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材料塑造产业新优势】
  近日,我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布,山东东岳集团成为唯一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的合作企业。这是山东抢抓氢能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窗口期,精心谋划、布局长远,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新能源新材料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创新发展深刻影响着诸多相关产业。
  山东发挥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产业集群丰富的基础优势,奋力攻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峰,碳纤维、特种尼龙、特高压绝缘材料、先进陶瓷等一批难题获得突破,核电示范工程、海上风电、光风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新技术化身新动能,厚积成势,释放出发展的活力,也衍生着更多的发展动能。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材料产业处处长、新材料专班办公室主任魏斌介绍,近年来,山东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特色集群培育、重点项目策划、高端平台建设、尖端人才引进等工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81.3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近20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塑造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世界四代核电首堆正式“带核运行”——
创新创造迈向行业高端
  8月21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批核燃料成功装入1号反应堆,标志着世界四代核电首堆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为今年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具备固有安全性,在突发断电时,自然散热就能导出堆芯余热,避免堆芯融化,无需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属于‘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示范项目最重要创新成果之一。”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示范项目负责人介绍。
  新材料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保障,同样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做渔具起家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光威集团,早在2002年就遇到了“生与死”考验。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被誉为材料界的“黑色黄金”。“由于技术含量高和在高端工业领域的战略意义,国外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产品、技术、装备‘三封锁’。”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义介绍。凭着一股韧劲,光威终于越过了这座高山,实现了碳纤维工程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改变了世界碳纤维产业格局,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掌握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东岳集团深耕全氟质子交换膜领域近二十年,连续实现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质子膜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具备了“两张膜”生产的自主研发产业化技术,是国内首个突破两大关键领域瓶颈的企业。今年上半年氯碱离子膜实现对多家客户的充足供应,燃料电池质子膜已经与50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配套企业签订合作意向。
  “历经十余年自主攻关创新,东岳彻底实现了量产技术突破,具备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最完备的全国产化产业基础,成为国内唯一量产质子交换膜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企业。”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说,“我们正筹建第二条质子膜生产线,尽快建成全球最大的质子膜生产基地。”
  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可以带来产业格局变化。汇聚众智形成系列性创新,释放出的能量更是超乎想象。近年来,山东搭建起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向重点新材料企业推送了300多个高校研究成果,发布了50余项新材料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设立新旧动能转换新材料基金11只,投资新材料项目110个,基金投资122.8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645.4亿元。在平台、资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下,曾经制约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的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被突破,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
  领军企业争做创新先锋,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在加速提升,新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山东彩山铝业有限公司用自主研发的铝制仿古构件来替代木质古建构件,这种铝制仿古构件具有防火、轻便、不褪色的特性,开辟了新的成长空间。彩山铝业接连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这样我们闯市场更有信心!”公司董事长陈强说。
9个“雁阵形”产业集群15个领军企业——
链聚成群释放产业新动能
  8月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的通知》,将43个产业集群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枣庄锂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
  “我们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18项,发明专利获英、法、德、美、韩、加拿大、澳大利亚7个国家授权,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前列,一多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勇说,公司经过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创新,产值增长了几十倍。
  当前,枣庄已经拥有重点锂电企业12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根据锂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该市谋划了“1+3”的布局:“一基地”,枣庄高新区布局锂电产业龙头企业聚集的枣庄锂电产业基地;“三区”,滕州市、薛城区、台儿庄区作为锂电池配套产业区。今年上半年,枣庄市锂电产业增加值增长39.5%,实现营业收入约10亿元。
  新兴产业集群具有的高度技术性、高度互动性、互惠共生性、协同大于竞争等特点,能够强力拉动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产业链和创新链,培育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将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近年来,山东突出新兴产业的先导性、支柱性,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新材料领域一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培育壮大,先后认定培育了烟台新材料产业集群、淄博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日照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等9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和山东国瓷、威海光威、济南圣泉等15个集群领军企业。其中,滨州高端铝材、日照先进钢铁材料集群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烟台先进结构材料、淄博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速成长为国际型企业。
  与此同时,新能源业态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完善。
  8月28日凌晨1时28分,随着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基础严密接合,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升压站顺利完成吊装。“当前山东已按下海上风电建设‘加速键’,即将实现海上风电‘零突破’。”山东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负责人介绍。
  9月5日,三峡新能源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艾青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投资的庆云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年底即可投用。“这个项目单次充电可储存高达20万千瓦时,将全面提升电网‘移峰填谷’调节能力,推动庆云实现‘24小时绿电供应’,创建山东首个县级‘纯绿色电网’。”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投运总装机规模119兆瓦/238兆瓦时的19个电化学储能项目,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强力推进。
  新能源不断赋能,山东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903.9万千瓦,同比增长35.4%,占电力总装机的30.2%。山东将继续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让全省能源结构透出更多绿意、释放更多新动能。
从熔喷料到口罩的一小步带来发展一大步——
跨界整合融合衍生发展新机
  对于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关键,才有可能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头羊”。而成为“领头羊”之后,更进一步的发展往何处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新能源新材料有广大的应用场景,企业通过加强研发达到技术领先之后,可以考虑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以提高技术利用率。
  去年疫情期间,道恩集团的生产供应实现了从口罩布聚丙烯熔喷专用料到熔喷无纺布,再到口罩的产业链延伸。同时,成功破解熔喷布静电容易衰减和不耐老化的难题,配合改良口罩生产工艺,最终顺利研发出可重复利用口罩,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之所以能快速转型,主要得益于道恩在熔喷料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从熔喷料到口罩,道恩完成的这一小步“跨界”,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一大步发展。
  “这次转型更让我们看到了延长产业链的可行性,从而布局更多下游产品。”道恩斯维特公司总经理慎张飞介绍,道恩集团总投资10亿元,建设道恩斯维特(龙口)高端非织造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并列双组份无纺布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无纺布1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9亿元。
  9月4日,光威复材顺利向客户发送风电叶片碳梁20万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光威复材从2014年开展风电叶片碳梁研发工作,2020年已形成7.18亿元的销售规模。
  风电叶片长度超过40米时,碳纤维复材的应用,可提高叶片刚度,减轻叶片重量,提高叶片抗疲劳性能,并使风机的输出功率更平滑均衡,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当前,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推进,风电等新能源加快布局,光威凭借碳纤维,在这一发展大势中再次占据了一席之地。
  “新材料企业需要有坐观全局的发展眼光。”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认为,企业要勇于“跳出院墙”,这一过程虽短期内承受阵痛,但长期看却会换来丰厚回报。
  在光威的产业链条中,精密机械就属于卢钊钧提到的“跳出院墙”板块。装备是“卡脖子”的重要环节之一,做装备投资大、利润低、研发周期长,但卢钊钧认为,要长期培植一个产业,增加国际话语权,必须要有自己生产设备的能力。光威的这一板块跳出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这一产业框架,开发研制了纤维缠绕设备、铺丝铺带设备等导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制造设备,为攻关一系列“卡脖子”产品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下游产品的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与其他诸多行业的跨界融合正成为趋势,成为推进各个行业迈向高端的内生动力。水发能源集团日前正式进军5G基站分布式能源领域,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清涛表示:“在5G基站上搭建分布式能源,降低5G基站运维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开辟5G基站分布式能源这种新的业态。”
  聚焦碳纤维、特种尼龙、特高压绝缘材料、先进陶瓷等8个重点产业链,山东深度解剖梳理,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了科研院所清单、专家智库人才需求清单等系列清单,编制了产业链优化提升方案。同时瞄准产业发展布局空白、链条断点和薄弱环节,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里。2021年上半年,122个省级新材料重点项目开工106个,开工率达88.33%;实现投资额228亿元,计划完成率达75.60%;10个支撑性项目开工8个,实现投资额49亿元,计划完成率达81%。

#回首唐山五年 展望十四五# 【曹妃甸:争当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期间,将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力促1至2家京津名院名校在曹妃甸建立分院、分校,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南延至曹妃甸段、唐曹铁路东延早日开工,环渤海城际高铁滨曹段“十四五”期间开工,实现20分钟入津、1小时到达北京、雄安
聚焦“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引领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支撑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示范区”三个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港双城”、向海发展三大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治理、政治生态“六大目标”,着力打造协同、实力、活力、魅力、开放、效率、美丽、和谐曹妃甸,争当唐山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时代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中担重任、挑大梁……日前,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坚持“33568”工作思路,发扬“赶海精神”,打造一个全新曹妃甸。
向海图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曹妃甸因海而生、依港而兴,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为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曹妃甸实施海洋强区战略,实现陆海统筹、港产城融合,做大海洋产业,壮大海洋经济。
向海发展,深水大港是曹妃甸的核心战略资源。依托该资源,曹妃甸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努力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为深化港口合作,该区将积极承接好秦皇岛煤炭转移,加快推进唐山港口集团和曹妃甸港集团集装箱公司整合,科学高效配置岸线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港口结构,合力布局功能板块,并继续深化与天津港口集团在航线、口岸、贸易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环渤海地区现代化港口群、自由贸易港群。同时,不断完善港口功能,进一步优化港口规划,压煤限矿,加快实施航道升级、码头泊位、仓储配套等重点工程,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巩固矿石钢铁运输枢纽港地位,扩大原油、液体化工、天然气、木材接卸规模,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建设国家北煤南运主枢纽。此外,曹妃甸还将不断构建健全陆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发展港口后服务。
港兴而后产旺。曹妃甸突出高新高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做优做强精品钢铁、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港口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促进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瞄准木材加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培育壮大新材料与新能源、新型信息数字等新兴产业,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做大产业总量,提高贡献份额。
在此基础上,曹妃甸根据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园区优化整合,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中集约、特色产业带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其中,提升园区功能,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资本运作等公共服务平台,使园区成为集聚优质要素的高地。同时,强化政策扶持,繁荣市场主体,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管理创新,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集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装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曹妃甸深入实施“一港双城”战略,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滨海新城。在强化城市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坚持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统筹推进,不断补齐交通路网,以及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城市功能短板。
共建共享,做强协同发展示范区
未来五年,在服务服从国家重大战略中发展曹妃甸,在推动唐山沿海地区统筹发展中壮大曹妃甸,是该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曹妃甸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做强协同发展示范区。
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曹妃甸深化产业协同,落实《进一步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方案》,全面深化与京津对接合作,做大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实滨唐曹妃甸示范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十四五”期间,将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同时,深化社会协同,全面加强与京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推广联合办学、合作办医、共建服务新模式,力促1至2家京津名院名校在曹妃甸建立分院、分校,实现社会服务共建共享。为深化交通协同,曹妃甸还将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南延至曹妃甸段、唐曹铁路东延早日开工,环渤海城际高铁滨曹段“十四五”期间开工,实现20分钟入津、1小时到达北京、雄安。
服从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是曹妃甸协同发展中的另一重要内容。该区将主动接受辐射和带动,规划建设3000亩的雄安·曹妃甸先进制造产业园,探索“飞地”合作模式,吸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制造业落地,打造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工制造基地。同时,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主动对标雄安质量、雄安标准、雄安需求,推介绿色建材、特种钢材、装配式住宅等产业进入雄安市场。建设交通新通道,谋划建设雄曹铁路,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
作为唐山市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环,曹妃甸将全力推动唐山沿海地区统筹发展,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五个统一”原则,发挥曹妃甸龙头示范作用,密切与海港开发区、丰南、滦南、乐亭、国际旅游岛合作,推动产业项目分工协作、交通路网相互连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打造唐山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带。
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曹妃甸处于内外双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全市全省开放最前沿。因此,曹妃甸将坚持“向海拓展”与“向陆辐射”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河北、唐山开放新高地。
为全方位融入开放格局,曹妃甸将突出日韩、德国等东北亚和欧洲区域,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中韩自贸港、中俄木材交易所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外资项目攻坚,深化拓展国际交流,不断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大力度优化开放环境,着重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报关程序,实现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并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推进与北京、天津自贸区的跨省通办、同事同标。此外,创新金融新业态,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建设临港金融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外开放的活力,源于改革创新。曹妃甸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有效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出“加速度”,创出“新动能”,勇立沿海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该区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巩固园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成果,并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盘活处置闲置资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曹妃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该区将培育创新主体,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发展机制。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唐山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企业研发中心发展,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引育创新人才,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用好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职院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培育一批适应本区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人才高地。via:河北日报

#回首唐山五年 展望十四五# 【曹妃甸:争当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期间,将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力促1至2家京津名院名校在曹妃甸建立分院、分校,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南延至曹妃甸段、唐曹铁路东延早日开工,环渤海城际高铁滨曹段“十四五”期间开工,实现20分钟入津、1小时到达北京、雄安
聚焦“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引领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支撑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示范区”三个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港双城”、向海发展三大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治理、政治生态“六大目标”,着力打造协同、实力、活力、魅力、开放、效率、美丽、和谐曹妃甸,争当唐山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时代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中担重任、挑大梁……日前,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坚持“33568”工作思路,发扬“赶海精神”,打造一个全新曹妃甸。
向海图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曹妃甸因海而生、依港而兴,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为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曹妃甸实施海洋强区战略,实现陆海统筹、港产城融合,做大海洋产业,壮大海洋经济。
向海发展,深水大港是曹妃甸的核心战略资源。依托该资源,曹妃甸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努力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为深化港口合作,该区将积极承接好秦皇岛煤炭转移,加快推进唐山港口集团和曹妃甸港集团集装箱公司整合,科学高效配置岸线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港口结构,合力布局功能板块,并继续深化与天津港口集团在航线、口岸、贸易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环渤海地区现代化港口群、自由贸易港群。同时,不断完善港口功能,进一步优化港口规划,压煤限矿,加快实施航道升级、码头泊位、仓储配套等重点工程,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巩固矿石钢铁运输枢纽港地位,扩大原油、液体化工、天然气、木材接卸规模,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建设国家北煤南运主枢纽。此外,曹妃甸还将不断构建健全陆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发展港口后服务。
港兴而后产旺。曹妃甸突出高新高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做优做强精品钢铁、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港口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促进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瞄准木材加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培育壮大新材料与新能源、新型信息数字等新兴产业,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做大产业总量,提高贡献份额。
在此基础上,曹妃甸根据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园区优化整合,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中集约、特色产业带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其中,提升园区功能,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资本运作等公共服务平台,使园区成为集聚优质要素的高地。同时,强化政策扶持,繁荣市场主体,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管理创新,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集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装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曹妃甸深入实施“一港双城”战略,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滨海新城。在强化城市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坚持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统筹推进,不断补齐交通路网,以及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城市功能短板。
共建共享,做强协同发展示范区
未来五年,在服务服从国家重大战略中发展曹妃甸,在推动唐山沿海地区统筹发展中壮大曹妃甸,是该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曹妃甸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做强协同发展示范区。
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曹妃甸深化产业协同,落实《进一步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方案》,全面深化与京津对接合作,做大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实滨唐曹妃甸示范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十四五”期间,将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同时,深化社会协同,全面加强与京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推广联合办学、合作办医、共建服务新模式,力促1至2家京津名院名校在曹妃甸建立分院、分校,实现社会服务共建共享。为深化交通协同,曹妃甸还将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南延至曹妃甸段、唐曹铁路东延早日开工,环渤海城际高铁滨曹段“十四五”期间开工,实现20分钟入津、1小时到达北京、雄安。
服从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是曹妃甸协同发展中的另一重要内容。该区将主动接受辐射和带动,规划建设3000亩的雄安·曹妃甸先进制造产业园,探索“飞地”合作模式,吸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制造业落地,打造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工制造基地。同时,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主动对标雄安质量、雄安标准、雄安需求,推介绿色建材、特种钢材、装配式住宅等产业进入雄安市场。建设交通新通道,谋划建设雄曹铁路,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
作为唐山市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环,曹妃甸将全力推动唐山沿海地区统筹发展,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五个统一”原则,发挥曹妃甸龙头示范作用,密切与海港开发区、丰南、滦南、乐亭、国际旅游岛合作,推动产业项目分工协作、交通路网相互连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打造唐山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带。
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曹妃甸处于内外双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全市全省开放最前沿。因此,曹妃甸将坚持“向海拓展”与“向陆辐射”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河北、唐山开放新高地。
为全方位融入开放格局,曹妃甸将突出日韩、德国等东北亚和欧洲区域,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中韩自贸港、中俄木材交易所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外资项目攻坚,深化拓展国际交流,不断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大力度优化开放环境,着重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报关程序,实现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并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推进与北京、天津自贸区的跨省通办、同事同标。此外,创新金融新业态,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建设临港金融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外开放的活力,源于改革创新。曹妃甸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有效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出“加速度”,创出“新动能”,勇立沿海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该区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巩固园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成果,并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盘活处置闲置资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曹妃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该区将培育创新主体,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发展机制。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唐山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企业研发中心发展,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引育创新人才,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用好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职院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培育一批适应本区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人才高地。via:河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在疫情的情况下,以为今年的惊喜会推移,没想到外面狂风吹起,屋内迎来了以外的惊喜,今年你们面对了失业,待业,争吵,冷淡,但是好在今年也依旧相伴~3.致自己,步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为保障残疾儿童更好地接受教育,2020年3月,我市将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纳入《阜阳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年行动计划(2
  • [心][悲伤] @万茜.四月的落霞和温暖.五月的豁然和开心.六月的日常.七月的惊喜连连.八月回归正轨(我这妈生白的皮肤在阳光下像个灯泡.两天的温泉游 要好好工作
  • 【#丽江# 华坪书画创作进校园】#遇见美好# 11月25日,丽江市华坪县书画协会、威楚画院、宁蒗县书画协会的书画家,以及“和谐之春”书画笔会采风志愿者等一行共4
  • 依《地藏经》一事修行的,以你的神通跟你的愿心誓愿,而拥护之;要好好护持它,护持供养地藏像读《地藏经》的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由于你的护持使这个读经的、称诵名号的善
  • 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
  • 人的一生,大多只是寻常的日子,心有柔情,藏山水。可生活终是一首千重万折的歌谣。
  • 11月5日,受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派,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2人组成的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迅速集结,紧急出征上饶,协助当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火速增援
  • 啊啊啊啊啊也太可爱了吧[暖一下]4.每天晚上吃完饭出去遛弯,越遛越远,笑死,生活逐渐规律且健康[赢牛奶][赢牛奶]5.每次回家都坐的一个大哥的车,然后就很默契的
  • 自马航MH370失事以来,已经过去了长达7年的时间,近日有一英国专家戈弗雷却透露,自己采用了一款全新的技术,目前已经可以确定该失事飞机的具体坠机地位。经过长时间
  • 10:林原惠美(EVA终:凌波丽、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灰原哀)9:花泽香菜(咒术回战:里香、工作细胞:红血球、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七草真由美)8:榎木淳弥(咒
  • 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不辜负时光,不蹉跎岁月,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件事,让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足够精彩!
  • 人是时间的动物。以前人人家都有钟表,现在人人都带手机,如果你的手机没有时钟,你会有什么反应?许多人在日常生活的地理空间中能容忍自己很差的方向感,但是却不能容忍自
  • 《师竹庐随笔》二卷,连“自述”在内,上卷170条,下卷114条,所记各种遗闻轶事,足可观晚清时作为“英俊沉下僚”的下层士人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书中辑录的一
  • #疫情阻击动态#【#上海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浦东新区一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12月2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12月2日17时,上海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
  • 全县广大居民一定要充分认识违法建设的社会危害性,不实施、不参与、不支持任何违法建设行为,主动担当,做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一旦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劝阻、及时报告,
  • 根据报道,邮报方面表示吕迪格以自由球员的身份离开斯坦福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目前来看,欧洲的顶级俱乐部正在排着队希望给吕迪格开出高薪合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开
  • #日常のつぶやき# 感覺現在自己的淚點好低啊…受個傷都會哭…突然覺得自己好矯情啊…以前受個傷都不會哭,就算傷的挺嚴重,就算特別疼,也不會哭…現在?#日常のつぶや
  • 我爱你!夜记永远在治愈自己的路上,其实委屈的日子里没有人为我撑腰,我也很想哭,可能我运气不太好。
  • #给Kun的一封信[超话]# 每一次啊看到你平安抵达了目的地我才会真的安心…[抱抱][抱抱]最近应该很忙吧,又肉眼可见的瘦了…不要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对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