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图文均来自@糊糊馆长

#巴黎我爱你##巴黎展讯# 在#巴黎小皇宫#举办的#列宾#(Ilya Répine(1844-1930)回顾展中,撞见零碎久远的俄国,几分陌生,几分亲切,不知该作何感想,如何说起。

俄罗斯之魂

从未去过这广袤遥远的国家,曾经的社会主义好兄弟,在父辈心里有着难以磨灭的情节,当年的狂热早经消退。国中美院用的是苏俄模式,这套绘画教学系统上溯自法国,余蓄犹在。

乾隆年间,#圣彼得堡#初建,十八世纪初已脱亚入欧,全盘西化,至叶卡捷琳娜时代。皇室至上而下鼎力扶持文艺,认真而富远见的西化,画家重演当初法国人向意大利看齐的故事。到上世纪初,俄国与西欧文艺几乎浑然一体,此后骤然终止,宏图未尽。

对这个国家的想象素材主要来自文艺,除了#托尔斯泰#笔下的人事,还有四个“老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入的人性解剖;#柴可夫斯基#悲怆的交响音符;#塔可夫斯基#诗意的乡愁影像;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

看展前找来另一位“老斯基”作伴,#穆索尔斯基#,由俄罗斯交响乐团演奏的《展览会上的图画》。列宾为这位老友在临终前四天画下了肖像(图6)

进馆,塞上耳机,边听乐,边看画,音画联觉,全息感知。不够的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也合适。

目光扫视,那组再熟悉不过的群像(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4),画的真老实,真虔诚,是他的亲眼目睹,加上整合脑补,每副面孔各有苦相,各自受难,不忍卒睹,震惊之余,如临直播现场。(旁边还有一副同样题材,不同视角的纤夫(图5),值得一顾。)

列宾凭借纤夫初试啼声,便一举成名,此后游学巡礼法国,就住在艺术家扎堆的#法国·蒙马特高地[地点]#,喜欢他在这创作的一批风俗小画,有意趣。(图7)。

众生世像

在巴黎期间,列宾不仅亲见了历代古典大师名作,还遇到了浪漫主义和早期印象派画家,尝试对色光和氛围的渲染技巧,交上了游学成果《萨特阔在水下王国》(图8)。借画献国,表爱国衷心。当中的萨阔特就是他自己,游历远方,见各色美女,不为所动,回望故国村姑。 画幅大,爽快生猛的笔触,加上斑斓浓郁的油彩,栩栩如生,技巧娴熟到飞扬跋扈的地步。

喜欢列宾画的大场面,调度的好,凝重豪迈,猛烈而雄强,粗中有细,从容不迫,极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画壁画,大开大合,好像什么也难不倒他。(《扎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图9 看着那些狂笑的脸,我也跟着独自傻笑,《库尔斯克省的祈祷行列》图10 这是列宾唯一描绘东正教仪式的作品)我凑近下意识比对起画册与真迹的色彩,以及此前无法看清的局部细节,比印刷和屏幕上看到的要精妙的多。

除了善于叙述宏大的现实和历史题材,列宾也绘制大量人物肖像,他画身边的亲人朋友,平民百姓,也画上流社会的公爵名媛,王侯将相,记录下俄罗斯19到20世纪的众生世相。

我喜欢看他肖像画中的俄国女子,微妙的转折与细节,犹如#安格尔#的笔致,和我在巴黎街头见着的斯拉夫人一样惊艳。与欧洲人相比,高挑,粗壮,厚重,这是源自北方的草原种族,混杂鲜卑与蒙古的血缘,还有尤难形容的中亚属性与东方感,莹白肤色,颈、肩、腰胯、腿,完美的比例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据说,她们在欧洲时尚圈模特中占据半壁江山。

话扯远了,回到列宾笔下的这些脸,他们是可读的,像是入戏太深的演员,带着剧情,在画布上骚动,以至不像绘画,我分明读到文学。不由感叹“文学家!文学家!一流的文学家!”这其实是借福楼拜在巴黎读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时发出的感叹:“画家!画家!一流的画家!”,即文学的效能,不应止于文学。

列宾的年代正是俄罗斯文学进入鼎盛的时代,似乎抱以画笔,书写小说的雄心。群像与大场面,惊心动魄,人物关系与心理状态,各种脸、表情与动作的细致刻画,竟使画面呈现了丰富的文学性。

当时在推崇#塞尚#、#毕加索#的欧洲,没人在乎列宾。“绘画就是绘画,不应该,也不能够承担文学的功能。”这是塞尚和他的追随者们给现代艺术的历史性忠告。旧俄绘画与欧洲的现代主义潮流产生断层、时差,欧洲各大博物馆里对十九世纪俄国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寥若晨星,在西方艺术史上也是不屑一顾,唯#马列维奇#、塔特林、#康定斯基#、#夏加尔#挤进了西方早期现代主义的谱系。

天才相惜

列宾最钦佩的挚友,也是他笔下最为人熟知的面孔,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经历着相同的困境:作家《黑暗的势力》被禁,画家《伊凡雷帝杀子》被沙皇撤展。

托尔斯泰初见这幅画时,曾以外行的诚实惊叹道:“啊,这样的富于技巧,以至看不出技巧在哪。”何止技巧,是画家之术,是文学之眼。天才间如此相互欣赏爱惜,令人感怀。列宾常去探望托尔斯泰在莫斯科和位于郊外的庄园,为他画像。

看到这幅画(图13)托尔斯泰穿着农民白掛,在自家庄园耕作,那扶犁的姿势,又生疏,又享受,像是摆拍,让我想起个段子。

说是有次列宾拜访托尔斯泰,托翁硬是要下地干活,展示自己接地气,与农同乐。列宾不信大贵族出身的托尔斯泰能像农民一样种地,满脸鄙夷嘲笑道,你只是到农民那里体验一下生活,然后就宣布“我和你们在一起”,白天去田里干点儿活,晚上回家享受戴着白手套的佣人端上来的美酒饭菜。

托尔斯泰晚年抛弃贵族身份,撒手出走,中途受凉,死于车站,依照他的遗嘱,葬在故乡庄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真伟大!这是他去世前一年最后一副肖像,目光浑浊,垂垂老矣,列宾捕捉了老人最后的顽强与茫然。

晚年的列宾陷入“流亡者”窘境,不知还经历了什么,背井离乡,不为人知,这是他最后一张自画像和一幅巨作《戈帕克舞》(图14),火光四射,宣泄燃烧,如快乐的疯汉趋于疯癫,唱着儿时的歌,跳着故乡的舞,像是回光返照。

耳边听到的是《展览会上的图画》最后乐章,穆索尔斯基直接取用了东正教堂的钟声,像是来自天界,深沉悠远,庄严慈悲,悚然谛听的片刻,自以为懂得了列宾,感到了俄罗斯之魂。
@巴黎市博物馆联盟 https://t.cn/RU1ysJl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渔樵问答】栏目:诗评一则(第084期)[作揖][鲜花]

【七律·咏菊】平水全韵(一)
诗 /@紫菩提700

冷䄂寒衫韵一丛,逍遥五柳种秋风。
篱边景醉诗中玉,画内心闲纸上红。
万树千花霜戏蕊,三更半宿雨浇桐。
兰亭菊每黄昏后,折扇征人寄远鸿。

《平水韵·上平一东》

【和曰】

【七律·咏菊】谨步紫菩提老师原韵(其一)
诗 /@乐樵山人

秋圃移来种一丛,凌寒独自笑西风。
高标自古犹如玉,傲骨由来岂羡红。
清冷何期蜂戏蕊,萧疏不望凤栖桐。
红尘谁解黄花瘦,我自云天寄雁鸿。

《平水韵·上平一东》

【和曰】

【七律·菊】依韵乐樵山人
诗 /@如雪000321

蝉声咽咽却西风,染就谁家树叶红。
三五秋情犹似盛,万千夏木已成空。
试看漫烂寻篱落,次第芬芳到菊丛。
更是新枝花吐放,雁飞连影在香中。

《平水韵·上平一东》

——————————————————————————
——————————————————————————

三五秋情犹似盛,万千夏木已成空。

——略评如雪诗友《七律·咏菊》

文 /@乐樵山人

“三五秋情犹似盛,万千夏木已成空。试看漫烂寻篱落,次第芬芳到菊丛。”如雪诗友此作,颔联以“三五”对“万千”,“三五”二字,用的巧妙。盖因此二字,乃月圆十五之意也,故言“盛”。而盛者,乃满月之意也。故此句可谓前后照应。

古汉语中,多有两数并举之字句,往往有时候,作者是以其乘积,来表现其意。比如古文中常见的“三五之夜”四字,句中的“三五”二字,其乘后之积,当为十五。故“三五之夜”,是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也。例如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有云:“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而如雪诗友此诗颈联,不仅诗意优美,且对句颇工,以山人之愚见,下句颇佳。

古今文人墨客,其诗词作品中所出现的数字,不仅仅是作为数词出现,而是通过与汉字的组合,构成了一副独有的画面,蕴含着或奇妙或广阔,或质朴或深沉的意趣。律诗中的颔、颈两联,以数字入联,若用的巧妙,诚非易与之事。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寥寥无几的几个数字,却能变化无穷,令人读罢之后,得到极大的意趣。

《长安客话》中记载:元朝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道:“臣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联曰:半醉半醒过半夜。”元主笑曰:“爱卿明日,也不必走得太早,适才朕也偶得一联,可为卿对。联曰:三更三点到三河。”脱脱叩谢,君臣乃尽欢而罢。此联对句,当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而下联重言“三”字,并嵌入了“三河”之名。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之时,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某君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某君思索良久,惜乎未得对句。后有一书生赶考,将船系于江边时,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云:“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此联言语之工巧,便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单为一,为奇数,而用“孤”、“独”、“一”、“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则为双为二,为偶数,而用“两” 、“夹”、“对”、“双”而变言之。读罢之后,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据说,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一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他苦思良久,一时未得对句。其时,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起先,郁达夫以为主人说的是对句。后来经过一番交谈,方知不是,不禁大笑。

三竺,是指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面的天竺山。其山之中,因有上天竺、中天竺和下天竺三座寺院,故合称为“三天竺”,简称三竺。宋代林景熙 《西湖》诗有曰:“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六桥,是指苏堤之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之西南。十八涧,则位于龙井之西。 此联因巧合与误会,而成此妙对,正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则全为食单帐目。而两联中的数字,对得尤其工整,相当难得,堪称妙对。

除了楹联之外,数字在古诗词中,也扮演了奇妙有趣的角色。古诗词中的数字,或者按序排列出现,或者不按顺序而嵌入其中,或者同一数字反复出现。例如清代郑板桥先生的《咏雪》一诗,便广为人知。诗云: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板桥先生此诗中前三句,用的都是数量词,以数字来描画大雪纷飞的场景,从一到十,到千到万到无数,仿佛看到漫天飞雪洋洋洒洒。而于大雪之中,偶见数株梅花,凌寒傲立。雪花与梅花,两花相互交融,实乃天地间之美景。而此般美景,最后又归为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读之余味悠长,言虽有尽,而意无穷。

再如北宋大儒、易学大家邵雍先生的一首“数字诗”,也是大大的有名,故而常被后人所提起。诗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生活中,很多时候,数字往往令人感觉太过单调,从而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可是,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尤其是诗词、楹联等文学作品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数字,假如能运用的巧妙,就会变得富有韵味和魅力,不仅让作品有画面之美感、更有音乐之美感。邵康节先生此诗,读之琅琅上口,趣味盎然,仿佛一幅乡村画卷。即足以为证。

#三联美食# 世上最寂寞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吃火锅,而是一群人吃火锅时,你却要在大家的略带惊恐的注视中吃完一份猪脑花。这种状况,在北京的火锅局上,多有发生。

对其他人来说,猪脑花就是猪脑花,但对蜀人而言,像生煎之于上海、热干面之于武汉、螺蛳粉之于柳州、手爪羊肉之于内蒙一样,是乡愁。他们常常对脑花那种入口即化、如慕斯般的口感魂萦梦绕,很多家庭更是将脑花奉为备战高考的健脑神物。

我一直以为,吃脑花是四川人(含重庆)才懂的爱。四川人也确实将脑花吃出了百般花样:冒脑花、卤脑花、烤脑花、爆炒脑花、煎脑花、脑花面、脑花做汤等等,对他们而言,蒸、烤、煮、烧,缺一不可,且普及程度应是冠绝全球的。

去年在贵阳才知道,此地吃脑花亦蔚然成风,普及程度可与巴蜀媲美。贵阳烧烤店以及很多路边摊,烤脑花随处可见,火锅店更是必备之物。

所以关于吃脑花普及地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穿越半个城只为一份脑花”的情形,多在我国西南地区上演。关于“吃脑花这件事为何吸引你?”我听过最诗意的回答:“因为盛放过灵魂”。

早期四川的家常做法,有用天麻蒸脑花的,但不论怎么做,味道都难令本地人接受而逐渐消失。将脑花加入高汤或鸡汤中同炖,是有高中学子的家庭的经常做法。真正美味的家常做法,是与仔姜和青椒同炒,或与豆腐一起麻婆,或者将脑花与鸡蛋混合,一起煎来吃。年初参与年货专刊,听一位川菜大师说起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是将脑花用黄酒浸泡片刻后,与鸡蛋融合放入姜片、冰糖,隔水蒸。

烤脑花是贵阳、成都、重庆时下最火爆的吃法,是街头宵夜一景。四川、重庆是将脑花放置在锡箔纸上直接烤,有的会放片藕垫在里头,提前拌好了红油、红椒、青椒、花椒、榨菜、香菜、孜然等佐料,比例、搭配是脑花的致胜关键。

贵阳的烤脑花通常是生菜叶打底,佐料大同小异,同样是放在锡箔纸里,但将折耳根切成丁变成烤脑花的调料,是贵阳独有。

脑花置于炭火之上,细细熏烤,等待佐料丝丝入味,从脑花每一条纹路里浸泡进去。因脑髓里没有肌肉,80%都是由易碎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所以猪脑很矫情,没烤熟和烤老了之间就那么几秒的功夫,故拿捏要准,烤的时候要手脚麻利,撒盐、撒辣椒面,要均匀、要飞快。快烤好的时候,脑花会嗤嗤地冒着小泡,颜色也逐渐变成灰白或黄色,最后至金黄。

脑花经久不衰的吃法当然是下火锅,往往是火锅的荤菜已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放入。如果点的是鸳鸯锅,你径直把脑花倒进白汤里,和你一起吃火锅的四川人,如果眼神能杀人,这时你早已被射穿多遍。巴蜀之地吃脑花,记住,进火锅只能到红汤。按照他们的说法,脑花像海绵,能将汤里的各种滋味吸纳进去,所以猪脑的味道并不单调,而是很丰富。

贵阳脑花下火锅是红汤白汤不忌的,当地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白汤里煮出的猪脑也别有风味,有一些人觉得,猪脑本来就很嫩,有点腥甜,在红汤里煮会掩盖它的本味。当然,即便从白汤取出,还有蘸水在侧,临时改主意也不是问题。贵州特有的酸汤鱼火锅,吃完鱼后用酸汤煮猪脑,亦不算少见。

葡萄美酒夜光杯,脑花葱丝盘上堆。多少人爱脑花味道的入木三分,爱它的吹弹可破,明明知道此物胆固醇极高,肠胃不适者还会拉肚子,却甘愿一博,这感觉不觉相似么?好似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爱情,却甘愿飞蛾扑火;好似明知道没有酬劳的加班,却无奈欲拒还迎。

人对于脑花这玩意,与榴莲一样,有着泾渭分明的情感。其实世间食材皆是如此,爱吃的视之如命,不爱吃的视如草芥。据说喜爱之人,烤脑花三个字,都能令其垂涎三尺;对脑花恐惧者,无法直视的纹路是多数人突破不了的业障。记得前些年,6个谈脑花色变的人一起吃火锅,起哄要一起吃一口,并且已有了“共赴黄泉”般的思想准备,当煮好的脑花齐齐送到嘴巴后,两个人是吐了的。

我认识的一个成都姑娘有这样一个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吃脑花的和不吃脑花的,第二种人不能做朋友。后来成都姑娘去了北京,在一次次火锅局中,吃脑花时,每个人仿佛在看食人魔一般,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每一次大快朵颐都要战战兢兢。

再后来,她嫁给了一名烟台汉子。吃惯了胶东海鲜此类高档食材的人,哪里受得了脑花的形态,脑花成了婚姻生活中两地文化碰撞的主战场。矛盾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完美解决:每次火锅将近尾声,点完三份脑花,烟台汉子起身结帐,出去抽烟,留下成都姑娘独享脑花,完事再一同携手消失于人流,是琴瑟和弦的典范。

接受不了脑花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一群北方人和四川人一起吃火锅,一团颤颤巍巍的猪脑下了锅,很多人是不敢再往锅里涮菜的。

吃脑花并非西南地区专利,只是其他地区远不如他们爱之深,更谈不上普及。武汉是我见过吃脑花仅次于贵阳、成都的,但非火锅中的常见食材,多见于烧烤摊;江浙一带吃脑花虽从未流行,但渊源是有的,杭州一带有酱油蒸猪脑的做法,本地酱油淋在脑花上,恰到好处的蒸,取其嫩与鲜;广西贺州、梧州一带,有一道类似于麻婆豆腐的菜里是脑花和豆腐的结合,与四川常见的脑花豆腐差不多;广东有一道汤:天麻炖猪脑,作为炖盅的材料,猪脑确实挺合适,只是天麻的味道影响了汤的口感,现在一般用枸杞来炖,吃的时候加点胡椒粉。

河南开封,很多人打小就吃五香脑花,不过用的是羊脑。街边夜市多有出售,十几个羊头骨摆成金字塔状,是小摊常见“招牌”。买下一个后,老板把天灵盖撬开,捧着头骨拿着筷子就能吃到里面的脑花了。

傣族的包烧脑花,据说是口味最复杂的脑花菜。各种切碎的香草末和捣碎的脑花混合,包在大片芭蕉叶上放火上烧熟,脑花的荤香与各种香草的气味混杂成一股糊里糊涂的香味。

最为惊世骇俗的是遵义,有人爱吃生猪脑,大概就是猪刚杀死,剖开头颅,快速取出猪脑,一口吞下,颇为凶猛。熟吃的脑花一定要处理得当,要撕净脑膜,要用牙签挑去血管,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脑溢血”,所以脑补“一口生吃”的画面时,难免会感到周身发麻。

国外也是吃脑花的,西厨烹制脑花之前,必定是要焯水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异味、后期不易破损。据说他们也很享受这一过程,因为焯水能让脑花像消防水带一样舒展开来。

脑花在印度算比较常见的食物,用的是山羊脑,烹制脑花要先焯水,然后切碎,与masala(印度咖哩粉)一起煎炒;西班牙人吃的也是羊脑,他们通常会将羔羊脑裹上一层面包屑后油炸,下面铺上一层辣味番茄汁,上面撒上黑橄榄酱,少许松仁和几片罗勒叶;在伦敦,吃脑花是高级餐厅的流行之物,不过通常用的是小牛脑,最常见的是油煎,煎好后佐以黄油和腌制的刺山柑花蕾酱汁。把脑花剁碎油炸也是一种烹饪方法,用法式芥末香料、蛋黄酱或者法式酸辣酱蘸着吃。

虽然国内“对付”脑花的办法远比国外多,但目前真正开始在西南之外城市流行的,还是以烤为主:洛阳牡丹广场南街的霸道烤脑花,算是洛阳第一家烤脑花,那个女研究生老板还上过本地新闻;北京南锣鼓巷有家“脑子加工厂”,招牌是烤脑花和脑子沙拉;在上海,红料理、付小姐在成都、椒羞等几家以川味馆开始卖烤脑花,食客们经常蜂拥而至。看了看食客们对他们的评论,很明确的显示出,做脑花生意,无论如何也讨好不了不爱之人。

作为一名写吃的记者,对吃脑花难以下箸,我深感羞愧。火锅、烧烤乃至西餐做的脑花,我都浮光掠影的戳过一点,但头皮发麻掩盖了一切美好。只要一想到刚取出来的猪脑会抽动,会冒着热气,并且血丝密布,还有那些皱褶,我深感无力驾驭。

《功夫熊猫3》里阿宝的师傅说:你如果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不可能有进步。我深受打动,遂下定决心要从吃脑花这件事情开始,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我。可当我看到下面这段时,五味杂陈。

《本草纲目》记载:“猪脑甘,寒,有毒。吃猪要去脑。猪脑损男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酒后更是不可食。”

《暗黑料理:一碗脑花的爱恨情仇》 文 | 程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里是昆明市的近郊农业大县,有“滇中粮仓”“花乡水城”“烤鸭之乡”美称,这里是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2018年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先后获得中国
  • 同时,还展示了四种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模型,将在国内城市陆续推广应用,它将大幅提升我国城轨产品的“标准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地铁车辆技术标准体系,
  • ”“笙瑟”二字皆是乐器,有礼乐之美,女子擅音,是为多才多艺,就如王安石诗中所说“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寓指女孩女孩清音幽韵,各方面造诣极高,这个名字
  •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它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 ”两位老科学家一边说着一边凑近图片细细地看。”张锋说。
  • 人与人相处总会有磕磕绊绊,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仅是美德,也是智慧“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夜读 | 有一种修养,叫得理也饶人】人与人之间,虽然很难有真正
  • 现代快报记者赶到时,受伤的三名驾乘人员已被120救护车接送到医院救治,事故处理交警正在调查了解情况,一辆货车的车头与车厢呈九十度折弯,车头的一半插进了路边的修理
  • 你们可以保留对我的质疑,同时,在未来欢迎你们一直观察我所发的内容,是不是一直在帮助小张,哪怕有些措辞你们觉得不合适,有些方式你们觉得不合适,也都可以告诉我。你们
  • 】3月4日16时,唐山市传染病医院的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走出隔离病区,正式出院,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我市第52例治愈出院患者,并由该院120转运组送至其
  • [允悲][允悲]瓷房子也有点交智商税,但俗话说“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吧,哦对,还去了庆王府,可惜只顾着感叹以前的贵族生活真好,忘记拍照了本来计划着天津之眼,佛罗伦
  • 《智度論》云「大慈怜愍為眾說法,不為衣食名聲勢力,大慈悲故、心清淨故,得無生忍。」如有頌言: 「多聞辨智巧言語,  美說諸法轉人心,  自不如法行不正,  譬如
  • 我是中了花毒了吧。感觉好久没有这种等待周末回家,只为拿花的期盼。然后在学校工作也是时刻想着我需要买哪几种花搭配,不停搜图看,看直播研究如何周五收花然后醒花,又不
  • 睡了近一天 只吃一顿晚饭 一天不够休 真不够 自从决定离职 心也长草了 无心工作 无心数据 说点好玩的吧 这一阵帮孙孙追汉子 得到了两位认可 孙说这是高手
  • “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黄建新认为:“这的确是中国电影里表现战争残酷性比较强烈的一部,看完电影就有人给我发短信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平来之
  • 】珠海海牛画室成人学生油画作品[good][good][鲜花][鲜花]在画画的世界里,包容感极强,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你可以肆意挥洒,随心所欲!她也就是在工作之
  • 钟院士的伟大不局限于非典英雄,而在于他一生都在追求成为一位纯粹的医者!我看得最认真的是钟爷爷在记者会上“敢医敢言”的坦言片段,对于2003年的非典,我既懵懂也模
  • 原来非典型的(有别于打牌运动喝酒吹牛)的男生友谊这么可爱的吗?」是啊,不也很好吗!
  • 断舍一次,心里清空一次这两天在家大扫除,什么都舍不得扔小姐姐的一些东西,由于她现在大了,再也用不上。这个月,因为我的疏忽她从床上摔了下去,也因为我的大意她感冒发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好的
  • 包头市公园暖心设施让城市“有爱无碍”,竟然是这样...>> 近日,为了保障残疾人更方便、更安全地在城市公园广场休闲、健身和游览,阿尔丁植物园组织开展了无障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