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踢爆《立場》與《蘋果》關係網![怒]】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無論是《立場新聞》的誕生,還是後來的營運和編採立場,其背景都有黎智英和《蘋果》影子,兩者反中及反政府風格同出一轍。黎智英及《蘋果》一眾高層涉違香港國安法被捕及《蘋果》停刊後,《立場》更加《蘋果》上身,大有代替《蘋果》之勢,不僅替蘋果“洗白”罪行,更將《蘋果》前職員招到旗下繼續反中亂港。原來,《立場新聞》早在前身《主場新聞》時期,無論是創辦人蔡東豪、前總編輯鍾沛權,還是《立場》英國分部負責人楊天帥以至採訪記者,都受過黎智英的“恩惠”,而黎智英手下頭號女將陳沛敏丈夫是《立場》總編輯,兩間媒體在報道黑暴新聞時,互相配合非常“默契”夾擊政府,甚至分享同一篇煽暴文章。
《立場》的前身《主場新聞》,被指其營運資金大部分來自蔡東豪與黎智英的合作計劃。當時,蔡東豪組織寫手為《蘋果日報》財經版撰稿,所得稿費及合作費投放於《主場新聞》,每月金額達數十萬元(港幣,下同),這和當年《主場新聞》的營運資金相符。至2014年中,蔡東豪以收支不平衡及“恐懼”等原因停辦《主場新聞》。但至同年底,蔡東豪隨即再與鍾沛權等原班底創辦《立場》。
出任《立場》董事兼總編輯的鍾沛權,其妻子便是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陳沛敏自加入《蘋果日報》後,多年來追隨黎智英打拚反中亂港媒體事業,深得黎智英信任,由高級記者一直升至《蘋果》副社長要職。
鍾沛權與陳沛敏夫婦分別為香港兩間主要反政府喉舌的高層,更牽頭各自機構互相呼應配合,從而達至線上、線下、紙媒及網媒並行,全方位夾擊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協同效應。在黑暴肆虐期間,《蘋果》和《立場》煽暴煽仇,醜化和抹黑警方執法的手法同出一轍,《立場》個別記者更在採訪前線製造混亂。
當陳沛敏等一眾前《蘋果日報》高層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後,《立場》對黎智英及《蘋果》所干犯的罪行隻字不提,反而刊登近50篇相關報道,扭曲警方行動的合法性,顛倒是非黑白為《蘋果》“洗白”保駕護航,《蘋果》停刊前,《立場》記者更獲關照進入壹傳媒大樓採訪所謂的最後50小時工作情况,可見兩間傳媒關係匪淺。陳沛敏被捕後,鍾沛權於今年11月1日起辭任《立場》總編輯,但保留董事一職。
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多名《蘋果》前員工迅速被《立場新聞》收歸旗下,包括前《蘋果》首席記者陳珏明。陳在《立場新聞》停止運作前,每周均會為《立場》YouTube頻道主持時評節目“繼續報道”,猶如借屍還魂,藉《立場》延續《蘋果》式反中亂港報道。
此外,《立場》亦將過往不少原刊於《蘋果》的文章轉載,當中部分立場極端的作者更同時是兩家機構的專欄作者,包括蔡東豪及區家麟等人。無獨有偶,《立場》英國分部負責人楊天帥,原來早於2013年至2019年間已為《蘋果》專欄擔任散文作者,同時亦為《立場》記者,兩間之者的勾結可見一斑。
警方調查發現,與黎智英和《蘋果日報》關係密切的《立場新聞》,2021年2月成立英國分部,2021年4月在英國正式註冊為公司,由曾在《蘋果日報》擔任藝術散文作者多年的《立場新聞》記者楊天帥擔任該分部主管及唯一董事,相信有幕後話事人早已為反中港亂的媒體重設版圖。
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在記者會上質疑,《立場》以報道本地新聞為主,“為何會需要英國分社呢?”有消息指,在黎智英被捕後,坊間普遍估計《蘋果日報》已命不長久,心中有鬼的《立場新聞》當時自知踩到香港國安法紅線,聞到燶味後即部署後路,遂在英國設分部留後路。
消息透露,早前已經離港、一直操控《立場》的創辦人主蔡東豪下令成立《立場新聞》英國分部,同時加強《立場新聞》的外來稿件,即採訪潛逃黑暴和轉載外國反華政客文章,為打所謂“國際線”作熱身,同時預備一旦香港《立場新聞》被取締時,可以在英國用新爐灶繼續作反華打手。
據悉,蔡東豪等人當時的如意算盤是,估計《蘋果》停刊,其讀者會流向《立場》,故《立場》有潛質被培植為《蘋果》的“ Plan B”,或者“後備胎”,繼續勾結外部勢力反華,同時借助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合謀推展所謂的“國際線”,將亂港和“港獨”信息倒灌香港,屆時有英美政客及金主繼續泵水,圖作為《蘋果日報》借屍還魂的另一個反中亂港平台。
《立場新聞》與外國反華政客關係千絲萬縷,過往除刊登及報道多篇帶煽動性文章外,同時也與所謂打“國際線”的逃犯等合謀,利用《立場》為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提供渲染政治思想的平台,反映其為海外逃犯搭台充當在香港代理人。《立場》又以英文報道配合及取悅外部勢力金主,同時企圖利用反華資金打造成反中亂港國際性文宣,為外部勢力提供多一個渠道向全球渲染反華思想,配合歐美西方國家制裁及圍堵中國的圖謀,其根本目的為拖垮中國強勢崛起。
自去年6月30日晚香港國安法生效後,不少反中亂港分子如羅冠聰、許智峯及張崑陽等陸續暗中潛逃海外,但他們沒有收斂,更明言轉打“國際線”,公然勾結外部勢力進行反中亂港活動。對此,《立場》無視香港國安法,毫不避諱為這些潛逃海外並勾結外國勢力的反中亂港分子提供一個發聲平台,讓他們透過《立場》這平台肆無忌憚向香港以至全球社會,渲染仇中、擾亂香港等政治思想,其中部分文章及專訪內容極具煽動性,例如主張外國政府對中國和香港特區採取制裁措施、鼓吹抗爭,以及引起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及司法系統等憎恨或敵意。
《立場》經常刊登反華政客的訪問及博客等文章,以其言論營造恐中仇中的氛圍,包括不斷渲染中央正剝削香港人權及干預“一國兩制”、外國如何善待因受打壓而移民海外的港人,以及影射香港因實施國安法而變成“極權城市”,引發恐慌性移民潮云云,包括2021年6月及10月,《立場》轉載兩篇由喬治城大學法學院亞洲法中心執行主任 Thomas E. Kellogg撰寫的文章,包括以其學術報告抹黑“唐英傑案”裁決理由並無保障人權及香港國安法威脅公平審訊的權利等。
翻查資料,Thomas E. Kellogg為美國組織“ 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HKDC)”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而該顧問委員會內部分其他成員均與資助全球反華活動的“美國民主基金會”(NED)關條密切,個別成員原屬的組織更有直接從NED獲得資助。
2021年7月23日,《立場》報道倫敦市長簡世德專訪,稱會申請撥款幫助港人在倫敦定居,並會監察撥款不會給予具“親中背景”的人士,企圖製造居英港人政治立場的二元對立。除了刊登外國政客的文章外,《立場新聞》記者亦不時以英文撰文,內容包括抹黑香港國安法及香港警方執法等。有關以英文撰寫的文章,貫徹《立場新聞》偏頗及立場為先的報道手法,相信可作為向其外部勢力金主“匯報業績”之用,以爭取延續對其資金的支持。#守护香港# #英国# #我也支持香港警察# #朝阳群众眼里的2021# #港警国安处拘捕何韵诗等6人#

#碳达峰 碳中和##双碳目标##碳中和#
【周宏春: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

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下观点整理自周宏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 41期)上的发言

论如何处理好几个关系问题,实际上专家讨论已经很多了,包括碳减排和经济安全的关系,碳减排和能源安全的关系,碳减排和民生之间的关系,等等。

中央提出“3060”目标,也就是要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研究认为,2025年我国基本上可以实现碳达峰了。经济学界和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一提法有些冒进。中央提出“力争”和“争取”,就是要让我们留有余地。现在一些地方在“碳冲锋”,有人要提前达峰,这是运动式,并不是真正能提前达峰,而是“口号达峰”。

我参加过中国工程院重大课题“能源革命”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研究。听中国工程院的一位副院长说,原来我们对能源的预测没有与实际上的生产量或消费量接近过。因此,做模型研究应该更多地深入到实践当中。在讨论经济现象时,要看到背后的几个大的因素:中国人口规模问题,市场规模问题,技术进步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等等。脱离这些大的背景,无论是做模型还是做情景分析,最后的结果都可能与经济运行的现实出现较大差距。

人们对“碳中和”的认识偏差,会带来碳中和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无论是太超前还是推迟。要认清技术进步的作用,特别是未来还有很多颠覆性技术对投资的冲击。因为投资总归是要回报的。我曾经到一个地方调研,看到一个做太阳能的项目,上了几个亿的投资,但生产线刚建起来,其中的技术已经落后了,所上的生产线不能运营了,运营就亏本。

又以绿色金融为例。每个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不太一样,美国是以基金为主的;德国最初成立的是“生态银行”,是搞投资的;中国把基础设施也计算在绿色金融里。从国际对比看,绿色金融的内涵并不统一。

2021年我国的绿色债券目录里,把煤炭清洁利用去掉了。2021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成立2000亿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计划。由此可以看出,“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目标,短期内中国没有煤炭的清洁利用还不行。所以,要怎样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问题。当前的投资一方面要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国外的能源转型实际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美国从1973年总统尼克松提出要实现能源独立开始,到2020年大概实现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第二种是欧洲模式,开发新能源、非化石能源,现在看来,这两种模式都取得了成功。

我们国家未来能源转型,我想简单说几点:

第一,“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对生产力要素的价格要进行重新界定,或者重新塑造。比如原来荒漠化地区,对于发展农业来说是不行的,但那些地区光照强,是新能源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因而有了新的使用价值。

第二,“碳中和”的提出会对生产力布局产生影响。比如现在发生的一些地区高能耗产业向云南等非化石能源占比高的地区转移,云南的非化石能源占比接近80%,成为吸引产业的因素。这些地方还可以生产“绿氢”,传统化石能源排放出来的氢是灰氢或黑氢。氢是未来很重要的能源,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出来的氢是绿氢的。

关于能源转型方向,我写了一篇文章。总体上,从能源结构上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从能源终端使用来看要电气化。

关于能源的投资或未来的增长方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要重视淘汰的化石能源能量和新增的非化石能源增量之间的平衡。这里说的是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因为装机容量不代表非化石能源实际产生的电能;

2、要重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电力体系的安全性。在新能源发电上网和消纳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要围绕新能源产业部署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把产业上下游配套关系做好。要以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

3、要关注颠覆性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使用。比如,利用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能生产油气了,已经中试成功了。中科院有个研究所,还用二氧化碳生产出了淀粉。所以,应该给颠覆性技术留有能源转型的空间。

4、也要注意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投资风险。因为新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新能源领域后,会产生革命性的突破。需要对这些投资给予格外的重视,因为可再生能源的生命期与传统能源比已经大为缩短,需要我们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

总体上,新能源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给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应该说,中国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有后发优势,和西方国家比不在同一代技术层面,西方工业化是蒸汽机,现在各种新一代技术都出来了。所以,中国有可能走一条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的“碳中和”发展道路。

【李志宏:记住2021,商业新红利时代,企业如何赚钱?】

导读

2017年,李志宏教授首先提出并倡导商业觉醒,用商业推动社会向上向善。并认为中国的商业已经从1.0的体力资本经营跨越到了2.0的脑力资本经营时代,最终必将走向以心力资本经营为核心的商业3.0时代。

在那时,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商业正式跨进2.0时代的分水岭,就是2012年八项规定的正式出台,但对商业3.0只看到了个别优秀企业实践的案例和趋势。2019年美国181家顶级企业CEO通过商业圆桌,重新定义公司运营的宗旨将不再是股东价值,而是让社会更加美好,就预示商业3.0已不是一种渴望,而是扑面而来的即将现实。2021年8月国家提出第三次分配,我们认为这将是正式跨进商业3.0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从此会大规模开启以“心力资本经营”为核心的商业新红利时代。

01

商业1.0时代

成功源于短缺的机会红利

以“体力资本”创造财富

回望中国商业历史天空,企业赚钱的逻辑其实在不断改变。

商业1.0时代,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那时整个社会处于物质短缺、尚不能满足人民基本消费需求的时代,大量的商业机会随处涌现,轻松就可以找到市场空白。

创业者们依靠胆识和直觉,凭借优越的政策,超低的土地、税收、劳动力成本,依靠创业者和经营者的自我勤奋、并雇佣勤奋付出的劳动力,生产出填补空白需求的产品,就能够大幅获取财富。

这时,只需把西方已经验证的产品和模式引入进来,让购销或产销差价最大化,获取剩余价值。

所以,商业1.0时代:靠的是机会驱动,以“短缺、复制和低资源成本”为典型特征,经营的本质是“交易驱动、剩余最大化和产品为王”,核心资源是“物本和体力资本”。

而到了2012年国家开展反腐倡廉并实施八项规定以后,让这种以资源、政策撬动来加速机会和物本驱动财富创造的营商环境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断崖式的脱离,同时中国的商业也自此进入到2.0的时代,并以此宣告1.0时代的一去不复返。

02

商业2.0时代

成功源于资本驱动的模仿创新

以“脑力资本”创造财富

同时,随着初级供给端的不断累积,物质越来越丰富,进而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加剧。人民的需求也随着温饱的解决而上升到更高级的层面,企业的发展也深度遭遇瓶颈的禁锢。如何寻求更好的差异化,便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出路。

而一些敏锐的创业者会发现这样的变化趋势,并从中找到新的商业机会。他们开始从产品端走向用户端,认真理解用户需求,探究需求背后的升级要素,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重构消费场景,再用一种国外已验证过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原型,结合国内市场加以改良和优化,便生成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模仿式创新。

尽管这种模仿式的创新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引领力量,但却能够撬动资本加速市场回笼和财富释放。于是借助资本,让更多的创意进入到商业化阶段,也因此带来了创新的组织和高密度的人才,进而产生了科技的力量和成果转化。这就是以“脑力资本”为经营核心的时代。

这就是商业2.0时代:靠的是创新驱动,以“资本、人才和技术”为典型特征,经营的本质是“用户驱动,精准定位,差异化”,核心资源是“人本和脑力资本”。

03

商业3.0时代

成功源于使命驱动的真创造

以“心力资本”创造财富

创新驱动,让财富创造和物质供给加速,中国消费者和劳动者迅速进入到马斯洛需求的高阶层次,于是中国进入到了“大众社会解体、小众社会崛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对个体的崇尚越来越盛行,人们开始追求心灵的满足感与个性化彰显。随着人群和需求更加细分,也直接导致商业的进一步变革。

为了满足更加多样的需求以及人们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链接,更多的创业者开始注重细分市场中的精准定位,但商业2.0时代的模仿式创新已远远无法满足,脑力创新也遇到了极大挑战。

而此时需要的就是符合中国新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下的原创性创新,所谓原创性创新,是基于一种美好的使命共达的愿力,不断激发出人们内心的潜能和创新动力,去追求一种独特改变来达成这种目标。

这意味着商业也必将进入到“以思想之改变、靠使命而驱动”的时代,这就是商业3.0:要靠使命驱动,激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内在动力,以“责任、自发和共创”为典型特征,走向“社会责任驱动,价值主张,品牌”的经营本质,核心资源转为“心本和心力资本”。

04

第三次分配

开启商业3.0变革新红利时代

2021年8月国家提出第三次分配,这样描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自上而下统一方向,朝着共同富裕迈进,在这种使命共达的背景下,商业竞争的核心已变成价值的彰显与较量。即让真正的创造端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做出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还要解决基于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如何通过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个全新话题,也是西方资本主义要重新探索的话题,靠模仿已然无法满足日益升级的社会需求,需要从无到有的真创造。所以它需要由心底生发愿力和智慧,用美好推动大脑的全新创造,本质上这是一种心力创造,是每个人内心都俱在的潜力。

随着商业3.0时代的到来,企业赚钱的逻辑也随之而改变,作为企业家面对这样的变革,到底应如何理解第三次分配带来的划时代意义?

首先,第三次分配带来的改变是鼓励真正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是以解决共同富裕下人们美好生活为目标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想赢得未来,就要通过真创造来构建差异化壁垒。要么做极致性价比的企业,让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普通大众,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要么打造高附加值与极致体验感的企业,让更多从业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回报。而夹在中间的企业最难熬,相关阐述详见《李志宏:只有两类企业未来会活的更好》。

其次,无论时代如何变革,企业在追求向上增长的同时必须要以向善为核心发展方向。因为商业的基调一定要立足于解决客户、行业、社会和人类所面临的真实问题,特别是要通过商业和科技的力量,激发出更多民众的善心、善行,最终让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变得更美好,才符合大趋势。商业可以利用人性来获取财富,但商业一定不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人始终是技术的尺度,技术是工具,通过技术革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这样的产品带来的结果是让人向恶,让人的生活越来越糟糕,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必定不会长久。

再次,在趋势面前能力几乎等同于零,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懂得顺应趋势而行。在迈进商业3.0的新红利时代,如何激发出人与生俱来的潜能与愿力,实现人的真创造是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当具备有效的外部资源并通过内部无限的创造被最大释放时,就会产生“心力资本”经营的力量。而此时,企业、员工、消费者都将结成一个生态共同体,实现无边界的基于“心力资本”的最大创造。这就是“创生无己”,当企业从善念出发,利他为先,就能激发出人们心中的创造力,把更高的科技真正转化为普惠大众的产品和服务,共建美好,推动社会进步,此时,心的核心力量就产生了,企业也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企业将会面临危机和深渊,日渐消亡。

正如新时代的消费者,他们更加崇尚价值彰显,其需求已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本身,他们更看中那些真正通过科技向善的力量让身边人、社会、国家、人类变得更加美好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也就有了一夜之间让鸿星尔克、蜂花这样的企业被民众追捧,看似野性消费的背后其实就是消费者对价值企业的认可和拥戴。而消费者对于华为的支持,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些为社会美好、国家强大而不断深耕科技突破、努力寻求创新的价值企业的一种深切期待与支持。人们对马斯克的赞许和钦佩也是基于他胸怀人类、超越国界的真创造,比如他在为人类移民火星而努力,他还公开特斯拉300项专利允许全球善意使用,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只有践行通过商业让命运相关者得到好处的商业——兼善天下的商业,才有可能共享到国家和社会对于这些企业给予的最大新时代红利,一句话:好人赚钱的时代到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它发挥作用时,他们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旋律和完美的时间的交响乐团;尽管可能看起来很狂热,但他们的比赛总是比克洛普在担任多特蒙德教练时难忘的 "重金属足球
  • 清朝的抄手砚式又有新的变化,除了延续 玉堂之风外,还在砚上增加了雕饰纹样,其图案也是多样化;最大的区别是其抄手的形制随之消失,替之以平底和四边留沿、中间凹下为附
  • 2019年,他在球队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教练,他告诉天空体育:“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快进入教练队伍,主教练的领导力是惊人的,因为他允许我们每一个人自由贡献自己的任
  • 从浙北登陆后,“梅花”一路北上,行程已超800公里,目前仍维持着热带风暴的级别,今天傍晚前后还可能在辽宁旅顺至庄河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热带风暴级,18-23米/秒
  • 可当她看到凌不疑有生命危险时,她还是了妥协,妥协于内心对凌不疑的在乎!虽然每一次都是失落归来,但我从不后悔与你相见。
  • NO.5 ‮酉 ‬鸡偏‮主印‬事属鸡人精明‮干能‬,观察力强‮适,‬合发挥创造力‮那,‬就将你的‮力实‬积极表现出来‮,吧‬幸运的‮会机‬自然会找上门,‮外另‬
  • ·♚30号上新新品剧透之外套篇♚·这次上新款式实在太多了,我来为大家先总结一下,首先,是为大家准备的各大外套,这次的外套,无论是呢子,棉衣,还是加厚风衣,都是给
  • 《商业文化》曾用刊名:商业文化(上半月)主办单位: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ISSN:1006-4117CN:11-3456/G0主要栏目:管理方法与艺术
  • 2022.9.12记录我和肚子里面的宝宝合体的时刻[心]看着隆起的肚子,我百感交集,自己再有两个月就要做妈妈了,还是有点陌生,除了他在我肚子里面玩耍的时候才能感
  • 持续性现在不太好判断,你如果说让他走成一个主线的话, 我觉 得难度有些大,为什么呢? 就是他其实并不能产生多么大的一个,就是这个限就解除限购 啊,并不能带来多
  • 护发精油质感很清爽,不是那种很厚重的,流动性很好,我一般都是洗完头,吹干前上油!膏体就像酸奶冰淇淋 ,软糯细腻 ,轻轻抹开后吸收很快 ,大干皮的我对这款身体乳的
  • 安静,是生命的豁达。它是对待生活的淡定洒脱,是对待未来的默默期许,亦是静守内心的蓬勃与充实。
  •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环境、健康、安全等公共风险领域,以法律经济学的体系化整合技术与法律社会学的系统分化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尝试打破大陆法系根深蒂固的部门法壁垒,重
  • 日常生活中,她的打开方式可能是这样的:坚定的吃货 ,在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忠实的书籍迷恋者,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黑暗料理爱好者,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她做不到
  • #李宗伟黄妙珠迎第三胎#李宗伟妻子黄妙珠又怀孕了,李宗伟已经开始要第三胎了,并幽默地表示:退役了没能为国家贡献多一面奖牌名额,只能贡献多一个人口名额;即将年满4
  • 现在不这样认为了,矫情这个东西得跟大姨妈一样,一个月来一次,方便新陈代谢。”#baby人类幼崽新生活# 有孩子夜晚的日常~生活平静,今天看特别喜欢的一个小红书博
  • #防控疫情 天津在行动#【暂停中小学、幼儿园线下教学!特此通告滨海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9月15日#防控疫情 天津在行动#【暂停中小学、幼儿园线下教学!
  • 非常的扎实很适合减脂期怕胖又嘴馋的姐妹吃#伊人生活#【秋天的第一杯枸杞茶!我超级喜欢麻麻养生派,芝麻味道超浓郁的!
  • 对“再也没有”这四个字天生畏惧随着年龄的增大,更明白它不是小说里为了铺垫“归来”“重逢”而凹出的情节,背景也不一定是茫茫的雪倾盆的大雨或者一地金黄落叶它可能会在
  • 哈哈哈哈哈 我属于那种无论在哪个群,都很“岔巴子”的人,家长群也不例外… 若能“岔”到点子上,也没有什么坏心私心,且还能活跃气氛,我个人觉得就没有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