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领 打造“蘑法”产业——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宁河区潘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天津市宁河区历史名镇潘庄镇,规划范围为齐心庄村外南侧,东至齐心马路,南至大贾村边界,西至大龙湾村路,北至滨保高速。示范园范围内农业人口3.36万人,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以食用菌种植为特色,带动食用菌加工和休闲旅游,是以蘑菇全产业链建设为目标的延伸农业产业链型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宁河区潘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坚持绿色生态是主调、种业研发唱主角、设施农业打主板、康养休闲画主题、智能智慧造引擎,通过科学规划和重点布局,加强蘑菇种植核心技术攻关,注重品牌化、标准化、高端化生产,打造现代产业链融合范本。园区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全国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天津放心菜基地”“省级科技园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培育了130个专业合作社和79个家庭农场。2020年底,实现了示范园内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670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以“蘑法”为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一、主要亮点

(一)规划先行,构建产业发展支撑轴

采取政府统筹指导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科学编制示范园总体规划,把提升产业能级与农业资源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信、垃圾污水处理、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示范园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重点打造“一核四版块”。“食用菌产业核”:建成一二级食用菌种质培养中心,联合科研院所打造一流研发团队;建成日光温室310栋,林下高温香菇冷棚64栋;建成年生产食用菌包2100万包的全自动生产线和全自动香菇液体菌种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研创与电商服务版块”:高标准建设未来星国家级星创天地,邀请学界知名专家进驻,建设教授工作站,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智能种植设施版块”:建成543.92亩智能化水稻种植基地、菊花示范基地、特色果林种植基地,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种植基地面积1200亩。“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版块”:建设268.43亩特食用菌酱品厂,食用菌仓储、分拣及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版块”:建成盛世龙湾陶艺展馆、宁河民俗体验馆、蘑法工场科普基地等文旅设施,打造了农耕和非遗文化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农文旅区域共享品牌。

(二)品牌经营,构建持续增收核心力

利用物联网为智慧农业技术支撑,建设“气雾栽培”技术的阳光果蔬园,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等科技功能,建设智慧农业大棚,种植高效绿色农产品,实现全程标准化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产品依标生产率达到100%,上市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通过农业生产智慧化不断推动品牌战略发展,形成了“齐心食用菌”和“齐心生机产品”共融互促的统一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带头人作用,利用展会、网红等多种形式统一组织市场推介,目前示范园已经打开京津市场,入驻北京新发地市场、华润等大型商超,使示范园产品销路得到保障。2018年以来,基地生产品牌化得到加强,品牌产品产值占示范园农产品总产值的比重由75%增长至100%。

(三)绿色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突出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利用宁河七里海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首都东南部绿色生态屏障区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围绕食用菌产业生态循环模式,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王贺祥教授达成合作协议,研发食用菌种植新技术,推广具有耐盐碱和无重金属积累两大生理特点的食用菌菌种,形成“食用菌栽培—菌糠改良土壤—耐盐植物栽培—耐盐植物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的盐碱地食用菌生产链条。开发立体种植、林下养殖等循环农业产业新业态,形成促进产业提升的新动力,逐步带动高端农产品二产加工联动升级。以生态、文化、创意为引导,以农事体验、创意农业为主要特征,深化“农业+文化+旅游”,打造食用菌为载体的文化创意和养生休闲示范园区,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四)创新机制,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广“四统一分”的集群式产业发展模式,即“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和分层管理,由龙头企业出资在核心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示范区内农户和合作组织提供菌种、食用菌栽培技术服务、产品购销服务,农资租赁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推广土地入股和“租金+分红”两种联农带农模式,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以来,示范园核心区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生产的产值占比由15.8%增长至25.6%。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科技驱动,助力示范园产业升级

园区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在食用菌研发方向,与天津市武警医药研究所和天津农学院合作共同研发液体菌种、菌包制作、菌丝营养液提取、蘑菇培育等技术。在绿色发展方向,与台湾(天津)农伟汇生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园区农作物全部使用营养植物酵素种植取代农药化肥使用,确保种植产品在绿色和有机之间的生机产品,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口感和食品安全档次,打造齐心生机品牌。目前,示范园共获得9项发明专利,包括8项秸秆处理加工设施设备实用新型专利和“一种处理生物质压缩成型设备的停机与死机的方法”的发明专利。

在生产设施方面,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种植、棚室种植、工厂化种植。在工厂化生产车间方面,利用人为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通风技术及设备,实现食用菌、果蔬周年生产。菌种方面,目前,示范园核心区已采用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的技术和设备,缩短了制种时间,降低了制种成本,提高了接种成活率并延伸了食用菌生产链。蔬果生产方面,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备,采用滴灌技术,实现自动化灌溉,完成大田滴水、滴肥,节约成本,保护土壤。在大田种植方面,实现机播、野草防控、收割、秸秆利用全程机械化管理。

(二)人才引育,助力示范园双创升级

充分利用示范园区的发展基础,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失地及返乡农民的创业与就业,围绕高级人才激励、科技人才孵化、层级能人互信、农村人才培训,形成了示范园梯次人才开发与利用机制。园区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1名,主要负责育苗、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科技研发、文化艺术培训、旅游拓展项目等工作;与天津众创空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谋划建设大学生农业孵化器,邀请大学生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搭建返乡、还乡、有创业理想年轻人的梦想平台。优化人才结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2018年以来,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就业情况得到强化,示范园内吸引本地大中专学生、务工经商返乡创业人员兴办合作社或兴办家庭农场、开办乡村旅游点的数量不断增加。

(三)产业帮扶,助力示范园增收升级

示范园核心区主要发展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齐心村、大龙湾村、大贾村三个村庄秸秆资源6800吨、劳动力资源4665人、耕地资源24915亩,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农村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实施天津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场和动力源。以核心区为核心载体,对周边农户进行示范引领,在传授农户种养殖新技术的同时,吸引部分农户到园区经营,为入园农户提供种苗,搭建销售平台,保障周边农户既能产又能销,使农民增收有了保障。同时,宁河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园联动带农作用,宁河区困难村产业帮扶食用菌基地落户示范园,成立由宁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项目监管,潘庄镇、大北镇、七里海镇等八个相关镇组建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联动44个困难村,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紧紧围绕落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任务,突出精准扶持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达到产业帮扶的目的。对推动宁河区规模农业、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核心区示范带动,目前潘庄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家庭农场由2017年的3家增加到2020年的73家,土地集中化经营比例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底,潘庄镇规模化土地经营比例超过60%,使更多的农民既能从土地获得稳定收入又能从种植业当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劳动报酬,每年可为每个困难村产生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联农带农示范效果明显。

三、经验启示

一要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国家战略,发挥核心区对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实现示范园建设发展与联农带农双丰收。

二要全力落实国家、市区各项政策,坚持以核心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抓农业技术集成化服务创新,推进示范园及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三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围绕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示范试验,整体提升示范园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

四要强化产业链高水平、高层次延伸,推进发展模式由低端初加工向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方向转换,提高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

五要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以传承区域传统乡村特色文化为抓手,建设体验式、展示型商贸休闲度假体系,提高示范园二三产业比重。

【打通茶叶链条 催生产业蝶变——四川省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分为西北部、东部、南部3个区块,涉及双福镇、符溪镇、高桥镇等9个镇乡,总面积260平方公里,示范园总人口7.36万人,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融合茶叶销售、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采摘体验、茶产品开发为一体,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内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56家,2020年示范园总产值达182.8亿元,推动峨眉山市成为四川茶叶十强县、千亿川茶核心区。

峨眉山茶“始于西周,发乎于秦汉,盛名唐宋”,近年来,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始终坚持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茶产业链,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延伸茶产业链条,完善营销体系,全力塑造品牌,融合一二三产业态,形成“园区+产业+旅游+文化”的成熟园区模式,全茶产业链条已经成熟。实现示范园内农户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6%,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农户增收之路。

一、主要亮点

(一)全链条布局茶产业

一是建强优质基地。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聘请陈宗懋院士等30余名专家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建成园区研发中心,科学划分园区“一核一轴三片”区域布局,实施茶叶种植“散改聚”“劣改优”工程,茶园面积2年内从19万亩增至23万亩,亩均产量提高1.5倍,年产鲜叶9万吨,园区标准化生产比重和适度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85.7%和86.9%。二是延伸加工链条。投入3000万元助推园区内456家加工企业改造升级、扩能增产,培育“登尧茶机”成为行业前三,建成国内一流产业加工生产线3条,茶叶加工率从70%提高到100%,年加工干茶2.6万吨、加工增值35%,峨眉山境内农夫山泉开发的茶饮料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三是完善营销体系。积极构建“线下+线上”交易平台,建成大西南茶叶市场,每年举办“春茶交易会”“茶博会”,2020年总签约额达205亿元。依托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开展线上深度合作,设立特色馆、直营店等,园区村级电商覆盖率达95%,线上交易额比创建初期增长275%,形成“立足大西南、走向全中国、销售上百亿”的营销大格局,茶叶远销非洲、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市场占有率达40%。

(二)全环节塑造茶品牌

一是区域品牌打底。始终坚守匠心品质,维护“峨眉茶尤好,异于天下”的美誉,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力打造绿茶为核心,红茶、花茶、黑茶、白茶为支撑的“一核多元”产品体系,“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价值32.4亿元,居全国十六、四川第二,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二是企业品牌引领。出台21项扶持政策,对企业商标注册、品牌提升进行奖补,推动新注册商标54个,形成竹叶青、仙芝竹尖、峨眉雪芽三大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其中竹叶青公司连续11年稳居中国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第一,入选“四川名片”。三是新生品牌争鸣。用活全省唯一“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发展试点”政策,协调7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茶叶贷”等信贷产品,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支持新生茶企发展,推动200余家茶企培育新生品牌近千个,榜上有名、三父子等6家茶企年销售超过5000万元,成为行业新锐。

(三)全领域推动茶融合

一是“园区+文化”。融入茶文化对园区内民居进行风貌提升,建成茶文化展示中心,举办茶文化培训班210余期,培养茶艺传承人20余名,将茶文化、茶体验、茶之味融为一体,开发“禅芯”茶文化系列“伴手礼”,推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带动就业3700余人。二是“园区+旅游”。制定《产业园茶旅融合实施规划》等10余个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园区公园化、景观化改造,打造“七彩茶枫”“特色茶果”等茶旅融合示范点8个,推出5条精品茶旅路线,按4A级景区标准建设“嘉峨茶谷”,引入国企进行运营维护,串珠成链形成园区百里茶旅融合长廊,“峨眉问茶·万年祈福”成为全国精品茶旅线路,2019年园区入选“中国美丽茶园”。三是“园区+产业”。围绕“一杯茶”产业布局,构建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园内农户聚焦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催生茶家乐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高标准规划支撑引领示范园科学布局

园区从建设初期就坚持以规划夯基、以规划为“纲”,做到谋定后动、遵循发展规律,增强了助农奔小康的带动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树牢科学理念。科学确立“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总体思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在充分尊重资源景观完整性、原真性、生态性前提下,坚持合理适度开发,找准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让园区发展既跟得上现代化节奏,又看得见“乡愁”的影子。二是精准功能定位。针对区域不同地理特点,划分出“一核、一轴、三片”,即一个现代资源要素集聚核心区,188公里产业环线,东部、西北部和南部三个茶叶主产区,实现局部差异化功能定位。同步配套制定茶旅融合等10余个专项规划,为区块量身定制发展“组合拳”。三是确保刚性执行。为把蓝图“一绘到底”,园区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及时解决规划建设中的问题障碍。同时,将规划执行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定期督促检查。

(二)多渠道资金支撑激活示范园生命力

通过以政府投资为支点,创新资本金投入、政策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以小投入换来大资本汇聚,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园区整合中央资金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3亿元,以及交通、农业农村、水务、文旅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9.1亿元,全部用于强基扩容。二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以财政资金的高效聚合使用为引领,撬动社会资本接续投入,形成拉动效应。对于1000万元中央奖补资金,园区将3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200万元用于折股量化,500万元用于设立风险保障金,以此拉动社会投资1亿元;高效整合使用各类道路改造资金7.6亿元,带动社会基建投资13亿元,充分发挥出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6.3亿元。三是引导群众以劳代资。当地群众投工投劳、以劳代资,不仅降低园区建设成本,也带动示范园建设期间新增近2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三)高水平技术支撑增强示范园持续竞争力

园区始终注重创新引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茶农节本增收,科技助农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一是注重技术研发。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园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茶叶机械重点实验室,获发明专利4项、相关专利40项,科研经费投入较创建初期增长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二是注重技术应用。园区通过搭建“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步”平台,构建“科研院所+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30个农技小组常年巡回服务域内78个行政村,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实现茶园亩均节约成本500元以上。三是注重技术培训。采取一站式、订单式培训服务,聘请技术专家深入现场对茶农进行指导,同时针对共性技术瓶颈举办专场培训会,全覆盖“强基提能”。近3年来园区举办技术专场培训会210余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0人、科技示范户1200户。

(四)全领域市场支撑助推示范园产值提升

园区坚持对内抓产业、对外拓市场,深耕专业市场,让茶叶不仅有品相、有卖相,还要卖得出、卖得好。对峨眉大西南茶业市场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突出茶叶交易、集散、流通功能,打造专业化、一体化茶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后,大西南茶叶市场入驻茶商100余家、1万余人,分别较建设初期增长1.5倍和2.3倍,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茶交易市场。实施品牌营销、会展营销等战略,建成峨眉山国际茶博中心,每年举办“峨眉山春茶交易会”“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2.5亿元。

三、经验启示

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不仅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国字号”创建任务,也让当地居民切身感受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实惠”。用本地茶农的话说:“不仅家乡变得更美了,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在家种茶有了甜头,生活也有了盼头!”从园区建设发展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富民”的使命

农民始终是园区发展主体,农民强则园区强,农民富则园区富。示范园正是紧紧围绕富农、强农、惠农,做到发展思路围绕农民想、生产要素资源围绕农民配、各项管理服务围绕农民转,处处体现出以农为本。园区建设初期,即明确不搞大拆大建,为当地农民充分预留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尊重农民意愿,宜留则留、宜聚则聚,不搞“集体上楼”“定向安置”,让农民充分享有自主权、决定权。园区不仅100%保留村民原有住房权益和住房用地,也100%保留农民的承包自种茶园,自种茶园面积至今占到茶园总面积的七成。为维护自种茶农收益,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本着自愿原则,对茶农自种茶叶原料以略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强化兜底保障,有效激发茶农种茶积极性,推动茶农更加积极地融入园区、反哺园区,形成良性发展闭环。园区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强农富农惠农,群众才会逐渐认可园区、亲身参与园区建设,为园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市场化的方向

立足自身优势与对接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把营销重点放在茶叶中高端市场,一方面,练好内功,做好茶品质文章;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市场,做强专业市场,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效应,获得经济效益。园区旗下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峨眉山有机茶等20多个茶品牌享誉国内外,其中“竹叶青”更是位列全国茶企前三名,成为茶叶生产领军企业。

(三)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的利益联结

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是联结园区发展的“有机生命体”。园区发展在于通过利益联结,调动有限资源,实现农户和企业等主体的优势互补。综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形式,让农户从产业链条各环节享受到更多收益,对农户的带动具有根本性和可持续性。

【建一个基地 富一方百姓 农业园区里奏响“致富曲”】

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角。记者 严华峰 钱栩 王德

种薯繁育大棚。(新华社图片)

金秋时节,凉山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站在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水肥一体控制中心的观景台上,33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尽收眼底。

基地里机械轰鸣、人头攒动,这是属于秋收独有的、充满着喜悦的繁忙。

从观景台上往下望,一排写有“建设育种制种基地,培育现代种业园区”的标语矗立在基地中央,格外显眼。记者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目前,这里已经是全省最大的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

据了解,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9年被评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全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2020年成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农场;2021年6月,园区作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主要参观点位和接待基地,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评价。目前,园区正向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标奋力冲刺。

除了这些响亮的名头,在周边百姓的心里,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还是他们务工增收的“聚财宝地”。

村民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落实江油市、布拖县两地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对口协作战略部署的重点产业项目,由江油农投与布拖农投共同组建的布拖县布江蜀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

园区聚焦打造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目标,着力打造集马铃薯组织培养、雾培基质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生产种扩繁于一体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3300亩的基地由“三基地、两地块”构成,其中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生产种扩繁基地、商品薯种植基地各占1000亩;100亩省农科院、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地块;200亩的桃树、李树、樱桃、金丝皇菊等新品种地块。

每年的2月底至9月中旬是马铃薯种植与收成期,在这段时间,基地用工量大,附近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挣上一笔“闲时财”。

“把菜苗拿点到这边来。”

“来,搭把手,我把这袋洋芋背到车上去。”9月下旬,记者在园区中看到,此时基地里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收获已接近尾声,新一轮蔬菜轮播正在进行。

在基地里,村民们有的在种植蔬菜,有的在挖拾马铃薯,大家分工明确,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探索马铃薯——蔬菜的轮作方式,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牵头,因地制宜,探索引进了15种秋冬蔬菜。前期实验显示,土豆可以与奶白菜、上海青进行轮作,目前在基地里就种了这两个品种。”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副总经理范强说道。

通过不间断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能,实现四季生金,还让附近的村民有工可做、有钱可赚。“收完马铃薯就种植高山蔬菜,不会让土地闲置。”范强笑着说,来这里务工的群众也是一样,只要想干,一年四季都能有活儿干、有钱赚。

在基地里务工的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除了农机驾驶员,其余以妇女为主,她们年龄最大的60岁左右,小的20余岁,大多没有读过书,所以会说汉语的较少。

“年纪大了,又说不来汉语,去外出打工也没人要。”

“在这里打工挺好,一起干活的人好多都是熟人,大家有说有笑,干起活来也就不累了。”

“虽然一天挣的钱不多,但就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呵吉呵’(很好)。”

……

记者在园区的用工需求表上看到,务工人员在园区里务工的天数都不尽相同,有5天的、有14天半的、有21天的,由于务工时间相对灵活,村民们平日自己家里有农活就各忙各的,等闲暇时园区有活干就去打几天零工。

“能照顾家,还能挣钱。”这是在园区里务工的村民们最满意的。

园区产业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民生福祉,乡村振兴路上响起地方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曲”。

据了解,园区占地面积3300亩中,其中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2800亩,每年群众土地流转收入达224万元。另外,园区每年可创造固定就业机会约300人,临时性就业机会约30000人次,全年累计就业支出费用达1700余万元。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拓宽了脱贫户以及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经济收入来源。

易地搬迁居民实现安居

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

布拖县依撒社区是凉山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了集中安置点,远离了承包地,脱离了农业生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忐忑、乡愁、期望,诸多情绪交织于心里。在一个全新的环境,怎样安身立命、怎样生活得更好,是当地政府和搬迁群众心头的“心结”。

为了让搬迁户实现从“忧居”到“优居”,布拖县依撒社区通过技能培训再就业、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招聘、扶贫车间和配套产业招工、商铺出租经商等多方式、多渠道稳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而布江蜀丰公司作为地方的龙头企业,按照布拖县委、县政府具体实施的“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机制,主动作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置点搬迁户实现就业增收的问题。

据介绍,依撒社区常年在园区固定务工的居民有68人,每年人均增收3.4万元;依撒社区季节性用工120人,按照80元/人/天劳务费标准,每年务工时间3个月,季节性务工劳务总收入将突破86.4万元,人均增收7200元。

“安逸得很,离家也近,中午休息两个小时,还可以回家给娃娃和老人做饭。我平时只要有时间都到这里来打零工,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赚70元,有时加班还能多挣点。”今年28岁的土比王英是从俄里坪乡海特苦村搬迁到依沙社区的居民,她一边熟练地种菜一边笑着说:“我丈夫在外地打工,我平时除了接送孩子读书外,就在园区里务工,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马铃薯产业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据悉,园区吸纳4个乡镇12个村“补”改“投”资金1120万元,预计年底分红46.06万元,盈利后按照纯利润的10%进行二次分红,其中马铃薯精深加工厂吸纳依撒社区及其他8个易地搬迁村“补”改“投”资金500万元,预计年底分红22.5万元,人均分红109元。

此外,园区中的加工厂还可以解决固定劳务用工110人,除专业技术岗位外,90%左右的普工是布拖县本地人员,其中依撒社区占60%左右。

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依托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附近村民就业增收,同时为布拖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记者 严华峰 钱栩 王德)
https://t.cn/A6x9g9y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星杀人案,拍手叫停和故事穿越”是接触过的,“诶诶哦哦和新闻发言人”设计也很不错[鼓掌]普通平凡的周二,也要保持开心✌008/365 202101081月8日
  • 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恒大拒绝躺平,集团全体员工日夜奋战、全力拼搏,复工复产成效初显:截至12月底恒大全国复工率92.9%,12月完成交楼37899套。尽管
  • 4.《本草经疏》:木通,《本经》主除脾胃寒热者,以其通气利湿热也。"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
  •  面对东道主,西北狼全场用拼搏精神和斗志不断战斗。这段时间有那么几天我是睡的安稳过的!
  • #同花顺大数据# 【新冠检测板块超全概念股大数据】全球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式下,新冠检测个股业绩,依然值得关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哦) 1. 西陇科学 00
  • 印星为接纳、接受、吸取,这说明命主可以吸取各种知识,从而具有广博的学识,那么学识就会很高,这就是社会的一流人才。印星为接纳、接受、吸取,这说明命主可以吸取各种知
  • 会议的最后,ETI亚太地区执行董事Onur Engin KERIMOGLU对硼镁在线平台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平台供应链金融这一版块对其十分具有吸引力,并与硼镁在线
  • #张杰[超话]#我喜欢了十几年的宝贝凭什么被你们这么瞎说 他说:你们要好好读书 好好在我的歌声里面长大 他说:我会唱的久一点 唱到读书的星星工作后来看我 唱
  • 李金髮在《我的巴黎藝術行活》中,他回憶道:「那時我的生活真簡單,一天食兩餐,花六毛錢,早餐也不常食,衣服冬夏皆是一套黑嗶幾」「沒有女朋友,沒有中外諸色人的交際,
  • 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
  • ”演小姐的女演员却不耐烦,直接叫停:“导演,她挡我光了!”演小姐的女演员却不耐烦,直接叫停:“导演,她挡我光了!
  • 当你在外面吃饭没回家时你的老婆和姑娘 可能像模像样地熬了粥 放在一边然后兴高采烈地煮了螺蛳粉加泡面刺溜哈啦吃了半天 再悄摸摸地处理好一切痕迹最后以交流香水味道为
  • 商家入驻、酒讯发布、新酒上架,请联系:1 微信:QQ3433208437、QQ30408903892 Q Q:3433208437、30408903893 邮箱
  • 给乐乐拿出了我准备的圣诞礼物,说实话我的乐乐崽看到的第一眼还是有点小开心,然后一拆开看到密密麻麻零件的时候瞬间头大了[哈哈]我的崽不是一个乐高男孩早上睡了懒觉,
  • 巴萨跟队记者罗梅罗:登贝莱已经告诉巴萨,按照目前提出的条件他不会续约。[汗]西班牙记者:登贝莱方面要求与巴萨签订一份5年总收入达2亿欧的合同,他认为自己是世界顶
  •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NOWnews今日新闻》网,本文由NOWnews 授权报导欢迎关注NOWnews 今日新闻新浪微博 #nownews今日新闻# www.now
  • ​‎ ͏ 比起淡出鸟的饮食‬和只喝产‮禁品‬欲everything的代‮模餐‬式 我们燃脂粉‮然显‬是有‮之过‬而无不及但所有减肥方式‮定肯‬会有所约束‮不这‬
  • 我的行星梦碎了,做的这个梦很梦幻里面有十二个男孩和永远长情的行星饭,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等到什么,其实也就是一场梦罢了,梦里的我就是不甘心12个男孩分离,既然梦醒
  • 如其他粉丝朋友一样,我在爱你的同时也试图传播你的音乐,可喜的是身边的朋友甚至早已拥有你的专辑,他们或多或少都在支持你的作品,我想替他们转达、当然也是我和很多粉丝
  • (以后我会慢慢分享一些,我个人喜欢的NFTs项目,但仅仅代表个人意见)#元宇宙NFT##清清wjx[超话]#开始粉你是在dyg时候的一场秀翻天的马超,那时候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