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第三十一段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为末法众生三次请法大乘教#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维;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圆觉菩萨之“圆觉”是什么意思呢?圆义为一切圆满、觉义为三种觉悟,三种觉悟具摄一切圆满,意思必须是三觉圆满、才能称名圆觉。三觉圆满是指自觉圆满、觉他圆满、觉行圆满。其义为:
1、自觉圆满:自觉者能觉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一切事理。了知一切诸法常与无常之义,悟入自性真空,明白见思二惑所生一切烦恼皆是虚妄。用四谛法断妄证真,功成妙智,道证圆通,成就阿罗汉果或辟支佛果,至此故名自觉圆满。
2、觉他圆满:觉他者在自觉圆满的基础上,于诸众生,生无缘大慈,视众生如父如母、如子如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平等救度一切苦恼众生,使令一切众生都能离生死之苦、得涅槃之乐,成就地上菩萨,至此故名觉他圆满。
3、觉行圆满:觉行者在自觉圆满、觉他圆满的基础上,断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断尽烦恼障、所知障,令三惑二障净尽无余。解脱分段及变异两种生死,福德功德具足圆满,位登妙觉,行满果圆,住法于常乐我净,至此故名觉行圆满。
圆觉菩萨的境界具含三觉之义,等同于佛,故名圆觉菩萨。这时,圆觉菩萨在法会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非常恭敬地顶礼佛足,对着佛右绕三匝,又非常虔诚地行长跪礼,起立后再行叉手礼,然后才很有礼貌地对佛说:大悲世尊!为我等辈法会大众,广说修行清净圆觉之种种方便法,使我们及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都有大增益。
圆觉菩萨对佛说:世尊!我等法会大众听佛开示后,而今已得开悟,悟入了佛知佛见,离成佛也就一步之遥,已不足为虑,但是,如果在佛涅槃后,末法时期的众生,去佛渐远,有失教化,没有开悟的人,又想求证圆觉,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安居?他们在修此圆觉清静境界时,此圆觉中有三种净观法,又当以何为首选?
就这两个问题,惟愿大慈大悲的如来,能为诸多的法会大众及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施予大饶益,圆觉菩萨说完这些话后,又非常恭敬地对佛行五体投地礼,像这样终而复始,连续三次而请法。
这时世尊告诉圆觉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这些大菩萨能问于如来如是这样的修行方便法,以大饶益施予诸多的众生,你而今应当认真地听,我应当为你们说。此时圆觉菩萨听到世尊同意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非常高兴,奉教欢喜,与诸多的法会大众一起,静静地默然而听。
世尊对圆觉菩萨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论是生在有佛住世时、或是佛涅槃后、或是末法时期,他们中有诸多的众生本具“大乘性”,能相信诸佛秘密大圆觉心,其中有想修行的人,如果是在“伽蓝”即寺庙里安处徒众;另外由于有因缘关系的事故,不能建立道场,当随缘分思量观察,按我以上所说远离四相的方便法修行;如果是没有其他的因缘,就应该建立道场、就应当立下修行期限。
以上所说“大乘性”出自《杂集论》十一卷:是说诸法与七种大性相应,故名大乘性。即:一、境大性:以菩萨道,缘百千等无量诸经广大教法为境界,故名境大性。二、行大性:正行一切自利利他之广大法行,故名行大性。
三、智大性:了知广大“补特伽罗”法无我。补特伽罗为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数取趣、人、众生,指轮回转生的主体。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为外道十六知见之一,即“我”的异名。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的真实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若能了知广大补特伽罗法无我,即具般若智,故名智大性。
四、精进大性:于三大阿僧祇劫,方便勤修无量百千难行之行,心无疲厌,砥砺前行,故名精进大性。五、方便善巧大性: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生死涅槃两自在,以方便善巧法,随缘化度一切众生,故名方便善巧大性。六、证得大性:证得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无量无数功德福德,故名证得大性。七、业大性:穷生死际,造大乘业、修大乘法,示现一切成就菩提,建立广大诸多佛事,故名业大性。
“伽蓝”来自于梵语的音译:意为“园”,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蓝以供奉佛陀的建筑为主体构成,而后来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禅宗伽蓝则须具有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即厕所、浴室等七堂,其中以僧堂、西净、浴室为禁语之所,故总称三默堂。
佛说:身在寺庙中,有想修行的人,又没有其他牵扯的因缘,就应建立道场,立下期限,期限分为三期,其中长期为一百二十天、中期为一百天、下期为八十天。
选定期限后,按选定期限安置好禅修净居,在净居中,如果是生在有佛住世的现在,就应当起“正思维”。正思维出于佛教教义八正道,又名八圣道等,是指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即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之一。
正思维又称正志:是根据四圣谛真理进行思维、分别,确立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邪恶的欲念、生起至善求道的欲念。正思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舍弃执著或自私之心、培养慈善仁爱心及无害心,以这些为修行的意志和决心,能这样做,即是正思维。
如果是生在佛涅槃后的时期,应当在净居室里安置佛像,心存目想,就是心里面要有佛的存在,眼睛看到佛像就应当想念佛,如此生正忆念,臆想如来还同于常住之日,然后还要悬挂诸多的“幡华”,幡华是指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织有花型的旗子,用途是庄严道场。这样经过三七二十一日,“稽首”十方诸佛的名字,稽首就是跪拜礼,将头叩到地,再求哀忏悔,就会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二十一日,一向摄念,心不散乱,于此即可安住于道场。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圆觉经》欲寻圆觉当求善知识
(第二十九段第十章)
#普觉菩萨为末法众生三次请法大乘教#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
普觉菩萨是一位能普遍觉察世出世间一切法,于此二法中证悟不二圆觉真理的菩萨,他生性耿直,智慧圆融,行事果断,从他请佛“快说禅病”的语气来看,是一位非常慈悲的急性子菩萨。
这时,普觉菩萨在法会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非常恭敬地顶礼佛足,对着佛右绕三匝,又非常虔诚地行长跪礼,起立后再行叉手礼,然后才很有礼貌地对佛说:大悲世尊!你说在破四相的修行中,容易得上禅病。
请世尊快说禅病!好使这法会大众们都能得到未曾听到过的说法。为什么说这是未曾听到过的说法呢?因为人们只知道人吃五谷会生百病,使身体出现诸多不适的病状,但还未听说过修行还会得禅病,而且这种禅病比人吃五谷生百病还要严重,所以请世尊快快告诉我们,让法会大众们都能心开意解,胸怀荡然,获得“大安隐”。
“大安隐”指的是大轻安、大禅定:大轻安及大禅定为如来所得常乐我净之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指的是总定、是如来大定、是自性本定。其体常住不动,周遍尘刹,了了常知,妙用自如,是众生之本有、觉明之真常。我们所修的一切“定”最后都要归到“首楞严大定”上来,方能圆满。这是以普觉菩萨为代表的诸多大菩萨们梦寐以求想得到而暂时还没得到的诸佛果地。
普觉菩萨对佛说:世尊!末法时期的众生,去佛渐远,就是离开佛的时间渐渐地越来越远,虽有三贤十圣这些贤圣们出现于世,但众生由于失去教化的时间越来越长,很难受法。
即便有贤圣应世,也只能选择隐居的生活,使如来正法逐渐淡出,邪法自然增胜,增胜之邪法犹如炽烈之火,使诸多想求解脱的众生,不知该求什么样的人来指导?该依什么样的法?该修什么样的行?该除去什么样的病?该怎样发菩提心?请世尊将这些问题开示清楚,“令彼群盲不堕邪见。”群盲是指不懂圆觉实相的一切求道众生,意思是让他们懂得圆觉实相,才不至于堕入邪知邪见中。普觉菩萨说完后,又非常恭敬地对佛行五体投地礼,像这样终而复始地连续三次而清法。
这时,世尊告诉普觉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这些大菩萨能咨问如来如是这样的修行,能将如来所说施予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得“无畏道眼”,使其众生都能成就“圣道”,那么,你而今就应当认真地听,我当为你们解说。这时普觉菩萨听到世尊答应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高兴,奉教欢喜,与诸多的法会大众一起,静静地默然而听。
上面说的“无畏道眼”之“无畏”,是指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泰然无畏,即: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表现出的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得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展现的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四谛苦尽及开示戒定慧等正道而显现的无畏心。
此处说的“道眼”指的是见道之眼,见道之眼共有五种,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一、肉眼清净:见人天道。二、天眼清净:见声闻道。三、慧眼清净:见缘觉道。四、法眼清净:见菩萨道。五、佛眼清静:见最上乘圆觉道。
以上五眼中唯佛眼最究竟,肉眼清净只能得人天福报,未出三界,仍在生死烦恼中流转;其余四眼,已脱离三界,断了生死轮回。这里所说“无畏道眼”是指菩萨将如来所说之道施予众生得如来四无畏、得见最上乘圆觉道之道眼。
而“圣道”则指的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在小乘佛教中有阿罗汉道、辟支佛道;在大乘佛教中有菩萨道、佛道,总名为四圣道。四圣道都解脱了生死烦恼,以佛道为纯圆独妙。上面说的使其众生都能成就“圣道”,指的就是成就这四种圣道。
世尊对普觉菩萨说:善男子!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即将发大心修大乘法,想求得善知识的指导来帮助自己修行,就应当求一切有“正知见”的人,因为这些有“正知见”的人能做到心地清净,不住于相,能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这里所说的“正知见”指的是如来正知正见,如来正知正见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三法印及“究竟圆觉”这一实相印。意思是寻求的善知识必须要具备这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悟境,否则就不是善知识,这个鉴别需要智慧,千万要分清什么样的人才是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分清什么样的人才是善知识呢?
善知识是有“正知见”的人,是看得出来的,这种人心量广大,不会得少为足、不会贪小法、不会满足声闻缘觉所谓三明六通的境界、不会故弄玄虚地忽悠人。
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虽现尘劳,就是虽然现身于奔波劳累及种种烦恼中,但心里面却常常保持清净无染,有时也会示现一些过失,却不会违背原则,当他面对众生的时候,总是极力赞叹清静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就是鼓励众生受持戒律、遵守仪轨,不违背律仪。如果所求的善知识是这样的人,能在他的帮助下,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得无上圆觉果。
佛说: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见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应当供养、就应当不惜身命地供养,因为这种善知识会教你成就无上道,所以应当不惜身命地供养。这样的善知识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中,常现清净相,但有时也示现自己的一些过患,虽有过患却从不掩盖错误,并能知错就改,心里面没有一丁点骄慢,“况复抟(tuán)财妻子眷属。”就是不会凭借法师或善知识的身份去博取钱财、博取美妻、建立自己的眷属关系。
如果有追求如来正法的善男子,对以上所说的这种善知识朋友,在心里面不起恶念,能尊重供养,即能究竟成就无上正觉,得到“心华发明”的悟境,心华发明的意思就是心里面开出花来,发出大光明,此大光明能普遍照耀十方诸佛刹土即诸佛国土,这是证道的境界。
世尊对普觉菩萨说:善男子!在善知识所证得的一切妙法中,都应当远离“四病”,只有远离“四病”才能证得一切妙法,如果不能远离四病,最终是一无所成的,还极有可能走入邪道,走入邪道的人,不仅不能得一切妙法,甚至连轮回都出不了。那么什么是“四病”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2.8.25 生日最快乐忙忙碌碌的生日,喜提了新玩具,可可爱爱的小胖子,感谢先生送的生日礼物,虽然无数次被念叨了我这该死的仪式感,但还是想说仪式感就是在某
  • 少关注,少窥探,少比较,只专注于当下的自己,专注于我要完成的目标,我想成为的人。虽然苹果老早就说过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现在iPad已经搭载了Mac同款的
  • #GiselleStyle# || [冲刺]论200r如何拥有买手店穿搭(看起来就很有钱系列)说的就是今天这套搭配吧~黑白配搭出经典,五金系列给整体增加小细节,
  • 为对标国际奶业领先水平,卫岗乳业早在2017年便加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以国际化合作推动奶源产量和奶品质量更上台阶;2019年,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与南京卫岗乳业共同
  • ——《枕边书》作者:[美]帕梅拉·保罗 译者:濮丽雅多年前,喜欢了两个翩翩少年郎,总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汇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过分,任何人都无法拥有他们的那份沉
  • 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生活,那就是时候做些更好的选择了。对自己好点,因为没有其他人有能力让你快乐。
  • 其他料都是我自己在催啊。喜欢外婆不停地找我聊有的没的喜欢她睡前和我打电话聊她看了什么小说喜欢她一早上和我讲讲经文啊养生类喜欢听她的“唠叨”和我永远听不厌烦的家长
  • 11、被爱的前提不是漂亮,是勇于做自己12、喜欢是什么,是人间幸事,是久违的欢喜,是想起你来嘴角微翘只有你朝我走来。14、有人骂你野心勃勃,有人爱你灵魂有火15
  • 冷艳孤傲地开在悬崖枝头,百丈冰下无人知晓花香如故落红无数,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有薄雾迷失了你的眼帘可有感慨涌上你的笔端可有一瓣飘过你的耳畔可有一缕润了你的心田想起了
  • 研究普遍认为,高鹗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他和程伟元都是《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的整理者,他们为《红楼梦》的刊印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普遍认为,高鹗不
  • #上饶身边事#【上饶中学办18岁成人礼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围观]】昨日上午,“上饶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朱子成人礼”教育实践活动在上饶中学田径场举行。社团成立后
  • 8.28,院子封闭后禁止出入,送菜的也止步于大门外,只有做核酸时才能走出去,今天做核酸改在总公司院里了,做完之后就被大巴拉回宿舍,想买点吃的也办不到了。今天早早
  • 你曾说,明眸皓齿待字闺中非我不嫁,后来我听闻,那人宋才潘面玉树临风高头大马;你曾说,花香鸟语月度银墙十里桃花,后来我听闻,那景芳踪难觅断壁残垣遍地风沙;你曾说,
  •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也是我自己徒弟,徒弟婆婆现在有供奉大堂人马堂口,但是徒弟身上已经开始有仙家在开窍包括安排磨难提醒缘分了,那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婆婆已经供奉了
  • #山东自考成考[超话]# 来自‭‮苏江于‬‬的‭‮娘姑小‬‬咨询到我们了,聊完才发现我‭‮们‬‬真是良心机构,我们全部‬‬‭‮照按‬‬官‭‮收网‬‬‭‮报‬‬名
  • 逻辑上新化股份和欣旺达是对冲的,但是作为盐湖提锂概念一直没有像样的涨幅,如果再做二线补涨,这个票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 欣旺达:买入欣旺达,是根据市场碳酸锂降
  • 台风要来了云朵是慌了吗还是雀跃了呢或者是为了迎接作战的舞姿人生轨迹从来都是由自己的各种抉择组成的不知道何种内驱力趋势我跳出舒适区走到了这条路上并在这条既定的路上
  • 福州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对接的客户大多是富黎华的“忠实粉丝”几乎每月都会宴请两三回。当晚,吴先生跟朋友在买单时发现,账单中多出一笔200多元的“综合服务费”这让他
  • 昨天已经成为了过去,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不要再去苦苦追忆;今天需要做好多事情,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抓住每一次机遇,得失成败关键在于自己;
  • 也别问我为什么发两张图因为一张代表不了我的辛苦[单身狗]再也不想要出其他这样的礼物了[单身狗]09.03打卡想念了好久的鑫旺旺汤包~招牌面积装潢升级后很有闽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