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贵生# 【太上老君十四字养生诀释义】这幅联语刻在古楼观说经台老子祠大门的《道德经》碑石之侧。上联右上角标明‘太上老君作’。其中有七个字《康熙字典》中收有其余辞书都无从查考。但根据道士相传,上联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读作‘正道行修益寿丹”,属道家关于养生修炼的联语。兹按照字的构造,结合道家修养丹法,试作探讨释义如下:


字义:此字是珍贵之意。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作此字。会意身内有宝,珍贵如玉。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意即为人生由于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天亡。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字义:是冶炼的器具。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木、山石、银、砂),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即内丹。

道家《丹经·悟真篇》开头就写道:‘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身丹字反映了道家关于修养的基本方法。


字义:按张道忠注释:一、内、火。一者,坎也,为水也,内者,是身内有水、有火也。不烧柴薪,用自己身内水火,自烧炼去顽矿,要其靖正,丹砂烧炼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药,便得长生不老之术也。这个解释,与道家修炼丹法经义亦相符合。一者取其天一生水之意,比之时令,四季冬在尾,每逢冬至节到,寒冷至极,在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亥子,在卦为坎,在四方为正北。按老君太极图意,阴极生阳,故曰’冬至一阳生’。四时运行,阴极生阳。水者万物之所伏生,喻人身亦有阴极生阳之理。所以每逢半夜子时,寝寐静极,真阳冲动,肾水沸腾,岂不是天一生水么?


字义:此字由‘木’、‘石’、‘士’组成。按道家阴阳五行的说法,木能生火,所以木是火源,石系金属,金能生水,所以金是水源。道家《丹经》中说:‘木为火之元神,金为水之元精。土能簇五行’。

道家把物质中的金、术,水,火、土,喻人的肺、肝、肾、心、脾。金、木、水、火,在四季各有旺、相、休、囚的不同变化。只有土属中央,旺于四季。金、木、水、火皆依于土。所以说。土能生万物’。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只有经过这样的提炼,真炁(气)才能正常运转。


字义:这个字由‘心’、‘命’两字组成。它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道家认为只有性(心)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所以《丹经》中说:‘只知修性不知命,这是修行第一病’。

修性就是修养心神,宁心静虑,使万念俱空,心旷神怡。修命指的是修炼精气,慎房事、戒淫欲,求得精满气足。又因为人的心神和精气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心神不宁,精气必然耗损,损之又损,寿命定会短促。


字义:此字是由‘千’、‘万’两字组成。隐含依法修炼能够达到长寿无极的意思。所以宋玉《高唐赋》有‘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之句。《宋书?乐志三》云:‘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庄子?在宥》载,广成子对轩辕黄帝讲养生之道时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千万’意喻长久,人如能依照老君养生之法,久持不懈地修养,就能身强体健,延长寿命。


字义:此字由‘自’、‘家’,‘水’三字组成。这个药就是内丹的元素。道家经典《玉皇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自、家、水者,即人体内之精液,为三品上药之源泉,故道家《丹经?悟真篇》中又说:‘人人本有长生药,只是迷途枉自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药人不分贤愚,自家皆具有,只是常人因房事不慎,淫欲过度,以致‘药’源枯竭,多痍寿夭。因此,修炼家把清心寡欲、筑基、炼精,作为养生最根本的功夫。


字义:张道忠注:‘一,止、主、月,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四正之初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本也。’张道忠的这个解释,意义还比较隐晦。按此字的组成及含意,与上联的玉字相对仗。上联的玉字是明示人知身内有精、气、神三宝,固守勿失,下联的正字,它是指人外行纯一,止于正大光明,不染邪曲,以此作为修德之本。所以它有道与德、内与外的对仗意义。

‘青’,在五行为木,木为青色,在四季为春,在四方为东,属万物生气一方。又春为一岁之首,草木应春而生,枝叶青葱,隐含人循道养生,就能生机旺盛,如草木逢春。


字义:此字由‘人’、‘道’、‘寸’组成。‘人’指人体。‘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寸’是小的长度单位,喻‘寸心’、‘方寸’,即个人的心。整个字含有道法自然之意,就是寸心不离常理,寸步不违天道。

上联的炉字喻阴阳交会之理,而傅字则是教人修炼时要顺乎人身阴阳之道,使人常处于无邪思、无妄为的清静状态。可是一般人都因世俗影响,心神躁动,胡思妄为,精神昏瞶不清,四肢忙于非为,气血循环不轨,阴阳失去调和,心神离开生理自然之道。故此字教人要清静心神,革除邪思妄为.循道而行,返朴归真。


字义:此字由‘人’、‘法’、‘心’组成。‘人’还是指人体。‘法’是师法的意思。‘心’指人的心性而言。道家《清静经》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人心本来是清静的,然而不能保持者,是因私欲章绕。此字是教人降心止念,宁心澄虑,取法自然清静之意。修养家把此意称之为还‘本来面目’。又《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定观经》云:’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大洞经》云:‘静之为性,心在其中矣,动之为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道德经》第十九章云:‘见素抱少私寡欲’。以上讲的都是绝去私欲,养我常清之心。


字义:此字由‘至’、‘成’两字合成。‘至’是达到的意思,‘成’是成功的意思。整个字喻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决心。以上各字已说明人身精、气、神的珍贵,阴阳交会的至理,心、肾,即水、火的妙用。如能遵循自然之道,久持不懈,诚心修炼,就一定能够成功。故道教《玉皇心印经》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其意就是收视返听,经百日即可见修炼之效。


字义:此字由‘水’、‘天’、‘井’、组成。张道忠注:‘益者添也,满也,是天井中有水也。长满不缺为湃也。这是指人口中津液如天井之水,故人口中有水即活,七日口中无水即死,若人能津液常嚥之,可得虚其心,实其腹,便是长生之根本也’。此解释基本符合老君修炼之法。所谓‘天’、‘井’、‘水’者,是指人用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只觉口内上腭有分外香甜的津液,自然由上降下,滋润百骸。

寿

字义:此字由‘在’、‘八’、’内’三字组成。”人”指道家的所谓真身(修养家称内产婴儿)。‘内’是指人身内的精,气、神就凝聚成一种结晶物。放道教《丹经?参同契》说金丹长成以后的形态是。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因它类若鸡子,所以便叫丹,又因为它长成以后,和婴儿一样,所以又叫做。婴儿’。但这时的丹在人身内,还没有成熟,似妇妊娠,尚未分娩,所以是‘在’‘人’‘内’即倩字。如果人身内成就此丹,便可长寿在望。


字义:此字由‘九’、‘真’组成。‘九’喻炼功长久,‘真’是真实之意。此字古字汇中虽无从考据,但含义并不怪异,如泡制中药就有‘九蒸九晒’之说。这和修炼家所说修炼功成时,‘九转成丹’,大意相同。所以道教《丹经》中说‘三千功满’。所谓‘三千’就是三千天,将近九年。这里的‘九’,不能理解为绝对的九次或九年,确切地说,‘九’就是‘久’的谐音,隐喻长久不断修炼。比如炼金,次数愈多,纯度愈高。‘炼丹’也必须是久修久炼,真丹才能炼就。

人们知道,道家的养生修炼,是为了清心寡欲,凝神静虑,保持血气调和,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使生命延长到应有极度,避免夭寿的目的。道家把养生修炼叫做‘炼丹’。丹有内外之分。简言之,内丹就是自身的修炼,外丹就是经过提炼的药物,服之可以保健。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修炼。用科学的语言说,自身的修炼是延年益寿的内因,是根据;服用保健药物是延年益寿的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故道家把自身的修炼放在养生的第一位。

这幅联语概括了道家养生进行自身修炼的基本内容。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意思就是,‘延年药’这个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就有最好韵冶炼炉,可以烧炼出来。意义既深刻又易懂,一语道破了道家修炼的奥秘。下联:‘正道行修益寿丹’。‘益寿丹’与上联的‘延年药’意思基本相同。‘道’是方法,也可作‘规律’解。 ‘正’是区别词,与。邪’对立。‘正道’就是正常的方法或固有的规律。“行修’含有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这一联的意义,就是按正常的方法下苦功夫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真丹来。这里还须指出,上联的‘烧炼’、下联的‘行修’是这幅联语的关键所在,必须理解其重要意义。养生的道理纵有千条万条,但炼功深浅程度全在自己,因之取得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文章:任法融
来源:北京白云观

大道见性之

南海古佛

佛性真如

真如实性:入于佛性真如,就是把过去种种含因所累积,化作个人成就因本,在对生存成长过程,能由佛性作更大发挥,要让有情众生在凡尘,真正能把自己改造作成长经验累积,如此来提升也就比较容易。

自己能了知有否丰富资粮于当下?再加以适应当今生存方式,在人世间由经验来改造,也在当下人性要符合现今时代所必须,若无法能作到此点,尚且!还沿用往昔方式,也就无法让有情众生作超越契机。

佛性:是一切有情众生皆具根本性,就是有情众生所具备本因质,又在佛性彰显与否?必要明晰对体证过程,是不可跳空人类生存实际性,然而!佛性若没有在当下躯体来完现,无异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有情众生该如何彰显真如佛性?必要体证于明悟本心、本性实际性。虽言如此,但在一切有情众生,皆在自己生存取向过程,也就无法能应用天性来行事,经常会应用于秉性来作为,如此即把佛性来埋没。

反而会把魔性:来显现于生存环境,也在「佛魔两相歧障」世界里面,佛与魔之真如实性皆是相同,仅在于真如是不变本质,又在对佛性、魔性真如亦是相同,也仅在运用方式,正是「成长与下坠」之分别而已。

佛性之真如:必要通过一切魔性彰显,方是对自己成长能向上造就,反而!在自己真如实性能作下化根本性,因此「佛、魔真如实性」又一体如是,必要将魔性真如实现于德性彰显,才有超越机会。

正是让魔性来净化,对佛、魔真如所应用来区分,是以上升与沉沦,又对自己佛性该如何由德性作累积;是到最后才可能实现于佛性显现,即是彰显真如,如此!就必要把一切德性展现无垠、无际方能致之。

佛性与德性之彰显,在成长契机能了知对佛性真如,又能运用自然而然;就可贯穿而无阻碍,能通彻明朗,是把佛性光辉,作「自真如性」展现于当下中,又真如是一切法界体性根本,也是人类众生皆具根本性。

古往没有所谓:佛性,是在近两千年来方有用之,又以往是无此名称,在对当下人类有情众生因需求所致之,故而 上苍应此种机缘,而引用「佛性之彰显」是在「真如实性」来达至明心见性根本。

必要体证不分别任何宗教派脉,才是如实对宗教教育与教化课程,正是以平等宗教观;在对自己能上求下化,更能实际无分别心,也就是公正平等,一体如是在真如中来彰显,是对此一生所应体证与明了的。

自真如性:对世俗众生,皆喜欢向外追求一个难以达至之目标,也为了世俗众生所向往,所以 上苍慈悲下化名称,给予此种名相作追求,是对有情众生若不引用「胜义理谛」,恐怕!宗教就难以融合于当今时代。

正是!随顺人类众生所需求,给予所向往名相很如实下化,也就比较容易来接受,若不如此!欲广渡芸芸苍生恐非易事,反而!会落得功败垂成,又难以下化,也就没有所谓:宗教信仰与教化,都是背离了真实义。

魔性:当中自真如性,亦是同佛性真如一样,仅是对自己所成长,给予『佛魔两相歧障』有情世界,请问:诸贤生在于「佛与魔」中皆是众生所显现,必然!如实展现于「喜、怒、哀、乐、爱、恶、欲」当中。

在对一切过程,也展现「悲、欢、离、合」心态中,又在由一件事务欢心所成,佛性即彰显了;又在一件事物所不欲,魔性即彰显,是在当下来完现于自真如性过程,即可明白:佛魔就是如何了!

崇心所著作「大道系列天书」当中,若是没有过往所奠定基础,而想要成就当今世代人类众生,恐怕很难有真实功效,这是针对宗教修子有一种良善成长超越,也在当下中来达至回归超越的。

今日来言「佛魔之真如」,恐非!崇心诸贤生与宗教信仰者所能接纳,又为何会如此?正是人类众生对过去宗教经典迷障中,所有佛教也只谈论佛性而已,甚难了知魔性真实面,也在佛魔真如,就难以通彻清楚。

这是能如实完现自己心态作为,正是很如实呈现于佛性真如与魔性真如彰显;其实!就是早已经存在事实,只是宗教就是一直不谈论此些而已,又当下时代,更易见至佛魔两相形成事务,是佛性彰显或魔性彰显?

在自真如性中,如实显现在当下,是对有情众生生存过程,否则!若无法完现真如实性,也不论是:佛性或道性、圣性、仙性、自性中,皆只是一个不同名称而已,但在魔性中就是恶毒之性,也作自己成长过程。

皆会显现在自己生存过程,如何用天性行事?如何用佛性行事?如何用自性行事?或者是引用恶性行事,以及延用魔性行事?皆在当下中作完现!由于当今时代社会昌盛,物欲横溢,人心奢靡,又如何撷取与转换?

佛性真如本天质  魔性真如亦如此

佛魔两者相歧障  真如一体相互磁

人生根本之最后  佛魔两成引众生

如何成就是己为  彰显真如即当下

此偈!同有情众生共勉之;在奠定扎实根基,就是把佛魔真如下化于自己,能否引用佛性还是引用魔性?即观自己:心态、作为、应对、与智慧了,诸贤生可在当下,就能观视一清二楚,也必要努力唷!

“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二个就是在翻越一座3900米高山的一段长达十几公里的非铺装路面驾驶的感受,路面条件是土和石头子构成,上有很多低洼起伏的坑,这时将全地形模式开启,车身高度自动升
  • 另,和队友独自在家带娃,虽然两个人都不会搞饭菜,要么叫外卖要么去我妈那吃饭,但是异常和谐,带娃做事都能主动做,所以说跟家长住有好也有坏,有点难取舍[摊手]明天下
  • 正片在明天~蓝忘机 :@沈辞er_ 魏无羡 :希小白(我呀!”———————————————————————————这一次真的算填了好久以前说要给你们拍魔道
  • 37岁疑似怀上四胎,身材傲人皮肤好到似少女作为邹市明的妻子,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邹市明如今的成功离不开妻子冉莹颖背后的巨大付出,她除了多年陪伴邹市明参加比赛之外,
  • #不太走心的年终总结# 四月去了巴郎山四姑娘山,爬山很累但冰川云海真的太美了[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中秋自驾去了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稻城亚丁,途径康定
  • #令狐冲有七成可能是贵州人#【#令狐姓氏主要居住在贵州哪里#】2021年最新全国姓名报告指出,常见复姓“聚居”的特点非常突出,复姓人口在个别省份的分布较为集中。
  • 这个奖项归功于导演和各位幕后朋友的帮助,也谢谢大家喜欢我,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大家。小丫头:“我在跟男朋友聊天,你感兴趣啊,那好,给你看看啊。
  • 答:是的,请按照采购文件要求折算统一代表品14.目录内但未报量的品规,可以参与报名吗?答:主要看已公布执行带量采购价格的时间,1.如果在本次中选价 格公示前已公
  • #新年星愿望##十二星座##失恋分手复合#爱上你很慢,一旦爱就很久的三大星座,往后余生都是你 NO.1 金牛座金牛座不管做什么都是慢热的样子,工作上不慌不忙,
  • 王曼昱:女单冠军,奖金7.5万美元(47万人民币)加上混双出场费及成绩分成(参赛就有1.5万美元)大约55万人民币。加上混双冠军的分红(冠军7.5万美元,47万
  • [嘻嘻]也遇到一班特别好的同事,伙食差,有同事常加菜去她家里砍甘蔗吃,‍‍‍一起去饮进宅酒,去聚餐,去吃烧鸡,就差去旅游了‍♀️有同事还特别好酒看见酒就流口水也
  • 在北京的琉璃厂、西安古玩文化一条街等绘画市场,我们的虎作都是抢手货。” 在王建峰的画室,现为中国美协会员、王公庄“四大虎王”之一的他更是心怀感恩:“我们二十年前
  • 看了这么多作品兄弟爱描写,第一次看到这种细腻纠葛复杂的,如果走ko线的话肯定会知道更多吧,开启了传说中的三人约会,等我二周目走三角关系,但我一点不想破坏他们的兄
  • 广州棋硕姜经理提供:180~1179~2153#航空运输危险品资格证# 询1801179215318*011792_15*3航空危险品运输知识培训广州棋硕商务服
  • 你拍完,我走人,咱们下次再聚后来与牛拔河的比赛结束后,想着他们今天在这里拍摄结束了,自己也没太在意继续自己的玩乐,在我准备离开时候,我看到周围围了很多人,我本着
  • 只是因为地利人和而时间不对,不妨碍是一段很好的经历,我们都有所得,也都站在对方角度为对方所着想。和高哥,彼此互补,他擅长开店,我打营销和内容,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思
  • 除夕啦喝了一杯热可可暖乎乎的超市临关门前一小时才冲去买菜打边炉和俺老妹相依为命抱团取暖学会了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新技能[打call]2022要继续多夸夸身边的
  •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跟她说bb新年快乐……她说同乐上天让我们在一起,可是我们又不争气…当我路过完之后,我想就经过就好了吧……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回头在等多几分钟…等到
  • 11. 生活最美的,是把普通的烟火过成精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溢满欢喜!6. 人生最真实的幸福,是灯火阑珊的温柔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 他不计较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没必要,是自己选择的爱,愿意去爱,那所产生的委屈肯定要自己承担的。而且风象星座深知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反思,更不会为爱改变的人,所以他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