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日各具特色的太原“四元”饭店】作者:文奇 丽芳

我是个五零后,用如今年轻人的话讲:年轻时也是个典型的“吃货”。因“嘴馋”,当时我几乎尝遍了太原各大饭店别具一格的菜品和美食,可以说对每家饭店的特色菜品如数家珍。

小时候,我的生活虽谈不上锦衣玉食,但也吃喝不愁。逢年过节,老妈总会买些糕点让我们兄弟姊妹们分食,家里偶尔还能开开荤,让我们解解馋。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好日子在我18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年,老爸患上冠心病突然离世,家里一下就陷入无米之炊的特别困难的境地。大哥二哥已成家另立门户,自顾不暇;三哥大学上了一年,因所有学校停课,等待毕业分配;几个弟妹年龄尚小还都无力承担自己的生活。面对家中发生的变故,能赚钱养活老妈和弟妹们,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天无绝人之路,没过多久,听说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煤矿招矿工,起步工资较高。那时,一般企事业单位学徒工工资是19.6元,转正后也就是20.6元,而矿工的起步工资是43.12元,且下一天矿井还可以补助0.8元,若一个月能出勤20天,就可以拿到59.6元的工资。按当时的生活水准,这些钱足可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

说心里话,对于下煤矿,我读过肖洛霍夫的名著《静静的顿河》,书中有对煤矿的描写,可我还是心存恐惧,因为听人说过,井下的工作艰苦无比又异常的危险。我想过逃避,毕竟平常上面有三个哥哥,我又长得比较单薄,从未干过重体力活,但看着老妈无助的眼神,思前想后,我毅然选择了担当。

我是从太原三中的学生直接变成了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煤矿的矿工。当时,我的心理压力及落差极大,幸好较高的工资给了我些许安慰。每个月工资一发,我留下必须的生活费后,剩下的全部上交给老妈,这样,老妈和弟妹们就可以过着较好的生活。

随着弟妹们年龄的增长,六弟和小妹下乡插了队,七弟做了市商业系统工程队的泥水工,我肩负的家庭经济压力才少了许多。那时候,自己手头也就有了些许的零花钱,供自己“心安理得”去“享受”。或者说是对自己那种艰苦工作环境的一种心理安慰吧。因此也就有了不时地呼朋唤友到太原各大饭店聚餐的“实力”,一般情况我们聚餐的人实行AA制,每个人掏个两三元钱就可以大搓一顿。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诸多原因,饭店全部是国营的,说来也就是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那时候能去饭店吃顿饭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由于我是个乐于与同事、朋友交流和喜欢热闹的人,也是个”馋嘴”的人,于是不忙的时候或节假日,总会吆喝上一帮“狐朋狗友”去饭店解馋。

可以说,那时候我们基本把太原市稍有点名气的饭店几乎尝了个遍,如:钟楼街的上海饭店,帽儿巷的林香斋饭店,旧开化寺的鸿福居饭店,开化寺后街的桃园春莜面馆,柳巷北路的柳北饭店,酱园巷的酱园巷饭店,桥头街回族风味的认一力饭店和清和元饭店,五一路原青年基督教会旁边的安乐元饭店,上马街西口路南的景和元饭店(后改名为晋东南饭店),府东街的永庆元饭店,五一北路路东的晋阳春饭店,南肖墙的南肖墙饭店,并州路的晋阳饭店,尖草坪饭店,小店饭店……

不过最具特色的是安乐元、永庆元、清和元和景和元这四家饭店,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仅剩下了清和元啦,想来有些遗憾。

位于五一路路西的安乐元饭店远近闻名,除提供人们喜欢的清真饮食外,它的外卖小吃花样非常多:麻花、芝麻烧饼、麻酱烧饼、麻团、凉糕、油咯扭……后来还引进过天津四大名吃 “耳朵眼炸糕”。这些形状各异、口感鲜香的小吃名不虚传,吸引了很多人,人们常常要排很长的队才能买到。

曾经辉煌的永庆元饭店经营过一段时间味道不错的头脑。尤其是冬季的清晨,会有许多老太原人前去就餐,一樽滚烫的黄酒,一碗冒着热气的头脑,一碟酸甜咸俱全的长段韭菜和一个圆乎乎空心的帽合子(里边有五香调料),足以让就餐人开启快乐幸福的一天。也不知是何原因,后来改为南肖墙饭店制作冰糕、冰棍的场所啦。

当然经营头脑最正宗还是清和元饭店,这个饭店一到冬季,总是食客如云。除其经营的头脑、帽合子和烧麦最地道外,该店最拿手的招牌菜——黄焖羊肉、四喜丸子、糖醋肉片、滑熘里脊等菜品,也相当受食客青睐,几乎是他们的必点菜。

景和元饭店位于市中心的上马街西口路南,也是经营清真菜品的。因为上马街西段有许多居民是回族人,所以它的食客也非常多。后来由于城市的改造,大量原回民的精美四合院被拆除,盖成了楼房。饭店也改名为晋东南饭店。专门经营晋东南地方特色的炒饼丝。

可以说,我吃过各式各样的菜品,也学会了做菜,这样自然就更方便了许多,想吃什么,就自己做着吃,既干净又卫生,还增加了做饭的乐趣。

尽管如今各类饭店多的不计其数啦,但想起以往那几个为数不多那些饭店当年经营的各种食品、菜品,至今都回味无穷。

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基本主张是,平常的世界是由四类对象构成的,它们都是表象。第一类由“现实对象”组成,如桌椅木石之类;第二类是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第四类是人类行为。这四类对象的存在都必定有根据或理由,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类都受制于充足理由律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充足理由律以其最普泛的形式宣称,凡事物无不具有关于它为什么如其所是而非非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释。充足理由律的这四种形式于是变为:(1)一个现实对象中的每一变化有一个原因;(2)每一真实判断的真理基于某种外在于它的东西;(3)一切数学性质基于其他数学性质;(4)每一行为都有一个动机。说得更简洁一些,在平常的世界上存在着四种必然联系,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因此,普泛形式的充足理由律拥有四重根。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必然性一一予以说明:

1. 因果关系: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

叔本华首先把第一类对象描述成一些直觉的、完全的、经验的现实对象。和概念相比,它们是特殊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只适用于这类对象。

《四重根》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讨论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宣称:在由物质性的东西构成的世界中,每一变化必有一个原因,“每一出现的事态必定继起于前于它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这个变化致使的。”(《四重根》53节)。这一原则不准有例外:我们通常称之为某一事件的原因的那个东西,仅仅是这个事件前边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本身必定继起于更前的变化。原因和结果就是以这种方式联系着的:如果第一个发生,那么第二个不可能不发生。这种关系被视为必然性的一种。

叔本华坚持,一个事件的原因只能是另一个事件:原因不可能是一个物体或者一种事态。物体和事态是由以因果方式联系起来的序列而带入或者推出存在的,这些事件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正在进行的自然世界的历史,就是说整个的物理世界。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他的想法。我轮起锤子打一个钉子,把钉子打进了木头。锤子的运动,即锤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原因。钉子的运动,即钉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结果。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原因和结果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叔本华认为对于一切原因和结果而言也是如此:一切变化,并且也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而现实对象本身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他的道理是,现实对象是实体——就是说,它们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于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他相信实体是无始无终的。结论是,现实对象不是变化,因此也就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但是,有一种诱惑,误认为现实对象是原因,比方说,以为锤子是钉子钻进木头的原因。但是,稍作思考就可以看出这是不对的。如果作为对象的锤子是钉子运动的原因,那就没法解释为什么钉子的运动发生在锤子运动之后而不是之前,而在锤子开始运动之前仍然是那样一把锤子。

正是由于叔本华认为变化而且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此他把因果律叫作“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按照这一根据律,在一个现实对象的状态E中的每一变化都是一个结果,它紧跟着在它前边的一个变化的发生而发生,这前边的变化就是E的充足根据,这充足根据构成了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一种包含着许多事件的复杂的事态;那些事件的每一个对E都是必要的,那些事件都凑齐了对E才是充分的。由于这原因本身也是一个变化,它就也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又有原因,如此等等,以至于无穷。举例来说,我用一个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棉花上,于是棉花起火,于是我们将趋向于说仅仅是我把这个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引起了棉花的起火——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那时正有一片云彩挡住了阳光,那么棉花还是不会起火的。那片云彩移开,棉花就起火,这样一来,仅仅是云彩的移动才是棉花起火的原因——但是,这也不对,因为我们还需要知道是什么使云彩发生了位移。很显然,这种追问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这个因果链条是无穷无尽的。

2. 逻辑必然性:关于认识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二类众多表象的那些对象是概念。概念都是抽象的,而且是一般的,把无数特殊的存在归在自己之下。概念若处于孤立之中就毫无用处,仅当其联合起来以形成真判断并且表达知识的时候才有用。但判断从自己的资源中却什么也提供不了;就是说,没有什么判断内在地就是真实的。叔本华坚持每一真判断必然地具有外在于它的某种理由,这理由构成了它的真理根据。

叔本华把构成真理根据的理由分为四类,他据此主张存在四类真理:逻辑的、经验的、先验的和元逻辑的真理。一个具有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另外一个或一些逻辑判断的真理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一个三段论基于它的两个前提的真理之上而具有真理。一个具有经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由经验的现实对象所构成的世界之上的判断。比方说,“猫在垫子上”具有经验真理,乃是因为它基于这个事实:一个经验的现实对象(一只猫)处于另一个经验对象(一个垫子)上面。一个具有先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感觉力和理解力的形式)的存在或者性质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两条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空间的性质;“若无原因,则没有事件能够发生”也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因果关系的性质。最后,一个具有元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全部思想的形式条件的判断。这就是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3. 时间和空间必然性:关于存在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三类表象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鉴于它们得依赖于智力而存在,就和现实对象和概念一样,也是些表象。时间和空间是内感受力和外感受力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之内,并加之于感觉材料之上,始有对现实对象的感知。然而,从另一种观点看,作为感受力向外的投射,时间和空间本身也是被感知的,是时间和空间组成了纯然的、先验的和被直接感受的那些对象;既然如此,时间和空间就是特殊存在,而不是概念。

和特殊存在一样,时间和空间也是由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有系统地相互连结,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第三种形式的根,名为存在的充足理由律。时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时刻组成的,颇像一条线上的点,每一时刻都与其他点相关也依赖于其他点而具有确定无移的位置,这一切一起组成了时间的充足理由。与此相对应,空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点构成的,形成了线、角、面积、体积,这一切都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因为其他的点、线、角、面积、体积也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换言之,任何给定的空间部分的几何学属性都各有其充足理由,那就是空间的其他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几何学属性。进而言之,相关的充足理由既非因果关系性质,也非概念性质,而为存在论性质(ontological)。就是说,如果我们问任何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it is as it is),那么在原则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这答案无非是说其他的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比方说,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一个给定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其所是,我们就发现这是因为的三条边如其所是。

叔本华认为,数的存在,因而算术的存在,依赖于在时间中计数的可能性,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算术是对时间关系的系统性的和直觉性的把握,此与对空间关系的把握而成就了几何学是一样的道理。

4.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必然性:关于行为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四类表象的对象是我们个体的自我。在自我意识的经验中,我们对这些对象得以直接认识。但是,虽然我们可以如此直接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的主体,而是意欲着的主体或者意志主体。换言之,在自我意识中,我们面对着自己,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别的东西的东西,而是看作发出意志行为的东西。叔本华争辩说,此论的理由是:认识着的主体不可能认识到他们是认识着的主体,这是因为如果某物是被认识的,它就被认作客体。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这一点,就是:客体,也只有客体,才是被认识的;因此,当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所认识的自我就不是认识着的自我,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叔本华说,那是些意志。

按照叔本华的说法,这却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勉为其难地拥有两个不同的存在:一个身体,一个意志。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而且是不可分的。然而,当我们是一个的时候,我们却知道我们自己在各自独立的两种方式中。我们从外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身体;我们也从里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意志。于是,这种存在于作为身体的我们自己和作为意志的我们自己之间的区别,是认识论上的区别,而不是存在论上的区别。

叔本华稍后又补充道:主体把自己作为意志来认识,这和说主体就是意志是等同的,两者都是相同的“我”。可是,他将这一等同说成宇宙中终极的统一,是不可能解释的;它可在直接知识(immediate knowledge)中呈现(given)。这之所以不可能解释,乃是因为,凡是解释,必定是关于对象以及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可这里的问题是一个对象和必然地不是对象的一个什么东西之间的等同。因此,这种等同根本是超越于解释之外的,我们只能把它说成众多奇迹中最杰出的一个。

叔本华对行为的解释,完成并巩固了从知识的角度把我们自己解释为双重的存在的说法。叔本华是这样解释行为的:我们确切地知道,每一行为的前边都发生了一件事,称为动机。确实,我们发现,一个行为若无动机,则殊难想象,那就和一具死尸没有原因地动起来相似。我们之所以这么想的理由是,动机就是原因:动机似乎是从内部看的原因,就好象从外面看意志则意志为身体一样。

大多数因果关系的实例,即机械的、化学的等等,我们知道因果关系是出现在那儿的,甚至看得清楚其必然性;但是,我们呆在那些事件的外边,对其内里的性质毫无所知。但是,说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事情就不同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确实具有从外面看的知识;但是对它们我们也有来自内部的知识。“我们可以说是站在情境的后边而得以发现一个原因产生了它的结果的这一过程的最隐秘而深刻的性质。”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于是就等同于现实对象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前者是从不同的途径认识的,叔本华就认为它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一个独特形式的根,这一次他名之为行为的充足理由律。它坚定地宣称:每一行为都有动机。

关于个体的意志,叔本华说的那些话,联系到他的要求一种明显的理由这样一种思想体系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意志等同于身体,那么由此可以推论:像其他现实对象一样,意志也是智力的创造物,因此也不能提供关于物自体的直接知识。与此同时,如果动机和行为就是原因和结果,那么动机和行为就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与之相关的推论就是: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导致另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如此而已,永远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还有一个理由,其对叔本华所说的思想体系没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的身体,从内部看来,是我们的意志,他告诉我们说,这一事实构成了他的“整个形而上学”的基石。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关于我们作为意志的自我的直接知识,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性质的把握,而且提供了对任何表象性的现实的内部性质的把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作为一个可以揭示整体的具体而微的部分。他同时相信,这种知识可以引导我们掌握物自体;因为“这个物自体,这个全部表面现象的根基,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直接地、非常亲密地就知道的,我们发现它就是在我们内部意志。”(《四重根》35节)这种从关于众多个体意志(wills)的知识到关于唯一意志(the Will)的知识的跃迁是可能的,因为个体意志是唯一意志的客体化,也是对唯一意志的某种揭示。

综上所述,充足理由律的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实中的四种必然性,因此,按照叔本华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自由的。

#品读经典#
《陈先发论》

文/叶橹

现在我要重点评说的是他近期一组题为“枯七首”的诗篇。他早些年写的诗,也偶有对“枯”这个字的涉及,现在来写这组《枯七首》可能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弥补吧。

我之所以特别瞩目这七首诗,可能也同我行将枯竭的生命体验相关。先来读一下他的开篇之作:

每年冬天,枯荷展开一个死者的风姿
我们分明知道,这也是一个不死者的风姿
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
但世上确有单一而永无尽头的生活
枯的表面,即是枯的全部
除此再无别的想象
死不过是日光下旋转硬币的某一面
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

之所以在开篇之作选择“荷”作为“枯”的描写对象,可能在潜意识中受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影响,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它既是“死者的风姿”,又是“不死者的风姿”,而让我特别欣赏的,则是“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一句。陈先发之所以把“枯”作为他对生命形式的感受和进入,也就是看重它处在一种“渐变”的状态之中。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如果不是遭遇意外事故,也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走向死亡的过程。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会一样,但“渐变”使我们可以慢慢地逐步地进入深层次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陈先发说它“令人着迷”的缘故。

我觉得这首诗令人着迷之处还在于,它所表达的那种对生命过程的淡定和镇静的态度。在“死者的风姿”与“不死者的风姿”之间所持的平等态度,引导和启发着人们生命的风姿。诚然,正如诗的结句所说,“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因为“枯”意味着饱经风霜之后的成熟,意味着“一览众山小”的高度。陈先发笔下的荷之“枯”,可以同时具有死与不死的风姿,那是因荷到了来年又可以重生,而人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可是为什么人在读着此诗时,并不会感到悲哀,反而在“渐进式衰变”中体验到一种“令人着迷”的心态呢?这就牵涉到艺术审美的纯粹性与超验性的问题了。陈先发在整首诗中所营造的一种氛围,就是让你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升华为对生命过程的沉迷与热爱。人是有自觉生命意识的高级动物,其一大特点就是明知要走向死亡,却不离不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透视一切而依然热爱生命,这就是我们能够从“枯”这一现象中发现它美的根本原因。陈先发深谙此道而以诗性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引领读者进入它所呈现的诗境之中。

接下来的《枯》之二,是从“荷”的枯转向了“我”的枯。“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视角的转换含有深意,而“窗外有樱花”更意味无穷。诗人的生命意识是主观的体验,而对客观的关注则是一种深入观察。诗人在主观上具备了生命意识的同时,还得对客观的存在保有强烈的生命关注,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陈先发这一首偏短的诗,实际上显示了他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作了一次优美而从容的环顾。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以客体生命的存在为依托的。诗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无论他的枯或荣,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客体生命相关联,所谓“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暗含的就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尊重和爱惜。诗人对客体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也是他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爱惜。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个体生命的枯与荣而丧失其运行的规律。我枯了而樱花仍在,这就是陈先发内心深处的感悟。

那么,他眼中和内心世界里的客体存在,就一切都那么美好吗?当然不是。“以枯为食的愿望/能否在今天达成一种簇新的取舍?”这正是此诗的关键转折点。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正是因为存在着美和丑的交相辉映,诗人主观上对美的向往也包含着他被丑干扰与侵袭。或许诗人也常常为两难困境所陷而难以抉择。所以他在诗中流露出“正欲全身而退”的念头。如果我们不妨揣测和体察诗人的心境,就仔细品味一下他的这些诗句吧:

我写作
我投向诸井的小木桶曾一枯到底

唯有皮肤上苦修的沁凉,仍可在更枯中放大一倍。
远处,
大面积荒滩与荒苇摇曳

当我枯时,人世间水位在高涨

什么叫作诗人的殚精竭虑,什么叫作忧患意识,进入诗人写下这些诗句时的内心世界,你就能悉心体味了。再来读《枯》之三吧:

枯枝和新雪依偎。
这久别之后,苦的形象,也是爱的形象

仅仅从“依偎”和“形象”这两个词中,我们便读出了无尽的温暖、驳杂的心态。能够从枯枝和新雪中读出温暖,才能够体味“依偎”一词的内涵,能够在苦与爱的交融中,窥测到生活的斑斓,才算是对诗人灵智的了解与把握。
诗人以一种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描述了客观世界和生活进程中的化简为繁的意向,仅仅在枯枝和新雪两个具象中,就发掘出如此丰满的生活内涵,充分证明了陈先发不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体验的诗人,更是一个沉浸在语言迷宫中的清醒的抉择者。他的那些饱含深情与机智的诗语,总是能够触及人的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像“一树枯枝披着雪的乱发,远行到我的眼前/新雪的霎亮让人恍惚、目盲”这样的诗句,真的有一种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还有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在冷风中听一声生涩的晚钟远去”,不仅有古风的余韵,更是一个现代人诗心的优雅呈现。

《枯》之四或许是这组诗中较为特殊的例子。它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以修炼为形式的苦行心态。诗中的“蝉蜕下空壳”与“灰色的旧袈裟”这两个意象,具有某种象征意味,陈先发也许是在不断的写作中饱尝了个中艰辛,所以对于“像蝉,吮吸词之树液”般着力于修炼,而在吮吸的同时,又必须扔掉乃至“多扔掉”些重负。在精神领域的跋涉中,他意识到佩索阿式的“我做过许多个/恺撒,但终不是,真正的恺撒”的自省,而在面对那具“圆寂的僧人”身上发生的奇异现象时,只能承认他的“眼,耳,舌尖依然会欺骗我们”。自己制造过偶像而不是偶像,一具僵尸式的偶像还在欺骗我们,诗人该如何抉择呢?“确定灵魂这只昔日的/笼中之鸟,今日是否仍在笼中”,终于写出了诗人对身处何地的询问。其实,有这种询问的人,又何止是他呢?

陈先发把这样一种处境的困惑也纳入到他心目中的“枯”的范畴,自然是意味着“枯”也只是过程中的瞬间而已。
(未完待续) https://t.cn/AigyPqL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文图:张越 张伟 刘超 尤佳 赵鹏诏 苟峰博 陶飞 刘登成 柳永泉 张得鹏 王燕 颉莉)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2023年考研备考在日新月异的影视发展格局
  • #我的橙人礼# 来到俊平的橙人派对 从下了地铁就看到有拿着伴手礼袋子的小姐姐了 见到了老白 丰丰和花花[笑哈哈]哈哈哈哈和微博里的他们一样 还看到了前阵子出现
  • 广州 - 深圳 去下暴雨 回来也下暴雨 ⛈️午餐:久违的老广味道 - 沙窝豉油鸡 幸亏先生今天及时劝说我穿雨鞋 不然今天小许的世界绝对只剩黑白色的烦躁晚餐:阳
  •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
  • #阴阳师手游[超话]#有一说一 zen工作室算是非常良心的游戏工作室了吧 过年要求增加氪金项目 ch立马在上半年安排了好多项目满足玩家的需求[打call]文案组
  • 眼见愿望即将实现,可偏偏,最终未能如愿…他是凋零的搬山一脉,也是可悲可叹的最后一任搬山道人,魁首。一个苍凉的英雄,一生奔波,却最终走向宿命,激起生命最后的回
  • 【投稿】这个omega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他见上一面就和他爸订下了婚约,田/柾/国指尖轻点着手中的杯壁想这得是有多大勾人的本事,才让那将死的老头能这么着急,不过在见
  • #婴儿辅食#宝宝吃果泥,我选虹宝果泥 ⭐️从安宝六个月我就开始给她添加辅食,米粉,通心面,小泡芙,最喜欢吃的就是果泥了。⭐️西梅果泥酸酸甜甜小朋友都会喜欢,而且
  • 屏幕的色调比较暖,要知道最近几代旗舰机,三星都在防蓝光上下足了功夫,这样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不适,可以更好的保护眼睛! 总结这样的一部宝藏手机很难不心动
  • 我也只不过比你虚长了几岁,却从你这里学到了太多,得到了溢到满出来的情绪价值:很多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是我想着你度过的,而在困难时刻,是想着你说过的话挺过的,爱你的
  • 在开赛前我并不认为我们很弱,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校队主力后卫,一个校队主力前锋(我)[允悲][允悲]一个校队替补边锋,我认为我们的牌面实力不差经过一段时间,体育老师
  • 如今赋予巧合特别的意义,就变成了——【奇迹】#超甜冰淇淋[超话]#[心]#超甜冰淇淋# 爱の影を追っている退屈な毎日が急に辉きだしたあなたが现れたあの日から孤独
  • 请在公号中浏览:6.18是宗萨钦哲仁波切生日,这是公号「画道众生」献给他的生日礼物。推荐大家去浏览他们公号里更多有关佛教的绘画故事!
  • 能做到这一点,再自称是吃货吧。能做到这一点,再自称是吃货吧。
  • 【鹅酱的好物分享 | 实用又时尚的夏季小饰品】其实啊,我猜很多跟我一样,除了出席某些正式场合,日常的着装还是以实用舒适为主吧,但我们一生要强的时尚打工人,就算是
  • !!
  • 男女同款尺码:S-XL现货秒发#好物分享##好物推荐# 每年都要买梅丽莎 一直从我女儿出生到6岁直到后来 梅丽莎再也没有她能穿上的尺码才放弃可惜她长大了只能穿
  • ” 学校校长孙学军说,考生到达学校后,每一个环节都已经做好调度安排,通过安全通道消杀、测温、核验身份后,由专人引导进入操场待考,开考前30分钟,有序进入考场。市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第四会 · 夜摩天宫会第四会,这时佛升向夜摩天宫,夜摩天王庄严殿座迎请如来,说颂赞佛,佛即入座(〈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至功德林菩萨又对诸菩萨说菩萨十无尽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