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岁了,有一子两女。他曾经是我们村里最有钱的人家,风光了很多年。

今年因为出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现在在医院躺着,医药费都没有着落了。没想到他老了老了,竟落到这个地步,一时令人感慨不尽。

婆舅没读多少书,但他脑子活。1994年开始办麻糊厂(生产建房子用的一种材料),厂里常年有20名工人,生意一直做得很红火。

婆舅钱赚得多,但钱上特别想不开,捂得太紧。跟任何人都不能提钱,不论父母、亲戚,邻里朋友。

兄妹六个,三男三女,他是长子,但凡需要为大家庭或为父母出钱的事,到他那儿一概免谈。平日里,父母生病住院,他家境最好,但从来就不出一分钱的,全是其他兄妹摊。

出得最多的是心地厚道、家境殷实的二女儿家。几乎不招待亲戚,连父母都很难吃上他家的饭,除了丈母娘家的人以外。

平时吃了剩下的大鱼大肉,顺手就往垃圾箱里倒,从来都不倒在父母的猪圈里——父母的猪圈只跟他一墙之隔,出了大门就是的。

图片

九零年前后,那时本地大多是垫资接活。他做生意不地道,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到了结账的时期,但凡讨债人说话不顺他的耳,就故意生事,然后和儿子一起把要账人打跑,账目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死帐。

2000年,他找到在内蒙的三姑婆,把生意做到了内蒙。那期间吃住都在三姑婆家里,没给过一分钱伙食费。做的‘麻糊’由于偷工减料,验证不合格,只得返工。

三姑出面找了七八个本村的邻居帮忙,忙了20多天,总算顺利交货了。他说这笔生意做亏了,收了货款就走了,不提付请人工工资的事情。帮工的人是我三姑婆出面找的,三姑婆没办法交代,只得借了三千元,把帮工的人的工资付了。

在2000年,在那么偏远的地区,三千元实在不是一笔小钱,这笔钱婆舅至今也没有提到要还。

2001年,他开始在镇上开废品收购站。那时镇上只有他家做这生意,所以不但价格压得很低,还克扣斤两。废品的市场行情懂的人少,但斤两人家还是有数的,所以他在地方上做生意,名声挺不好的。

那几年婆舅赚了不少钱,买了辆摩托车。在当时那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一辆宝马车一样有面儿。他儿子骑着摩托车出去吃喜酒,酒后骑车遭遇车祸,车毁人亡。肇事司机逃逸,至今没有下落。儿子车祸去世后,留下两个孙女儿,儿媳妇带着小女儿改嫁他人,大孙女老两口带着。

图片

人要倒霉起来,麻烦事就往往接连不断,儿子的车祸还只是个开端。2006年春天,他家里又出大事了。

舅妈骑三轮车带着6岁的小孙女去乡医院打吊针。途中遭遇车祸,人当场就没了,小孙女被撞飞后摔到田里,竟然毫发无损。按照交通法规理赔,得了15万赔偿款。由于双方老人还健在,按法律规定,这钱中包含赡养的份额,婆舅也一分都没拿出来。

2010年,婆舅娶了继室。前面两场车祸是收人,娶了这房继室,就是来讨债收钱的了。2014年,小媳妇开始不断地闹腾,以离婚相要挟,把房产证和收购站都加上了她名字——据婆舅自己后来讲,当时他的资产及存款大约有70万了。

继室带来的儿子,天生就是个败家子,沉迷赌博,欠了几十万的高利贷。高利贷要账,他说我婆舅是他亲爹,“要钱跟我爹要去,我爹有钱”。所以收购站经常被追债人打砸抢,两口子过得惶惶不可终日。

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婆舅2015年跟继室离婚了。不知他俩怎么扯的,反正离婚时房产与收购站都到了继室名下,婆舅净身出户,变得一无所有了。

婆舅一辈子就是在钱上想不开,这一番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他实在是不甘心,一次次地找我二姐夫帮忙。

我家亲戚中,我二姐夫最有路子。婆舅家的两个闺女跟我二姐夫说:“这事你要是不给我老爸办妥了,从此以后我爸就躺在你家里吃喝养老了。”

再有路子,法律也是要讲证据的,财产当然是要不回来了。2016年春节刚过完,咽不下这口气的婆舅去收购站找前继室理论。双方越吵越凶,最后拔刀相见,婆舅被砍成重伤,住进了ICU病房。

图片

需要治疗费的时候才发现,婆舅不但拿不出一分钱,还负债二十几万。也就是说,当时离婚时,财产都给继室了,债务全给婆舅了。婆舅精明一世,算计一世,最后鬼使神差地栽在了这儿。

两个闺女吵着要把老爹送回老家的老房子里不管了,指桑骂槐地怪亲戚没有人出钱给她父亲治病。当年婆舅对亲戚从来一毛不拔,没半分人情在亲戚面前,这又能怪别人吗?再说了,亲戚各人要过各人的日子,帮他也是有限的。

精明一世、风光一时的婆舅,几年下来,家败如山倒。先是人没了,接着是钱没了,现在自己的命也快搭进去了。时至今日,婆舅依旧躺在医院,生死未卜。

《朱子家训》说:“克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婆舅一生精于算计,为人刻薄、为了钱连亲人都不顾。一生赚的都是冤孽钱,招来弥天大祸不断,又感召来这种讨债的人,岂是偶然?

有的人侥幸有点福报,来人世间一场,就是来消耗福报来的,一点好处没占尽,都收不了手。这就是佛经上说的“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的类型。

财从布施中来,半点不舍,从不种福,一旦福报耗尽,弥天大祸就会随之而生,未来的去向更是不容乐观。

躺平这种行为,很多人往往认为都是个体的原因,是偶然发生。

事实上,每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来自眼下时代的裹挟,都是一个时代的因素!

01

严格讲起来,躺平青年早已存在,直至最近才正式被命名,并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所谓的躺平青年就是在精神上彻底放松下来,不焦虑,不奢望,对于前程没有什么向往、期待和盼头,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况,毫无压力地躺下来,放松到一种真空的状态。

随着躺平青年的出现,还出现了另外一个颇具哲理的一段话:躺下的韭菜不好割。

其实,早在躺平青年风靡全国之前,还有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名曰:三和大神,这种大神群体和躺平青年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和大神指的是工作一天玩三天,第一次出现应该是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三和人力市场做薪水日结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没有理想,今天赚钱明天花钱,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的一群人。

其实,不论三和大神还是躺平青年,背后反映的都是对未来没有希望的一群人。

既然努力没有用,甚至被收割,倒不如过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其实古代,在多数时刻,也是躺平的。不信我们读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躺平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躺平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王维,躺平了;

02

要问现在哪里躺平人数最多,毫无疑问是北上广深、是众多资源高度集中的一线城市。

如果你不是家底丰厚或者天赋异禀,如今想在一线城市落脚确实很难。

因为房价真的太高,是买不起房的无力感,即便付了首付,仍然将要面对高昂的房贷压力。

从这张表,我们能够看出,2014年后,开始一轮全国普涨,而90后也是此时进入社会,完美错过买房窗口期。

一路看涨的房价下扼杀的不止是年轻人的创造力还有生育率。

在高昂的房价下,野蛮生长的年轻人仅仅是还房贷,就已经很不容易。

也就是说,即便掏空6个钱包凑足首付,贷款压力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充斥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高房价就像一个无形之中的门槛,把很多人禁锢在外边,根本进不去。

然而现在很多城市的限购政策,隐约带有“歧视”的感觉。

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单身买房都限购一套。
上海的非本地户籍,只能已婚的才能买房。
合肥35周岁以上的购房者,排除在了刚需以外。

所以,年轻人在一路经历蓝瘦香菇-人间不值得-佛系-内卷-躺平,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情绪也都更加强烈。

到了今年,“躺平之风”盛行。

当前,不论中国还是全球都面临严峻的收入差距、财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996、007让他们花费了所有精力,依然赶不上这社会的脚步。

经济增速放缓、资本无序扩张和住房等生活成本的增加下大家被压得喘不过气,每个月光还清房贷就要花费所有力气。

当代年轻人,既不想跪着,又站不起来,就只能—躺平。

当海量个体都感同身受时,该纠偏的就不该是年轻人已经进步的思想了。

于是,我们能看到国家层面开始着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正在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抑制资本无序扩张和房住不炒等等。

03

2020年以来,上层有3个动作,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是“三道红线”。

要求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这“三条红线”为标准,根据房企的“踩线”情况,将房企划定为红、橙、黄、绿四档,分别对应不同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阀值。

第二是“贷款集中度管理”

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央行、银保监会建立的银行业金融管理制度,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第三是“22城集中供地”。

目前22城首次集中供地基本尾声,效果或有不同,但下一步上层仍会出牌和施压。

这3个事情,其实就是把对楼市的管理系统化、体系化,针对开发商资金链、银行贷款比例、主要城市供地进行了指标化、量化管理。

虽然,开发商、银行、地方或许都想解构、争取一点空间,但毫无疑问,大格局你改不了。

此后,土地出让金又要试着税务代征然后再分配,房地产税有提速的迹象或者试点。

合一起看,再看看近期各地房贷的告急,特别针对二套、三套,投资房子的贷款收紧,也就好理解了。

贷款的难度加大,对于刚需和改善造成影响,也是一定的。

但是如果成效显著,投资风被遏制,那么接下来对于年轻刚需购房群体一定有利的!

无非是放贷慢一点,真的刚需,资金和资格准备好了,如今算是又一个好时机。

最后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吃亏的其实是开发商,银行稍微少赚点,地方该赚还是赚,当然资金被监督更严了。

至于刚需,别看什么人口数据,也别看什么政策,你每天都需要住啊。面粉涨了面包还要涨一点,所以新房的单价总体还是会涨一点。

那么犹豫什么,买啊。

客观的说,过去在买房子上赚到钱的人,都是时代的加持与运气。

在眼下楼市分化的时代,买房还是要买城市的核心资产以及具有金融属性的房子。

也就是说,北京,现阶段还没到让年轻人躺平的时候。

躺平的高级叫法是:活的明白!我们要“躺”的明白。

【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网友议论:姑娘,遇到不合适的人就放手,不必为了爱情把自己变得卑微,反正早晚都会有终身伴侣的,别怕,总有人熬夜陪你,下雨接你,说我爱你,好的总是压箱底!有网友议
  • 2.蒸好的土豆趁热用勺子压成土豆泥;3.虾去除头部、拔出虾线,再剥去虾壳,只留虾尾一截;4.将虾尾和虾肉部分切分开;5.将虾肉部分剁成虾泥;6.将土豆泥和虾仁放
  •   美人总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以此贪恋他眼里的怜悯:  “是我先遇见你的,赭玄。受是个疯的,疯的,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攻死前他只是暗疯(暗地里发疯)攻死后他
  • 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洋参对血压的作用并不是单纯的降血压,如果西洋参的剂量比较大,会使血压升高。西洋参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西洋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在一定
  • 做了5年,老板在会议上说不要像他一样,这个没做好,那个被客户投诉。做了5年,老板在会议上说不要像他一样,这个没做好,那个被客户投诉。
  •   好累,睡一会吧,生也好,死也好,都听天由命吧,反正这条命也是捡来的……    敖然来到这个世界时,可谓是惊险万分。”#读书##言情小说[超话]##txt小说
  • 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积德是得。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积德是得。
  • JD上的三文鱼哇哈哈哈哈哈哈真好吃真好吃[抱一抱][抱一抱]这个咖喱鸡排蛋包饭里的米饭真的好好吃唔 上周连吃了两天 超喜欢荞麦这种有嚼劲的[亲亲]#华晨宇[超话
  • ⁡草間彌生さんのこの象徴的な柄であるドットの意味を知ると⁡一つ一つの水玉模様がとても深く、強く、弱く、⁡そしてますます可愛く美しく感じました。⁡もちろんデザイン
  • 哦对了对了之前很久没有见面,今天你一出现把我的思念瞬间顶到最高潮,真的特别激动,更是没有想到是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给我们惊喜,小网站是我们共同的归属地啊(当
  • そして、2020年3月に気持ちも体もこのタイミングを逃すと後悔すると思って俺の前の活動を知らない人からするとなんのこっちゃ?特にここ数ヶ月はめちゃいい出会いた
  • 其实我真的很想去,不是也开了一个快闪店吗,刚好来了去不了,太可惜了你们的心意我真的全部都看到了,就算有时候我太忙没有看到我妈妈也会看到给我说,很感恩[抱一抱]彩
  • (来源:民族日报)我刚才发的微博没有设置隐私:希望官方微博不要出现小鸭子,我只是个被骗老人,骗被的钱己有4年至今血本无归,我很无奈只能学着发发微博叙述,叙述我这
  • 17岁大运甲戌,甲木合己土,甲木泄子水壬水,甲木生丙火用神;大运戌合年支卯木为火,而丙火透于月干,所以丙火用神有大用。27岁大运癸酉,癸水是忌神,然有乙木泄、己
  • 希望我们也能沾点你的好运,让我家狗找到适配的血型,能顺利手术熬过这关”那几天,他们不在陪护的时候,我也抱着我家崽崽守在他家狗狗床前,我也很希望它能好起来。事情还
  • 同时,通过超算提供的算力和成都计算狗提供的DFT技术模拟所合成催化剂的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过程,能通过计算各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和每个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推
  • དྭངས་གཙང་གི་སེམས་པ་ནི་བདེ་སྐྱིད་ཀྱི་གཞི་མ་ཡིན། ལྷད་མེད་འཛའ་བརྩེ་ནི་མཐུན་སྒྲིལ་གྱ
  • 愿你的自律是内心明朗后的顺势而为,愿我们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总而言之,这次的俄乌冲突,可以说是给了波兰一个天赐良机,波兰方面自然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现在波兰政
  • 可就在郝蕾快要将当年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郭家铭又突然用一句“我爱的女人是郝蕾”来开始炒作。而当时的郝蕾觉得既然这绯闻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有利,那也就无所谓了,
  • 在此我依然觉得平面设计团队并非是越大越好,因为专业性质决定了更像艺术创作,再大的项目都是要经过个人的手来一点一滴搭建完成的。拉利玛/紫锂辉定制手串高级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