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澳大利亚史上最大恐龙“出场” 但想当世界最大还得再长长

  实际上,化石的差别也可以用一些别的原因来解释。比如说我们人类,存在个体发育、性别、地域和民族的差异,骨骼间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倘若把这些差别放到数千万年前的地层中,今天的古生物学家就可能认为人类可据此分为好几种了。

  尤海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由中、美、德等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宣布在四川自贡发现了一个长仅10.2毫米的微小恐龙足迹,一时间,人们关于恐龙的印象似乎突然“迷你”了起来。

  但恐龙并不总是这么“娇小”。就在此前不久,科学家刚刚确认了一种澳大利亚最大恐龙新种。国际著名期刊《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与进化科学论文,认定2007年出土的一种恐龙化石是澳大利亚史上最大恐龙,而且是个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南方泰坦巨龙,并宣称这是全球15种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昆士兰博物馆和埃罗曼加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发表了相同内容的公告,引发了全球媒体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在全球恐龙化石并不鲜见的今天,为何澳大利亚出土的化石格外受关注?南方泰坦巨龙如何被确认为新物种?研究人员又通过哪些途径来研究和认定?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长期从事恐龙形态、分类和演化等方面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

  如何认定一块“石头”是恐龙化石

  早在200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埃罗曼加镇以西80余公里的地方,现任埃罗曼加自然历史博物馆馆主、古生物学家罗宾·麦肯齐的儿子在自家地产上发现了一块“岩石”。经过研究,人们确认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这一发现,也促使罗宾夫妇成立了埃罗曼加自然历史博物馆。

  “确定一块化石是不是来自恐龙,主要是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尤海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学家主要根据动物骨骼特征来判断化石的“身份”。和现在的哺乳动物一样,恐龙曾是一个很大的古生物类群,有大有小,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之分,但不管怎么说,它们属于一个单系,有共同的祖先。

  而从形态学上来说,恐龙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比如恐龙和哺乳动物或鳄类在骨骼形态上是很不一样的。

  在随后的10多年里,有更多的“石头”在埃罗曼加被陆续发掘出来,其中就包括2007年在库帕溪畔发现的恐龙化石。这种化石的“主人”先是被昵称为库帕龙,经过十余年的琢磨,被正式命名为南方泰坦巨龙。目前,这些化石被收藏在罗宾夫妇开设的博物馆里,供公众参观以及古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

  通常,化石经过发掘、修理后,要对每块骨骼进行形态学记述,并与相关的类群进行形态学上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定量化的分析。“我们现在主要是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来分析,目的就是找到它与已发现的其他恐龙之间的亲缘关系。”尤海鲁说。

  在挖掘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斯科特·霍克努尔和梅尔维尔·威尔金森等人合作,发现了几个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的附肢骨骼,包括部分左侧肩胛骨、部分左侧和完整右侧肱骨、完整的右侧尺骨、部分左侧和接近完整的右侧耻骨、坐骨和股骨等。经过演算,这只恐龙臀部处高约5至6.5米,身长25至30米。同时,地质学相关资料显示,这只恐龙约生活于9500万至9800万年之前。

  3D+CT扫描“从内而外”观察化石

  据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介绍,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使用了先进的生物体三维(3D)扫描技术,把修复后的南方泰坦巨龙的每一块骨骼化石都进行了扫描,并且建模复原。

  “三维扫描是这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恐龙形态学进行描述。”尤海鲁告诉记者,由于恐龙骨骼化石通常都很大,以前的方法是逐一从不同的角度翻来覆去地拍照,但这个过程容易损坏化石。而使用三维表面扫描,可一次性地从各个角度“照”到化石,不仅数据精准,也非常便于后期在电脑系统中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研究。

  尤海鲁介绍,由于恐龙化石往往是近亿年前埋在岩石中的,因此会产生变形。澳大利亚的此项研究用了三维扫描新方法,但是具体应用起来还有很多细节,同时要结合相应的软件程序开发,在三维扫描基础上,更精确地复原它最原始的形态,这是研究的基础。

  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对特征不易区分的标本创建了三维表面模型,可直接在彩色的骨骼图像上进行标注。此外,他们还使用一系列三维对齐和渲染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几何比较,同时允许识别相应的埋藏偏差。这也意味着将允许对这些解释进行测试、重新解释,并在后续研究中发布“新版本”。其中,由于恐龙坐骨太大,扫描设备无法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只好做了两次扫描,然后使用图像堆栈工具,把两个扫描数据集生成一个表面模型。

  “这项研究只用了三维表面扫描。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扫描等方法来观察化石内部的一些结构,比如脑颅的结构。因为对于一些化石来说,光看表面并不够,此时就只能借助CT扫描等方法。”尤海鲁向记者介绍。

  确认“恐龙新物种”需慎重

  恐龙从来都是古生物界的“明星”。每一次发掘,恐龙骨架大小、奇特的形态以及是否是新物种,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家都喜欢命名一种新恐龙,因此只要发现有一些差别,都倾向于命名它是一个新种。”尤海鲁告诉记者,但实际上,这些差别也可以用一些别的原因来解释,比如说我们人类,存在个体发育、性别、地域和民族的差异,骨骼间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倘若把这些差别放到数千万年前的地层中,今天的古生物学家就可能认为人类可据此分为好几种了。“但实际上我们人都属于一个物种,所以要慎重看待骨骼化石间的差别。”他说。

  尤海鲁补充说,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已发现的恐龙很少,所以每每那里发现恐龙化石,都会引发很大关注。但以南方泰坦巨龙来看,目前被发现和保存的相关材料也不是很多,虽然媒体和研究者强调其是“澳大利亚最大”,甚至是全球“最大之一”,但其复原后也只有30米左右长。实际上,在中国不乏40米左右长的恐龙,那才真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或者最大的恐龙之一。

  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通过对恐龙化石的附肢骨骼等特征的详细对比研究,并运用分支系统分析,发现澳大利亚之前发现的四个蜥脚类恐龙亲缘关系很近,可以构成巨龙型类蜥脚类的一个分支。

  地质资料表明,在澳大利亚这些恐龙生活的时期,这里曾经历了从一望无际的古陆表海,到近海,又到陆地河湖环境的转变。研究人员推测,栖息地的快速发展变化,推动了当地最大的素食动物——泰坦巨龙类形态的多样性。但由于所处区域年代地层分辨率很差,研究人员的所有解释仍不能完全被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区域内还没有发现其他温顿组巨龙形类恐龙。”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强调,未来,他们的研究将侧重对已知化石点的更详细的地层年代确定和古环境背景重建,因为仅凭系统发育关系来讨论澳大利亚这些最大的陆地脊椎动物的进化,其价值是有限的。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唯 “ 精进 ”是最好的良药佛陀在《 杂譬喻经 》 中举出“ 精进报至 ” 的故事说 :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5 、是
  • 早安,嘉伦[心][心][心]吾王万安[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任嘉伦Allen复古真丝轻薄上衣外套,中式穿搭绝绝子对这样的中式外衣根本没有抵抗力,手工平绣
  • 那天嘴馋和朋友去山上摘枇杷,结果下雨了弄了一身泥,而且枇杷还好酸,但是当雨停了我站在山顶,眼前是夕阳余晖透过厚厚云层投射地暖橙色光芒笼罩着的城市,丁达尔效应的出
  • 冒着危险救助故障车司机、救助误闯高速公路的行人、帮群众找回失物、送受困群众回家……王奇雁帮忙救助群众于危难、困境之中的事,他的队友们每人都能说上一两件。“媳妇,
  • 如今,《幸福到万家》终于让他又有了存在感,原因有三:不一样的赵丽颖,不一样的女性力量,以及不一样的新农村风貌。面对不公,她不畏,据理力争只为讨回一个公道;面对选
  • 【电影】#龙粉聚集地[超话]# 多伦多来的男人 The Man from Toronto (2022)#霸王龙压制组# HD1080P.官方中字简介: 喜剧 /
  • 研究发现,钧瓷壶除了外观上具有钧瓷特色外,并无中原文化的融入,这更增加了我对汝瓷“中原壶”设计的信心。于是,“八卦图”就成了“中原壶”设计的主要元素。
  • 这款机器对比市场已有的ibelink k1来说,算力是他的三倍,功耗才2250w,不管放在哪里都是可以的,电费占收益比非常的低,很值得入手的一款,kda是目前的
  • 但要注意的是曝露法则之前还有简单二字,当你频繁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可能会让对方注意你、对你产生好感。对挽回来说,和前任断开联系,从ta的生活中完全消失并不是一个好
  • 如来以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所以三番破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既心离心,既相离相,离一切相的心,无意识,识心死法身活,空性,离凡所有相的梦幻泡影,既灭,既佛无意
  • 如果你在观想上师时遇到困难,请把这种真理的化身想象成光,或尝试感觉他就出现在你面前的天空中:一切诸佛和上师的出现。”我的上师敦珠仁波切经常说,如果一开始你无法清
  • 作为东道主的古城西安,也已准备就绪——赤诚浓烈的秦韵秦声,将在这片土地上,让古调唱出新声,让传统绽放光华,更通过“秦腔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主题,点燃全民参与的激
  • 艺海拾贝:陈丹青曾直言:当一件艺术不再表达我们的灵魂的时候,对于我们所表达的文化没有呈现的时候。现在没有什么艺术了,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艺术就已经不存在了,
  • #灯下黑# 朋友圈看到他晒的图想起在S的时候……他是位医生,从研究生到规培到工作都一直认识他180+,人很清秀,家很良善,性情也像屌丝样有趣我在那的几年他也像个
  • #精仿包包哪里买比较好#从“打工人”转化为“老板”这是不少工薪族的心声,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创业,且涉及到通勤、运输等相关方面,那么选择一款合适的座驾必不可少。没
  • ”  谈到将来的规划,邱瑞麟表示,希望能继续扎根基层,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听了大哥的这番话,邱瑞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
  • 这些都是受到八字命局的影响,根据命局中的缺陷,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化解命局不利情况,弥补八字中的不足,就能有效的改善婚姻不顺的局面状态,婚姻感情恩爱似胶#八字命理
  • #任嘉伦[超话]# rjl#书香云南# rjl#任嘉伦2022寄爱于书# 在为了掉念乔布斯去世而临时停业的苹果直营店门前,摆满了数不清的花束和卡片,还有人在流泪
  • 毕竟是看起来是一本厚重的字典,但事实上又增加了很多的故事情节和讲述的内容,只要你感觉目录去检索,你会很方便的看到各种样子的传说中才会见到的东西。出于好奇,我去找
  •   第四、具有运输功能:前列腺实质内有尿道和两条射精管穿过,当射精时,前列腺和精囊腺的肌肉收缩,可将输精管和精囊腺中的内容物经射精管压入后尿道,进而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