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寄语 | 三宝的恩德,以何为报

三参法师 佛日清凉宝 2022-02-8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其中一愿是“请佛住世”,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对象就是善知识,善知识是总集三宝的恩德,是众生利乐的源泉;能通达佛的真实义,能解释佛法,能统领僧团。但是不管是僧团也好,还是在家弟子也好,善知识所摄受的众生是具有双向性的。

一方面善知识建刹安僧,统领僧团,度化众生,这是他的愿力,是他要做的事业;另一方面这个事业也取决于他所面对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如果如理如法,大家转换得比较好,修行比较得力,这样的团队就能够产生一种比较好的回馈。

就像一个人种地一样,这个地比较肥沃,种子也选得比较好,到了秋天就会有收获。如果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纵使很努力,种子也不是很好,有可能这一年就会贴本。所以一个善知识所摄受的众生,如果成长得比较良性,最后转凡成圣,就会硕果累累。这也是一份正能量,一份回馈。

以前我们要出去弘法的时候,都对送行的人说,你们好好努力啊,你们是我的大后方啊。往往这只是作为对大家的一种鞭策和希望吧,因为作为弟子,总是希望师父在外面不要太累。如果弟子能把这份心变成修行的动力,降伏烦恼,精进修行,那是很好的。

但是实际上在这个娑婆世界,一个善知识往往要面对的是这个场景:前后受敌,四面楚歌我师父纵使这样子修行,度过了那一个个劫难,建了那么多道场,但是有一天师父还是说,这个娑婆世界没有立锥之地啊。这不是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个没有,而是指世俗缘起上没有立锥之地。

虽然都是师父建立的道场,但是只要有人就有烦恼,只要写牌位就有阴性众生。人的烦恼加阴性众生,一个道场就很难呈现出阳性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一个漏洞,要注入多大的水量,才能超过漏洞的流量,而且不仅能够保持平衡,还可以让这个水呈增长趋势,这是要多大的福德资粮啊。

作为佛弟子、修行者,如果这一辈子的修行,连三宝的恩德都不能报,还怎么说自己在认真修行呢?实际上要成长到有报恩的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是需要实力的。所以希望这个话题能变成大家精进修行的动力。

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点事情,就怕生命没有聚焦、没有一个精准的目标。我们看冬天的阳光好像没有力量,但是拿放大镜聚焦起来,照样可以点燃纸张;如果不用放大镜去聚焦阳光,就是夏天再猛烈的阳光,也不会让一张纸晒着晒着就点燃了。

你如果总是想着我现在吃着三宝的饭,我这一生能报恩吗?我想你会成为一个报恩者的。因为当你集中自己生命的力量,精准地去用功办道的时候,你会成为一个摆脱烦恼的修行者。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生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

并且老实说,这几十年没有多长时间可以用来修行。更何况睡觉还要去掉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有吃饭穿衣、生活琐碎要去掉很多时间,被烦恼围着打又去掉很多时间。我们在座的每一天制造轮回、生烦恼的时间,远远地要大于我们有道心、念佛持咒的时间。

我们要学佛很久,才会真正地现前智慧的。天天念“阿弥陀佛”,哪一天能知道真正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了,智慧就现前了,才有资格“烦恼即菩提”,否则烦恼就是烦恼,生死就是生死,佛弟子第一个就是要开智慧。

所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是一切诸佛之师,是我们的师父。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课题,是解脱还是轮回的根本点,就在于智慧有没有开。《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是见诸相就是相,美其名曰是修行了。

但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还是在这个烦恼生死网中。所以我师父百年纪录片为什么叫《觉岸》?就是要我们思考,怎样依着师父的殊胜因缘,我们也能在生死大海中两个脚尖点到地,能登上岸,不再受生死之苦。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虽然一起住、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但是修行是不能替代的,是要每一个人自己用功的。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所以今天要抛出这个问题来:我们在三宝地里,我们此生能报恩吗?我们能成为一个报恩者吗?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四世多智钦•特巴仁波切直指佛法修行和传法中的乱象

2009年夏,在广大信众的至诚祈祷与翘首企盼中,第四世多智钦-土登成利华桑波仁波切从印度回到了母寺—多智钦寺院,期间举行了众多的法事活动;其中一天,风和日丽、天气晴好,僧众们把仁波切请到了寺院的后山捻青唐拉神山次峰顶台—拉米勒的地方,寺院闻思院的学生向仁波切供养了自己的闻思论文,仁波切听完后作了如下开示,这也是历年来仁波切讲的最多的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开示:

修法最主要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次第修行,不要梦想一步登天,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说实话你们现在的理论水平确实很高,按照你们刚才的阐述,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了,但是你们把这些理论用于调整你们的心态上了吗?你们的心是否因此而变得平和了、是否变得寂静调柔了呢?对众生是否生起了不造作的慈悲心了呢?贪、嗔、痴、慢、疑五毒是否已在消退了呢?如果不是,那你们只是在锻炼嘴皮子,这样的事情鹦鹉也会干,就好像它的嘴里说着‘不要杀生’,但是爪子里却抓着一条还在挣扎的虫子一样!

如今,有的人很瞧不起龙钦前行,满门心思高攀大圆满,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了,一旦听说你还在修龙钦前行,就说:你还在原地踏步啊,这只是低层次人的修法!进而傲慢的展述自己已经如何如何了,殊不知没有比龙钦前行更为重要的修行形式了。举个例子,果洛地区在很早以前是个少闻佛法、不懂因果取舍的佛法边缘地带,正因为有了龙钦前行这样伟大的修学法门,以及龙钦前行在此地的广大传播,才使这里变成佛法昌盛之地,出现了一大批成就者,出现了一大批佛法造诣很高的僧众。

从古至今,大圆满法的具格法器者犹如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历史上,多智钦寺院成为藏东修学中心的时候,三世多智钦考察弟子中哪些是具备了接受大圆满法条件者,结果,一万多放弃世间法而专门修行的僧人中只有一位—列饶朗巴大伏藏师合格。也因此,大伏藏师列饶朗巴成为了三世多智钦的重要弟子。

这次我自己还亲身见过,有的人他自己不用念咒、不用忏悔业障、不用增长自己的福报资粮、不用按程序地修学佛法,就在我的头上方,张开大嘴,吐出臭臭的口气,要求我给他传授大圆满的窍诀。。。哪有这样倒水一样的传法啊!

如今一些‘上师’们不考察弟子的人品、根器,不分场合、不管何人,不管其人是否戒律清净,只要是个人就公开‘传讲大圆满’;是‘上师’们不懂闻思,还是太看重名誉、地位、权力、钱财?还是他们早就具备下地狱的条件,而根本就不害怕因果,已经无所谓,只要今生‘享受一天是一天’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上师’们如此胆大,如此不负责任的误导信仰自己的信众;这些行为给弟子们带来的后果是无可估量的!

还有,现在有些人,只要学了一点点地闻思,就想方设法去经济发达的地方去传法、收徒弟,沦为‘赚钱机器’,并且有时候,佛法对于他们只是为了说服对方,在辩论中战胜对方;专挑别人的毛病,而不会对照自己的心。

每每想到这些,除了让人伤悲,就是让人心痛;修行如果照这样下去,未来修行成就的希望还能有多大呢?(说到这个时候,仁波切心痛的留下了眼泪——一个具有极大慈悲心、极大菩提心的成就者的悲悯众生的眼泪)

今天我讲话的这里是我的家,来的人大都是我家乡果洛的人,我不害怕你们笑话我,我的智慧不高,但是我见过的事情很多,我希望我的这些话不要伤害到别人,我希望这些话能够给真心修行的人带来一点点好处。

印度的大祖师马鸣菩萨把整个大乘佛法的修学分成两个次第:第一个是生灭门的修学;第二个是真如门的修学

我们刚开始修学的时候,是从生灭门下手。生灭的意思是说:你在修学的时候那个心是生灭的、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是依止一种攀缘的心来修学,所以它产生的相貌是对立的。比如说我们用善心来对治恶心;比如说我们今天产生了贪爱,那么我们就攀缘不净观来对治我们的贪爱心;我们产生了瞋恚,就用攀缘慈悲的心、慈悲的相貌来对治我们的瞋恚。刚开始的修学是生灭的、对立的。
这样的修学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我们的功德很难圆满。因为我们都在做局部的修学,很难掌握整个内心的整体,我们总是觉得疲于应付:把这个地方修好了,那个地方又出问题了;把这个地方补好了,那个地方又破一个洞。因为我们没办法作一个整体的转变,所以功德很难圆满。第二个,我们功德很难持久。因为你这个攀缘心,只要外面的因缘一变化,你就产生障碍,所以很容易被破坏。总之,初学的人在修学佛法时有两个问题点:第一个,功德很难圆满;第二个,功德很难持久。所以马鸣菩萨要我们提升,从生灭门的修学开始进入到真如门。
真如门的特色,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带回家。你刚开始不要急着修学,你先找到你的本来面目,把你那一念不生不灭的清净的本性先找到。就是你不能再用攀缘心了,你要找到你的常住真心——我们讲“随缘不变”那个“不变” 的体性,先找出来。从这一念清净的本性发动,从空出假,观察这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再从随缘当中去对治;对治以后,最后再会归到我们的本性——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个真如门的基本思考,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你内心的功德开展出来。它完全是向内观察的。
我们举个例子。你为什么要去对治贪爱的烦恼呢?因为我们本性没有贪爱,我们本性是清净的。你的本性没有贪爱,这个贪爱的烦恼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所以你应该舍掉。本性没有贪爱,它不称合本性。为什么我们要修布施呢?因为我们本身的本性就具足布施的特性,所以我们应该把它显发出来。它的思考是借外境来修心,整个修学就是开发你内心本具的六波罗蜜的功德。所以它整个修学是不向外追求的,它只是假借外境来修你这一念的清净本性。所以我们讲“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就是本经告诉我们的首楞严王三昧的法门。当我们这样的一个真如门的修学开始启动以后,我们发觉我们的修学是全面性的修学,不是局部的;功德是圆满的,而且是不容易破坏的——净界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吴亦凡[超话]#《潮流合伙人》真的要告一段落了,十分不舍[泪][泪][泪]自开播以来,就成为了周五的快乐源泉,我想之后肯定会再刷n遍的[泪][泪][泪]很高兴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中国赞] #阳光信用# 【指路必回】 向善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光明。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歌,需要人人唱和。让我们
  • #修炼点窍#:打坐练功中的诸多要点,一定要了解! 一.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
  • 怀有仁爱之心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留一份淡然给自己生命自然会天高 云淡 风轻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是前
  • 而她似乎一生都在画花,在一个微观的世界,大放异彩。今日就着雪景,连登两座山,海拔都在4600左右。
  • 可也不仅如此,我想你平安喜乐万事顺遂,我想你前路万里一马平川,我想你星途坦荡无人可及,我想你永远熠熠发光永远充满希望与想象小源呐,这一切一切的基础才是你开心快乐
  • 行走在苍茫世间,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完美,可更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完美的遗憾。行走在苍茫世间,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完美,可更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完美的遗憾。
  • 最後,聊天記錄在此,我用我接受的中國大陸的九年義務教育來看,字裡行間應當沒有任何不妥。思來想去,可能是簡體中文不便於台灣同胞閱讀,特地調換,不用谢啦^ ^我事實
  • #橡胶、焦炭、螺纹、沪镍、股市##焦炭期货##焦炭期货##焦炭##基金# 说节后跌,我认为跌的幅度大概率可能就是画圈幅度的跌幅,那如果明天再大涨,那肯定是要卖的
  • 易言之, 可以将道教的修炼法门, 归结为 “有 ” 与 “无 ”两种不同修炼方式, 或称之为 “有为 ”与 “无为 ”。道门修持的最高境界 :——由 “有 ”返
  • 毕业啦毕业啦 /.在夏季分别吧上午学校举行的最后一跑还是很壮观的!两个155的小屁孩和班级里196的大帅哥合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回家的路上装书的箱子散架了 呜呜呜
  • 经全力抢救和充分评估后,3月30日,国家派医疗专机由国家医疗专家和广西医护团队护送回南宁继续治疗。2月28日上午,梁小霞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工作时突然晕
  • !我仍然不着急小年糕童鞋出来~只要他每天有规律在我肚子里面动一动让我知道他是活的就好啦[笑cry]~毕竟生下来才是辛苦的开端嘛[哈哈]~ps:昨晚睡前在小曹老师
  • 但是假设假设,我的人生,丛生到死,我都有无限的神明护佑着呢,那一路上所有的遭遇,所谓好的坏的,都应该甘之如饴。想到了巫师唐望说的话,“我走在一条心的路上”。
  • #抗击新冠肺炎 成都在行动# (记者 康沙;图据送餐义工团队)【每天凌晨,他们为坚守岗位的民警和医务人员免费送上热气腾腾的夜宵】连日来,在绕城高速各防控检疫站点
  • 时尚家居门户万叶千家期待与你从心遇见,装点你的精致生活。 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 2、你可以不做反抗,但是他们早晚会拿走你的一切。【论完美的演绎法】一直追求完美,后来明白其实不是别人不够完美,而是自己不够好,如果你的眼界足够开阔,你便会看清所
  • 「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所谓会说话的人不吃亏,即在强调言语传达心意的重要性。这是不健康的想法,因为「别人既然不知道自己曾经为他做过什么」又
  • 造物者决定了一物降一物,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无论你心里装的是什么,我也只能选择喜欢你。造物者决定了一物降一物,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无论你心里装的是什么,我也只能
  • 当我见到天上星星想念造物者的光荣十七年前自高处俯视你跑车的鲜红我知道了色十二少我们都是琉璃屋里孤独的蔷薇花落如尘你随风而逝以脆弱的玻璃把我这愚人立地成坚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