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皈依法,
不堕饿鬼;

皈依僧,
不堕畜牲。
( 念三遍,
每遍一拜 )。

三 、我某某某( 亡者名 ),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 念三遍,
每遍一拜 )。

三皈依毕,
接念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对未受三皈的亡者说三皈依,
圣来法师认为是必须的,

应该列为助念的条件之一,
故应遵守之。

说完三皈依和回向后,
助念就结束了,
一般助念的人可以离开了。

但亡者遗体未火化前,
最好灵前仍应佛号不断。

助念虽是辛苦的事,
但是助念者应明确,
替代如来救度众生,

使人了生脱死就在这个时候,
切不可为着这短暂的辛苦而有失误,
使亡人的神识不能往生西方。

因此,
助念者须恳切发心,

完成这真正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的大事。

我们若能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

那么将来我们自己到了临终的时候,

自然也会有人发心来为我们助念。

他人因仗我的帮助念佛而生西方,

将来他决定会从西方随阿弥陀佛同来接引我们,

使我们不失正念。

往生西方。

即使我们送往西方的人还未花开见佛,

因我们有此因,
也会得佛力加被而顺利往生。

由于我们经常参加助念,
送人往生,

对于临终人的种种情况及其对往生的利害关系,

一定了解得更清楚,
到了自己临终时就可运用这些经验,
使一切更如法而安详地往生。

我们现在帮助他念佛往生西方,
是代佛荷担度脱众生的责任,

是一种最大的功德。

这个功德,
就是我们成佛的因,

将来我们也必可仗此功德,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
是助念者的最胜因果。

在这里解释一个民间的禁忌:

有些人认为由于生辰八字的关系,

常去病家送往生、
送葬,

就会被
“ 冲到 ”

“ 倒运 ”、
“ 害病 ”,

因此顾虑重重。

对这个问题,
一点不要害怕,
在佛法中是没有这种禁忌的。

皈依了三宝的人,
便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卫,

受了五戒的更加上二十五位戒神护持,

助念是去念佛、
去做大有功德之事,

不仅善神护持,
也得龙天佑护,

故我们不必顾虑民间信仰的禁忌。 

回页首

㈣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
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

可用
“ 逆抚念诵法 ”,
助其往生。

其法为:
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
至于顶门,
掌离体约2公分,
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

口中作如是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惟愿不违本誓、
哀悯此
“ 持戒念佛 ”

弟子□□,
速来接引。

令其神识由顶门出,
上生西方极乐国土,
离苦得乐,
疾证菩提,

决定往生!
决定往生!
决定往生!

又复为念往生咒、
大悲咒、
心经、
弥陀心咒,

弥陀心咒即是:
嗡,吗嘛,打惹
( 日雅之合音 )
啥,所啥。

如此手抚口念不停,
倦则换人继续行之。

或以多人围绕念佛,
抚者倦时稍休,
续念续抚,
以得到头顶后温为止。

此逆抚一法,
系用于死后顶冷而温在下部,

或头顶与心部之温度平均者,
即使通身已冷足部尚热者,

经长时施救,
亦能渐渐温升至顶而生极乐,

这是刘净密居士运用唯识学原理而行的决定生净土之利他法,

不仅符合理事,

也是经长期实践证明是绝对有效之法。

此逆抚念诵法,
也符合中阴救度法,
前所述临终前的助念法;

此逆抚念诵法,
则用于死后未得顶温生徵兆的挽救。

行此逆抚法时,
生者对于将欲命终之人,
不论男女,
宜以引磬。

小鱼节音,
为这更番念佛。

更以主事一人,
时时于彼耳边而造之言:

“ 汝是念佛弟子,
或受持某戒,
用汝平时曾修发愿往生,

或观佛、
坐禅、
布施、
礼忏种种功德 ”之类,

择要告之,
嘱其明记勿忘,
此利最大。

因亡者此时于幻觉错觉位中,
神识瞀乱,
无始迄今百业来牵,
随至而往。

今得有人切切提醒,
告以现世曾修各善事,
即起瑜伽相应增上作用,

所有恶业,
无缘得侵。

又可时时提醒亡人神识,

可说:
“ 阿弥陀佛从西方来了,
丈六金身毫光四射,
见否?”

于此时以暗示其观佛见佛相助,
效力难可思议,

定可坏恶业、
登净土,

此名
“ 真正应用唯识教理,
现在受用。”

愿十方仁人普同信受,
结会念佛,
互助往生。

如此,
则将见

—— 家家共登于乐邦;

人人永离于苦海!

南无阿弥陀佛!

回页首

终后处理

病人终后12小时之内
( 至少亦须8小时之后 ),

切勿移动、
哭泣、
沐浴、
更衣。

因初死之时虽呼吸停止,
心脏不跳,

但心识尚未出离,
心识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灵或灵魂,

究竟心识何时离开人体呢?

心识出离之迟速,
与亡人生前之行为品德有关。

简单地说,

极善、
极恶之人,

以及往生圣境者去得最快,
一般人则去得较慢。

一心念佛而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者,

或修禅定证无生、
出三界者,

其中有预知时至、
身无病苦、
安详念佛或入定而去者,

当然直登圣境去得更快。

普通非大善大恶之人,
就去得慢些,
但时间早迟各有不同。

12小时者系指一般情形而说。

从身死之后至尚未受后生果报之前,

有个过渡时期,
叫做中阴身,

中阴身有于一天二天后受后生果报者,

有于一七二七后受后生果报者,

一般的七七四十九天都可受生。

基于以上原因,
病人亡后切戒立即搬动哭泣等事。

印光大师说:
“ 病人将终之时,

正是凡圣、
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
要紧之极。

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
断断不可洗澡换衣,
或移寝处。

任彼如何坐卧,
只可顺彼之势,
不可稍有移动,
亦不可对之生悲戚相,
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
一动则手足身体,
均受拗折扭裂之痛,
痛则瞋心生,

而佛念息,
随瞋心去,
多堕毒类,
可怖之至!

若见悲痛哭泣,
则情爱心生,
佛念便息矣!”

又说:
“ 所最贻害者,
莫过于妄动哭泣,
若或妄动哭泣,
致生瞋恨及情爱心,
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又人之将死,
热气自下而上者,
为超升相;

自上至下者,
为堕落相。

故有
‘ 顶圣眼天生,
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 ’之说。

然果大家至诚助念,
自可直下往生西方,
切不可屡屡探之,
以致神识未离,

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
致不得往生。”

即使时隔很久而想探其冷热,

亦应遵兴慈大师所说:
“ 如欲察其冷暖,
务须轻轻探摸,
不可粗重。”

12小时后沐浴着衣,
一般以笔者之经验,
经长时助念而亡故者,
即其生前不信佛,
亦多体软;

若有手足关节硬,
不能转动,

也只要将亡人推仆于床,
将衣服两手穿进去,
慢慢拉上,

再使亡者仰卧,

整衣、
扣上扭扣即可。

切不可听人说死亡过久,
躯体僵硬不好穿衣,
而一断气就忙于穿衣等。

因此事最为重要,
故再三说之。

殓衣宜用旧物,
不用新者,

也不要穿丝绸织品,
能令亡者获福,

有好衣亦宜布施他人。

葬时亦不宜做大坟。

兴慈大师说:
“ 凡人死后衣棺丧葬等,
愈简愈妙。

须知多费一钱,
即折一分福,
多伤一命,
即增一分罪。”

亡人逝世后,
眷属等人,

最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

应吃素、
念佛、
守五戒,

这样才能使生者、
亡人都获利益,

是真孝父母者。

亡人命终之后,
家属应于七七之内,
为死者广造功德,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CD折扣分享# 【Glue Store】潮服/鞋子 全场折上折大特卖1月5日截止,众多大牌潮服,运动鞋等低至60% off,现在还有折上折25% off,折扣
  • あなただけのために撮ったセルカ」をご希望者全員にプレゼント既にご入会済みの方はもちろん、11/8までにご新規ご入会された方も応募可能です!restart-mov
  • #爱游戏爱体育电竞# #体育竞赛俱乐部# #2022世界杯俱乐部#在G9 正式发布之前,小鹏今天先给大家来了个开胃菜,公布了关于超级补能的服务和设备,并且还有G
  • “Real Boy” (真正的男孩)by Lola Blanc 是一首跟男人吵架赢了之后美美飒飒的去上班搞钱的 BGM。可搭配同款上衣,適合參加各種儀式、活動等
  • (五)奇门求姻缘法1、用清水加盐,磨墨,然后将自己的名字、八字、现住在哪里,写在一条红色布带上,趁着月圆之夜,恳请月下老人赐予姻缘,然后将丝带绑在脚指头上(男左
  • 说给四季✨今天翻相册时忽然又想到自己设计的一个企划——高三这一年每个季节我都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那干脆把所有的考试结果都攒下来,编成我这一年的真实记录春夏秋冬
  • [羞嗒嗒] 好久没来超话瞅瞅惹 有没有想我的[doge](啊哈哈哈哈哈)前几天都还在学校没办法经常登微博抱歉惹[失望]进入正题叭~我有个朋友在学校一直说自己好矮
  • #橙光# #新作速递# #再战橙光校园杯# ( •̀ ω •́ )✧《身边都是男绿茶》 作者:咩咩与渡本就是豪门大小姐但因为离家出走而意外踏入娱乐圈的苏安意,本
  • 不得不说,我真的是LA MER家的小迷妹,很多产品我都使用过,让我的皮肤状态也一直很稳定,大家也可以看图,这些都是我现在日常都在用的~ 仙女们千万不要忽视了眼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人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金子,所以没有相同的价值、能力、刻度和标准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一味去
  • 细数一下未播物料 10.5播出的泰剧 (演钱多多总裁)‍♂️Honeymoon综艺短片 推测还有三集(测皮肤 /泰国再剪成俩)宝宝口头说的泰国综艺主演电影 模特
  • (昆明日报)#上虎扑搜国际足球资讯# 【皇马内部提醒维尼修斯:远离场上争议,斗嘴解决不了问题】维尼修斯在与马略卡一战引发的争议成为本轮西甲最重要的话题,科贝电台
  • 元旦活动火爆来袭 ❤️抢到你就赚到,购买即送, 全部精准客源,根据产品引流, 有购买欲望,消费能力的人去加你, 48.8被加5000高端客源送9.9元清粉周卡
  •     平衡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扶抑日主,使之弱而有扶,强而有抑,寒而得暖,燥而得润,阻而得通,失衡而获得平衡,并根据用神的强弱程度推断命主的富贵贫贱层次。
  • 漫天漫地的雨丝细网,把晚春间的天下万物,温柔地笼罩了进去,但这“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的景象无法用眼看到,因为全被黑夜掩了去。#下棋##羊村的扛把子# #壁纸#
  • 想想很多年前那段孤独又特别难熬的夜晚如果没有Eason的歌陪伴我也无法能坚持走出来,这辈子怕是也无法像现在这样坦然的释怀过去。在悠长岁月里,有一种坚持,叫努力,
  • 【MCM Worldwide】 MCM x PUMA 联名系列 Slipstream运动鞋$500 : MCM和Puma的联名系列来啦,先放出的是一双运动鞋!包
  • 元气日‮反记‬馈/​‎ ͏ • 天成功瘦.斤我家‮气元‬日记是经过半‮多年‬的试验 ‮打实‬实的能减脂能瘦下‮ 来‬才开始上市卖‮ 的‬效果非常稳定 ‮且而‬都
  • ‮沙长‬口味虾‮只,‬只都过两,源头‮门到‬店经过2次人工‮选筛‬,肉质‮满饱‬!早饭:都是主食啊,我的天我真的很能吃中饭:蔬菜、蛋白质倒是很不错,只剩渣了想起
  • ”女子掩嘴轻笑一声,随即正色道,“你既如此说,那我也不再瞒你了,我乃是山中修行有成的狐仙,如今练形已有四百年之久,在我刚出生不久时,曾被猎户所获,是当时的你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