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超话]##中国[超话]# 《置身事内》快速解释清楚了中国政治经济的独特运作机制和逻辑,兰教授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在全书的上篇先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入、支出、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有几点印象深刻做一些整理。

1.

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差异:以公共物品的规模经济和边界为切入点,也可以帮助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分工上的一些差异。比如国防支出几乎全部归中央负担,因为国防体系覆盖全体国民,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省。而中小学教育受制于校舍和老师等条件,规模经济较小,主要覆盖当地人,所以硬件和教师支出大都归地方负担。但教材内容却不受物理条件限制,而且外部性极强。如果大家都背诵李白、杜甫、司马迁的作品,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而且有助于彼此沟通,形成共同的国民意识,在一些基本问题和态度上达成共识。所以教育的日常支出虽由地方负责,但教材编制却由中央主导。
2.

实际权威来自信息优势:单位领导虽有形式权威和最终决策权,但具体工作大都要求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专职办事的人员实际权力很大。比如古代的官和吏,区别很大。唐朝以后,“官”基本都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下派到地方任职几年,大多根本不熟悉地方事务,所以日常工作主要依靠当地的“吏”。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吏,实际权力大得很,是地方治理的支柱,不但不受官员调动的影响,甚至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清人朱克敬《瞑庵杂识》中有一位吏的自我定位如下:“凡属事者如客,部署如车,我辈如御,堂司官如骡,鞭之左右而已。”意思是说衙门就像车,来办事就像坐车,当官的是骡子,我们才是车把式,决定车的方向。

3.

政策与对策:为避免“鞭打快牛”,地方政府有意不让预算收入增长太快。另一方面,这也跟当时盛行的预算外收入有关。虽然地方预算内的税收收入要和中央分成,但预算外收入则可以独享。如果给企业减免税,“藏富于企业”,再通过其他诸如行政收费、集资、摊派、赞助等手段收一些回来,就可以避免和中央分成,变成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因此经常给本地企业违规减税,企业偷税漏税也非常普遍,税收收入自然上不去,但预算外收入却迅猛增长。1982—1992年,地方预算外收入年均增长30%,远超过预算内收入年均19%的增速。1992年,地方预算外收入达到了预算内收入的86%,相当于“第二财政”了

4.

土地财政的商业模式:“土地财政”的实质是“房地产财政”。一方面,各地都补贴工业用地,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了制造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增人口涌入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方的住宅用地供给却不足,房价自然飞涨,带动地价飞涨,土地拍卖的天价“地王”频出。

5.

地方债与房价: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有很多外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现实世界里,还债需要借款人手中实打实的现金,虚的效益没用。融资平台投资回报率低,收入就低,还债就有困难。由于有地方政府背后支持,这些公司只要能还上利息和到期的部分本金,就能靠借新还旧来滚动和延续其余债务。但大多数融资平台收入太少,就算是只还利息也要靠政府补贴。2017年,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和安徽等六省市外,其他省份的融资平台公司的平均收入,若扣除政府补贴,都无法覆盖债务利息支出。但政府补贴的前提是政府有钱,这些钱主要来自和土地开发有关的各种收入。一旦经济遇冷,地价下跌,政府也背不起这沉重的债务。

6.

光伏行业的变化:光伏就是用太阳能发电。2012年前后,我国很多光伏企业倒闭,全行业进入寒冬。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政府、学术界还是媒体眼中,光伏都是产业政策和政府补贴失败的“活靶子”。但假如有人在当年滔天的质疑声中悄悄买入一些光伏企业的股票,比如隆基股份,现在也有几十倍的收益了。实际上,经过当年的行业洗牌之后,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龙头,国内企业(包括其海外工厂)的产能占全球八成。该产业的几乎全部关键环节,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我国企业都居于主导地位。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之下,光伏组件的价格在过去十年(2010—2019)下降了85%,同期的全球装机总量上升了16倍。我国国内市场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装机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光伏已经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7.

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特点总结:这种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城市化过程中“重土地、轻人”,优点是可以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缺点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推高了房价和居民债务负担,拉大了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第二个特点是招商引资竞争中“重规模、重扩张”,优点是推动了企业成长和快速工业化,缺点是加重了债务负担。企业、地方政府、居民三部门债务互相作用,加大了经济整体的债务和金融风险。

8.

政府的未来之路:加大民生支出,也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随着工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业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创造就业的能力会减弱,这个过程很难逆转。所以大多数就业都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而后者离不开城市化和人口密度。如果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生产投资型政府”就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原因有二。其一,与重规模、标准化的工业生产相比,服务业规模通常较小,且更加灵活多变,要满足各种非标准化、本地化的需求。在这种行业中,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投资和决策机制,没有多大优势。其二,“投资型”和“服务型”的区别并非泾渭分明。“服务型”政府实质上就是投资于“人”的政府。服务业(包括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政府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也就是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但因为服务业更加灵活和市场化,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投入是间接的、辅助性的,要投资和培育更一般化的人力资本,而非直接主导具体的项目。 https://t.cn/R2WxQOQ

未来我国GDP增速会增加还是降低?
#gdp##财经##经济#
截至2022年1月24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在2021年GDP总量位列前三甲,对于2022年GDP目标,这三个经济大省同时锚定一个数字:5.5%。

这也意味着2022年我们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会在5%左右。抛开新冠疫情的因素,近几年我国GDP增速也都在6%左右。那么,我们未来增速还会像以前那样突破7%,甚至两位数增长吗?如果不是,未来增速会破5%吗?

一、要知道:人均GDP上1.2万美元后,GDP增速下滑是难免的

其实2021年GDP增速8%是建立在去年经济困境情况下的产物,算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尤其是四小龙的历史数据,我们GDP增速出现下探是难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是产业升级,国内工资会继续上涨,但低端产业将再次转移。目前我们也不例外,低端产业正在逐渐转移到越南。也就是说,人工成本会极大程度削弱竞争力,用工成本增加,对于工业和服务业产业都是一种拖累,这也没办法,因为“劳动速率”这段时间比较难快速提升,报酬会开始趋向于合理区间。

第二是原材料需求增加,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我们东部大部分日企都是做半成品产业,工业螺丝和零部件等,大家去查下日企和外企的制造,很多都是做这些,然后出口回到日本,再组装成汽车或家电,最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时候本国工业原材料着重依赖进口,需要提高汇率,民众用品大量进口组装并消费,低端企业外流,从而形成本土消费趋于便宜丰富,这是走发达国家的一个步骤,当下汇率的提升也会导致本土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
第三是城市化成熟,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将人从自然转向工业,提升生产力最快的途径之一。我国每年城市化率可以推动GDP达1%的增速。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4%,每年有1.5%的人口进入城市,从农民成为工人或技术人员,甚至商业人员等,生产效率都极大化,一个小田经济的农民一年GDP恐怕不足2万人民币,但成为工人后,一年可以生产出10万的商品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为什么就业率一直都是我们重点推动的,而土地的集约化和专业化,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十个农民还没一个农庄承包商种出来的产值多,当参与劳动数量趋向于饱满时,GDP也会减速。
可见,按照以往达到人均GDP1.2万美元的国家,难免都会推动福利政策的提升。可是,这个时期,往上还卖不动高新技术产品,下做不了组装零部件,中间是最难的,GDP提速也会变慢的。
二、我们谋求的:一直都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快速崛起

毫无疑问,未来我们GDP增长取决于中国央行的利率政策以及发展模式。如今看来,2022年央行大概率会降息降准放宽货币政策。这里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四季度经济走弱,只剩4%增速;
二是劳动密集产业转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天量流动性。
毕竟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结构,现有任何经济学模型都不能直接套用。我们设定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这个历史使命逐渐完成,所以未来很难被重新启用,除非遇到重大经济海啸。
其实前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城市化发展,大量自给自足农民变成城市一环,给经济带来活力。

要说2021年的经济增速超过预期,本身就是因为疫情不可预估的。但是我们谋求的一直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的快速崛起。快速增长导致的问题或有很多,包括社会结构和价值判断等容易分化,显然是不利于稳定的。
如果想要GDP,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释放更多资金,不停的QE就能实现。然后央企国企新建更多地铁、公路、 医院、学校和旅游景点设施等,非常容易就能把GDP拉到两位数。但代价也是昂贵的,大部分钱会集中到部分人手里,贫富差距拉大,遇到游资热钱应对能力也会减弱。

可以说,单纯靠发债撑起的GDP,并不健康,只是人为加速了发展进程。也许你羡慕日本韩国的工资,但是他们社会阶级固化,利益链条之紧密也是油泼不进的。
要说我们的北上广深高大上吧,但是你看到他们走路都带小跑,连个星期天都不能放松,还会羡慕吗?

可见,所谓经济发展,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给自足也许不能发财,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是城里人可以奢求的,有钱不代表就幸福,国家发展也不仅仅只有赚钱一个目的。
三、我的总结:未来20年,我们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GDP的创造者是人,也就是人均GDP*人口。GDP衡量的就是全社会人口,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但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贡献GDP,首先要确定主力。

我做个假设:低学历高体力要求的行业,20岁开始打工或做学徒,25~30岁达到体力巅峰;高学历要求行业,28岁参加工作,35~40岁达到经验巅峰。这样25~40岁年龄段构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主力。
看看上图,我们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劳动力的巨幅增长,但2015年到达顶峰以后,趋势开始反向。
当前我们经济发展的新高度,来自于90年代左右婴儿潮们的贡献。2022年出红圈的劳动主力,对应红色线段之间的0~14人口。劳动人口负增长,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在未来社会总劳动时间只会缓慢走跌。

如此看来,我们只能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A提升劳动者个人能力和B提升劳动者所依附的产业等级。分别来看,A顶尖精英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但一般高学历人才的饱和程度越来越高,这条路不需要多讨论,全民教育的增长效果已经走过了最巅峰。
而B产业竞争在今天已经白热化,中国在各方面都努力抢占全球最后的产业高地,这个将是一个长期而反复漫长状态。但很明显的是,不可能再像以前产业升级这么顺利,就算商业上成功了,也可能引发他国政策上的贸易保护,因为这次是直接蚕食他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一直有,但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帆风顺。

最终,我们还得回到人口,再看看这张图,那就是25年后的未来,10年内预测会有下跌40%。
我们说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实际上由于这个问题的日益严重,另外加上房价和养育成本等因素,一胎的断崖在几年前就开始到来,而且来得比上面一个图还陡,达到6年50%。
虽然因为有累积的二胎释放,近年出生人口骤降还不至于这么猛,但一个真正的人口预测专家说得好,二胎是建立在生一胎以后的二胎,未来将不会有那么多存量二胎可以用来对冲。
那么,总结就是:未来20年,我们大概率还能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产业升级的方式对冲劳动人口问题,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最后的话: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那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当然,我以上的预测在是不考虑科技大爆发的情况下。但事实上,5G、物联网和可控核聚变等新科技都有可能引起变化,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了,那么我们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作为普通民众和创业者,我觉得要做好在较长一段时间告别5%以上GDP增长的心理准备,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水涨船高,坐享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提升个体竞争力,才是王道。

隆基股份电话会议20220120

IR总监吴总

这周以来,硅料与硅片价格均有所反弹。去年12月开始全行业去库存,上游价格有所下跌。前日印度市场宣布对进口电池和组件征收关税,各国有抢工的情况,硅料最高价格已经到了240元以上的水平。随着硅料扩产进程加快,上下游博弈的情况还会比较严峻,如果下游需求持续疲软,那么到今年2季度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将加剧。组件端目前没有大幅增长,目前做的是去年12月顺延过来的单子。硅片产能已经超过350GW,硅片公司开工率修复,主要是因为春节前囤货、国内需求修复,考虑到疫情反弹影响,需要提前囤货抢工。公司组件保持平稳增长。

全球需求硅片:200-240GW之间。
全球硅片产能支撑:240GW。
如果上游硅料价格不减,组件则会持续1.9元以上的价格。
一些大型国企央企今年对于光伏项目利润率的预期有所上调,去年下半年是6%-6.5%,今年到7%以上,而且都是要配储能的。
组件如果在1.8元左右,项目达成率会在70%-80%
组件如果在1.9元左右,项目达成率50%-60%左右。
到一季度末硅料新增产能15-16万吨,支撑硅片产出60GW,上游供给提升。
但是如果上游价格持续走高,那么项目达成率则下降,产业链上又会出现过剩的情况。
如果大型国企推迟开工,推迟到4季度,又会促使价格反弹的情况,需求持续顺延。

1. 公司利润率指引?
出货指引硅片端90GW,组件60GW。利润率不做预期,中性预期有15%以上的增长,但是实际情况还要再看产业链。

2. 公司最大的供应商与下游客户是谁?占比是多少?
硅料:国内大型硅料商,长单合作,最大的通威,其他的大全、亚硅、晶科等等。硅料国产化加大,进口硅料有所减少。
客户:分布式较小,大的经销商澳洲ONE STOP与印度的电站开发商,电站的话是国内的国企央企。

3. 印度对进口电池和组件征税为什么会增加需求?
去年3月印度政府决定对进口的电池和组件征收高额关税,进口电池是25%,组件征税40%。
从2022年4月1日开始实施,所以现在印度有抢装的情况。但是到4月1日后,印度的需求会有所减弱。

4. 产能过剩风险?
公司认为光伏是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是一定的。去年开始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在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持优势。目前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电池和组件已经过剩很多年了,龙头企业会拿到越来越多的份额。

5. 硅片与组件出货,国内海外拆分?
硅片:主要是国内为主,占比85-90%。 55%左右自用。
尺寸方面都是大尺寸182, 占比70%以上。
组件:40-45%国内,55%是海外市场。

6. 对于美国行业风险的评估?
美国政策与需求的变化比较大,对进口的产品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美国市场没办法实现自主供应,尤其是要依赖东南亚的产能。但是如果我们解决了进入证明的问题,那么东南亚的产能还是可以正常进口的。这个市场波动也比较大,我们还在观察。

7. 多晶硅的瓶颈隆基怎么看,2022-23价格范围?
多晶硅其实不存在瓶颈,只是产能爬坡慢,而且硅片
今年有效硅料供给85万吨今年,支持300GW的硅片产能。
今年需求端也就是250-270GW之间
多晶硅量短缺也就是对于硅片厂商来说,而不是对于需求端。(去年硅片厂新进入者大增)
今年一季度末,16万吨的产能会爬满,其他硅料企业也会产能爬坡。二季度还能有4万吨以上。到2023年,硅料可以满足400GW以上。也是进入到过剩的状态。硅料企业加速扩产,避免竞争格局恶化导致出局。

只是在春节之前,硅片需求加大,有抢工的情况,所以硅料价格又有回升,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2022下半年维持200元以上的水平很难。

8. 公司今后几年的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情况?
公司扩产计划还没有公布,行业波动较大,公司也在不断调整。去年开始,我们已经适当放缓了扩产节奏,与前几年相比,扩产控制。所以资本开支也有所减少,今年也就是在100亿左右。

9. 2021年组件利润为什么比硅片高不少?正常水平是多少?
其实去年利润主要是来自硅片,组件是一体化利润,组件是以自供给的硅片的成本来算的,去年四季度87%的组件利润来自于硅片环节。今年组件的利润应该会变好,随着行业上游情况的改善。

10. 需求有波动,需求端在等待价格下跌后再开工,需求会不会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
组件价格保持在1.8元比较合适,根据电站客户对于项目收益率的标准。去年国企、央企的项目达成率很低,因为组件达到了2元左右的水平。还是要看今年组件的价格到达多少,总的来说组件1.9元,那么开工困难,分布式的需求受组件价格冲高的影响小一点。2022年分布式方面,巴西有抢装的需求,因为2023年巴西会增加分布式装机的相关税费。

11. 硅片价格战的可能性?
目前硅片需求比较强劲,国内需求有所恢复。如果到今年2季度,国内的需求没有大幅度恢复的话,那么上游硅料、硅片、组件,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组件环节,头部企业与二三线企业的竞争已经开始了,价差非常明显。

12. 晶科选择了TOPCON,没有选择异质结,隆基是怎么看这种选择?
隆基没有战略二选一。TOPCON成本更低,转换效率达到24%以上的水平,与现有的技术也是兼容的,但是能不能持续降本,能降到多少还不知道。HJT工艺简单,更适合薄片化、双面化,转化率更高一点,但是靶材方面形成了瓶颈,能不能解决靶材替代的情况是关键。HJT目前成本更高。我们没有确定技术路线,公司还在不断研发,除了这两个之外我们也在研究其他的新技术,确定了之后再会上量。

13. 2022年的扩产计划?
目前来看,公司还没有出今年的扩产计划。我们对扩产谨慎,由于整体行业的情况。

14. 如果行业需求集中在下半年,价格怎么下来?
我们看产业链供给能力,每个季度都在增加,所以价格一定是向下走的。由于去年的产能缺乏,硅片也在往大尺寸、薄片化的趋势演化。目前单瓦的硅耗在2.65g的水平,今年有机会能到单瓦硅耗2.6g的水平。硅片相对于硅料来说,有一个25%的缺口。但是如果需求集中在下半年,可能价格也会有小幅度反弹,需求拖到4季度去做,这种情况也是常常发生的。我们也在和客户沟通,不要把需求都集中在下半年。

15. 亚洲硅业、东方希望的产能情况?
亚洲硅业原计划去年4季度释放3万吨,上半年可以投出来,还有3万吨今年 3-4季度投出来。全球有效供给会到82万吨 ,今年如果硅料扩产慢,那么硅料价格还是比较坚挺。
需求端目前有喊到250-260GW的,供给也就是能做到240GW。这种情况和去年年初差不多,就是对需求非常乐观。去年,整个行业非常乐观,也进入了许多新进入者,大家对于行业的展望有差异,所以加大了行业的整体波动。

16. 行业350GW的产能,尺寸分布?大尺寸占多少?
去年硅料短缺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需求向大尺寸转移。市场大部分需求是大尺寸,70%-80%的产品需求是182、210,182应该是超过50%。今年主流就是182产品,隆基来说70%以上是182产品。#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签约仪式上,陈兴华代表颍东区政府与嘉兴市东联纸业有限公司、浙江美尔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威德隆机械有限公司和玉环茂喜阀门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线上签约。据了解,
  • 【00后郑州志愿者:当好小区守门人,不放进一位患病者】2003年出生的张宁目前是郑州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在2003年9月份的时候,姐姐在姐夫家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离家
  • 210617 @苏晓彤 小红书更新 LOOK1: 连衣裙|SHUSHU TONG @SHUSHUTONGstudio 耳饰| LOOK2: 西装裙|WooHa
  • 2,时光荏苒,随着两个人恋情的发展,他们是认真且长期的,甚至都把将来两个人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就叫:糖糖。[委屈]霍尊《卷珠帘》的制作人田汨则直接说陈露是撒谎,
  • #斯堡高商# 为了支持正在与疫情做斗争的医务人员,一个实践社区开放了防护面罩模型。Yasin Sayin 是斯堡高商的校友也是一名工程师,他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用
  • 今年过去一大半啦[太开心]上半年的嘻嘻哈哈令自己的荷包大大的瘦身属实焦虑[泪]不过也是为下半年的在铺垫[哈哈]明天是小炜转造价的第一天.希望一切顺利,赚大钱我和
  • !!
  • #光伏板块 hq1544[股票]# 所以逻辑的顺序我觉得是迈为股份、阳光电源、中环股份这样子的顺序#A股##价值投资#【三亚发放两项农业补贴逾2000万元】中央
  • 南 无 密 栗 多   哆 婆 曳 娑 诃每逢农历七月,我们连续每天唱一百零八遍《报父母恩咒》连续十天,我们以此报答生生世世父母养育之恩。当今世界灾难的根源就在
  • 佟丽娅说:陈思诚跟我解释,那天晚上在泰国走进他房间的两个女孩,其中一个男的,所以他不算出轨。 佟丽娅这样自我安慰都可以,太厉害了,只要不是女的,陈思诚怎么来都
  • 对于近期SNH48林舒晴应援群清理人员事件进行说明:2021年8月9日晚,应援群内发布群公告,因应援群人数已接近饱和,为以后能有更多的iqing加入,应援会决定
  • ⚠️我家不管日本直邮店还是现货店都是日本本土的日版货。只能说还是蛮单纯的,别的网红要晒也只是露个车标包包什么的,假装是背景拍进去,不会像何雯娜这么明目张胆的发出
  • #安利# #种草# #七夕# 8.10~12期间可爱的AP贝壳限时满2000立减100[打call][打call]超级显白的浓绀OP,温柔的淡紫和淡粉OP现在都
  • #运鸿集团##李玉保#,so[照相机]#运鸿集团##李玉保#,运鸿集团,李玉保,hqs[照相机]##建议为空巢青年提供身心健康等服务##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
  • 2000年12月14日,13岁的梅西在一张纸巾上签下了自己稚嫩的名字,从此,巴萨拥有了伟大的梅西。他在巴萨8次夺得西甲金靴、6次夺得欧洲金靴。
  • 霍华德,35岁,04年首轮第一顺位。詹姆斯,36岁,03年首轮第一顺位。
  • Maybe我还是对一些人充满期待今天有人来问我 我的名字是网名是什么意思 很难得有人会关注到这个点,这是我心情输出的一种方式 第一次有人注意到我都觉得感动 哪怕
  • 据悉银赫早前看过演员崔汝珍作为特邀嘉宾参演过的《极限震撼》被其独特的风格和演出魅力所吸引,最终决定出演,在一番思量之后,最终决定出演共11场戏份中的Bollo(
  • 【广州#鹤洞大桥全封闭施工# 公交线路有调整[话筒]】广州鹤洞大桥将于8月13日23:00时起围蔽施工,封闭期约6个月。8月14日首班车起,将临时调整公共汽车6
  • 瓦纳卡湖最著名的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孤独的瓦纳卡湖中树,南岛的天气向来不稳定,在经历了连续几天风雪的皇后镇之后,意外的在瓦纳卡迎来了晴朗的清晨,于是如愿拍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