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杂流篇

清代 梁维周(绍兴嵊县)

文言文原文:

梁维周,绍兴嵊县人,在龙潭庵为行者。

年四十而瞽,无所得食,欲求死。

僧云丽止之,曰,

毋徒死也,西方有佛,曰阿弥陀,

子能至心称念,不难横截生死,瞽岂足患乎。

从之。云丽为募饭供之,维周念佛甚切。

三年,目复明,居半月,告众曰,

吾将去矣。

越三日,方午,向西坐脱。

事在乾隆三十八年。

(僧云丽述)

———————————————————

白话文翻译:

梁维周,绍兴嵊县人,在龙潭庵修行。

四十岁时(梁维周)成了盲人,无法生活,想要寻死。

僧人云丽法师制止了他,说:

千万不要寻短见,西方有佛,号阿弥陀。

你如果能诚心称念(此佛名号),超脱生死并不难。

眼瞎可不就和脚病一样(无足轻重)么?

(梁维周)听从了云丽法师的话。

云丽法师用化缘的饭供养他。

梁维周念佛心切,过了三年,眼睛复明。

(眼疾好后)过半个月,他向众人说:

我就要往生了。

又过了三天,才到中午,就面向西方往生了。

此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

(僧人云丽法师口述)

返回目录https://t.cn/A6xTVv0U

云何名为具足正信?
谓多净信多正敬顺。多生胜解多善欲乐。于诸善法及大师所。深生净信无惑无疑。于大师所恭敬尊重承奉供养。既修如是恭敬尊重承奉供养。专心亲附依止而住。如于大师。如是于法同梵行者。于诸所学教授教诫。于修供养于无放逸。于三摩地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具足正信。

《瑜伽师地论》卷25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大乘菩薩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所動,即謂之定。受到環境牽動,便是亂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種種禪修方法,幫助自己穩定內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干擾。內在的「心境」,是指對於自己過去的回憶,以及目前心裡浮現出來的種種妄想和雜念。凡是回憶、推想、憂慮之類的心理活動,都是屬於內在的心境。

一般人經常是處於身心分離、妄念紛紜的狀態,如能做到身心統一,內心的不安及身體的負擔,便會消失。倘若能把內外境界統一,便會形成內也是我,外也是我,內在的心境與外在的環境合而為一,便沒有「我」的感覺了。實則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統一,成為一個統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時已不以個人的身心為我,而是以全宇宙為我了。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禪坐》戒.定.慧三學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一)戒:從消極面說,戒是「止一切惡」。諸惡不作,惡業惡因便不增加。從凡夫的階段做起,到了大小乘聖者的階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惡因。從積極面極的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便是大乘菩薩的層次了。

(二)定:大乘菩薩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所動,即謂之定。「外境」經常會為眾生(人)帶來誘惑、打擊、刺激、情緒失控等種種煩惱,心隨外境變化而生起憂、欣、悲、喜、貪瞋、怨怒、嫉妒等的感受和反應。受到環境牽動,便是亂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種種禪修方法,幫助自己穩定內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干擾。

內在的「心境」,是指對於自己過去的回憶,以及目前心裡浮現出來的種種妄想和雜念。比如有人正在此地打坐用功,突然想到公司裡有事未解決,怕公司的職員處理得不好,猶豫著要不要起身打電話回公司查詢。這究竟是屬於內境抑或外境呢?這件事並不存在於眼前,只是自己的心念在困擾著自己,心理的作用擾亂了心境,所以是屬於內境。

也可以說,凡是回憶、推想、憂慮之類的心理活動,都是屬於內在的心境。

一般人經常是處於身心分離、妄念紛紜的狀態,如能做到身心統一,內心的不安及身體的負擔,便會消失。倘若能把內外境界統一,便會形成內也是我,外也是我,內在的心境與外在的環境合而為一,便沒有「我」的感覺了。實則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統一,成為一個統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時已不以個人的身心為我,而是以全宇宙為我了。

如果僅是方法用得順利,正念相繼,並不等於念念統一。例如在數息時,數得很順,別無雜念,至少尚有三個念頭,在不斷地交互進行:1.我在數呼吸,2.呼吸,3.數目。因此,正在做數息的工夫,並不就是念念統一。

念念統一是只有止於一個念頭,不斷的進行下去,如在數息中,數到只有「我……」,或只有「呼吸」,或只有「……」的一念,這才是前念與後念,念念統一了,是真正的入定。

內心與外境的統一、身與心的統一,都是屬於剛剛要入定前之淺定,兩者的層次大致是相等的。前念與後念的念念統一,則是深定。念念統一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但至少希望做到身心統一和內外統一,便能夠摒除妄念紛飛,收攝散亂的心,不為環境所牽,不被情緒所動,就能享受到穩定的自我,是多麼的可貴了。

禪宗的定,則別有勝義,那是「即定即慧」。定的本身就是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從定生慧。禪宗的大師們,靜態動態,皆不離定;因為人的身、口、意三業的彼此關係,如鼎三腳,缺一不可。三業一貫相應即是定;雖在定中,依舊生活起居、依然待人接物,即是智慧的功能。唯有如此,才可能達到真正的禪宗的定境。

(三)慧:我們都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圓滿者。智慧便是為斷除煩惱,慈悲則是廣度眾生。一個凡夫,做了善業如未得回饋,心中便會生起煩惱,這便是未有真正的慈悲,也沒有無漏的智慧。倘若你能做了善事,未思善報,甚至有人對你恩將仇報,你也不起煩惱,那你已和「無我」的智慧相應。

具有無我的智慧,才會有平等的慈悲,才能真正的斷除煩惱,才能真正的廣度眾生。有很多人認為佛教徒講的慈悲,就是一味地受辱退讓,無原則的逆來順受,無條件地施捨他人,這是對佛教的誤解,也是一種沒有智慧的見解。佛教徒應當要識己識人識進退,便是智慧,也是慈悲;沒有智慧做指導的慈悲,那就不是真慈悲。

一個從事各項工作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藉由正業正命,賺取正當的利潤,而得以造福人群,或藉由正修正語,而得以利益社會者,便應該當仁不讓,那才是菩薩道的實踐者,所以,佛教徒是積極進取的!就智慧而言,小乘行者只做到斷除自己的煩惱,尚做不到有教無類地廣度眾生。大乘菩薩則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時時都要做到自利利他,自覺覺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米五款手机或将停售!酷派诉小米侵权
  • 俄罗斯一学校发生枪击事件 7名儿童受伤
  • 卫星残骸坠落湖北恩施!
  • 韩庚公开恋情反被嘲?可卢靖姗真的完全符合他的择偶标准吗?
  • 京东回应顾客买到假茅台:运输过程中被调包
  • 网购电饭煲收砖头?
  • 海洋科考疑新物种 外表血红正在海洋850米活动
  • 章子怡结婚三周年了,说明一件事,好婚不着急!
  • 耐克两个月内11名高管离职 为何上演不了“趁火打劫”
  • 张杰发新歌竟是撒狗粮 易烊千玺李兰迪参加中戏艺考
  • 广州出租车调价 起步价涨至12元 新增夜间服务费
  • 河南社旗一警员酒驾追尾 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 迪丽热巴大学街拍曝光,从小美到大
  • 昔日“铿锵玫瑰”张鸥影43岁患肺癌,孙雯:老女足将发起筹款
  • 二维码支付存隐患:暗藏“李鬼”, 易携带恶意代码
  • A级通缉令!西南林业大学校长蒋兆岗潜逃被通缉
  • 警方通报空姐遇害!司机信息曝光!滴滴100万寻找!
  • 崔永元怒怼冯小刚是“渣子”,《手机2》刚开拍就炸出两人恩怨
  • 奔驰女司机被跳桥自杀的砸中,当场汽车而逃!
  • 三岁男童南门外看无人机表演被高空坠棍当场砸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