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原文全篇转发
天道:五台山论道: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真乃神作,此段论道更是需要仔细理解。
作者:豆豆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https://t.cn/R2LjByJ

[转载]黄 老 居 士 慈悲开示:所以我们觉得,真正你要信了佛,为佛做一点儿事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你现在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呀!这是众生的辛苦。你怎么报众生?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对于众生起了多大的好处,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灌输他一些学问,灌输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对于“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是说,我们真正地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

黄 老 居 士 净修捷要报恩谈:二、彼土导师
胡 小 林 老师 大通永利文化传播

无量寿经
净修捷要报恩谈:二、彼土导师

之所以称为净修捷要,是修净土宗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和内容,是净修的捷要。不光是净土宗的道理在里头,整个佛教的精华也都在里头。

《净修捷要》是跟《无量寿经》相辅助的,所以《净修捷要》要老能存在,大家老修,《无量寿经》必然也发达。……到最后法都灭完了,还有一百年就靠这部《无量寿经》,这个是肯定的。
有居士请教,开始学佛,如何在实修方面着手,黄老给的建议是:《净修捷要》。

1990年7月15日-7月17日,北京莲舍
◎ 第二拜 彼土导师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住真实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名具万德,声闻十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释迦牟尼佛之后,第二拜就拜阿弥陀佛了。两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是此土的导师。阿弥陀佛呢?彼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什么因缘、什么愿力,然后劝我们去。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极乐世界的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在因地,咱们都有因有果,我们现在就是在因地,我们还没有证果,我们都是在因地,在因的这个地位,不是果觉、果的地位,是因,将来得果。底下不过有个很特殊的因果同时,很不可思议。

我们但是现在先说我们是因地。阿弥陀佛当年,极乐的教主,他在他因地的时候,他因地是什么时候?他是国王,这个国王称为世饶王。“世”很丰富,“饶”是饶足、丰足,世饶王。那个时候有佛,佛叫世自在王如来,住世的时间很长。这个国王,他那时是因地,他听见这个佛的说法,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他就不做国王了。佛教不是政教合一,都是这样,都是王位不要了;不是我又做国王,又当出家人。国位不要了,他就出家了。

出家了之后,他法名叫作Dharmākara,就是法藏,法藏比丘。“因地闻法”,他听了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发了“无上正觉”之心。所以我们这个“正觉”就是觉悟,无上的正的觉悟。“觉”就是菩提,菩提这两个字是Bodhi,是印度话。菩提是翻了字的音,没有翻意思,我们翻成“觉”就是翻了意思了。一个是翻了意思,一个是翻了音。所以菩提就是觉,这就是正觉。所以“发无上正觉之心”就是发了菩提心。因此我们现在都需要慢慢要发起菩提心来,就是发起觉悟的心,发起佛的心。

“住真实慧”,他心住在什么地方?住在真实的智慧之上。《无量寿经》有三个“真实”,一个是“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的本际。一个就是法藏后来就是“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净土”。他怎么庄严净土?他住于真实慧,就庄严这个净土了。所以真实之际、真实之慧,再有一个是“真实之利”。

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释迦牟尼佛是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我们现在做慈善事业,现在有很多想做很多:你或者要做什么幼儿园、敬老院,种种的,能让众生得到好处,甚至你一个人给他一万美金,他可以生活得很愉快。这不是他的真实之利,他寿命完了之后,他还又要轮回,后头这个恶梦还有无穷无尽,你对于他没有帮助。所以我们要给他真实之利。

所以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这是因为夏老师的会集就出现这三个“真实”。这三个“真实”,我就在里头做了很多的解释,它互相是呼应的。正因为你是开化了真实之际,真实的本体显露了,所以你才能够流露出真实的智慧;因为你有真实的智慧,你才能为众生谋求真实的利益。除此,你也有好心,也愿意谋利益,你是否做得成功?做得成功之后,那个利益到底有多大?真实的利益是彻底的、永恒的、真实的、究竟的。所以让众生都成佛这是真实之利。所以这个文字就简单了,三个“真实”说出一个“真实”来,说出一个“真实”来就够了,智慧是根本,这是从真实之际所流出来。

有真实之慧,他就可以来拔众生的“勤苦生死之本”。众生这个生死是苦。“勤苦”是什么?没完没了呀,这个“勤”是它没有停止、没有休息,老是苦。这个生死,现在咱们在生,有一天总要死,我就近一点儿了,你们还远一点儿。死了之后又要生,生了之后又要死,这没完没了啊,所以这个“勤苦”。这个“勤苦生死”它有个根本,他就是这个心哪,阿弥陀佛:要为一切众生拔除所有众生的生死的根本。这个志向大呀!

所以我们觉得,真正你要信了佛,为佛做一点儿事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你现在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呀!这是众生的辛苦。你怎么报众生?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对于众生起了多大的好处,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灌输他一些学问,灌输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对于“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是说,我们真正地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

在因地之中,所以他就“弃国捐王”,国家他也让位了,王位他也舍掉了,捐赠了,不要了。“捐”就是捐弃,不要叫捐赠,叫捐弃、放弃。出家做“沙门”,“沙门”就是翻译的音。“和尚”这两个字,和尚也是尊称,大家用烂了,不能随便称的。沙门也是很高的德行,识心达本名曰沙门,你认识你的本心,你达了你的本性,才叫作沙门。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意思就说他出家做和尚了,这时候他的法名就叫法藏,名号是法藏,所以以后经中再提到“法藏比丘”,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修菩萨道”。他发了菩提心,所行的是菩萨的行,菩萨就是利他为本,行菩萨道。“于无量劫”。“劫”是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名称,这个数字没有法说了,十的多少次方,没有法说了,只能打个譬喻:四十几里的一个大石头,天人穿着比轻纱还轻的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这个纱在石头上头蹭一下,把这块石头蹭没了,这个时间叫一劫。你去想吧,是多长时间。几十里地一块石头,天人那种轻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那个纱在石头上蹭一下,蹭来蹭去、蹭来蹭去,把这个石头蹭没有了,磨完了,这个时间叫一劫。所以再不解脱,再“勤苦生死之根本”,那以后就是没完没了啊,那个时间你没有法子想了。

他就是发了这样的大愿,法藏比丘,在无量劫中,无量的劫,这个劫也数不清了,都在“积植德行”!所以我们说这个大恩大德,佛是做了多少生、多少辛苦的事情,为我们哪!这么长久的时间都在那积德呀,“植”就是种,积德、种德,救度大家。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在这一起听关于阿弥陀佛的法门,都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生中,曾经受到过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已经对我们有恩,我们得过阿弥陀佛的救,所以这才听见这个法,我们欢喜,我们愿意学。所以无量劫来,积植德行,救度众生。

“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他发了四十八愿。他发了这个愿,跑到佛那去告诉佛,他说:“我想发一个大愿,要超胜一切佛,这个愿可以做得到吗?我要把这个佛国比别的各国都好。”佛就把所有的佛世界都现给他看,经过很长的时间,他一一都看清楚了。他于是总结,采取各佛世界的长,然后才发了一个四十八愿。发出这个大愿的话,所以称为愿中之王。“殊胜”,特殊啊!胜,超越其他称为胜。都“圆满成就”了,都成就了,愿都落实了,不是一个空愿,都成为实际了,还是圆满成就,没有欠缺。

“名具万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字里头包括无量的德。你看是无量劫植德行,种种种德,这样成了佛,所以这个佛就是种种无量劫都在积德、培德而得到的成就,所以这个名字是万德所成就的,所以这个名字里头就包括了万德,所以叫名具万德。

“声闻十方”。阿弥陀第十七愿,愿意一切佛都宣扬佛的名字。所以你看在咱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就宣扬阿弥陀佛的名字。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不管你是台湾、香港地区、还是大陆(内地),知道阿弥陀佛的人很多;知道咱们这个世界,咱们的本师,知道释迦牟尼的名号的人,少。你们想想看,说“这是如来佛”,等于没说,“这是学者、教授”,没说,不知道是谁。他不知道释迦牟尼,这个名号大家不熟悉,可是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咱们这老太婆、小孩子都知道。“阿弥陀佛。”高兴,“阿弥陀佛”;骂人也是“阿弥陀佛”。都知道。

这个不是个偶然的事情。为什么你自个儿学校的老师、校长,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外国有一个学校的校长跟你毫无关系,你倒知道了?不可能!你还老提他。不可能!这个事情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个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阿弥陀有这个愿,阿弥陀愿十方的佛都去宣扬阿弥陀的名字,让十方的众生都听到这个名字,让十方的众生都羡慕这个地方,念这个名字,都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事情是很明显,不是个偶然。所以这个“声闻十方”,在我们这个土,释迦牟尼佛的说也正是如此。

所以佛就来。他是“接引导师”。我们这个本师是释迦牟尼佛,而彼土的导师是阿弥陀佛,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名字上加“接引”两个字,我们就是临终的时候,靠佛的愿力,他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不是我们自己能从这个世界去达到那个地方,而是靠佛的愿力接引。当然也有,如果你修到跟菩萨同等地位,自力可以往生,但是那个是亿亿人中难得一个半个。真正你能够得到上品生、佛来接引,已经是极其殊胜了。所以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又称接引导师。接引这个事,下头有,我就不重复了,以后再补接引是什么含义。

这一拜的时候,要拜了,这个拜就拜“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拜三声。这个三句念完佛之后又起来了,恢复站着。念是站着念,拜就是一拜。这是第二拜。
(《净俢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讲述,大通永利编辑组听校整理)

[转载]黄 老 居 士 慈悲开示:所以我们觉得,真正你要信了佛,为佛做一点儿事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你现在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呀!这是众生的辛苦。你怎么报众生?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对于众生起了多大的好处,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灌输他一些学问,灌输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对于“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是说,我们真正地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

黄 老 居 士 净修捷要报恩谈:二、彼土导师
胡 小 林 老师 大通永利文化传播

无量寿经
净修捷要报恩谈:二、彼土导师

之所以称为净修捷要,是修净土宗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和内容,是净修的捷要。不光是净土宗的道理在里头,整个佛教的精华也都在里头。

《净修捷要》是跟《无量寿经》相辅助的,所以《净修捷要》要老能存在,大家老修,《无量寿经》必然也发达。……到最后法都灭完了,还有一百年就靠这部《无量寿经》,这个是肯定的。
有居士请教,开始学佛,如何在实修方面着手,黄老给的建议是:《净修捷要》。

1990年7月15日-7月17日,北京莲舍
◎ 第二拜 彼土导师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住真实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名具万德,声闻十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释迦牟尼佛之后,第二拜就拜阿弥陀佛了。两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是此土的导师。阿弥陀佛呢?彼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什么因缘、什么愿力,然后劝我们去。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极乐世界的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在因地,咱们都有因有果,我们现在就是在因地,我们还没有证果,我们都是在因地,在因的这个地位,不是果觉、果的地位,是因,将来得果。底下不过有个很特殊的因果同时,很不可思议。

我们但是现在先说我们是因地。阿弥陀佛当年,极乐的教主,他在他因地的时候,他因地是什么时候?他是国王,这个国王称为世饶王。“世”很丰富,“饶”是饶足、丰足,世饶王。那个时候有佛,佛叫世自在王如来,住世的时间很长。这个国王,他那时是因地,他听见这个佛的说法,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他就不做国王了。佛教不是政教合一,都是这样,都是王位不要了;不是我又做国王,又当出家人。国位不要了,他就出家了。

出家了之后,他法名叫作Dharmākara,就是法藏,法藏比丘。“因地闻法”,他听了世间自在王如来的说法,发了“无上正觉”之心。所以我们这个“正觉”就是觉悟,无上的正的觉悟。“觉”就是菩提,菩提这两个字是Bodhi,是印度话。菩提是翻了字的音,没有翻意思,我们翻成“觉”就是翻了意思了。一个是翻了意思,一个是翻了音。所以菩提就是觉,这就是正觉。所以“发无上正觉之心”就是发了菩提心。因此我们现在都需要慢慢要发起菩提心来,就是发起觉悟的心,发起佛的心。

“住真实慧”,他心住在什么地方?住在真实的智慧之上。《无量寿经》有三个“真实”,一个是“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的本际。一个就是法藏后来就是“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净土”。他怎么庄严净土?他住于真实慧,就庄严这个净土了。所以真实之际、真实之慧,再有一个是“真实之利”。

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释迦牟尼佛是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我们现在做慈善事业,现在有很多想做很多:你或者要做什么幼儿园、敬老院,种种的,能让众生得到好处,甚至你一个人给他一万美金,他可以生活得很愉快。这不是他的真实之利,他寿命完了之后,他还又要轮回,后头这个恶梦还有无穷无尽,你对于他没有帮助。所以我们要给他真实之利。

所以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这是因为夏老师的会集就出现这三个“真实”。这三个“真实”,我就在里头做了很多的解释,它互相是呼应的。正因为你是开化了真实之际,真实的本体显露了,所以你才能够流露出真实的智慧;因为你有真实的智慧,你才能为众生谋求真实的利益。除此,你也有好心,也愿意谋利益,你是否做得成功?做得成功之后,那个利益到底有多大?真实的利益是彻底的、永恒的、真实的、究竟的。所以让众生都成佛这是真实之利。所以这个文字就简单了,三个“真实”说出一个“真实”来,说出一个“真实”来就够了,智慧是根本,这是从真实之际所流出来。

有真实之慧,他就可以来拔众生的“勤苦生死之本”。众生这个生死是苦。“勤苦”是什么?没完没了呀,这个“勤”是它没有停止、没有休息,老是苦。这个生死,现在咱们在生,有一天总要死,我就近一点儿了,你们还远一点儿。死了之后又要生,生了之后又要死,这没完没了啊,所以这个“勤苦”。这个“勤苦生死”它有个根本,他就是这个心哪,阿弥陀佛:要为一切众生拔除所有众生的生死的根本。这个志向大呀!

所以我们觉得,真正你要信了佛,为佛做一点儿事情,你这个人生才有意义,不然对不起你现在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呀!这是众生的辛苦。你怎么报众生?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对于众生起了多大的好处,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灌输他一些学问,灌输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对于“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是说,我们真正地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起这个大心。

在因地之中,所以他就“弃国捐王”,国家他也让位了,王位他也舍掉了,捐赠了,不要了。“捐”就是捐弃,不要叫捐赠,叫捐弃、放弃。出家做“沙门”,“沙门”就是翻译的音。“和尚”这两个字,和尚也是尊称,大家用烂了,不能随便称的。沙门也是很高的德行,识心达本名曰沙门,你认识你的本心,你达了你的本性,才叫作沙门。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意思就说他出家做和尚了,这时候他的法名就叫法藏,名号是法藏,所以以后经中再提到“法藏比丘”,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修菩萨道”。他发了菩提心,所行的是菩萨的行,菩萨就是利他为本,行菩萨道。“于无量劫”。“劫”是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名称,这个数字没有法说了,十的多少次方,没有法说了,只能打个譬喻:四十几里的一个大石头,天人穿着比轻纱还轻的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这个纱在石头上头蹭一下,把这块石头蹭没了,这个时间叫一劫。你去想吧,是多长时间。几十里地一块石头,天人那种轻纱,多少年下来一次,拿那个纱在石头上蹭一下,蹭来蹭去、蹭来蹭去,把这个石头蹭没有了,磨完了,这个时间叫一劫。所以再不解脱,再“勤苦生死之根本”,那以后就是没完没了啊,那个时间你没有法子想了。

他就是发了这样的大愿,法藏比丘,在无量劫中,无量的劫,这个劫也数不清了,都在“积植德行”!所以我们说这个大恩大德,佛是做了多少生、多少辛苦的事情,为我们哪!这么长久的时间都在那积德呀,“植”就是种,积德、种德,救度大家。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在这一起听关于阿弥陀佛的法门,都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生中,曾经受到过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已经对我们有恩,我们得过阿弥陀佛的救,所以这才听见这个法,我们欢喜,我们愿意学。所以无量劫来,积植德行,救度众生。

“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他发了四十八愿。他发了这个愿,跑到佛那去告诉佛,他说:“我想发一个大愿,要超胜一切佛,这个愿可以做得到吗?我要把这个佛国比别的各国都好。”佛就把所有的佛世界都现给他看,经过很长的时间,他一一都看清楚了。他于是总结,采取各佛世界的长,然后才发了一个四十八愿。发出这个大愿的话,所以称为愿中之王。“殊胜”,特殊啊!胜,超越其他称为胜。都“圆满成就”了,都成就了,愿都落实了,不是一个空愿,都成为实际了,还是圆满成就,没有欠缺。

“名具万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字里头包括无量的德。你看是无量劫植德行,种种种德,这样成了佛,所以这个佛就是种种无量劫都在积德、培德而得到的成就,所以这个名字是万德所成就的,所以这个名字里头就包括了万德,所以叫名具万德。

“声闻十方”。阿弥陀第十七愿,愿意一切佛都宣扬佛的名字。所以你看在咱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就宣扬阿弥陀佛的名字。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不管你是台湾、香港地区、还是大陆(内地),知道阿弥陀佛的人很多;知道咱们这个世界,咱们的本师,知道释迦牟尼的名号的人,少。你们想想看,说“这是如来佛”,等于没说,“这是学者、教授”,没说,不知道是谁。他不知道释迦牟尼,这个名号大家不熟悉,可是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咱们这老太婆、小孩子都知道。“阿弥陀佛。”高兴,“阿弥陀佛”;骂人也是“阿弥陀佛”。都知道。

这个不是个偶然的事情。为什么你自个儿学校的老师、校长,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外国有一个学校的校长跟你毫无关系,你倒知道了?不可能!你还老提他。不可能!这个事情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个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阿弥陀有这个愿,阿弥陀愿十方的佛都去宣扬阿弥陀的名字,让十方的众生都听到这个名字,让十方的众生都羡慕这个地方,念这个名字,都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事情是很明显,不是个偶然。所以这个“声闻十方”,在我们这个土,释迦牟尼佛的说也正是如此。

所以佛就来。他是“接引导师”。我们这个本师是释迦牟尼佛,而彼土的导师是阿弥陀佛,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名字上加“接引”两个字,我们就是临终的时候,靠佛的愿力,他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不是我们自己能从这个世界去达到那个地方,而是靠佛的愿力接引。当然也有,如果你修到跟菩萨同等地位,自力可以往生,但是那个是亿亿人中难得一个半个。真正你能够得到上品生、佛来接引,已经是极其殊胜了。所以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又称接引导师。接引这个事,下头有,我就不重复了,以后再补接引是什么含义。

这一拜的时候,要拜了,这个拜就拜“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拜三声。这个三句念完佛之后又起来了,恢复站着。念是站着念,拜就是一拜。这是第二拜。
(《净俢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讲述,大通永利编辑组听校整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正的安心,不是达成自己的愿望,因为欲海无边,而是淡然。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想美好的事,睡安稳的觉,把时间用在进步上,和爱的人身上,而是抱怨上。
  • 已经好久没有写微博了一直想写但是又很想偷懒那就浅浅的记录下我的暑假还有我的九月和十月吧2022的暑假是我过得也算很充实的一个暑假了每天和晓晓一起上班晓晓可以算得
  • 1)随着稳增长的政策托底,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裕,可重点关注低估值以及业绩向好的证券板块。游资观点:临近春节,市场风格调整频繁,热点信息持续性弱,赚钱难度加大。
  • #易烊千玺电影奇迹##易烊千玺奇迹上线啦# 四个平台[羞嗒嗒]汇总一下[抱一抱]【为了增加抽奖率,可以找朋友的号在视频平台打分,然后用数ju小hao在超话截图发
  • 太美满的一天 祝大家今夜好梦11月是生日月,我想了很久的文案是“我眼里的天蝎”而真实的感受是,客户单位的“希望我发光的时候也能照亮你”“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时的
  • 这款百年丛龄的荔枝香单丛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终于呈现一杯馥郁的荔枝香!开汤冲泡有中药材和荔枝的香味,香气清新纯正。
  • 我们社团没有别的特点,唯一的特点就是帅哥多,社团里在活跃的大多数都是男号,你可以拥有各色美男,不用担心舞会没有心仪的舞伴!终于吃到了灵魂乳鸽,本来想避开静安,但
  • #星座##水逆退散##十二星座# 八字正财多的人,得财辛苦,要想赚钱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财,但是得到财以后也不会轻易的破财,正财的人对待工作事业千万不能偷
  • 「爱在这里办公·工作新体验设计展」“办公”其实是时下绝大多数人长时间做的事.......有句话叫“不在办公,就在办公的路上”那怎么把办公更加愉快化呢。魔都中成智
  • 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的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的,你的爱比他们都伟大得多,你让我自由。
  • 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诚信是一轮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
  •  修“财布施”可以把命里没有的财富补起来  我过去也有人给我算命,我的财库空空,没有。  我们就想到印光大师一生,十方的供养他就做一桩事情,统统印经、印这些善书
  • 如果射手座要走,你就让他走,唱过后悔与内疚的滋味,就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应该珍惜的,错过了的就错过吧,怪就怪时间不留情。双子是一个把过去的感情看得很开的人,这种若无
  • (我逃不出永远喜欢男二定律 )但是看到一条弹幕:「 我一点也不觉得陈君何可怜,心之所向就是最幸福的 」 其实他最后和心爱的女孩结婚了,即使错过了十七年,他也会觉
  • 巨蟹座其实从性格上来说,巨蟹座和金牛座的人是非常合拍的,在爱情中他们都比较渴望安稳,而且性格也都是比较内敛的,平日都不怎么爱张扬,而且一旦有了爱之后,他们就会付
  • 一周三次就行,蛮明显的提亮效果自己照镜子会觉得从皮肤底子里亮起来了以前同事开玩笑会叫“小黄人”现在都偷偷问我是不是去做了点啥关键是这面膜也不贵啊,一片几块钱咱们
  • 【竹科园区再起火灾,中国台湾四大晶圆厂回应】 据集微网,今(19)日上午,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突传火警,园区也出现大规模跳电。 据台媒《中央社》报道,世界先进
  • 」薛凱琪指梁漢文經常累佢仆低於台上仆倒的薛凱琪,事後接受訪問,笑言在台上跌倒是平常事,她說:「仆低唔尷尬,起唔番身先最尷尬,張智霖、梁靖琪扶我都起唔到身。」此外
  • 都说现在是最好的年纪,我觉得这是最坏的年纪,没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不会有人再把你当孩子照顾,你需要一个人承担糟糕的人和事,想做的做不了想要的得不到,有思想却只能困
  •   无飞边模具   采用无飞边模具进行生产,修边工作变得简单而轻松(飞边一撕即掉,故这种模具也叫撕边模) .无飞边模具成型法,可完全省略了修边工艺,提高制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