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TCL科技最新交流纪要

时间:2021年6月15日
参会领导:公司董秘廖总

一、最新行业及公司情况介绍
1、行业情况更新
目前TV大尺寸经过数年厮杀,已经格局重塑,目前还在延续。而中尺寸的情况之前我们在T9新线规划也做向各位做过报告,包括供需两侧和新产品应用,这块目前也变化不大。此外,小尺寸方面,无论是OLED还是LTPS我们之前也做了很多交流,目前来看,从中长期来看,相比较三个月到半年前,没有看到大的不同。

简单来看,长期的供需关系的根本性改善与否决定了面板行业周期性是依旧向过去那么强还是出现弱化的趋势。同时,整个供需关系处于均衡格局下,那么产业竞争格局会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到本月为止,面板价格应上涨了12个月的时间,最直接的原因是短期疫情爆发导致的供需关系的错配,而现阶段我们认为供需错配正逐步向平衡方向恢复。同时,在另一个水平来看,尽管价格涨势超预期导致了老旧产能退出的放缓,但是我们也看到韩厂更多是出于供应保障的考虑而非盈利能力。并且从产线的竞争力和代际差距以及规模优势等方面来看,我们也认为产业转移以及行业份额向头部CR3集中的趋势不变。所以我们整体的观点和原来一样,就是供给的改善和集中度提升使得行业周期性在未来三年会呈现弱化的趋势。

在需求方面,从过去十五年来看,TV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市场,不论是08年金融危机还是20年疫情,TV销量始终稳定在2-2.3亿台之间,因此我们展望未来几年,并没有看到全球TV市场会有大的波动。短期来看,虽然北美市场在最近几周出现了环比下降,但我们理解这是一个区域性,由于补贴推波以及疫情恢复带来的局域性的影响。各位知道,整个TV市场中,北美占比18-20%,与之相当的市场还有西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以及南美和非洲市场。所以全球来看,天然形成了一个组合,比较好地屏蔽了TV市场的区域性波动。所以我们更推荐大家关注全球总出货的数据,在我们观察来看,过去几年,整体的波动是很平稳的,因此我们不太认为个别地区的波动会导致全球全年TV销量出现下滑。中短期来看,整个TV、IT的组合型加权平均价还在逐季上移,价格中枢有了较长期的变化。从未来几个季度来看,我们观点没有变化,首先随着Q4进入消费淡季,面板供需关系会从供不应求逐步到供需平衡、以及极短时间的供过于求。另外,从去年六月至今,各个尺寸的上涨幅度是不同的,32寸为代表的的小尺寸,涨幅达到180%,而像65、75寸这样的大尺寸,涨幅在60-70%。我们认为未来小尺寸会出现滞涨甚至调整,而大尺寸我们依然认为,一方面短期会保持强势,同时中长期,受益于大尺寸战略清晰以及集中度远高于小尺寸,因此波动将更平滑。

库存方面,目前,面板厂库存还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另外,整机厂方面,虽然在中国的部分厂商在部分区域内有一些整机库存出现略微上升,但是从整体库存来看,目前仍然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2、公司情况更新
2020年全年营收465亿,包含三条满产满销大尺寸线T1、T2、T6,以及两条小尺寸线T3、T4。21年Q2并表三星苏州T10,以及T7爬坡(目前20K、年底60K、明年100K)。所以总体来讲,我们看到华星的整体面积产能还会有60%以上的增长。

此外从整体产线结构也会有变化,过去我们90%以上的产品是TV出货,而从19年开始我们把IT产品和商显作为我们下一个成长的关键要素,这使得我们拿出T1、T2、T6线部分产能来进行IT产品生产,这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率下降,但是给我们的IT产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TCL在IT和商显上的利润率水平已经不低于TV产品,所以我们对T9线在在未来几年成为我们除了TV之外的另一个关键增量。同时,我们会把T10原来97%TV、3%IT的产品结构调整为70%和30%的关系,从而使我们TV线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TV尺寸结构方面,虽然32寸涨幅很高,但我们55寸以上占比80%以上,而且我们没有计划向小尺寸调整,因为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大尺寸化还是Mini LED背光新技术的发展都会推动TV向55寸以上尺寸转移。所以产品结构调整中除了IT、商显放量之外,我们希望TV结构进一步向大尺寸靠拢。同时,我们的客户结构也在优化,我们今年成功导入了海外主要客户,并且提供高端产品。同时,我们的IT商显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竞显示器有望全球第一。
同时我们做了大量产业布局,我们希望一方面推动产业链的国产化,同时在关键核心器件上取得竞争优势。这样保证了过去12个月,无论是玻璃厂保证还是DDIC缺货,对华星的影响都是业内最低的水平。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希望华星光电,可以从2020年480亿的营收向2023年1300亿收入迈进,此外,我们的光伏、半导体以及金融投资,将整个TCL科技营造一个成长性极强且稳健企业。

二、Q&A
Q:6月份涨幅趋缓,如何看待下半年?
A:从未来一到两个季度来看,小尺寸价格应该会有向下调整的空间,而大尺寸调整空间不大。目前供供给来看,小尺寸依然是有货的,虽然并不宽裕;但是在65寸及以上,目前在全球范围仍然是缺货的局面,即便是兄弟公司TCL电子也面临大尺寸缺货。
这是由于全球生产32寸家数远远大于65寸及以上,再加之大尺寸化趋势加速以及面板整体价格提升。此外,我们认为DDIC短期不会缓解,所以终端厂商会继续选择在高价值产品着力,因此大尺寸和小尺寸预计将会分化。

Q:近期新产线的传闻较多,如何看待面板长期供需结构?
A:简单来看,新线投产需要36个月,所以在三年内,我们看不到任何变化。第二点,过去数年,LCD的产品形态发行巨大变化,显示效果在不断的升级,于此同时,面板产线的不断升级。尽管价格好的时候老产品可以退的晚一些,但是老旧产线在技术上以及切割效率上的巨大劣势最终会加速其退出,因此我并不太认为老旧产线放缓会对行业产生格局端的影响。第二,印度的新建产线计划,我们知道中国从2003年进入行业,到2008年开始有规模的扩张,但今天2020年,首先投资的规模达到数千亿万,这是非常庞大的。而且这也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不认为这会在未来5-8年时间会是一个挑战供需关系的事情。最后关于友商可能的新线,因为没有披露我们也不太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未来平均中位数的TV、IT销量可以保持稳定,在未来几年时间,随着每年1-2寸的大尺寸化发展,那么到2024年行业会出现绝对不足,所以我认为有一些头部企业主动进行产能扩张这对行业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情。

Q:苏州线当前经营情况?
A:苏州线3月31日并表、Q2贡献业绩。关于苏州线我们核心几个要点:1)要尽快接手来改造重组,在半年到一年一斤达到130K产能规模。2)我们希望通过供应链优化,来降低成本,大概需要两个季度时间;3)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希望苏州线承载更多非TV产能,来使得整体结构更稳健。目前来看,整体进度是很不错的,盈利贡献和T2线差距不太大了,Q3季度末会比较接近T2,明年甚至会接近T1线。

Q:公司季度产能增长节奏?
A:T7线二季度平均10K,Q4平均50K左右;另外,二季度T10还达不到满意的状态,处于交接过程中,而到了Q4这条线回到80%以上的稼动率。所以产能会凭空增长一条半。此外,价格波动是逐月的,如果我们从季度来看的话,Q3相对Q2肯定还是上升,Q4会持平或者略有下降。我们不太担心Q4的调整压力,因为我们的成长性抵消了短期的影响。

Q:未来几年头部厂商扩产是否会造成供过于求?
A:供需关系是关键,当前的情况和17、18、19年完全不同,当时三年产能有60%增长。而目前激进看,202123可见的加在一起,也就20%左右。现在是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而当时是有很多新玩家进入这个市场。另外,我们认为TV大尺寸化完全可以消化新增产能,就按照目前每年1-2寸的成长,三年是足够消化的。

Q:行业进入稳态,未来利润率水平如何看待?
A:一方面今天还没有形成稳态,从出货面积市场份额来看,现在占有9-10%的至少还有五家,所以现在还没有进入稳态,这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今天还不是终局,但是未来方向会越来越好。利润水平我们不太能回答,理论上这个行业壁垒已经非常高了,目前在国内没有50亿美元,是无法新建一条线的,而且他还要在全折旧的基础上和头部玩家竞争,这是非常难的。

Q:驱动IC供给不足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会不会对我们利润率及稼动率产生影响?
A:中大尺寸面板来看,关键物料主要包括玻璃、偏光片、滤光片、驱动IC;而经过大幅涨价,驱动IC已经在BOM中成为可能的最大品类。所以目前这种情况对行业来说,是有也有小幅影响的。不过随着他的价格上涨,整个DDIC的供给情况在好转,同时国内有IC厂产能会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即便没有显著好转,也会处于维持现状的局面。

Q:中尺寸OLED替代LCD的进度?
A:如果AMOLED仅仅用于小尺寸,那么将意味着未来五年,这个产业都是一个绝望的产业,因为一个头部企业就可以满足大半手机市场甚至更多,因此这个市场一定需要新品类的拓展。但是目前市场上正在在做IT用OLED面板的厂商是非常少的,同时中尺寸对蒸镀良率的要求是更高的。所以中尺寸OLED应用还需要去观察,包括明年头部品牌的新产品渗透率以及面板厂的出货情况。

Q:如何看待WOLED和Mini LED的竞争,以及未来新形态展望?
A:TV未来会有不少新形态、新技术,以及未来的新需求。过去高端TV市场主要由WOLED把控,而当前MiniLED的出现部分替代了WOLED的市场,未来两者会一同占据高端市场。而从WOLED向下渗透来看,即便是价格大幅上涨,目前WOLED和LCD在65寸4K差价仍然在2.5倍左右,75寸及以上差距更大,所以LCD未来数年仍是市场主流。此外,像印刷OELD等新技术、卷轴屏等新形态也将陆续面市。

Q:LGD保持LCD产能,未来国内厂商会不会通过价格战来加速其退出?
A:一个市场前三大玩家,在市场看不到极强挑战者的情况下,他更多希望行业平稳。从产业链来讲,下游销量是稳定需求,然后再尺寸增长带来需求稳定提升,最关键的竞争来自希望快速提升市占率的追赶者。另外,对价格来说供需关系优先级是高于竞争格局的,在供需格局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竞争格局是没有分析意义的,只有在供需格局相对处于犬牙交错的情况下,竞争格局的意义才会最大化,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快速降价来打击韩厂是没有意义的。

Q:玻璃基背光源布局情况?
A:短期来看,PCB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做玻璃基更多是出于直接显示的布局。短期来看,我们是为了配合MiniLED背光和小间距显示,中长期来看是为Min LED直显和Micro LED做准备。#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38家A股银行派现4900亿,3家股息率超6%

随着A股2020年年报披露收官,上市银行年度分红情况也全部得以呈现。

  整体来看,虽然受新冠疫情和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等政策影响,去年A股上市银行总体净利润仅同比增长0.7%,但分红水平仍保持稳定。其中,21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率超过30%;平安银行以12.1%的现金分红比例继续位居上市银行末尾,郑州银行则成为唯一一家不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

  此外,以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4.3%)为标准,截至5月7日收盘,合计有15家A股上市银行的股息率高于这一数字。其中,交行、北京银行、中行股息率均超过6%。

  上市银行合计拟派现近4900亿
  根据38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它们合计拟派发现金分红近4900亿元。其中,6家国有大行拟派现超过3400亿元,具体为:工行948亿元、建行815亿元、农行648亿元、中行560亿元、交行235亿元、邮储银行193亿元。此外,招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规模也达到316亿元。

  一个更为直接的数据是,截至目前,已有约27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度分红预案,占比约63%。其中,现金分红规模最高的10家上市公司中,前述7家银行均位列其中。

  除分红规模较大外,上市银行整体现金分红比例也相对稳定,普遍在30%左右。一位华南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银行资本内生能力有所减弱,但上市银行拨备和资本实力仍然可以支撑30%的分红比例;同时,保持稳定的分红也有利于银行后续再融资。

  数据显示,合计有21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率超过30%。其中,青岛银行拟每10股派现1.8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达42.8%,连续三年高居上市银行第一位。

  此外,江阴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也达到了37%、33.2%和31.9%,分别居上市农商行、股份行和国有大行首位。其中,招行每10股拟派发现金12.53元(含税)。

  回顾近三年分红方案,合计有12家上市银行至少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现金分红比例,包括工、农、中、建、邮储5家国有大行,招行、民生2家股份行,以及青岛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西安银行、常熟银行5家地方银行。

  此外,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3家股份行,以及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和渝农商行5家地方银行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保持连续增长。

  其中,2月初登陆A股的重庆银行披露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2020年度该行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73元,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31.5%,同比大幅提升12.5个百分点。

  郑州银行成唯一不派现银行
  另一边,仍有17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其中,郑州银行2020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拟以资本公积向普通股股东每10股转增1股股份。

  作为2020年度唯一一家不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郑州银行解释称,不进行现金分红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面对疫情的冲击,该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同时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加大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对净利润的增长带来了压力。

  二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而外部资本补充又较为困难,内源性的资本补充就成为了中小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径。

  该行表示,全行已制定并正在推进新的五年规划,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该行资本充足水平及风险抵御能力,以支持战略转型及各项业务发展。

  此外,贵阳银行、平安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仅19.4%、12.1%,位列上市银行群体末尾。其中,平安银行现金分红比例长期低于15%。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该行考虑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指导意见和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以支持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为兼顾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拟定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1.8元(含税)'。

  贵阳银行也表示,该行年度现金股利分配方案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顺应资本监管趋势要求,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适当留存利润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有利于加快战略转型,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更合理的长期回报。

  7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除关注分红率外,股息率指标(每股股息/市价)与股价直接挂钩,更被长期资金及机构投资者看重。

  整体来看,低估值且高分红的个股股息率相对较高,而二级市场表现较好的上市银行,在享受高估值的同时,股息率相对较低。

  因此,国有大行整体股息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股息率相对靠后。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1年一季度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为4.3%,传统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2%。

  以4.3%为界,截至5月7日收盘,合计有15家A股上市银行银行股息率高于这一数字。其中交行、北京银行、中行股息率均超过6%,分别为6.43%、6.2%和6.01%。

  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险资因为资产规模大、厌恶风险、追求长期持续稳健的回报,所以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偏爱业绩确定、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大盘蓝筹股,其中银行股最符合两类长期资金的选股标准。

  以险资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在已披露2021年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合计持有超过360只A股股票,股票市值近1.5万亿元。其中,险资持有17只银行股的市值在各行业占比最高,持股数量约500亿股,市值近5900亿元,占比40%。

  目前,险资持有市值最大的银行股是平安银行,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和平安人寿合计持有2475亿元;招商银行居次,和谐健康险、大家人寿两家险企合计持有该行1077亿元市值。

  此外,险资持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的市值分别为673亿元、634亿元、441亿元和2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大行、股份行外,还有多家险企跻身上市城商行前十大股东。

  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同时于2009年通过参与增资扩股购入杭州银行股份,目前持股比例分别为4.8%、3.97%;阳光人寿则在2017年通过定增入股北京银行,目前持股3.41%。

  此外,'平安人寿-万能-个险万能'于2017年中报首次现身上海银行前十大股东,至今年3月末持股数量达4.95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3.49%。南京银行则于2020年获幸福人寿自有资金大规模增持。其中,去年三季度末首次现身该行前十大股东序列,四季度又继续增持超过5000万股。至今年3月末,幸福人寿合计持有南京银行4.07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4.07%。

【A股上市银行6成分红率超30% 15家股息率高于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根据38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它们合计拟派发现金分红近4900亿元,其中,6家国有大行拟派现超过3400亿元,21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率超过30%。此外,以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4.3%)为标准,截至5月7日收盘,合计有15家A股上市银行的股息率高于这一数字。其中,交行、北京银行、中行股息率均超过6%。

随着A股2020年年报披露收官,上市银行年度分红情况也全部得以呈现。

整体来看,虽然受新冠疫情和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等政策影响,去年A股上市银行总体净利润仅同比增长0.7%,但分红水平仍保持稳定。其中,21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率超过30%;平安银行以12.1%的现金分红比例继续位居上市银行末尾,郑州银行则成为唯一一家不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

此外,以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4.3%)为标准,截至5月7日收盘,合计有15家A股上市银行的股息率高于这一数字。其中,交行、北京银行、中行股息率均超过6%。

上市银行合计拟派现近4900亿

根据38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它们合计拟派发现金分红近4900亿元。其中,6家国有大行拟派现超过3400亿元,具体为:工行948亿元、建行815亿元、农行648亿元、中行560亿元、交行235亿元、邮储银行193亿元。此外,招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规模也达到316亿元。

一个更为直接的数据是,截至目前,已有约27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度分红预案,占比约63%。其中,现金分红规模最高的10家上市公司中,前述7家银行均位列其中。

除分红规模较大外,上市银行整体现金分红比例也相对稳定,普遍在30%左右。一位华南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银行资本内生能力有所减弱,但上市银行拨备和资本实力仍然可以支撑30%的分红比例;同时,保持稳定的分红也有利于银行后续再融资。

数据显示,合计有21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率超过30%。其中,青岛银行拟每10股派现1.8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达42.8%,连续三年高居上市银行第一位。

此外,江阴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也达到了37%、33.2%和31.9%,分别居上市农商行、股份行和国有大行首位。其中,招行每10股拟派发现金12.53元(含税)。

回顾近三年分红方案,合计有12家上市银行至少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现金分红比例,包括工、农、中、建、邮储5家国有大行,招行、民生2家股份行,以及青岛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西安银行、常熟银行5家地方银行。

此外,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3家股份行,以及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和渝农商行5家地方银行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保持连续增长。

其中,2月初登陆A股的重庆银行披露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2020年度该行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73元,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31.5%,同比大幅提升12.5个百分点。

郑州银行成唯一不派现银行

另一边,仍有17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其中,郑州银行2020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拟以资本公积向普通股股东每10股转增1股股份。

作为2020年度唯一一家不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郑州银行解释称,不进行现金分红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面对疫情的冲击,该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同时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加大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对净利润的增长带来了压力。

二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而外部资本补充又较为困难,内源性的资本补充就成为了中小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径。

该行表示,全行已制定并正在推进新的五年规划,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该行资本充足水平及风险抵御能力,以支持战略转型及各项业务发展。

此外,贵阳银行、平安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仅19.4%、12.1%,位列上市银行群体末尾。其中,平安银行现金分红比例长期低于15%。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该行考虑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指导意见和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以支持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为兼顾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拟定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1.8元(含税)”。

贵阳银行也表示,该行年度现金股利分配方案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顺应资本监管趋势要求,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适当留存利润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有利于加快战略转型,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更合理的长期回报。

7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除关注分红率外,股息率指标(每股股息/市价)与股价直接挂钩,更被长期资金及机构投资者看重。

整体来看,低估值且高分红的个股股息率相对较高,而二级市场表现较好的上市银行,在享受高估值的同时,股息率相对较低。

因此,国有大行整体股息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股息率相对靠后。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1年一季度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为4.3%,传统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2%。

以4.3%为界,截至5月7日收盘,合计有15家A股上市银行银行股息率高于这一数字。其中交行、北京银行、中行股息率均超过6%,分别为6.43%、6.2%和6.01%。

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险资因为资产规模大、厌恶风险、追求长期持续稳健的回报,所以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偏爱业绩确定、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大盘蓝筹股,其中银行股最符合两类长期资金的选股标准。

以险资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在已披露2021年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合计持有超过360只A股股票,股票市值近1.5万亿元。其中,险资持有17只银行股的市值在各行业占比最高,持股数量约500亿股,市值近5900亿元,占比40%。

目前,险资持有市值最大的银行股是平安银行,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和平安人寿合计持有2475亿元;招商银行居次,和谐健康险、大家人寿两家险企合计持有该行1077亿元市值。

此外,险资持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的市值分别为673亿元、634亿元、441亿元和2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大行、股份行外,还有多家险企跻身上市城商行前十大股东。

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同时于2009年通过参与增资扩股购入杭州银行股份,目前持股比例分别为4.8%、3.97%;阳光人寿则在2017年通过定增入股北京银行,目前持股3.41%。

此外,“平安人寿-万能-个险万能”于2017年中报首次现身上海银行前十大股东,至今年3月末持股数量达4.95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3.49%。

南京银行则于2020年获幸福人寿自有资金大规模增持。其中,去年三季度末首次现身该行前十大股东序列,四季度又继续增持超过5000万股。至今年3月末,幸福人寿合计持有南京银行4.07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4.07%。

说明:三年定期也就3.85%,如果现在买入银行拿三年银行股大概率跑赢定期

评:
1,利空一些债券。
2,银行股投资价值越来越明显。
3,就像当年折扣封闭基金,吸引投资者加杠杠?
4,大市值银行不敢说,一些基本面好,分红好,持续性好的银行股,容易走出行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