我们拿你当撒气筒,我们没有那么闲,如果你不是镇魂超话主持人没人
  • 当你决定去游泳时,下面这些小贴士必须得读读↓↓↓ (央视新闻)#营商葫芦岛 共赢未来##公共泳池水尿素超标最为普遍##看见葫芦岛# 【公共泳池,如何才能放心地玩
  • 关于近日出现愈多的名字撞车、元素高度相同(超过60%内容重合)的相关问题,团队特此发布公告声明。相关事件的内容将不会有具体的明细或条令进行公示,我们将以交流协商
  • 记者注意到,该农贸市场除了在硬件方面迭代升级,在商户经营品类方面也是别具特色。 该农贸市场还引入了科技元素,在市场入口一位“电子哨兵”在站岗,它可以自动进行人体
  • 3,李现肖战王一博居然是同一年爆出来的,看来那一年确实是内娱盛世,可以爆三个大流量出来。#扩列[超话]# ️扩列 (留下你的️ 我加你哟)备注:小徐(05 准高
  • 不过后来,李湘还是把这个跟了她16年的保姆辞退了,并不是因为燕窝,而是因为女儿王诗龄。倪萍知道保姆怀孕后,非常高兴,她不但没有辞退保姆松子,还让她在自己家里养胎
  • 面相的改变并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毕竟每一个人的境遇不同,他们的经历和心态以及性格都会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异,就连一个人七年前的自己和七年后的自己都是不同的,这个时候
  • 来源:筠连残联#川艺分享# #川艺动态# 《玄裝西行》是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在四川省成都站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大剧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鼓掌],虽是第一次看邕剧
  • [亲亲][女孩儿][赞啊]【种田经商系列】言情文书单,欢迎姐妹们补充反馈呀![送花花] #夏日读书企划##热门小说推荐##推文# 1、《财神春花》作者:戈鞅【前
  • (道法自然是也)【#高质量发展看商洛# | 头雁领 促振兴】6月25日,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大棚基地热浪滚滚。从特克斯出发1个小时后相继路过西瓜地和向日葵种植园,
  • 再看二十多岁的女星张迎雪和赵露思戴着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不够大气也不够有女人味,看来戴珠宝更适合三四十岁的美女戴#翡翠# 看到很庄严的人的时候,普愿一切众生,
  • 感情有很多种,人物关系也可以复杂多变,但永远永远,这种互相欣赏、偏袒偏爱、全然信赖的;袒露安全、性命相托、彼此特别的关系,是最好嗑的[求关注]ps看旗袍那里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