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光阴,总会慢一些。霜后要等水仙开,腊月还待寒梅催。
昨日暮时过后,红枫还未落尽。夜里,不过多听了一会风声,晨起出门,远山浅黛处,就只余了几朵闲云。
景象入眼,已是往日不复。
十一月,走得静悄悄,十二月,来得淡淡然。
在一季的冬,这一岁的尾。
愿尘世里所有相识的深交和未曾某面的素人,皆有所得。愿你们拥有十二月的平安和喜乐!
一季之冬,落下帷幕
十二月,在一季的冬里,迎来大寒之日。暮色渐深,万物休憩。天地一片肃穆茫然之景。
诗人洪升写:“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晨曦隐去,寒光落下。冬风的悲叹之声,徘徊在村庄外,不断回旋。四下林野没有了草木小兵的把守,也任那东风呼啸,声音久久不去。
一季之冬,就要落幕。
这仲冬时节的人们,大约理解冬风的不甘。所以,冬日的户门,总是早早的上锁。烧一屋暖炕,围炉夜话,静听冬风紧。
人间四季,经过了春耕、夏长和秋收之后,迎来了冬藏。冬藏是收敛,亦是自省。
深冬大雪潋滟自成藏趣之美,雪落在屋檐上,逢水化冰,依着瓦口流成长长短短的冰条,晶体剔透间,泛出一种冬日的恣意来,如同蓬莱仙阁,意境闲暇。
深冬夕阳斜照独具晚霞之美,橘红一束慢移小院中央,裹挟万千微尘,荡出斑斓时光,一寸有一寸的风华。如同人生到了亭台轩榭处,登高望远,志趣非常。
冬藏,看似不作为,然则大有为。人生的冬藏,不是静止沉默,而是积粮蓄气,整装待发。
天生我才必有用,冬风任性刮南北。刮起风沙,刮起大雪,也刮起了人生的大船。孤傲不羁又潇洒至极。大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一岁之尾,放下执念
十二月,是一岁的尾,适宜放下执念,和解万般不愿。
诗人王十朋写:“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十二月的红梅要开了,极度的红,极度的美。这是深冬的口号,亦是岁尾的宣言。
人生之颜色,多有不同。执念是束缚,是故步自封,是停在原地的颓唐和枯萎。
放下执念,放下自我,回归初心,不拖延、不阻挡、不设防。让生命就像生命那般去接纳、去拥抱、去绽放。
开在岁初的报春花与立在岁尾的寒梅一样,都饱含了对生命热情又坚韧地歌颂。
与自己和解,不过戒贪嗔、弃妄念。万般苦,唯有不愿最不值,放下,也是放过自己。
煮一壶清茶,把伤人的凛冽煮熟,让所有不快,在这岁尾散去。
一岁之尾,万念归零。得也是失,失也是得。物我相忘,方能心中莲生。
一念生,万般皆苦,一念灭,沧海桑田。放下是人生的淡然之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即不遗余力地付出过,那么,也能有这心宽相受的坦然之德。
世事如棋,浮生若梦。物随意转,境由心生。放下,去享受生命中冬的纵横和风华。
愿尘世之人,尽得平安喜乐
十二月,犹如三千繁华散尽,知足常乐。
诗人岑参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茫茫人海,我见你时,你就在那里。我不见你时,雪地里留了下你来过的痕迹。
自是人生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来过,就是最好的相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四季流转,不过刹那风华。我食草露,风含笑;我饮悲鸣,万物哀。
世间所有的偶然相逢,都是期待良久的必然一见。素人,也是旧人,旧人,就是熟悉的陌生人。日子回还往复,不过是忘却又想起的轮回。
缘分,便是良言相交的成全,也是万语千行的思念。尘世之人,无一不可为知交莫逆。尘世之人,又无一人不为宇宙过客。
识人不探尽,探尽则无友。敬人不过卑,卑尽则少骨。
常怀感恩,心存悲悯。你我自由之人,定当豁达、通透。不计较、不抱怨,只记别人的好。
你送我清风,我还你明月。你以纯善之心待我,我便回你满腔赤诚。往来无利,只为遇见。
愿尘世之间,所有人,都能喜得平安和喜乐。
十二月,是这一季的冬,就要落下帷幕,清冷、寂静中藏着生之大美。
十二月,是这一岁的尾,放下执念,自我和解,回到初心,为自己的人生持续上色。
在余生以后所有的日子里,唯愿故交和素人,都能得偿所愿。唯愿尘世之人,都能心有莲开,颜如菡萏,尽得喜乐平安。(亦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

著名学者祝勇先生对苏东坡情有独钟,他《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人生百味,悲欢离合,都去读读苏东坡吧!他会给你快乐,给你鼓励,给你释怀,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我就居住在一座苏东坡曾经居住过的城市,虽然时空和境遇不同,但心灵和视觉常常会与苏东坡相遇。每每读到有关苏东坡的文字,我是敬仰的,心也是干净的;走在惠州西湖的苏堤上,总能感受到苏东坡的脉动,体会到他无处不在的温度。苏东坡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文学上,也是人格上,更在灵魂上。

我时常站在白鹤峰上的东坡祠看东江缓缓西逝,仿佛追溯远逝的历史;或是徜徉在惠州西湖苏堤,踩着苏东坡的足迹思考着人生况味,这时苏东坡在惠州的身影和行色就会奔眼而来,历历在目。尤为感动的是,苏东坡的一生大起大落,饱受磨难,但他一以贯之的是悲悯豁达,笑对人生。他悲悯受苦受难的人民,豁达自己屡遭贬谪的人生。虽然他也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却并未因此否定人生、怀疑人生,而是力求超脱,始终保持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能载歌载舞,忧患来临却能一笑置之。真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是在59岁高龄时贬谪惠州的,到再贬海南儋州,在惠三年七个月。宋时岭南两广一带尚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东坡是一个被严谴的罪臣,是被安置在惠州的。按宋朝法律,贬令中有“安置”两字的贬官,不得签书公务,其行动也是受到监视限制的,用现在的话是受管制,用他自己的话是“垂老投荒再被严谴”,这在他心灵的苦况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有政治抱负的苏东坡来说,贬谪流放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被贬岭南,几乎彻底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但苏东坡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有他的活法。他以随缘自适的天性安慰着自己,以淡泊明志的襟怀安享在惠州的人生。一到惠州,惠州的风土民情就出乎他意外。他先是惊艳于惠州的美景,高唱“岭南万户皆春色”,继之为惠州包容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所感动。他庆幸自己因祸得福,这个蛮荒瘴疠的流放之地,原来是“风物殊不恶”,令他“眠食俱佳”、“有足乐者”,简直是一个人间天堂。贬谪惠州的三年多,苏东坡虽然离开了玉堂金马的富贵生活,但他靠着放达看开和随遇而安的天性来安顿自己,而他对自然风物的喜爱,也一直充实着他的生命。他视野更开阔了,心胸更旷达了。他徜徉在惠州的山水间,把自己融合在惠州的民俗中,使他逐渐靠近了下层人民群众,了解到更多的民间疾苦,使之能够直接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好事。

古之官场,贬谪是常事。对苏东坡来说一贬再贬,变化的只是职位和环境,而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东坡至死不渝。难得的是苏东坡无论境遇如何都能随缘自适、穷达如一,做到了得意时心怀天下、积极有为,不如意时也能旷达乐观、心系百姓。从黄州到惠州,是他从苏轼到苏东坡的精神转向,记载着他从得意到失意的仕途跌落,记载着他从失意而至诗意的精神跃升,记载着他从官场小天地走向民间大境界的踽踽背影。颠沛流离的苦涩人生不仅没有让苏轼意志消沉,相反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他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官理念更加真切。他在《苏氏易传》中说:“君子有责于斯世,力能救则救之,力能正则正之……”在《答陈师仲主簿书》中又说:“人生如朝露,意所乐则为之,何暇计议穷达?”这大概是苏东坡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是那么乐观豁达,都能够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的思想基础吧。

在惠州苏东坡虽然是“垂老投荒”,既没有权,也没有钱,但丝毫不影响他为惠州百姓办好事的热情。谪居期间,他为惠州人民办事,除了依靠投书建议,引亲朋故人资助外,还身先士卒,亲历亲为。他传播文明,推行教育,激活了惠州的文化积淀;他筹资建桥,兴修水利,方便惠州府县百姓往来;他为西湖筑堤建亭,不惜捐了皇帝赏赐的犀带,甚至不惜花甲弱质,亲临工地,日督夜巡;他为了广州市民喝上好水,建议官员引博罗山泉输入广州;还建议有关职司迁造兵营,改善军士居住条件,减轻农民负担等,为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真是“诗家不幸谪地幸”,苏东坡在惠州的善举,引得后来数以百计的朝廷官员、文人墨客纷纷仿效,来到这里修桥引水,大办书院,使得原本偏塞一隅的惠州,文明初开,人才辈出,成为具有大山水、大人文、大境界、大前程的名城。

苏东坡在惠州的功德,老百姓口口相传了近千年,为惠州人民所尊荣。惠州现仍残存有关苏东坡的不少遗迹,他自建的白鹤峰故居,他曾居住过的合江楼、嘉祐寺,他自挖的水井,以“苏”姓命名的“苏堤”,安葬侍妾的“朝云墓”、“六如亭” ,他钓过鱼、摆过宴席的钓鱼矶。以至后来惠州的一些酒家、酒舫的菜谱,以东坡二字命名的不少,象“东坡酒家”、“东坡扣肉” 、“东坡酒”比比皆是。还有后人兴建纪念他的祠宇、道路“东坡寺”、“丰湖书院”、 “东坡亭” 、“东坡路”等等。甚至和他交往过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如湖边西村的樵夫,东江河上的渔夫,万里传书的卓契顺, 敬重苏东坡的地方官詹范、方子容,抱道自守的邻居翟秀才,曾赊酒给他的林行婆等,仍栩栩如生地传说于今天惠州人民群众之中,体现了苏东坡形象的不朽生命力。

可以看出,苏东坡在惠州的这种形象魅力,不仅仅在其文学艺术,而在于他历经磨砺却日益纯净、为国为民的大情怀。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人大都高傲的世俗着,口里喊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真正能做到的未有几人。有几人像他那样,揣着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十几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怱而如日中天,怱而如坠地狱,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性命之危?但苏东坡天生的豁达乐观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忧国忧民,为民造福的入世情怀,让他个人的不幸,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大幸,当地人民的大幸。

苏东坡在惠州的经历告诉我们,贬谪,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修炼,生命可以在贬谪中破茧成蝶,完成最后的羽化。贬谪又是一种生活况味,它告诉我们,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人生无常,唯一自己能掌控的,只能是豁达和包容。你看他在黄州偏远的乡间,咀嚼几碟素菜,品味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帘听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他在密州的丛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况味。更让人感动的是,苏东坡除了追求失意时内心的旷达与平静外,他还兼济天下,一心为百姓谋事。在惠州被贬期间,身为“罪臣”的他已经难有作为。他不能像在杭州那样建苏公堤,也不能像在密州那样灭蝗救灾。即便如此,苏东坡还是在惠州留下无数善举,受到了百姓的赞颂。即使困顿,也不忘有益于世。这对于我们现世中遇到诸多不顺,乃至挫折的人们应该有借鉴意义。

记得苏东坡曾有一首为受自己牵连而被贬谪的好友王定国所作的《定风波》词,其中有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东坡一生的精神写照,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有让内心泰然自若、安定神闲下来,感受到来自生于斯长于斯故乡般的温馨和真切,才能让自己处于超凡脱俗的状态,才能摆脱名利诱惑,才能关注那些微不足道,但又事关百姓利益的事情,真正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

苏东坡在惠州的经历还告诉我们,人生从容自在就好,日子平淡寡欲就好,无须苛求辉煌荣耀,无须伤感自卑微小,只要重情义、守初心、安居乐业地过好每一天,就能无愧于一生。只要真心为囯为民,无论荣辱卑尊,无论有职无职,都把人民镌刻在心,竭力做好每件事就能无愧于心,就能像苏东坡那样无论困顿与显达,无论寓居还是定居,都能风雅而行,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寄情光阴,颐养天年。 https://t.cn/R2Wxnht

#江阴发布# 【张锡庚 夏俊:暨阳江上月徘徊 一地乡思秋竹园】
​1920年9月,江阴籍著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先生留学伦敦大学时写下了不朽的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以寄情,文以咏怀,纪念诗作创作100周年江阴发布系列美文刊发今天推出第十五篇张锡庚 夏俊的《暨阳江上月徘徊 一地乡思秋竹园》。

暨阳江上月徘徊 一地乡思秋竹园

古名暨阳,今之江阴,南望太湖,襟带苏常,北依长江,锁航水道,屹于海头,启航千里,可谓“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鱼米之富,布业之盛,商贾往来,通达四海,先吴文化起于斯,泰伯仁德源流长,延陵季札开诚信,南宋邱崇谥文定,千古奇人徐霞客,万般风情刘半农,国乐改革刘天华,老而弥坚吴仁宝,富哉,暨阳,厚哉,江阴。

马镇往南,循马朋路东行,道尽而止,右有村落名朋林,友多如林意焉!朝南数排房屋,如栉如鳞,户户挨墙而筑,屋前平坦地旷,鸡犬相闻。村为农田所绕,春秋更迭,稻麦绿黄相替,阡陌相交。偶有大树匝阴,土丘斜隆,远近聚散,颇有村野画风。一水依村西向北,止于村半,岸矗朋林村碑,上镌村名由来,河水悠然,风定无波,隐见水草荡漾、鱼虾相逐。每年大暑,小儿们光脚端盆,弯腰蹑足下水,双手把盆,两脚上下急拍,溅起簇簇水花,至对岸,一手搭盆,一手在泥石中摸索,一把把螺蛳掷于盆内,复如前扶盆拍水而返,洗净泡养。夕色渐浓,村里时传爆炒嗤啦声,阵阵螺香漫于村巷屋间,闻之涎水欲下。

岸舣石舟,上覆一亭,供人解暑纳凉。每每斜阳映河、月上柳梢,村里老少,执蒲扇、拎竹椅,坐于岸边亭间,柴烟冉冉,蚊虫避去,俚语远近,嘻笑起伏,顿洗日间尘劳。夜深漏尽,人影渐散,唯蛙声、蟋蟀声尚在月下草间高低相和。

余幼时,因父母早亡,故常常饥冻交切,嗷嗷无告,日以地瓜、糠秕果腹,今有属而忧明日之食,常一顿掰作两顿吃,未见佳肴,岁尾更无筵席。渐长,随生产队下田播种莳秧,收稻挑肩。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秋尽冬来,外出捻河泥,一船四人,分站船头船尾,背向双脚叉开,立定脚跟,前后同捻,以稳船不随波晃荡,手执五六米长竹捻篙,张开捻夹,放入水中,至河底,用力撑入淤泥,复提手拔篙,篙渐上移,捻夹将至河面,借水力猛拎篙至船沿,夹松侧倒,哗啦入舱。泥颇沉,非力大者不能为也。及水涨船低,两肋触水,乃满载而归。

六月初过,早稻渐黄,晚稻抢插。双抢时节,大暑逼人,最是农人辛苦时,头戴草帽,弯腰露脊,若火烤身,汗顺额而下,状如筛豆,滴入田头水间,以至衣帽尽湿。时见泥鳅白肚向天,烫毙于水。越月余,手脚皮烂,指缝间血肉外翻,然为抢工分而不惜矣。

生产队集体养猪,数排低矮瓦屋,栉于村西,每屋中有过道,两侧矮墙、栏杆隔为排排猪圈,馊气熏人,蚊蝇逐臭。提刀拎篮,割鲜草于村野湖边,又开水调糠,满挈至猪圈,倒入猪槽,掷入鲜草,一日两次,往复数月,肥而鬻市。

沉思往事,不禁清泪暗洒,然又甚念壮时大集体生活,凡农人之活,无所不做,农人之苦,无所不尝,颇为村人嗟赏,每每忆起,叹农人谋粮之艰,然亦幸历彼时之苦而得今时之福也。

丁巳秋,余年二十,远行求学于虞山曾园,即苏州地区师范学校。草木情深,故土难离,因尝村野之累,始知读书是福,故弗怠,青焰如豆,蛩声浅唱,效圣贤之道,窗下耕读。

逾二载,因笃学而留校任教,至丙寅春,往南艺学书,余耳目大豁,如鱼得渊,嗟粉笔岂可与争妍,慕挥毫入纸如云烟,乃浸淫于魏晋宋人,徘徊于碑帖古籍,凡真草隶篆、右军鲁公、东坡米颠,俱不逾规矩,如琢如摹,案头笔墨架间书,废纸三千盈小屋,志在尺素,不惰寸功,虽愚,然用心甚劳。甲戌赴京华任职《中国书法》,开拓视野,丰满阅历,再上层楼。常思潜溪之少时,弘祖之不渝,虽未尽八缸之墨,然下笔终有古人耳!

自丁巳迄今,已四三载矣,似水流年,半世光阴弹指,繁华起落,儿时风景犹记。清明时雨远游归,足踏春泥焚柱香,一叠素笺,写不尽相思一片,心中千言,道不明朦胧牵绊,相思若渴,一时乘月窥灯,梦里故土,几缕鬓丝空添。暨阳江畔春流水,西南望月几回圆,年年岁夕,今又月夕,虞山无恙,风水如常,缅然回首,倍添今昔之感。夜来梦里归家路,一处乡心两处同,秋竹园里,清风微醺,竹影扫地,却扫不走一地乡思!

庚子八月初八于虞山秋竹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多出来那么多关注,真的很莫名其妙,我真的没有点过,真的真的没有,以前的话我没有误点也不会有新关注的人的,也很就没有点进那个页面了,但是刚刚
  • 日常腻歪 日常等他 昨天晚上因为他有事情要出去 骑小电驴来回半小时一直开着语音把我揣在兜里 用他的话说就是 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费 尽最大可能的多粘老婆一会昨天晚上
  • 现在的老街大多泯灭在了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泛黄为记忆了 ,所以我喜欢李荣浩 《 老街 》因为味道 、因为情愫 、因为怀旧 、这样的夜 ,一杯淡茶 、一点慵懒 、
  • ​​​​PDD好价返场啦,快囤!PDD好价返场啦,快囤!
  • 其绘画师法文同,亦要求“胸有成竹”更主张神似,画外有情,“寓意于画” 。另外,郑燮提到“未画以前,胸中无一竹”这是从“眼中之竹”说起的,作者在未画之前,胸中并未
  • 《最幸运的幸运》 看那双眼睛忽然觉得安心 温柔像纯白色外衣 覆盖了所有忧郁 有伤也瞬间治愈 一点一点暖着那颗心 天台的风窃听了唇语 跟着心跳变化的旋律 找一个
  • #浪浪钉天生知己# ❤️ 在喧嚷忙碌的世界里从容行走,几经历练,几经浮沉,几载积淀,几载成长,初心不改,纯粹依旧。#摩登兄弟[超话]#喜欢你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看
  • 太子洗完身上的污垢后,来到伽倻山旁的一颗毕钵罗树下,东向跏趺而坐,立下誓言:“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在此期间,太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
  • [话筒]充分调动工会资源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市总工会积极发挥所属市职工康复医院医疗优势,组建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伍,3月15日以来,累计派出医护人员602人次,深入于
  • 大学生想跳广场舞?这场面……
  • #majors[超话]##Shinye甘睿琳[超话]##majors宝藏女团# 【shinye生日】我们majors的忙内祝贺你18岁成年了!囧尼画风改变后我也
  • #读书,我们是认真的[超话]#我非常喜欢的作者 黄渐老师的新书出版了,黄渐老师是小说家,刑法律师。《#凡人笔谈:杀妖#》 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宏
  •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真的难以忘记关于你的消息陪你走过南北东西相随永无别离可不可以爱你我从来不曾歇息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我吹过你吹
  • #洞见#“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后来布商东山再起,反过来
  • #高校看山西# #山西教育招考# 山西省的“双一流”来了!#预备旗手风采展# 大家好 我是王亚超 法学二班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只爱打游戏 最爱打游戏 任何
  • 你看,那田径赛场上一个个顽强拼搏的身姿,是仲春里最美的风景!三、教职工运动会青少年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姿态亦感染了教师们。17,一个美丽的数字,一个美好的年华,且愿
  • 据野马财经,2019年,游久游戏靠在年底紧急出售8套、估值共1.55亿元的房产,才勉强把自己从退市悬崖救了回来。作为曾经的“老八股”之一,游久游戏在上市后的30
  • 舍药材以 拯 疾苦,1shī chá shuǐ yǐ jiě kě fán diǎn yè dēnɡ yǐ zhào rén xínɡ zào hé chuán
  • 再看独活,中医有一个词叫“诸风可除”说的就是独活,全身上下的风邪它都能除,当然,若是和羌活比起来,这个界限一下子就变得明了起来,羌活入上肢,独活入下肢,治疗腰腿
  • ☞《终身追求极致完美》是设计缔造每一件作品的宗旨,我们一直秉承这一宗旨,设计制造出拥有艺术内涵的、个性十足的珠宝,并赋予它拥有投资性的珠宝属性!☞《终身追求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