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丰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开市运营
2月16日,辽宁省西丰县平岗镇2021年招商引资项目——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开市运营。该市场位于平岗镇英华村,投入运营后对加快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始建于1992年,占地4万余平方米,位于东北黄牛核心区-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平岗镇英华村。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凭借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区位资源等优势日上市量均在千头以上,年黄牛交易量达到10万头以上,被省市级评为“省级文明市场”和“市级文明市场”。2003年由于黄牛市场大环境萧条,辽北黄牛交易市场被迫关停。2021年平岗镇创新招商管家服务模式,成立招商服务团队,通过全民动员、全民招商,重启辽北黄牛交易市场项目。
据了解,项目总投资1亿元,主要经营黄牛交易、肉牛养殖。市场内设有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涵盖交易住宿、餐饮、超市等功能区。
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全年规划为阳历双号为交易日,开集时间早上八点。辽北黄牛交易市场的运营标志着西丰肉牛交易迈上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道路,将不同程度满足全国各地养殖户的各种需求。
平岗镇依托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建设黄牛产业园,打造辽北第一黄牛小镇,再现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辉煌。市场运营后,可带动农户迈进大市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该项目正式运营3年内,将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养殖规模达到3万头,对创立地区品牌农业,加快形成特色农产品格局,促农增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必将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全镇的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销售服务业更加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引领意义。 (记者 王官波)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虎力”全开,奏响“新春序曲” 滨海新区高标准高水平加快项目建设】#津年聚欢笑# 新春伊始,天津港保税区高科技企业凯普林光电新厂新干劲,在22000平方米高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自动化生产基地,向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发力,夯实制造业“硬支撑”。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芳 摄

  虎年新气象,开启新征程。滨海新区正以奋勇争先的姿态,抢抓发展机遇,奏响提气鼓劲、破浪勇进的“新春序曲”。

  精心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信号……滨海新区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一流体制机制、集聚一流配套要素、营造一流政策环境,全面落实天津市“双城”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展现新作为,力夺首季“开门红”,高水平打造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加紧建设 预计首款新车6月投产下线

生态城谋划实施606个重点项目

  今年,中新天津生态城谋划实施606个重点建设项目,聚焦新能源、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管理系统等,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样板,打造国际合作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

  新的一年,生态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主导产业体系,坚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项目导入方式由“政策吸引”向“生态吸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跃升,构筑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几天,生态城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加紧进行各生产线设备联合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规划产能20万辆,规划投产车型包括基于丰田最新EV平台的中级SUV车型、MPV车型等。项目建成后,计划员工总数达2500人,预计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时可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目前,项目一期工艺车间厂房已全部建成,预计今年6月,首款新车将投产下线。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去年吸引了近10家配套项目落户,生态城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聚焦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生态城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生态城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设智慧能源小镇,完善全域海绵城市管理体系;搭建路桥、照明、管网等基础设施智慧管理系统,总结“无废城市”成果,提供能复制、可实施的“生态城方案”。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生态城还将制定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运营规范,挂牌运营大数据研究院、数字安全研究院,推出教育、医疗、停车等一批智慧场景,逐步将智慧小区建设成果延伸到社区、片区和全域;同时建立智慧城市指标评价模型,拓展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用场景,形成全域智慧城市标杆。

滨海新区重点轨道交通项目Z2线高架车站效果图

  构建“津城”“滨城”双城格局,轨道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滨海新区的骨干网络,B1线(滨铁1号线)、Z4线(滨铁2号线)、Z2线(滨铁3号线)总长度126公里,目前,这三条线路已全部开工,掀起虎年建设的新高潮。

  Z2线一期工程是连接滨海国际机场和北塘的重点轨道交通项目,与地铁2号线、B1线、Z4线换乘,与机场、滨海西站接驳。该项目位于空港经济区环河东路与东六道交口,线路长度约39.16公里,全线设14座车站。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线土建工程开工,预计2024年实现洞通、轨通、电通,2025年6月试运营。

  在位于于家堡金融区的轨道交通B1线金临道站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埋头忙碌着,抢工期、抓进度。该站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结构长度约236.1米,车站及区间均为地下2层结构。截至目前,项目整体施工进展顺利,金临道站累计施工完成50%,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完成30%。据介绍,B1线自黄港欣嘉园至中部新城,全长约31.5公里、设站22座。

  Z4线自汉沽汉蔡路至中部新城,全长43.7公里、设站24座,已开工建设车站13座,高架段(8个车站、8个区间)和地下段(5个车站、1个区间)正在加速施工。

  这三条线路建成后,将与既有地铁9号线(津滨轻轨)形成滨海新区“两横两纵”轨道骨架线网,有效串联滨海新区各重点发展区域和滨海机场、滨海站、滨海西站等重大交通枢纽,打造“轨道上的滨城”,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新年“开门红”

滨海新区实有市场主体316360户

  新年首月,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滨海新区市场主体不降反增,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比例超2021年整体水平。截至1月底,全区(含自贸区)实有市场主体316360户,同比增长11.15%。

  为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化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疫情防控期间便民服务30条措施,开辟政务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不间断实时线上答疑、对有关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所需产品即申即批、开通短信点对点服务……打造对外服务示范窗口。

  记者了解到,一般企业登记与食品及特殊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计量器具、特种设备许可、工业产品许可等各项行政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办、不见面”“保安全、能办事”,调整行政许可材料流转途径,采取邮寄的方式接收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发放证照;紧急事项预约办理,对于紧急类且确需现场办理的事项,申请人可拨打咨询电话预约办理时间;此外整体缩短各类企业申报CCC认证免办证明的办理时间,将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24小时,协助企业快速通关,并推行标准计量支撑服务,帮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相关标准查询和商品条码申请的办理事项。(记者 王睿)

填补空白 打造全产业链

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汽车电子芯片项目落地

  记者昨日获悉,恩智浦强芯(天津)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简称恩智浦强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汽车电子芯片项目落地经开区天大科技园。项目落地后,将引入高端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汽车电子产品,开展本地化设计,填补高端设计空白,打造世界领先的集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为更好地让项目落地实施,恩智浦强芯不断完善其研发团队人员结构,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未来还将引进高端就业人才,形成IC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聚集效应,助力滨海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据了解,恩智浦强芯一直深耕于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及微处理器(MPU)产品的开发,目前,产品工艺达到5纳米的国际先进水平。(记者 王睿 王涛 通讯员 王芳 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别人是减分项,对我则是加分项)但,就是这么一款产品,感觉无关配置、性价比、取舍权衡、销量,只是为了在这个「无趣」的手机市场里做一点点「异类」的东西。有太多不
  • 杨怡最先被爆出的男友是金融界的青年才俊蓝伟杰,不过这段感情最终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杨怡的长相酷似张可颐,所以才得以在《婚前昏后》这部电视剧中饰演张可颐的妹妹,
  • 教你燒烤前,切開生薯仔,用薯仔同洋葱抹一下網面,當中嘅澱粉質經加熱後就會形成一層薄膜,咁樣即使係燒魚都無咁易黐底,想燒乜都靚哂!今次教你7招輕鬆燒烤BBQ技巧,
  • 近日,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从南航黑龙江分公司了解到,2月18日,南航CZ6485大连-佳木斯航班正处于起飞爬升的关键阶段,客舱里响起了一阵连续而急促的呼唤铃声,
  • 在本次讲座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闵雪飞老师从1500年巴西“被发现”的历史开始,从人种和文化两方面,解析巴西何以成为一个新民族,及“巴西的形成”在文学上的
  • 最难做的咨询不是冥王星,不是八宫,不是那些不喜欢暴露隐私的个案,因为在建立连接过程中信任会让所有秘密涌出,他们也是觉知力最强的一群,难做的是十二宫的咨询,这是一
  • [并不简单]在当地的贫困山区,赫本换上了苗族的传统服装,并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探讨有关疫苗接种与纯净水问题。在当地的贫困山区,赫本换上的苗族的传统服装,了解当地人
  • 关注西安网微博()西安网微信公众号(西安网V)在文章下参与留言互动,我们每月将选取留言点赞最高的5位车友,为您送去精美礼品一份!关注西安网微博()西安网微信公众
  • 附近有大学健身房,设施齐全,生活对于在卡三或者胡卡读书的小伙伴来说非常方便。附近有大学健身房,设施齐全,生活对于在卡三或者胡卡读书的小伙伴来说非常方便。
  • 图一是少了小琰琰的310(不完整)图二图三是你们陪我在候车厅等车的合照(小琰琰与我们云拍照)图四是我和小凇的合照(在小凇手机上看到了我们第一次聊天的记录 满满的
  • 在唐渠自然村现场了解苹果基地、酿酒厂、山地大棚等发展情况,封杰指出,要发挥返乡创业大户的带动作用,既要发展农庄,也要保留村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布局集雨设
  • 我们这晚上9度,从教学楼出来穿一个厚点的卫衣都冻得我打哆嗦,我要赶紧往宿舍来走来着,路过他们我就很不懂这么大冷天在这聊什么天呢。我说,我这就看见了,还真是月亮
  • 陕航建如此这般的“陕西省公安斤消防验收合格”名义下,无外乎就是个幌子:2009年的消防怎么可能只悬挂两头空的铁管呢?陕航建公司在航天常青花小区的消防设备问题的骗
  • (比宏嵩好,拉踩一下隔壁的阿宅[doge])啊...实在不太会夸人,除去和阳光开朗有关的,其他一切好的形容感觉都可以往他身上堆!苏纨清十分认真的教阿执写字,可是
  • #那些不一定对却一直被信奉的真理# 30岁以后的婚姻,有多少是因为爱而走在一起的呢?我想这或许就是许多人心目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吧~到了30多岁的时候,如果你还是单
  • 他说自己就像这座披山岛,反复经历着潮起与潮落——年轻时候每年老兵离队,他都要站在山头,看着接老兵的船消失在山海相接的地方。”“或者说,我也没见过哪个二十来岁的人
  • 画面中的张伟欣坐在C位上,一边是引以为傲的女儿李小璐,另一边是俏皮可爱的外孙女甜馨,她们也比了个大大的爱心,画面也特别的温馨幸福。她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脸上也始终
  • 而今,你是坚韧理智的成人,不忘初心的坚守最初的梦想,无畏种种坎坷。而今,你是坚韧理智的成人,不忘初心的坚守最初的梦想,无畏种种坎坷。
  • 自从养了无毛弟弟崽,还没有小朋友的我们快乐了很多诶无毛猫超级粘人,而且很懂人的心思有时候我有点生气,弟弟会跑来躺到我腿上,有这样一只小可爱实在太治愈了!(真的辛
  • [憧憬]小k和@娃哈哈 一起为“大小孩”们打造了一场超梦幻的童梦园游会!云赏宫崎骏的漫画世界“风之谷”】阳光明媚,不妨到大自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