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金刚经》解义——第十九讲(1)

作者:戴树增

第十九讲(1)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句话是说如果你要这么想,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错的。你若想如来要具足相故,也是不对的。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具足相故是不对,不以具足相故也不对,这个本来说的无实无虚,这两个你只要偏一面都是错的,两个是一合相,是一体的。

他不一定是具足相故,但也不一定是不具足相故。还有后面说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说断灭相。如果要说断灭相,我们会进入顽空。这个大家要知道。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在这里,说修法的时候有一个重点:菩萨于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所谓的忍和法:实际上是面对当下的种种感觉,就叫法。

得成于忍,是没有忍的心,所以叫得成于忍,实际上没有忍。如果有忍的话,还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因为我相都没有了,所以得成于忍。有人说“得成于忍”有忍辱的,它里头有相的。实际上佛在这里说的是究竟义,是没有相的。

也就是我们在修一切法的时候,所谓的一切法,就是我们的生活,在生活当中都没有我。

在生活当中,实际上以布施为主。所谓的布施,就是你的生活。举手投足,无论做什么,在无我的状态下,都是布施。所以在这个状态下,于一切法中体会。

这一切法包括种种,我们说的有相的、无相的、非无相的,种种的感觉,包括自己的念头,你可能在生活当中都会体会到,这个是一切法。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法,我们内心的感受也是法,这必须要了解。法到最后,人无我、法无我、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必须要有的。以后在修行的时候要出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产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结合本体就产生另一种奇妙的现象,就叫妙法。

以后当你的心回归到佛的如是心体了,在如是心体的状态下,遇到一个人,你要度化他。这个人可能特别需要你的神通,你展个神通,他就信;不展神通,他就不信。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法,这种法可能是你心中的密咒,你在心中念动咒的时候,宇宙当中的一种能量体,和你相合的就会感知、就会变化。而这种法实际上外面是不见的,但别人看到的现象是神通,实际上是你内心起的一种变化。也就是说,当你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就会变成真实的。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菩萨泼出去的水能够收回来的。这是真实的。

当然,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宇宙的一切法能够收回来?他告诉你一个原理,因为你的心是如来本体,如是本体,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比如你在凡夫的时候可能做过一件事,做过会受不了,可它就在这个如是体里,如是体好比是乾坤袋,你的东西就扔在这个袋子里。日后当你修成的时候,你就有办法把这个袋子打开。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菩萨能做到,心和法完完全全融合成一体,法即是心,心即是法。

我们现在只能做到我们的心,暂时还不能做到法。为什么?我们修行要先让我们的心清净,但是心清净,你的法还没有成就,还没有达到清纯。那么你的心和法就还没有达到一体。心和法达到一体叫圆满。

在空藏里,你的心先空,这也就是说的空藏,但是法属于不空藏,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是空不空藏。宇宙当中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拿回来的,因为东西就在那里头放着。这有一定的道理,可能和某一种道理相合,也就是不灭,因为因果不灭,你造作的因果就在空体中。除非你修成了,能把它转变。解铃还需系铃人,就是这道理。

比如我以前杀过一个青蛙。等你修成时这个青蛙也得度,等于救了它。因为它转成你的冤亲债主,你自然会救助它。因为你欠它一条命,它就因你得道。

而得度真正的实相是,它也从来没有死过,它只是色身丢过一次。丢过一次的色身产生了一种痛,因这种痛让它恨你。可是你给它带来解脱,它又得到一种欢喜。因为前面是痛,后面是喜,已经洗掉了冤仇,这等于把它转化了。

所谓的还它或拿出来,实际上就像一个念头,当你把这个念头转过来的时候,等于把丢到大海里的东西拿回来了。因为你把它转过来,等于是拿回来。当你出现一个不好的念头的时候,回收观照自心,这个念头已经转过来了。就等于原先放出去的那个收回来了,就等于拿回来了。

也就是说,你的业力肯定是放射出去的。因为你那时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可是当你把它转过来的时候,知道它是菩提,它就转过来了,是不是又收回到你的心里了?等于放出去的又收回来。

只是这些微细的东西你们没有体会,而以后的法却是在这个微细当中产生的。微细到外面已经不见相了,等你见到相已经转过来了,你已经是菩萨。你内心的一种感觉,别人永远不知道。

有个故事,说观世音菩萨有一次出去,碰到几个强盗。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相,身上带着很多珠宝。那几个强盗就起了歹心,去抢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把珠宝全都放在石头上,让那几个强盗去抢。抢到手里后,观世音菩萨问:“你们得到了吗?”强盗一看,手里的珠宝全没有了。强盗看到观世音菩萨有神通,又来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说“你们看,又在石头上。”观世音用手一指,那些珠宝又跑石头上去了。

这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内心当中的一个念,已经成法了,那个东西就会随着念而变化。这个我们管它叫化身,能够幻化种种。这种法性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也就是空藏和不空藏,这两者基础上。神通寓示已经证得了空藏和不空藏,他能达到这两种,才可能有神通。

有很多外道,他们也有一些神通,但有很多神通是拿不出东西来的。比方说他天眼开了,他能知道你的过去未来,能知道昨天你遇到什么事,这个他能说清楚。但是他幻化物质的能力没有。因为那个幻化物质的东西,必须要到不空藏里。这也就是古代禅师说的阳神和阴神的区别。

阴神和阳神在究竟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不究竟的。

神就是佛说的小法者,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但是阳神不同了,阳神已进入到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已经步入到须陀洹果了,到了这种程度,无相的时候,才可能成就阳神。

阳神指的是色界天,阴神指欲界天。有个公案,两个修行人入定,都到西湖边去。出定后,一个从西湖摘一朵花回来,另一个也摘了一朵花,却什么也拿不出来,那就是阴神。阴神和阳神是不一样的。

至胜而不满

花为情而开,情为谁而留,缘为谁而种,爱为谁而生。你若孤帆远去,我便独自倚阑。你若生死有约,我便长存发荆!直到月落西楼,直到日上三竿,更直到天之尽头!

不禁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那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茫茫山野,究竟是谁?竟如此大胆,在这初开的土地上偷偷埋下了爱的种子,惹得世人为此而沉轮颠倒!又竟是谁,让她绽放光芒,使爱为情而种,情为爱而生!

还记得那年初一语文课堂上的哪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吗?哪可是正豆蔻年华的年纪,又是奋发图强的时节!可对她来说,已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份。

作者:韩翃(唐代) 鉴赏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也不知道怎么样,每次想起这首诗,都倒觉情深!痛去了挚爱的呼唤,章台柳,今在否?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所写的《你是怎么看待“情”这字》和《底事谁负了谁》等,虽然不是每一个人的境界都能达到这么高,好像出家是的。其实就是为了———至情,怎么有的人走多了路,因为她只想到至胜,可忽略了至情!若想到了,她会感到可悲,怎么她就没有至情的人儿呢?又底事什么原因铸就了她的此生!


命运往往就这么弄人,好像那些美丽的流传,都是至情了!底事不满意的人生却往往长出美丽的情儿罢了,那你就不会去羡慕了。

人生底事为了至胜,还是至情!其实就是两者都要,只是要学会不要错过,刚好便可以了。

———惜缘 ​​​

你若没有生、也没有灭,你了知性又存在什么地方呢?(宣化上人)

揽尘成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因为“明”和“暗”这二种的色,还有其他种种有形有相的色,互相来影响。

“于妙圆中,粘湛发见”:在你这妙圆的心里边,和这湛圆的性相粘。“粘”,就是胶着到一起了;“粘湛”,黏这个湛圆的性。在这种相形之下,就发出来一种见精。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由这个见精掩映到色相上,和色相结到一起了。前边不说“结”吗?这就“见精”和“色”结成到一起了,于是就变成根了。“映”,就是映照,照到色相上。

这个“根”的名目叫什么呢?“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根”,也就是清净四大,这地、水、火、风。四大怎么叫“清净”呢?因为这种四大的形象非常微细,很微细很微细的,不是肉眼所能看得见的,是佛眼、法眼、慧眼才能看得见的,所以就叫“清净四大”。

“因名眼体”:这四大地、水、火、风,因为互相都有连带的关系,这个地方就给它起名叫眼的体。

“如蒲萄朵“:眼睛就好像葡萄粒,这叫“蒲萄朵”。

“浮根四尘”:眼根有三种的意思:(一)见精,这是一种的分别。(二)胜义根。(三)浮尘根。按着修道来讲,你若是修好了,这个眼睛叫“胜义根”;你若不修行,它的名称就叫“浮尘根”。“浮根四尘”这“四尘”是什么呢?就是色、香、味、触这四种的尘。

“流逸奔色”:怎么叫“流”呢?就好像急流,水流得很急地,归到壕里头,所以好像怒涛赴壕,这是“流”。

“逸”,就好像纵火烧山,它什么地方都跑;逸,就是各处奔跑。怎么叫“奔”呢?就好像骏马奔驰一样的,骏马跑起来很快。奔什么地方呢?流逸奔色;奔到色尘上,都着住到眼色上。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因为“动”和“静”这两种的形相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因为有动、有静,中间就发生了作用了,所以在这个妙圆的真心里边,黏这圆湛觉性,就发出一种听觉的作用。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听觉的作用“映声”,这个听精和声尘就结成到一起,于是就变成根了。“卷声成根”,也和前边那个“结色成根”一个样的。

“根元目为”:这个根本来的名目,也就是“清净四大”:四大里发生出来的这个功能。“因名耳体”:给它起个名字,就叫“耳体”,耳朵的体。耳朵好像什么呢?“如新卷叶”:就像新卷的荷叶、莲华叶子似的。

“浮根四尘”:由这个浮根四尘,“流逸奔声”:所以在这浮尘根上来讲,它这种的流逸,就和声尘相混合了。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由“通达”和“壅塞”这两种的体相互发生了作用。

“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在这妙圆心里边,就发生一种嗅觉。

“嗅精映香,纳香成根”:这嗅精和香尘映照着,它纳这个香,所以就有了根的作用了。鼻嗅香的“嗅”,就是“纳”。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根,它的本名是清净四大。

“因名鼻体”:因此又给它起名,就叫“鼻体”,鼻子的一个体相。

“如双垂爪”:这个鼻子,好像双垂的两只爪。

“浮根四尘,流逸奔香”:在浮尘根上,这色、香、味、触“流逸奔香”,它是趋向香尘的,和香尘结成一起,所以这个鼻闻就贪香味。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什么叫“恬”呢?就是恬淡没有味。舌平常什么滋味也没有的,因为遇着味了,它就会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由这个“恬”而变成知道味。

恬变这两种的关系相掺杂着,“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在这妙圆心里边,黏这圆湛的觉性,就发生一种作用,就是尝觉。

“尝精映味,绞味成根”:尝觉和味相掩映,和味道绞和到一起,好像绞成一条绳一样,分不开,所以就有一个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根本来的名字,就叫“清净四大”。

“因名舌体,如初偃月”:这个叫“舌体”,这舌头好像偃月似的。“偃月”,空中的月亮在月初没有圆满的样子。

“浮根四尘,流逸奔味”:这浮根四尘是趋向味道。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由“离”和“合”这两种相摩擦。

“于妙圆中,粘湛发觉”:在这个妙圆心里边,发生一种的感觉。

“觉精映触,抟触成根”:这种觉精的作用和触相掩映,和触抟到一起,成了一个身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身根本来的名目,就是“清净四大”。

“因名身体,如腰鼓颡”:并给它起个名,就叫“身的体”。人的身体,就像有一种叫“腰鼓颡”的鼓。

“浮根四尘,流逸奔触”:这个浮根四尘,都趋向到触尘这个地方。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这是讲意根了,意根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就生了;后念生、前念灭。生灭这两种,好像水波浪似的,一个跟着一个跑,相续不断地。

“于妙圆中,粘湛发知”:在你这妙圆的心里边,和这湛圆觉性黏到一起,发出一种知精。

“知精映法,揽法成根”:这个“知”,是个“意”,意有知的功能。这知的功能,和这个法尘相掩映,和法就搅到一起,揽这个法,就成为意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意根本来的名目,也就叫“清净四大”。

“因名意思”:给它又起个名字,就叫“意思”。为什么不说“意体”呢?因为这意没有体,所以就不说“意体”,而说“意思”。

“如幽室见”:这就好像在一个幽暗的房子里边,有一种见一样。

“浮根四尘,流逸奔法”:意这个浮根四尘,就是趋向法尘这一方面。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

“阿难”哪!“如是六根”:像上边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由彼觉明”:“由彼”,由这个妙圆的真心。这个“觉明”,也就是妙圆真心,也就是如来藏。

它本来就是如来藏性,“有明明觉”:本来“觉明”这个“觉”,本体就是明的,不须要再加上一个“明”。前边不讲就好像如意珠?如意珠本来是有光的,并不须要再给它加上一种光。可是因为在“觉”上又加上一个“明”,就成了妄明、妄觉,明也不是究竟真实的,觉也不是究竟真实的。

“失彼精了”:把它本有那种的精──见精、闻精、嗅精、尝精、触精,和知法这种的“知”,都失去本来的样子,失去本来的功能了。

“粘妄发光”:因为和妄明、妄觉相混合,相黏到一起了,所以发生了一种妄的光。这种光,并不是说有什么光,不过就是发生它一种作用。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在前边所说的道理,“觉”上不必加“明”,因为生了一种妄念,加明在觉的上边,所以就变成妄明和妄觉了,这种“明”和“觉”都不是真的了。失彼精了,就把它本来那种精神都失去了。所以就“黏妄”,发出一种见分的光,这就是属于第八识见分的光。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因为这个,所以阿难,现在你离开暗、离开明,明、暗二相都离开了,见体就不存在了。为什么你有个“见”呢?就因为有明、暗这种的因缘帮助你,你才可以见;你若没有明、暗了,见体就也没有了。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你离开动、离开静的景象,听的体质也没有了。“质”,也就是体质,也就是它(听)的“体”。

“无通无塞,嗅性不生”:没有通达和壅塞,嗅性也不生,也没有嗅觉了,你也不会知道是香、是臭。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若没有变、没有恬,在不变、不恬这期间,尝觉也没有了。

“不离不合,觉触本无”:若也不用离开、也不用合起来,你觉触就没有了。

“无灭无生,了知安寄”:你若没有生、也没有灭,你了知性又存在什么地方呢?了知性也没有了。了知性,你把它放到什么地方?根本就没有了!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想了很久还是考虑上,毕竟双11机制好送的都是超好用的品,凑凑消费券更划算~用完皮肤细腻又光滑,而且使用感巨好,不会像有些磨砂膏油和磨砂颗粒是分离的,一点点就能
  • 周慕云把秘密说给四面佛旁边的树洞,好像在说“我们的秘而不宣的爱情故事就这样腐烂且永恒了” 。其实我很喜欢这个结局,更让人回味,浪漫而克制,就像刘以鬯在《对倒》里
  • 喜欢听歌但没啥音乐素养的听感如上真的很想把每一分钟发生的事都分享到vbp1…总觉得最近在慢慢变得边缘 别说其实我还挺享受 所以也总是会突然诞生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 #点燃我温暖你#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李峋对所有人都冷若冰霜 唯独对公主满心满眼都是温柔与偏爱.李峋入狱前 对公主说 “我爱你”
  • 居家第十天#今天吃什么##坚持自己做饭# 乳酪杂粮包用空气炸锅复烤一下,里面都流心了,原来最好吃的办法要这样做[鼓掌]韭菜炒鸡蛋好鲜灵,只放了一丢丢油和盐被封前
  • “我感觉我一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得到他们的肯定,之前想过回龙港开工作室,就是因为想证明给他们看,但是我的内心又不想窝在这么一个地方,但是就是很想要成为他们的骄傲的感
  • 聪明的粉丝,都会在大盘上冲的过程之中开始按照碎片的要求,进行逢高分批那啥啥。k线妖在妖界里,是经常劝小妖们,千万别去看大师大神的股评文章,大神们是靠流量赚钱的,
  • 如果这也叫美,我想或许正是如同溃烂之处艳若桃李的那种病态的美吧。女人寄予婚姻太多的梦想,女人希望自己的选择对象是众人认可的,受人瞩目的,一如自己抢到了一个炙人的
  • 绵甜、软糯、细腻,甜香…皇家贡茶是这种甜柔的普洱,并不是老班章老曼峨那路有苦底的茶[偷笑](普洱茶的味觉审美问题,话题比较大,我单独讲一下)今天聊聊曼松古树,每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前来招人,顺带炫一下家社的好社长,真的强烈打call[打call]欢迎大家来到鲸游每晚九点社团活动 周一到周三八点半开草药 有需要的
  • 有人说,在北疆晃荡了一个月,琼库什台是那一程最喜欢的地方。就连去过“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亚丁的小伙伴都说,“来了琼库什台就不用去稻城了,远不如这里。
  •   不管嫁给的男人是多么的没有能力,都有着很强的帮夫运,婚后能够得到丈夫的宠爱,也能够持家有道,在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  因此这两天出生的女人,不仅能够得到丈夫
  • #凝聚v力量#[送花花]#说给任嘉伦的晚安心语#又是想念任嘉伦的一天,好长时间没看到超超的自拍了,还有暖暖的别出心裁的角度和排版比[心],熟悉的可爱剪刀手比✌,
  • 并在一年内成功开拓了全国新华以及民营书店和旅游景区等700多家线下文创销售渠道。IEA:2030年风光发电量占比将达40%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年世界
  • 上园的茶食每周都不一样,因为,比如说南瓜吃完,就要等再有成熟(藤上风干)的才能采摘。如果是外带,这杯还特别适合DIY哦,可以自己再撒些干果、果干都可以,口感更好
  • #周润发 # 周润发,发哥,1955年出生再香港,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依然为少年观众所喜爱,可以说是老少通吃。#苏有朋# 乖乖虎@蘇有朋 ,作为小虎队成员出
  • 前不久遇到一款叫“蒹葭成霜”的白茶,名字很美,浑身披满银毫,心想“成霜”即由来于此吧,“蒹葭”却未求甚解,只觉得应该是诗经里才有的颇具古风的植物吧,美即可,不顾
  • #原创设计[超话]# #GDCAward# #平面设计在中国# #平面设计# #设计# #字体设计##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信用较好,
  • 「11.02 」团品 香水分装在团爱马仕H24爱马仕屋顶花园、尼罗河花园、橘采星光、大地男士、李先生花园、地中海、泻湖花园、橘绿之泉edc香奈儿粉色邂逅气息、绿
  • 钟培生承认认识袁嘉敏,两人见过几次面,听了袁嘉敏的故事后,他给袁嘉敏提供了经济支持。她表示跟钟培生父子相处的一年里,对方给她提供一日三餐以及酒,但这对父子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