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说,有一次他和一位邻居聊天。这位邻居不信佛,只是性格上与他比较投缘,也就比较谈得来。这天,两人话题就扯到了佛法讲的因果报应上来。这位邻居忽然以好奇的口气问他:你对你们佛教讲的“近报己身,远报子孙”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居士说他当时一愣,因为对方用词都说的是“你们佛教”讲什么什么,所以他一时之间不知该以怎样的语言方式来回答。正在他脑海快速思考,愣了一会儿的时候,这位邻居哈哈一笑又自己回答了:嗨,其实我觉得根本不需要讲得那么神秘,就用很科学的一句话就解释了嘛
他问道:怎么个科学解释,请你说说吧?
邻居说:就从一个最简单角度说,一个极度聪明工于心计又很罪孽的人,他也根本不能保证他的儿子孙子有他那样的智商和能力,于是到了其儿孙时期,就会变成在罪孽同类面前都饱受算计和欺凌,更不要说其它的了。这就是很实在的“远报子孙”嘛,怎么样,我这个解释比你啰嗦半天管用吧
讲到这里,居士对我说:师父,我真没想到,他尽管不信佛法,而这个解释竟然这么到位呢!
嗯,确实,师父也深表赞同!

那些喜欢充当“道德审判官”对别人指手划脚的人,从来就不是持戒修行的
因为真正持戒修行的人,都把时间和注意力用在自己身上了
另外,师父还要悄悄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太近距离靠近那种人
因为一旦你近距离看清楚“道德审判官”的真实嘴脸以后,会立刻导致你恶心得再也吃不下饭了!
师父说的千真万确哟

佛菩萨会骂人吗?
嗯,这得看我们每个人对“骂”这个字的定义是怎么理解
且先不说佛菩萨“骂”不“骂”人
先从世俗角度看,有的人由于自己的鲁莽、无知、疏忽、甚至无意间的失误,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冒犯,令对方痛苦、尴尬或不悦,哪怕仅仅是轻微的短暂的,都会立刻从别人的反应中——哪怕只是略表不悦的语言提示一下,或轻微的一个眼神,甚至都不需要等到别人作出不悦的反应,就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和不妥,马上作出向对方表达真诚歉意或愧意的言行
而有的人却是脸皮厚到“城墙转拐加炮台”的程度,他无论多么颟顸粗鄙陋劣无礼的对待别人,不要说别人轻微的责备眼神、轻声的善意提醒、直言不讳的告知规劝,等等,对他不起作用;就算你被他伤得很难受着急了很大声的呵责他、痛骂他,他也依然当作春风吹拂一样,一点作用都没有的
在世俗社会里,如果一定要沦落到粗言恶语甚至污言秽语才算“骂”,那么,骂与被骂的双方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世俗的修养方面尚且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如果在世俗角度连个“脸皮薄一点”的素质都做不到,又怎么好意思来谈佛法修养呢?
佛菩萨的教导,尤其是那些慈悲的批评、责备、旁敲侧打,对于所有脸皮薄的人而言就是“骂”,并且我们要深深的知道:这一份“骂”太珍贵太珍贵了,要倍加珍惜
至于那些在佛菩萨座下都还要把“城墙转拐加炮台”境界坚持到底的人,呃,用一句佛经上的话说,那就是让他“且种远因”吧!

不要被“人心不古”这一类话给蒙了
师父要说的是:人心从来就“不古”,人心一直都“不古”,而且人心永远都“不古”。
为什么?
因为人心不存在“今”或“古”的说法。人心,人性,永远都是那样的,古代那样,现在那样,将来依然那样
佛法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贪嗔痴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也就是说,贪嗔痴是人性当中本具的阴暗面内容
总是感叹时代、感叹社会、感叹别人,其实是缺乏智慧、缺乏踏实求知的、缺乏勇气和担当的表现
感叹“人心不古”,就相当于一厢情愿的幻想着有那么一个无限幸福的“古”时候,这天地间完全没有狂风暴雨、没有烈日酷暑、没有疾病灾难,甚至连吹风下雨都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进行。这,可能吗?
佛法说:“命自我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命运从我自己建立

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人是很容易被带入认知陷阱的:
比如,听到一句“人类是高级动物”,马上就认为自己就是最高级的那一个;
比如,听到一句“人是宇宙当中的精灵”,马上就认为自己就是最精灵的那个人;
比如,听到一句“某某地方的人都很豪爽奔放”,马上就认为自己简直豪爽奔放得不得了;
比如,听到一句“某个地方的人特别会做生意”,马上就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不世出的经商天才;
比如,听到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马上就认为自己的眼睛已经雪亮得一切言语无法形容;
......
嗯,是的,凡是说优秀方面的,都愿意当仁不让抢先“入驻”,哪管他实际情况与个体的自己有关无关哟
反过来,也一样。主动把无限笼统毫不相关的赞美扯来放到自己身上,从而生起莫名其妙的自豪,与主动把无限笼统毫不相关的责骂扯来放在自己身上,从而生起莫名其妙的愤怒,这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反面的例子嘛,随处可见,就不用师父啰嗦啦
对于表述者而言,那只是一句客套话,一种社交礼貌用语;或一句宽泛的不涉及具体人的批评语,一种故意挖坑漫天撒网的坏心计
对于听话者,却是稍不留神就掉进坑里啰
当然啰,认不认为是坑,愿不愿意从坑里出来完全是每个人自己作主的。俗话说:“有钱难买我愿意”嘛!
崇慈法师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宫主飞去的宫位也对应着不同的写作题材和领域。快转一律拉黑,真的说累了转发可,快转不可⚠️转载请标明出处,严禁搬运/抄袭/洗稿,违者必究❣️星宿关系/星座星盘/
  • 泰国因他侬by UTMB冠军赵家驹将在60KM组别热血开跑UTMB中国形象大使运艳桥、UTMB中国形象大使向付召、天空跑者四郎多吉、向风少年蒙光富将在105KM
  • 如果真的有人偷了超市的东西,那也只需要把东西退回,或者按照市场价赔偿,不能向顾客加倍索取!老板说: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饮料还属于超市,不问自取就是偷!
  • ☺︎ ²⁰²³/₀₈₋₀₆一起走过的岁月里,因为有了感动才会变得更加迷人。 @摩登兄弟刘宇宁 ✩ ✧*̣̩⋆̩☽⋆ ☾ ☁️‴ ☽⋆゜刘宇宁魏劭[玉
  • [星星]南京大学 NJU战队:吃得苦中苦,踏平精英路。[星星]北京大学 SG19战队:霁月光风,不萦于怀;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
  • #微博新知博主# #新冠感染情况#下午看到个视频 是92年的家庭主妇的记录了一天的日常生活 看得窒息 其实就是大多数丧偶式家庭的样子 分享给了我姐(觉得她可能会
  • 十年好长,又好短,这么看一看好像是一眨眼的事........我曾经一直有一个在十年之约的那天大庆祝特庆祝的愿望,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粉,从2014的快本,很多人都是
  •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 #留学中介推荐##tfboys十年之约# 记 2023.8.6 号,【TFBOYS 的小可爱们】这个群终于要解散了,还记得是在我刚喜欢他们的时候建的,入坑视频是
  • 经常看我微博的粉丝就会知道,眼神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决定了一个人命格的高低。【下图是我发现偷盗者之一,里面露脸为我本人】#小柿子常想一二# 104/222加班的一
  • 其实我原本想如果他刚开始就说会补发给我,我也不一定要立刻马上拿到,但啥也不保证,给我一种他不想负责任还敷衍我的感觉,很让我恼火,我也不至于废话那么多,跟催命一样
  • 你告诉我们“等字很美,女孩子不要一个人到处跑,在你的城市等我…”我真的等到了,第一次赴约就在我的城市,这是一场多么盛大的相遇啊…这天,我精心打扮着,拿着登船票,
  • 引用 津风入松 博主的话:狂乱的浪潮扑来,#邓为 我在# 和他的角色面前也终于树起由爱支起的屏障,摇摇晃晃,竭尽所能地遮挡。运险找我报销✅ 【全网史低价】蕉
  • “少年低头看不到自己的皎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苍生的月。他原本是嘉兰皇城最受宠爱和尊敬的世子殿下,可是后来却遭难被迫与母亲分离,假死隐避山中,变故袭来,打击了他那
  • 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真的有十年了,原来的不完美小孩都该长大了。我好像还是最爱当初三个穿着蓝西服傻小子,当然了,我当时也一样傻。
  • 网络积极分子们骂完李玟的老公说完李玟的姐姐,现在又开始监督各路明星、网红们的捐款了,捐了多少,谁没捐,显得自己很能干一样,她们不会去监督钱用哪去了的,只是关心流
  • 国剧《幸福近在咫尺》王子奇虐剪辑打斗伤,过敏,长翅膀,色盲,车祸,能力被吸收,女主面前变透明,被所有人忘掉(其他人)食物中毒,下药,失忆,手臂废掉,火灾链接: 
  • 后来,唱歌猫也想出个好办法,她唱起了歌:哎呀,哎呀,谁打翻了胡椒瓶,辣辣的胡椒粉,飞进了我——痒痒的,痒痒的鼻子里!后来,喷嚏狗想出个好办法,他躲在草丛里,大声
  • 新疆烤包子是新疆各民族喜爱的食品之一,做烤包子得用新鲜牛肉,加人适当的洋葱,吃起来肥而不腻,罗布食客新疆烤包子为了避免太柴难以咀嚼的口感,我们选用的牛肉肥瘦相间
  • 热烈也是热爱❤️曾经我也是陈烁,脑子里只有练舞跳舞,上课偷看周末上课的视频,被学姐们带着去练舞,和朋友们约着一起去上课一起扒舞,厚脸皮和老师一起上小课,不停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