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海神难问船人缘品第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五百贾客。入海采宝。自共议言。当求明人用作导师。便请一五戒优婆塞。共入大海。
既到海中。海神变身。作一夜叉。形体丑恶。其色青黑。口出长牙。头上火燃。来牵其船。
问估客曰。世间可畏。有过我者无。贤者对曰。更有可畏剧汝数倍。海神复问。何者是耶。答曰。世有愚人。作诸不善。杀生盗窃淫劮无度。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没在邪见。死入地狱。受苦万端。狱卒阿傍。取诸罪人。种种治之。或以刀斫。或以车裂。分坏其身。作数千段。或复臼捣。或复磨之。刀山剑树。火车镬汤。寒水沸屎。一切备受。荷如此苦。经数千万岁。此之可畏。剧汝甚多。海神放之。隐形而去。
船进数里。海神复更化作一人。形体痟瘦。筋骨相连。复来牵船。问诸人曰。世间羸瘦。有剧我者无。贤者答言。更有羸瘦甚剧于汝。海神复问。谁复剧耶。贤者答曰。有愚痴人。心性弊恶。悭贪嫉妒。不知布施。死堕饿鬼。身大如山。咽如针鼻。头发长乱。形体黑瘦。数千万岁。不识水谷。如是之形。复剧于汝。海神放船。没而不现。
船行数里。海神复化更作一人。极为端政。复来牵船。问诸商客。人之美妙。有与我等者无。贤者答曰。乃有胜汝百千万倍。海神复问。谁为胜者。贤者答曰。世有智人。奉行诸善。身口意业。恒令清净信敬三宝。随时供养。其人命终。生于天上。形貌皎洁。端政无双。殊胜于汝数千万倍。以汝方之。如瞎猕猴比彼妙女。
海神取水一掬。而问之曰。掬中水多海水多耶。贤者答曰。掬中水多非海水也。海神重问。汝今所说。为至诚不。贤者答曰。此言真谛。不虚妄也。何以明之。海水虽多。必有枯竭。劫欲尽时。两日并出。泉源池流。悉皆旱涸。三日出时。诸小河水。悉皆枯干。四日出时。诸大江海。悉皆枯竭。五日出时。大海稍减。六日出时。三分减二。七日出时。海水都尽。须弥崩坏。下至金刚地际。皆悉燋燃。若复有人。能以信心。以一掬水。供养于佛。或用施僧。或奉父母。或丐贫穷。给与禽兽。此之功德。历劫不尽。以此言之。知海为少掬水为多。
海神欢喜。即以珍宝。用赠贤者。兼寄妙宝施佛及僧。时诸贾客。即与贤者。采宝已足。还归本国。
是时贤者。五百贾客。咸诣佛所。稽首佛足。作礼毕已。各持宝物并海神所寄。奉佛及僧。悉皆长跪叉手白佛。愿为弟子。禀受清化。佛寻可之。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应适其情。即时开悟。诸欲都净。得阿罗汉。时诸会者。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这个国家有五百名商人,准备入海取宝。他们共同商议:“应当找一位贤明的人作为引导者。”于是就请来一位受过五戒的男居士一起入海。
到了海中,海神变化成一个夜叉,形体丑恶,身色青黑,口出獠牙,头上燃火,过来拖拽他们的船。并且问这些商人:“世间还有比我更可怕的吗?”贤者答道:“有比你更可怕数倍的。”海神又问:“是什么?”答道:“世间有种愚人,造作很多不善业,如杀生、盗窃、淫逸无度、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耽著邪见,死后堕入地狱感受万般痛苦。狱卒阿傍提取这些罪人,用种种刑罚来惩治他们:有的用刀砍,有的用车裂,将他们的身体分割、摧坏成数千段;有的用臼捣碎,有的用磨碾磨。罪人们还要感受刀山、剑树、火车、镬汤、寒冰、沸屎等一切折磨。承受这般痛苦,需要经历几千万年。地狱的可怕,实在超过你太多了。”海神放了他们,隐形而去。
船向前行进几里,海神又变成一人,身形消瘦得只剩下筋骨相连,再次拖拽这条船,问众人道:“世间还有比我更瘦弱的吗?”贤者答道:“还有比你更加瘦弱的。”海神又问:“什么人比我更厉害呢?”贤者答道:“有种愚痴的人,心性恶劣,悭贪嫉妒,不明白布施的道理。死后堕落成饿鬼,身体像山一样大,咽喉像针眼一样细,头发又长又乱,身形又黑又瘦。他们几千万年中都见不到水和食物,瘦弱的样子比你要厉害多了!”海神放开船,隐没不见。
船行进几里,海神又变化成一人,形貌极为端正,又来拖拽这条船,问这些商人:“有和我一样美妙的人吗?”贤者答道:“有人胜过你百千万倍。”海神又问:“什么人超过我呢?”贤者答道:“世上有些智者,奉行众善,常使身口意业清净无垢,并且敬信三宝,按时供养。这种人死后转生天界,形貌光明洁净,端正无比,远远胜过你几千万倍。你与他们相比,就像瞎眼的猕猴与妙龄少女作比较一样。”
海神举起一捧海水问他说:“这一捧水多,还是海水多呢?”贤者答道:“捧中水多,不是海水多。” 海神又问:“如今你所言是真实的吗?”贤者答道:“此话千真万确,毫不虚假。用什么来证明呢?海水虽然多,却必定有枯竭之时。大劫要穷尽的时侯,两个太阳同时出现,泉源池水,全都干涸;三个太阳出现时,所有小河水,全都枯干;四个太阳出现时,众多大江、大河,全都枯竭;五个太阳出现时,大海水稍微减少;六个太阳出现时,海水减少三分之二;七个太阳出现时,海水全都枯竭,须弥山崩塌,下至金刚地基之间全都燃烧。如果有人能以信心,用一捧水供养佛陀,或者用来布施僧众,或者用来供奉父母,或者施与贫穷人,或者施与鸟兽,此等功德历劫也不会消尽。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明白海水是少的,一捧水是多的。”
海神听了十分欢喜,就拿出珍宝赠给贤者,并且托他带回奇妙的宝物供养佛和僧众。那些商人与贤者采足宝物后,回到本国。
贤者与五百名商人都前去佛的所在地,稽首佛足,施礼过后,各自拿出宝物以及海神托付的珍宝供养佛及僧众,又全部长跪作揖对佛说:“求做佛的弟子,领受清净教化。”佛随即答应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法衣披身。佛随应他们的意乐说法,他们顿时开悟,所有欲念彻底清净,证得阿罗汉果。当时与会大众听闻佛语,皆大欢喜,恭敬地奉行。

《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呰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秦言大宝。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秦言大天。次名摩诃萨埵。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
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其王小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啖子。二兄答言。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比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啖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稣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稣。
夫人眠睡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食。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所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所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
父母闻此。躃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稣。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稣。如是经久时。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饿乏。生兜率天。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着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王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者。今婆修蜜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老母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母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应,说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值遇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
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痛气绝,死去活来。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
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仆倒在地,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大王马上和二儿、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
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高僧指路|有德行才有福报。怎样提升自己的德行呢?

世间人追求福报,却不知福报来自于自己的德行。人的德行越高福报越大,福报越大越得富贵,所以《易经》说:“厚德载物”。你的德行“厚”了,才能载物,这个“物”就是你的财富,你的福报。所以你的德行越高,财产越丰厚,都从你的德行中招感,厚德载物。

《了凡四训》中说,人求富贵,必须求道德仁义。有了道德仁义,自然有了富贵,富贵只不过是道德仁义的“附属品”而已。

怎样提升德行呢?

01、孝者,德之本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人能孝顺父母,这个人是有德行的人。如果不孝顺的人呢?很直白的说,这个人是“缺德”的人。

孝者,德之本也。人能尽孝,能够培养提升自身的德行。那么对于尽孝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提高重视的,世间法对于孝非常清醒,“百行孝为先”,把孝推而广之,上至忠国下到爱人都是由“孝”派生出来的。国家的稳定,家庭的和谐,都是在这个“孝”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美德。

浩瀚无垠的宇宙是保佑孝者的

那么在佛法里面呢?佛法是重视孝的,学佛从尽孝入手,从尽孝开始。佛法也是从尽孝开始圆满的。你尽孝圆满了,你就成佛了。

佛教中有“盂兰盆会”就是一个尽孝的节日。《地藏经》被称为佛教的“孝经”,从开始如来为报母恩给母亲摩耶夫人讲经,到地藏菩萨的成因,都是围绕一个“孝”字展开来讲的,以及地藏菩萨能够荷担如来家业,在如来灭度以后担当说法,普度众生的重任,都是因为“孝”而发“大愿”之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何等气魄

“孝”狭义的来说是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佛教对父母的解释是天下众生无一不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生生世世的流转,众生无不是自己的父母,因此普度众生,就是孝顺父母,这才是佛教广义“孝顺”,广义的“爱”。

我们希望引导众生来断恶修善,就要从“孝”上引导,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导一个人,希望他成为一个善人,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必须从尽孝开始教起。

孝如同阳光,乃是万物之本

02、常观知足

培养德行的第二个办法:人要常观知足,人要知足。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常要告诉自己,这就很好了,这就可以了,这就不错了。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圣贤,常忧国忧民,而对自己的生活却知足常乐,保持良好德行。像是颜回这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能够不改其乐的太少了。

知足,人就有德行了,就不会贪嗔痴,身心就清净了。如果不知足,贪得无厌,贪心炽盛,那就烦恼丛生,怎么还会去提高自己的德行呢?

03、利益众生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如果能利益众生,就会像是天地一样长久。所以君子能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精神是符合天地德行的。

利益众生的德行是天地所护持的,看起来是“吃亏”的表现,其实得到了无上的利益,这种利益比单纯的“利己”大多了。

而佛教中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大的利益众生,能够舍离身命来利益众生,才是伟大的“菩萨精神”。

利益众生,就是菩萨行为

04、学会感恩

不会感恩的人如同“白眼狼”,狼是群居动物,狼也是懂感恩的,“白眼狼”是孤狼,是被赶出狼群的狼,因为它不懂感恩。狼也不喜欢没有“品行”的同类。

人培养德行就要生起感恩之心,有感恩心的人是有德行的人,感恩对父母来说就是孝顺,对朋友来说就是“仁义”,我们感恩的德行推广开来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心境就是常怀感恩的心,就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

知道报恩,提高德行

佛教中每天做功课,诵经持咒做回向时都会说到“上报四重恩”,就是让我们不忘四恩:父母恩,师恩,国家恩,众生恩。恩德深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恩德之中,我们得以生存。

如果没有恩德,如果缺哪一方面的恩德,都是不圆满的,都会使我们的生存产生危机。我们要知恩,念恩、感恩,报恩,这才是有德行的表现。

认识恩德,有感恩的心,你就有了德行,修成了功德。

古德说,一个人的福报不能大于功德,中国人自古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福报都是靠自己创造的价值转化出来的。

好好修行提高自己的德行

然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本末倒置,为了赚取财富不择手段,当一个人的功德配不上自己财富的时候,就会发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后果。

《周易·系辞下》里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微而任重,鲜不及矣!”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否则,一切都是妄想。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福报呢?就是通过自己不断的修行,改变自己不良行为,来提升自己的德行。德若配位,必有福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最丑港姐到最美孕妈,胡杏儿嫁给让她笑的人,38岁美到了巅峰!
  • @阿里巴巴,明晚见
  • 这样聊天,只会把爱的人越推越远
  • 我们差点就结婚了
  • 七言|他让你湿了眼眶,你却还在笑着原谅
  • 致所有姑娘:千万别去垃圾箱里找男人!
  • 炸开锅啦!金砖会议聊天记录“大曝光”!
  • 老外吃中国菜:我之前二十多年吃的都是*?中国人太幸福了!
  • 原创丨人民币突然硬了,美元却软了,背后有何玄机?!
  • 今年网上最蠢的一篇文章出现了
  • [ 领取通知 ] 兑换码和更新一键到手!
  • Miss自称表妹晒出最新美照 引发网友疯狂开车:对A要不起
  • 人人送钻 | 【新战魂】白色风暴来袭,满级即送炮炮兵
  • Uzi时隔多日再度直播 弹幕却是满屏的嘲讽……
  • 三星自爆Note 8价格,外媒给予Note 8高度赞美
  • 全国首个电竞学院成立,你想学吗?
  • 国产百元机市场还活着?而且各大品牌都有进驻
  • 别跟我提iPhone,这类手机谁买谁傻X!!
  • 华为麒麟970 强势对飙高通三星 Mate10首发
  • 3天3大旗舰发布,小米苹果三星你最期待谁 | 资讯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