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老子和孔子在大周的见面

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

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据说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晚年,思想受老子影响,专心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思想转向中庸,但他的著作多为其弟子整理其言其行所著,其倡导仁与礼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

每一个念头都与真心的明性和觉性相应,具体怎么修呢?

  经文里说:“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这个是讲真心的“用”,觉性。

  前面我们讲到了“湛寂光明,遍周尘刹”,这个是讲真心的“相”,是明性;接下来是讲真心的“用”就是觉性。

  这里引用的两段经文都是讲真心的“用”,觉性,每一个念头都与真心的明性和觉性相应,就是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那具体怎么修呢?

  正如我们古大德所开示的:“念生,则觉知;无念,亦觉知;念生念灭,实无差异。”

  修行的时候,这个其实是真正用功的地方,用功吃紧的地方。

  修行的时候,你不必要去苦苦地去追寻一个心的静态,心的安静,也没有必要去避开心的动态,而应该在动静两种觉受之中保持一致的觉性。这个就讲到要点了。

  很多人修行,他会有一个误区,他认为:我盘腿打坐,我妄念不起,心很清净,我就觉得修行很好;当我妄念纷飞,我觉得我修行退步了。

  其实你这个样子很难修出来,你洹河沙劫也难成道。为什么?其实,你让这个妄念不起,这是心的静态而已;而你的念头不断现起的时候,是心的动态而已。这个心的动态、静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保持觉察心的觉性。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你都要知道,它背后显现的根源是什么?它的“用”,心的妙用就是它的“觉性”,这才是你最需要注意、最需要关注的。

你的修行是在一切时空里面去修行,你病得很严重的时候,你妄念最炽盛的时候,你非常生气的时候,你都应该回光返照,要知道你这个妙用的觉性,它是从来没有离开过的。你能够这样子用功夫当然就能够契入,所以不应该在动态或者静态这个两种觉受中去分别,你也不要刻意地去保持、刻意地去造作一种静态,也不要刻意去避开心的动态。你就应该在一切的状态之中都要保持觉性,知道这个觉性、真心它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这个样子当然你就能够豁然契入啊。

  经文又说:“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

  如菩萨的自心,他是念念成佛啊,一切的众生的心也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

  什么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

  哪怕你现在是凡夫,但是不管你是在静态之中还是在动态之中,你都能够回光返照,知道你这个心的“用”——这个“觉性”从来没有离开,你这么一念,就是如来成等正觉。

  所以觉性本质上来讲,就是真心生生不已的生命力,就是我们这个真实生命的生命力。

  道无处不在,触处皆真,你所接触的一切处,都是立处皆真的。

  所以临济祖师说“要随处作主”,一切时候你都要让你的觉性能够作主。

  经文又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每一位众生都具有真心性德的空性、明性、觉性。

  很多人学禅,他就以为到了那种空性,就对了。其实很多时候你是走偏了,你那个不是空性,而是你第六意识制造出来的一种相似境界。

  所以真心它要起用呢,真心本体、真心性德要显现,你一定是要同时具足空性、明性、觉性。

  修行本质就是要超越二元对立的状态。

  我们大脑思维它的特点就是什么?就是二元对立。有“被”认识的万物,有“能”认识的大脑思维,所以就妄念纷飞,活在二元对立里面,活在能、所对立里面。只要你活在二元对立的状态之中,就是无始无明。

  很多人问,什么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在哪里?只要你活在二元对立的状态之中,就是无始无明,就是大脑思维的妄想颠倒执著。所以,我们学《金刚经》也讲,要超越凡夫的大脑思维,要契入到灵性生命思维。

  那么,佛法的修证可以分为见、行、果,也就是见地、行持和证得的果位,也称之为基、道、果。

  基也是说见地了。这段经文就是讲见地的提升,就是认知的提升。

  我们要能够超越认同,要超越对欲界人类认知的认同,要超越人类身份的认同,要打破局限,要体悟到自己的真实本性就是佛。

  从真心的体、相、用来说,我们是与佛无二无别的。这样子,你的认知的局限就被彻底地超越了。

  经典之中对佛菩萨智慧德能的描述,就是对我们自身状态的描述,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个很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学佛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佛经是佛经,自己是自己?你是你,经是经,没有什么交涉,没有什么关系。经,并不能改变你的生命,为什么?因为你把佛经上面对于佛菩萨的智慧德能的描述,看作是跟自己的生命境界毫不相干,没有什么关系,那当然就变成你一直在用大脑思维学佛经,你学到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你一定要知道经典上的对佛菩萨的智慧德能的描述,都是描述你自身的状况,这样子就对了,这样子你就契入到真实的生命里面来了。不然的话哪怕你能够把《金刚经》背下来那又怎么样呢?你还是凡夫,你还是不能用。所以一定要知道,你在活生生地用佛法,你就把《金刚经》读活了,不然的话,是死的。

  所以要特别地强调:佛经、佛法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对我们自身的状态的描述。

  一旦你真正地具备了对自身真实本性的认知,你的认知的达到这个高度了,那么你的认知就同于佛的认知了,这就对了,你这个时候,一切生命的体验,都是生命本源状态的本具庄严。

  不要去刻意改变存在的状态,只是去觉知他的真实本质,这就对了。

  你不要说我现在存在的状态很不妙哦,我又很困难,赚的钱很少,身体又不够健康,烦恼又很多,婚姻又触到了暗礁,啊呀,总而言之一切都不如意就是了。然后你很苦恼,你总希望改变这个存在的状态。但是你知道吗?当你起心动念要改变存在状态的时候,你就还是在凡夫里面,不管你怎么苦苦挣扎,你都在业力的漩涡里面,甚至于你越挣扎你陷得就越深。

  佛陀告诉你,一开始你的方法就错了。为什么?因为你要知道,不管这个外相如何显现,只要你认知提高了,你以佛的认知作为认知你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生命的庄严,不管它外相如何显现,这一切都是我生命的庄严。这样你就能够领悟那些禅师他们的作略。

-----节选自大愿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学记》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 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 :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 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 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 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 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 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 圹埌之野。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https://t.cn/A6tIxBj2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今年一直到九月下旬考完试,我才开始有心思去运动健身和研究这些,所幸这两项的进展结果都还不错,健身减脂7kg、大A收益21%~嘿嘿知足常乐了真的很感谢2021年[
  • 分享一段笑话。上班期间真的不能玩手机。
  • 小高:你想下,你是不是希望我总在家,我不在你会希望我在,但我在你会不希望我烦你,一样的道理。!
  • 一气不来,即属后世“文钞原文:宿生培此慧根,固不容易。——《印光法师文钞》• 复张云雷居士书一白话译文:过去生中培植这个慧根,固然不容易。
  • 本次大赛邀约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年满 18 周岁的全球在校大学生均可参与,将自身专业能力和无限想象力,通过绿洲启元专属编辑器进行游戏玩
  • 配合10向电动调节记忆功能,驾驶者无论高矮胖瘦,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驾姿,并在稳固的座椅支撑下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第二排座椅横向宽度达1510mm,即使是
  • 19.20年发这个微博都是在记录身边发生的美好的。新年快乐,那一定都要快乐[可爱] 关于摄影的一些碎碎念。
  • 凭广播剧订阅记录领奖哦~=制作组=原著:微风几许@风太大我听不懂项目监制:橘子@王不辟邪项目统筹:丁丁@七彩玛丽丁 、阿可@阿可zzz导演:羊仔@夏日的羊屁屁 
  • 呜哇 但可能有的人会不太喜欢我在那里啊 像是情侣之类的:是可以选择的吗:喔喔大发(昵称:夫.胜.宽.无.语.照.收集家):不喜欢Booya出现在框框里的人 我都
  • 【似水流年】春节是团圆、回顾、温暖的节日,以梁晓声同名原著为蓝本、《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的又一部电视剧《人世间》很适合春节这样的氛围。——梁晓声从小就喜欢梁晓声
  • 2022年1月14日22:58分虎头牛尾,冬天的牛我的小天使,欢迎你的下凡~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也是你将来的依靠。是我要收刘耀文22号卡和朱雀补偿卡,然
  • 我们将10年间积累的一些深度作品用声音的方式再现,坚持“用冷静的叙述抵抗冰冷”希望“借真实的声音还原温度”。除了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小宇宙app,皮艇,网易云音
  • 他是浪漫的实干派,磊落的野心家,温柔的掌控者,谨慎的破局人,诗意的工作狂。他是浪漫的实干派,磊落的野心家,温柔的掌控者,谨慎的破局人,诗意的工作狂。
  • 2022—2023年为壬寅癸卯年,天干地支官印相生,个人工作上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经济收入颇佳,个人手头经济宽裕。流年大运分析:2020—2023年为子
  • #虎年第一条微博#近期总结年三十是在那个嬢嬢(那个嬢嬢是我伯伯重新找的一个女人)那里过的 怎么说呢 没有感觉吧总的来说 就是最后一起围着篝火唱歌挺有感觉的 捧
  • #禁放烟花爆竹# #平安铁岭警务报道# 【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罚】为严格落实《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要求,西丰县公安局采取
  • 如今人至中年,檐下聽雨,終於感受到了,每一滴落下的雨,都是一個遙遠的故事。一排排的瓦,是一個個規則的琴鍵,此刻,雨在上面彈琴。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Meier夫妇悉心钻研全新的刺绣、针织和嵌花工艺,并广泛使用不同质感的面料;从紧实的织物到灵动的羽饰,一季又一季,兴趣使然,乐此不疲。针织在套头衫上或印在外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