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呰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秦言大宝。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秦言大天。次名摩诃萨埵。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
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其王小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啖子。二兄答言。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比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啖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稣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稣。
夫人眠睡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食。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所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所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
父母闻此。躃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稣。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稣。如是经久时。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饿乏。生兜率天。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着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王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者。今婆修蜜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老母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母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应,说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值遇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
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痛气绝,死去活来。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
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仆倒在地,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大王马上和二儿、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
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要告诉你的是,我都有,不仅有,我还发布了相应的教程,告诉网友们怎么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可见图5。但是对于她的印象很好,所以我才会在看见刘
  • 好久没有出去玩 真的感觉进入大城市55 我是乡里别 寿星公的愿望就是让我变有钱啊 这次出去终于有帮忙拍照工具人了 就是喝了有点晕 超开心的 就是第二天我
  • 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但他仍没有忘记玛格丽特,但他对她的爱意无处倾泻,便转化为恨意,不断羞辱玛格丽特,年轻人的爱总是如此,他们假装不在乎,不惜说出最狠
  • #陈冠霖[超话]#“寫的不是柳公權 也不是王羲之 是風雨小築裏的雨絲風片 是階前紅磚的花枝叶影 是窗外柳條飛絮 是山中的日月 是共同度過 共同擁有的朝朝暮暮 希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70万例】Le nombre de décès dépasse les 700 000 aux Etats-Uni
  • #30天推徐海乔挑战##徐海乔# Day 4最喜歡的台詞嘛....um.....不算是台詞,是一句話吧「大家好,我是徐海喬」這一句特別喜歡,出處是不知道哪個訪談
  • 该股票价格从1993年的开盘价8.5元跌到了1994年的最低价2.22元后开始反弹,1997年股价拉到了最高价29.60元后,股价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中,虽然偶尔反
  • 此时只见一个黑衣老者飞身停在半空,目光邪异的看着山顶,冷声道:“大家不要再等了,此时这些魔域高手,显然已经发现了那定天神针的气息。”说完身影一晃,整个人就穿越那
  • 慧远大师是净土初祖,这个法门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大势至菩萨的净土是不能成就初学的,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已经批判过了。#弘扬如来藏一一和谐正能量[超话]##佛法一一
  • “房间”内,展示的是播客主预先设定的聊天话题,用户可以进行预约,到时,即可在聊天房内听播客主进行话题的讨论,此前,还可以“举手”上麦,甚至在线发送表情,随时与
  • sks和悠仁的图也是大满意,是我最喜欢的风格[哇]#松坂桃李#研究了一下最近三個月主力都在拍網飛劇,殺青日差不多也就「流浪的月」上畫。#江嶋綾惠梨[超话]# i
  • 便秘可是很讨厌的,不仅会造成女人们排便困难,而且还会形成小肚子,让女人们看起来很显胖。  二、容易长胖【吕梁妇科医院】  据悉早餐可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为
  • 显然,我得到的答案都是,“老师,我爱,不然我干嘛挽回呢?”很多人的回答是:“我对TA那么好,TA说分就分,我不甘心啊”。
  • 【#首个mRNA新冠疫苗中国人群二期临床主要研究结果公布#】《科创板日报》30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预印本平台已于日前刊发了复星医
  • ”——烟台SOS儿童村张妈妈的故事让我们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温暖人世间,这也是我们小叶子的一片心意。立功受奖的消息传回家乡时,大家都为英雄喝彩,唯有张妈妈泪
  • 助你找到人生的第一性原理,即人生就是发展,是算力(大脑)+算法(认知能力)+数据(信息的采集)的一场三合一的修行,形成智慧,提升决策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 [黑线]近期明星集体注销工作室事件中,又有乐华艺人的身影,但注销的不是这批科技公司,而是朱正廷、孟美岐、吴宣仪的个人工作室,同样是在同一时间段注册于同一地址,这
  • 豁达如他啊[给你小心心]@Mr_凡先生 这哪里是杂志照片,这就是艺术他连鬓角都那么好看[憧憬]#张云雷[超话]##小辫儿张云雷[超话]##张云雷#刚入了张老师的
  • 回佛堂后的第2天,摆弄了花草,这2个月的经历像极了故事~​​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千帆,看了几百个人生故事,有个幸福
  • ♡+♡=♡² 日常在家里祸害食物①尝试做早餐,卖相差劲②尝试做午餐,相当失败ིྀNo zuo no die,明知道自己不能喝带牛奶的东西,偏偏嘴馋,喝一点就拉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