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庆解读2022年的大机会:中国城镇劳动力人口已见顶,房地产销售面积也已见顶

接下来讲一下中国,中国的问题也是跟人口问题有关系,首先看一下中国经济常识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的中枢是在缓慢下降,这是符合所有经济体一个特点,所有的经济体随着人均GDP的提高长期的潜在增速都是回落的,本身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回落,我们并不会因为回落就去看空中国经济,回落本身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是中国经济的回落不是一个线性的回落,不是每年均匀的下降一点点,一般来说经济的回落特点都是这样,在一个平台上横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间往下掉一个台阶,然后再横一段时间,再掉台阶,这是比较典型的经济回落的特征。

中国经济第一次下台阶,是在次贷危机后的两年,在2021年,那么我们这一次企事业正好是在疫情后的两年第二次下台阶,就是每一次下台阶,你会发现都比较有意思,都是在危机之后,然后危机后,会有一个刺激,次机会有一个反弹,像一个回光返照,然后之后就会下台阶。

那么中国经济第一次下台阶,他的民意经济增长中枢从17%的水平掉掉9%,这一次可以看到在疫情后中国的经济增速按照两年符合增速算平均增速大概不到8%,这个和疫情前的区间相比处在区间的瞎眼,中国第一次经济下台阶主要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是投资,我们基本上所有的投资相关的指标大概都是出现了腰斩,2012年以前我们的投资增速基本上到接近20%,就是在2012年以后,就是过去10年的投资增速大概只有8%左右。这一次经济增长如果再下台阶,是不是还是投资的拉动,我们认为比较困难,因为目前中国这个GDP构成当中,投资对于GDP的贡献其实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横向去比较,我们现在比美国还会高一些,但是和日本、德国是差不多,但是别忘了,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立国的这么一个根基,它不太可能像美国这样完全进入到一个靠服务业和科技产业来推动经济的程度,大部分的自己所需要东西都是靠进口来解决,所以这样就意味着中国要保持自己的制造业的优势,他的投资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往后走,因为你要一直维持制造能力的提升,你就一定需要有一定的资本的投入。

其实美国在这么多年来一直讲制造业的回流,回流不了的原因看看美国公司的资本支出就知道,资本支出一直很低。实际上中国经济这一次的回落更多体现在消费层面,这是现在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消费的增速,各个层面消费的分项增速和疫情前相比都是下了一个台阶,从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可以看得到,现在是低于疫情前。

这是现象,我们要问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中国经济在2012年出现第一次下台阶,在现在出现第二次下台阶,为什么不是别的时间下台阶,这就要回到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大家很清楚,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人口增速持续下滑,同时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去计算一下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就是15到64岁这个年龄的人增速,会看到有两次明显的拐点,第一次在20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从正的变化变为零增长,第二次,就是这一次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增长在今年从一个接近于零的增长变成一个显著的负增长,你会发现劳动力人口增速比较大的变化正好对应就是经济下台阶的阶段,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下台阶本质上并不是周期性的问题,也不是政策的问题,更多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只能认这个命,并没有什么政策能够短期内改变人口的变化。而且按照这个趋势来讲短期内改变不了,因为未来劳动力的人口就是要看15年前出生的人和65年前出生人的变化,现在面临什么情况?未来15年前出生的人口相对于65年前出生的人口总体来讲都是更少的,也就是说每年进入65岁以上的人数量都是远远多于我们这个进入到15岁以上人的数量。为什么人口问题在中国更多不是通胀问题,而是通缩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对中国经济很大一个变量就是地产。看一下和中国在文化上非常相似另外两个经济体它的过去人口周期和地产周期的演变。

首先看一下日本,日本的房地产见顶的时间在1996年,1996年日本的房屋新开工面见了历史大顶,在1995年,日本15到64岁的城镇人口占比见顶,那么你可以看到,这个人口的劳动力的见顶的时间,和房地产见顶的时间,几乎是完全重合的。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韩国,韩国的房地产周期见顶的时间是在2015年,它15到64岁城镇人口占比见顶的时间2010年,这大概相差4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什么情况?中国从他的出生人口的周期特征来讲,和日本是非常相似的,经历了两次出生高峰,为什么会有两次高峰?因为第二个高峰,就是第二个高峰的人长大了以后生娃带来的。就像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波高峰,这批人,就是我的父母他们这一批人,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再生娃又多生很多,一般来讲有两个高峰,第二个高峰一般比第一个高峰要低人要少的,中国的两个出生高峰和日本的出生高峰整合是相差2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简单的说中国的地产周期见顶的时间,比日本见顶的时间大概晚20年是差不多,日本我们刚刚说了,是在1996年,你按20年推算的话,也就是中国应该是在2016年见顶,但是为什么2016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呢,这是因为中国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中国在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的时候,是城镇化率不够高,那么日本和韩国在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的时候,它的城镇化率都已经到了接近80%的水平,中国只有50%,所以整个城镇化的进程延缓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当于虽然整体的劳动力占比已经见顶,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没有进入到城市,还在农村,这个搬迁的过程会刺激出一部分新的需求,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的上升速度也会放缓,因为城镇化一定要伴随着就业,我们并不是简单意义上把人从农村搬到城市,我们要在城市里面帮他找到就业的工作,但是大家知道老人是没有办法再回到城市就业的,所以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镇化率提升的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所以按照这样一个估算,其实我们认为中国15到64岁城镇劳动力人口的占比其实现在基本上接近一个顶部,未来大概率在顶部徘徊一段时间,每一年的城镇化率还能够有所提升,同时总的劳动力也在下降,两者相互抵销可能是一个缓慢的回落。从购房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在中国真正能够购房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大概你毕业之后工作5年你开始买房,然后55岁以上,基本上你也不可能再买房了,55岁以上,银行也不会贷款给你了,因为这时候你的年龄已经太大,你剩余的工作年限已经不到10年。

那么你可以看到,未来10年,退出25到54岁年龄段的人,他正好对应的是在1965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而未来进入到25到54岁这个年龄段对应正好是1995年到2005年出生的人,1995年到2005年出生的人,每年出生大概在1500到2千万人,1965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当时出生人口数每年在2500万到3千万人,这当中有两个500万台阶一个下沉,所以也就意味着在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在25岁到54岁这个年龄段具有购房,先不说有没有购房能力,属于他有购房资格这个年龄段,总的数量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比较快的下降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从销售面积来讲,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大一个历史的一个顶部,今年其实最近几个月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觉得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大概回落到2017年到2019年的水平,对应房地产的销售大概一个月在1.2亿平米,大概是14亿,如果对应到我们居民贷款,大概就是平均每个月6千亿,全年7万亿万的这灭一个增量。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的信用宽松的程度和涉农的判断。毕竟居民的贷款增量是一个大头,政府现在要去稳定经济,当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就是依靠跟“碳中和”相关这些绿色的基建,还有产业一些相关的贷款。从整个涉农的角度来讲,明年可能是一个稳定的格局,不太可能出现一个持续的上升

徐小庆解读2022年的大机会:中国城镇劳动力人口已见顶,房地产销售面积也已见顶

接下来讲一下中国,中国的问题也是跟人口问题有关系,首先看一下中国经济常识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的中枢是在缓慢下降,这是符合所有经济体一个特点,所有的经济体随着人均GDP的提高长期的潜在增速都是回落的,本身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回落,我们并不会因为回落就去看空中国经济,回落本身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是中国经济的回落不是一个线性的回落,不是每年均匀的下降一点点,一般来说经济的回落特点都是这样,在一个平台上横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间往下掉一个台阶,然后再横一段时间,再掉台阶,这是比较典型的经济回落的特征。

中国经济第一次下台阶,是在次贷危机后的两年,在2021年,那么我们这一次企事业正好是在疫情后的两年第二次下台阶,就是每一次下台阶,你会发现都比较有意思,都是在危机之后,然后危机后,会有一个刺激,次机会有一个反弹,像一个回光返照,然后之后就会下台阶。

那么中国经济第一次下台阶,他的民意经济增长中枢从17%的水平掉掉9%,这一次可以看到在疫情后中国的经济增速按照两年符合增速算平均增速大概不到8%,这个和疫情前的区间相比处在区间的瞎眼,中国第一次经济下台阶主要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是投资,我们基本上所有的投资相关的指标大概都是出现了腰斩,2012年以前我们的投资增速基本上到接近20%,就是在2012年以后,就是过去10年的投资增速大概只有8%左右。这一次经济增长如果再下台阶,是不是还是投资的拉动,我们认为比较困难,因为目前中国这个GDP构成当中,投资对于GDP的贡献其实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横向去比较,我们现在比美国还会高一些,但是和日本、德国是差不多,但是别忘了,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立国的这么一个根基,它不太可能像美国这样完全进入到一个靠服务业和科技产业来推动经济的程度,大部分的自己所需要东西都是靠进口来解决,所以这样就意味着中国要保持自己的制造业的优势,他的投资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往后走,因为你要一直维持制造能力的提升,你就一定需要有一定的资本的投入。

其实美国在这么多年来一直讲制造业的回流,回流不了的原因看看美国公司的资本支出就知道,资本支出一直很低。实际上中国经济这一次的回落更多体现在消费层面,这是现在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消费的增速,各个层面消费的分项增速和疫情前相比都是下了一个台阶,从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可以看得到,现在是低于疫情前。

这是现象,我们要问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中国经济在2012年出现第一次下台阶,在现在出现第二次下台阶,为什么不是别的时间下台阶,这就要回到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大家很清楚,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人口增速持续下滑,同时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去计算一下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就是15到64岁这个年龄的人增速,会看到有两次明显的拐点,第一次在20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从正的变化变为零增长,第二次,就是这一次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增长在今年从一个接近于零的增长变成一个显著的负增长,你会发现劳动力人口增速比较大的变化正好对应就是经济下台阶的阶段,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下台阶本质上并不是周期性的问题,也不是政策的问题,更多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只能认这个命,并没有什么政策能够短期内改变人口的变化。而且按照这个趋势来讲短期内改变不了,因为未来劳动力的人口就是要看15年前出生的人和65年前出生人的变化,现在面临什么情况?未来15年前出生的人口相对于65年前出生的人口总体来讲都是更少的,也就是说每年进入65岁以上的人数量都是远远多于我们这个进入到15岁以上人的数量。为什么人口问题在中国更多不是通胀问题,而是通缩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对中国经济很大一个变量就是地产。看一下和中国在文化上非常相似另外两个经济体它的过去人口周期和地产周期的演变。

首先看一下日本,日本的房地产见顶的时间在1996年,1996年日本的房屋新开工面见了历史大顶,在1995年,日本15到64岁的城镇人口占比见顶,那么你可以看到,这个人口的劳动力的见顶的时间,和房地产见顶的时间,几乎是完全重合的。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韩国,韩国的房地产周期见顶的时间是在2015年,它15到64岁城镇人口占比见顶的时间2010年,这大概相差4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什么情况?中国从他的出生人口的周期特征来讲,和日本是非常相似的,经历了两次出生高峰,为什么会有两次高峰?因为第二个高峰,就是第二个高峰的人长大了以后生娃带来的。就像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波高峰,这批人,就是我的父母他们这一批人,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再生娃又多生很多,一般来讲有两个高峰,第二个高峰一般比第一个高峰要低人要少的,中国的两个出生高峰和日本的出生高峰整合是相差2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简单的说中国的地产周期见顶的时间,比日本见顶的时间大概晚20年是差不多,日本我们刚刚说了,是在1996年,你按20年推算的话,也就是中国应该是在2016年见顶,但是为什么2016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呢,这是因为中国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中国在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的时候,是城镇化率不够高,那么日本和韩国在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的时候,它的城镇化率都已经到了接近80%的水平,中国只有50%,所以整个城镇化的进程延缓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当于虽然整体的劳动力占比已经见顶,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没有进入到城市,还在农村,这个搬迁的过程会刺激出一部分新的需求,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的上升速度也会放缓,因为城镇化一定要伴随着就业,我们并不是简单意义上把人从农村搬到城市,我们要在城市里面帮他找到就业的工作,但是大家知道老人是没有办法再回到城市就业的,所以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城镇化率提升的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所以按照这样一个估算,其实我们认为中国15到64岁城镇劳动力人口的占比其实现在基本上接近一个顶部,未来大概率在顶部徘徊一段时间,每一年的城镇化率还能够有所提升,同时总的劳动力也在下降,两者相互抵销可能是一个缓慢的回落。从购房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在中国真正能够购房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大概你毕业之后工作5年你开始买房,然后55岁以上,基本上你也不可能再买房了,55岁以上,银行也不会贷款给你了,因为这时候你的年龄已经太大,你剩余的工作年限已经不到10年。

那么你可以看到,未来10年,退出25到54岁年龄段的人,他正好对应的是在1965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而未来进入到25到54岁这个年龄段对应正好是1995年到2005年出生的人,1995年到2005年出生的人,每年出生大概在1500到2千万人,1965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当时出生人口数每年在2500万到3千万人,这当中有两个500万台阶一个下沉,所以也就意味着在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在25岁到54岁这个年龄段具有购房,先不说有没有购房能力,属于他有购房资格这个年龄段,总的数量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比较快的下降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从销售面积来讲,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大一个历史的一个顶部,今年其实最近几个月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觉得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大概回落到2017年到2019年的水平,对应房地产的销售大概一个月在1.2亿平米,大概是14亿,如果对应到我们居民贷款,大概就是平均每个月6千亿,全年7万亿万的这灭一个增量。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的信用宽松的程度和涉农的判断。毕竟居民的贷款增量是一个大头,政府现在要去稳定经济,当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就是依靠跟“碳中和”相关这些绿色的基建,还有产业一些相关的贷款。从整个涉农的角度来讲,明年可能是一个稳定的格局,不太可能出现一个持续的上升。#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https://t.cn/R2Wxnht

羽绒服穿上都冷到发抖的海南春节
小朋友今年好像又可爱了几分~要坚持往后的每一年都给他们买衣裳,弟弟说他最喜欢粉色[笑cry]怪不得上幼儿园都喜欢跟女孩子玩,回家也是跟隔壁家的妹妹最好
虽然没看成想了很久的蓝天大海,没有拍到喜欢的海边照片~留有些遗憾的事才会让下一次的期待更有意义吧[摊手]
我的春节结束了[苦涩][苦涩][苦涩][苦涩][苦涩][苦涩]北京,我又来了????[苦涩][苦涩][苦涩]
#春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等我拿到了你给我所谓的“学姐的”文档我才发现,你卖给我的依然是kc,我买的一整套是25,到你这里一个70姐妹我真懒得说你,没有钱也不必出如此下册昧着良心赚钱 。
  • 《人物》采访《俗女养成记》原著作者江鹅的这一篇文章,真好,久违的在文字中得到了温暖和抚慰,她是温柔坚定能够给予同类力量的人。说了一堆没用的...总之我从这篇文章
  • #中央媒体看甘肃# #速读甘肃# 【甘肃外贸进出口创新高】1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商务工作会上获悉,去年1至11月,甘肃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58.8亿元,增长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援引莫·易卜拉欣基金会近日一份关于非洲新冠肺炎疫情的报告指出,除非非洲70%的人口能在2022年底前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否则非洲战胜新冠病毒
  • 。苦,才是生活;累,才是人生;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会得到;做,才会拥有。
  • 它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直到印象画派打破了教条式的审美。
  • 这就是纳音的原理。大门在这些方位的朋友,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布置大门,让吉气更旺!
  • 1月6日,三龙湾顺德片区喜迎2022年第一个招商项目——“拓野智能总部智慧工厂项目”落地,这是顺德区招商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协同发展的又一新成果,开启了顺德区
  • 我如此向往自由,天空,白云都是我心中自由的化身,你给我看你的世界,告诉我,你在自由的世界里,从今往后,每次起飞,我们就能相遇,你就在我身边。长大以后,做一些大的
  • 不同业界的传统工作室经营模式,Nail Love Nail是多元化、玩创意、玩艺术的专业新型态团队。不仅具备多样变化性的风格,也能提供立即性的专属客制化服务,让
  • 人气第二ソリタリオ(图2)则是满乐时产驹,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神赞纪念获胜马ピクシーナイト也正是满乐时的产驹。另外下周一的G3妖精锦标(フェアリーS)也有一只小
  • 在小米12系列的发布会上,小米还推出了首款高端商务智能手表,采用圆形表盘设计,并且还支持安装丰富的第三方App。据介绍,小米Watch S1上的咪咕音乐App不
  • 当地时间1月4日,美国纽约市市长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呼吁白宫就此前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以及在疫情暴发之初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的其他言论,向华
  • 来来来,评论区告诉小编,最新最厚的棉服你套上了吗[开学季]【#苹果iPad Pro 2022渲染图曝光# :放大版iPhone 13 Pro 】一直有爆料称,苹
  • 【#排球展#Final】新周边◾︎クリアファイル プレースタイルイメージ<セッター>+烏野高校(2枚組)/文件夹两枚组 二传&乌野价格:880円◾︎ステ
  • #威廉[超话]##威廉[超话]# 威本毕业快乐呐威廉真是我见过最可爱最懂事的小朋友了 会给没穿衣服的小鸡盖被子 放生小青蛙 舍弃自己喜欢的玩具给阿嘎买喜欢的恐龙
  • 我就想:这谁?他也会引导我们要知性、善良、礼貌。
  • 冬天的早晨真的困成狗一杯咖啡开始工作的一天猫每天各种求关注求抱抱养了个什么玩意儿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到它是真的蛮开心又爱又很爱的宝贝哈哈哈哈落日黄昏依旧是我必拍的风
  • 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你好橙新计划赵冠羽。。
  • ⏳但也比以往更拼命在好好生活读书工作❶2021滴冬日主题花可以说是郁金香惹❷offrelax发膜 颜值香味好️!110/3斤[憧憬]#批次不同,如果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