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二集)  2015/8/10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2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五頁第五行,科題,「利他行」,分兩科,兩小科,第一,「慈和勸進」。法藏比丘也就是法藏菩薩,圓滿修足忍辱波羅蜜,所以前面講的是「忍力成就」,意味著自度圓滿了,自度圓滿之後就要度化眾生。為什麼要成佛?是為了要幫助眾生,不是為自己。但是要幫助眾生,首先得自己成就,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就不能幫助眾生,必須自己修行功德圓滿,戒定慧三學都得到了,這才能教化眾生。我們看這段經文: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這四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解,上面就是前一段經文所說的「惠利群生」,這是慈,「忍力成就」是悲。「是故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慈,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仁,所以我們常常把仁慈連在一起,仁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慈是佛陀所說的,意思相接近。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所以仁這個字它是會意的,人邊,這邊是二,就是二人,有自己一定想到別人,這叫仁。佛家講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這慈悲兩個字都是仁,中國用一個字代表,佛把它分成兩樁事情,一個是幫助眾生離苦,一個是幫助眾生得樂。這就是佛陀教育的終極目標,最後希望做到的。幫助眾生離苦,眾生苦從哪裡來的?是從迷失了自性,對於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認錯了,看錯了;看錯了,於是就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才惹了許多麻煩。

  我們今天的社會,現在住的這個地球,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是人為的,不是自然有的。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說得很清楚,佛也說得很清楚。現在量子力學家做出了證明,說得沒錯。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諸位如果讀過《壇經》,《壇經》是六祖大師說的,他是中國人,他不是印度人,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他老人家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生的,自性現的。自性是什麼?我們常說真心,自性是真心。是從自性生的,所以明心見性了,對於這些萬法樣樣都知道,樣樣都明瞭,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也是佛陀教學的最高的目標,就是教你把自性找回來,明心見性,佛陀教育就圓滿了。見性之後,你對於一切萬法真正明白,沒有認錯,有能力自度。自度什麼?自己的苦沒有,樂現前,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是登峰造極,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所以苦跟樂佛知道,迷了就苦,覺悟了就樂。所以佛對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理論依據,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或者是轉迷為悟,都行,總是要覺悟,不能再迷惑。用什麼手段?用教學。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佛陀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現在一般西方人講的宗教,佛法不屬於,佛法屬於教育。釋迦牟尼佛在世,這歷史上有記載,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出現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附近。當時都是部落,部落就是小國,他父親是個國王。他十九歲出家,為什麼出家?感覺到生老病死苦,這苦怎麼來的?能不能避免,怎樣避免?每天想這些問題。想到最後,看到有些出家人他們是真正在做這樁事情,離苦得樂,他深受感動,十九歲出家。出家之後,他給我們表法,他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求學,所以印度那個時候宗教之國,也是哲學之國,幾乎所有宗教學派,他都親近過,十二年,到三十歲。回頭再看看這些所學的、所修的,得不到結果。這個結果是什麼?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那就是沒結果。六道輪迴是苦的根源,能夠脫離六道,那就是離究竟苦,再也不受苦了。與樂,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一個道場,不要說一個國家,那不是國家,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總統,它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叫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這裡頭再也沒苦了。為這個來的。

  唐朝,我們淨土宗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十方三世諸佛到世間來了,來幹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經,就是為了說這部經而來的。他一生講了許許多多經典,換句話說,那都是附帶的,最主要的是這部經,而且這部經是講了很多次。我們中國古大德,細看《無量壽經》,現在《大藏經》裡收的有五種版本,五種本子對起來看,這個裡面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顯示不是一次說的,如果一次說的,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異,一定是多次說的。這部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翻譯,非常可惜有七種版本失傳了,《大藏經》上有經題,有這個經名,書沒有了,只剩下五種,七種失傳了。

  內蒙有一位金教授,現在是蒙古文的權威,他整理蒙古文《大藏經》,告訴我,蒙文《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有二十多種譯本,比我們多得太多了。所以我就希望他能把這部分東西翻成漢文,提供給我們淨宗來做參考。真正證明釋迦牟尼佛這部經常說,四十九年每隔一、二年他都會講一遍,有的時候年年講。為什麼?佛說法契機,看到有人跟極樂世界有緣,那一定要告訴他,不能疏忽。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這個人成佛的機緣到了,不能不幫助。一個人也要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其他的成不了佛,還在六道搞輪迴,慢慢來,不著急,這個人機緣成熟了,一定要幫助他。所以一個人也講,三個人、五個人也講。這是什麼?慈悲,慈悲到極處。

  我們這一生遇到這部經,也不是偶然的。大乘經上說得很好,凡是遇到這部經,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人,都是有很大的、很深的善根。深到什麼程度?佛說了,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遇到這個本子,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你能信,能發願,肯念佛,不簡單!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這許許多多經典,像《大藏經》,每部經都要靠自己修戒定慧才能向上提升。這一部經,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特別慈悲,不靠自力,靠佛力,完全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佑,阿彌陀佛加持,縱然你造了很多罪業,只要你真正相信,不懷疑,真正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這個不可思議。所以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是這一門。這一門簡單,很有效,保證你一生成就,不必等到第二生。

……

我分享了【《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二集)】,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xRUhst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10-2-83a
《文钞》1
“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陈趋避之良谟”。
这是说今天文字的大纲。昨天我们讲了人天道的略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都是断恶修善的阶段。今天再进一步说断恶修善的方式方法,一部分是戒,一部分是因果。戒是从善发展来的,这里把善恶交代清楚了;因果报应比戒善更有刺激性,更具威力,他把善恶的结果都一起告诉你,让你断恶修善更加积极努力,更加仔细谨慎。为什么?结果是你要小心考虑的大事情。
做什么事,你要考虑到结果满不满意,结果好自然好,结果不好,你为什么要做呢?所以在一开始,你就要对结果仔细考虑,结果也关系到你未来提升还是堕落。不只是结果吉凶,还要考虑结果使自己的灵性提升还是堕落。
吉凶祸福是自己造的,与别人没有关系。提升与堕落也是这样。为什么与别人没有关系?别人怎么对待你,只关系到他自己的因果报应,你的所作所为不可以受别人影响,这是很关键的事,要谨慎考虑自己的结果是否理想,一点不能任性、糊涂、操之过急,完全操纵在自己手里面。这是一定的道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除非你大意、不谨慎、任性、迷惑颠倒,糊涂等等。
凡是真正受过因果教育的人,这件事上就不会出差错了。这和你信因果,懂因果,都有很大距离。这是一个人灵性升降的根本因素,因果报应。能提升自己灵性的人,自然一路吉祥,堕落的人必定灾祸重重。
灵性提升,就是烦恼轻,智慧长的样子,他在六道中,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条路只在佛门,其他宗教中,没有这些指示。灵性堕落,就是烦恼越来越重,任性造业,智慧越来越小,心胸也很小。
可是你前面不是说,真正懂因果报应,能把握自己的灵性提升还是堕落吗?这个升降,大概只在人道,不包括在六道中。佛法之外的宗教,都不知道有六道,他怎么告诉你六道中的提升和堕落呢?那么六道之外,十法界、一真法界、乃至于诸佛大涅槃界,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则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现,即智。五戒全持,不堕三途,恒生人道。此与儒之五常大同”。
这里把五戒和五常对应起来说,这两项在世间的作用,差不多,都是保住人身的标准。你有这个能力,能得人身,不至于堕落到人道下面的三恶道去。你能守住五常,也是这个作用,能保住人身。
说句俗话,你懂做人的道理后,你信儒,要做到五常,就能保住人身,不堕三途;你信佛,能做到五戒,也能保住人身。
“第儒唯令尽义,佛则兼明果报耳。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名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名口四业。不贪、不瞋、不痴,名意三业。此与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约身,十善多分约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
儒只讲尽义务,佛则兼明因果报应。这是讲儒家和佛法在世间意义上的区别,各有所重视,儒家简单,不够完备,佛法就很详尽了。
上面讲了五戒,这里再说十善。十善分在三部分,身口意。与五戒大体一样,五戒重点在身体部分(身),十善更重视心理部分(意)。上品十善是升天的条件,当然还有四无量心和禅定。
不是说善不如戒的功德大吗?怎么能守十善,升天,守住五戒,只能得人身?升天,要上品十善以及四无量心、禅定。一点也不简单,远比持五戒难度高。守住身是小乘戒,能守住心,就是大乘程度,没点功夫,根本守不住十善,四无量心和禅定就更难了。
五戒是不杀盗淫妄等,你只要没有做出来,就算守住了。十善则不然,贪心一动,你就没有守住,更提不上上品十善了。慈悲喜舍你能随时做到吗?遇到仇人还能做到吗?遇到欺负你的人,还能做到吗?这已经心乱了,禅定你还能守得住吗?
不是偶尔做到一次,就算数了。要永远做到,才算数。
“至于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对兄说友,对弟说恭,种种伦理之教,则皆欲使人各尽其分,无或欠缺,随顺世相,修出世法”。
大乘修行,也不能离开世间法,家庭能脱离吗?人群能脱离吗?都要在这当中做好样子,这才像个学佛人。你不学怎么行?
可别以为自己学佛了,牛哄哄。你要处处不给佛菩萨丢脸,才真牛。可不能小看人天法,那只会耽误自己。你要是影响大,还会耽误很多人。
喜欢,请转发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10-2-83a
《文钞》1
“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陈趋避之良谟”。
这是说今天文字的大纲。昨天我们讲了人天道的略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都是断恶修善的阶段。今天再进一步说断恶修善的方式方法,一部分是戒,一部分是因果。戒是从善发展来的,这里把善恶交代清楚了;因果报应比戒善更有刺激性,更具威力,他把善恶的结果都一起告诉你,让你断恶修善更加积极努力,更加仔细谨慎。为什么?结果是你要小心考虑的大事情。
做什么事,你要考虑到结果满不满意,结果好自然好,结果不好,你为什么要做呢?所以在一开始,你就要对结果仔细考虑,结果也关系到你未来提升还是堕落。不只是结果吉凶,还要考虑结果使自己的灵性提升还是堕落。
吉凶祸福是自己造的,与别人没有关系。提升与堕落也是这样。为什么与别人没有关系?别人怎么对待你,只关系到他自己的因果报应,你的所作所为不可以受别人影响,这是很关键的事,要谨慎考虑自己的结果是否理想,一点不能任性、糊涂、操之过急,完全操纵在自己手里面。这是一定的道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除非你大意、不谨慎、任性、迷惑颠倒,糊涂等等。
凡是真正受过因果教育的人,这件事上就不会出差错了。这和你信因果,懂因果,都有很大距离。这是一个人灵性升降的根本因素,因果报应。能提升自己灵性的人,自然一路吉祥,堕落的人必定灾祸重重。
灵性提升,就是烦恼轻,智慧长的样子,他在六道中,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条路只在佛门,其他宗教中,没有这些指示。灵性堕落,就是烦恼越来越重,任性造业,智慧越来越小,心胸也很小。
可是你前面不是说,真正懂因果报应,能把握自己的灵性提升还是堕落吗?这个升降,大概只在人道,不包括在六道中。佛法之外的宗教,都不知道有六道,他怎么告诉你六道中的提升和堕落呢?那么六道之外,十法界、一真法界、乃至于诸佛大涅槃界,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则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现,即智。五戒全持,不堕三途,恒生人道。此与儒之五常大同”。
这里把五戒和五常对应起来说,这两项在世间的作用,差不多,都是保住人身的标准。你有这个能力,能得人身,不至于堕落到人道下面的三恶道去。你能守住五常,也是这个作用,能保住人身。
说句俗话,你懂做人的道理后,你信儒,要做到五常,就能保住人身,不堕三途;你信佛,能做到五戒,也能保住人身。
“第儒唯令尽义,佛则兼明果报耳。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名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名口四业。不贪、不瞋、不痴,名意三业。此与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约身,十善多分约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
儒只讲尽义务,佛则兼明因果报应。这是讲儒家和佛法在世间意义上的区别,各有所重视,儒家简单,不够完备,佛法就很详尽了。
上面讲了五戒,这里再说十善。十善分在三部分,身口意。与五戒大体一样,五戒重点在身体部分(身),十善更重视心理部分(意)。上品十善是升天的条件,当然还有四无量心和禅定。
不是说善不如戒的功德大吗?怎么能守十善,升天,守住五戒,只能得人身?升天,要上品十善以及四无量心、禅定。一点也不简单,远比持五戒难度高。守住身是小乘戒,能守住心,就是大乘程度,没点功夫,根本守不住十善,四无量心和禅定就更难了。
五戒是不杀盗淫妄等,你只要没有做出来,就算守住了。十善则不然,贪心一动,你就没有守住,更提不上上品十善了。慈悲喜舍你能随时做到吗?遇到仇人还能做到吗?遇到欺负你的人,还能做到吗?这已经心乱了,禅定你还能守得住吗?
不是偶尔做到一次,就算数了。要永远做到,才算数。
“至于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对兄说友,对弟说恭,种种伦理之教,则皆欲使人各尽其分,无或欠缺,随顺世相,修出世法”。
大乘修行,也不能离开世间法,家庭能脱离吗?人群能脱离吗?都要在这当中做好样子,这才像个学佛人。你不学怎么行?
可别以为自己学佛了,牛哄哄。你要处处不给佛菩萨丢脸,才真牛。可不能小看人天法,那只会耽误自己。你要是影响大,还会耽误很多人。
喜欢,请转发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传统文化##因果故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哭了[泪]我的第一辆车是妈妈买的,拿驾照没多久就本科毕业了,刚拿上驾照撞了家里两个车,然后我爸就不让我开他的车了,我妈说怕有着急的事出门车都开不好,就给我买了
  • 领】⚠️领.取5圆代金⭕和升座换座啦-解决假期买票,直接把握住 去哪儿的活动就可以完美解决,赶紧行动起来吧!除了以往的U惠车票,这次去哪儿的免费换座活动也是太好
  • 而他们理性又冷静的一面为他们增添了厚重的人格魅力,一举一动既在情理之中,又超脱于章法之外,对于对手的行事作风,思考方式以及过往经历的思考贯穿于他们的决策之中,这
  • 就好像狼被伪装成兔子的小狐狸一步一步带进挖好的陷阱里,而狼明明知道那是陷阱,却心甘情愿迈进去 ,清醒的沉沦才是最戳我的[舔屏][舔屏][舔屏]而后的这段对话才是
  • 声闻说教是有对的,例子说,若出家在家人犯于五戒、八戒、十戒,做不净法,当堕种种恶业苦报之中,这是对机说法,不是大乘广大究竟教言,但此机类教言,是对不持戒、犯戒之
  • 巴士车顶的打光与配色总之就是很赛博朋克很好看,所以也放出来啦[羞嗒嗒]明年还想去wwwww很累但是回忆起来还是很开心鸭[抱一抱] 然后是未定的一些碎碎念~首先生
  • #刘逸云[超话]# 真的还是好喜欢巡演现场的美妙氛围啊啊 每场都有各自的魅力 但是身为广州的中学生还是更偏爱广州场嘿嘿感觉现场一起大合唱是最多最棒的!真的好喜欢
  • 遇到不确定的事或者感到迷茫的,真可以测一下[并不简单][并不简单]里面不仅有细致分析,还有建议!一直都有听说过鬼谷子神算,最近研究了下,真的准疯了,把六运拿捏得
  • 大多时候我别别扭扭,不愿意说出这些,但我始终相信,爱是并肩作战,我无比期待共同努力之后的未来,在此之前,我不再害怕艰难险阻,因为“我会毫不犹豫地奔向你,每一次”
  • 拥有5个主题花园,满足情侣的浪漫约会植物爱好者的花园之旅,孩童们的花园冒险--2⃣萤火虫洞怀托摩萤火虫洞独特“星河”下的神奇泛舟之旅成为了当地文化和自然历史的重
  • 我们很多时候读经,读到的多是只言片语,前后的门槛看不到,就把这个只言片语当全部了,导致我们就算很努力去做,效果差乃至没有效果。看看,同样是做家庭主夫,现在的结果
  • 她说她一直在听 【情歌4号 和中二没有病 】觉得超级好听 而且干活都有劲了[嘻嘻][嘻嘻][嘻嘻](我没有给这个室友推荐过任何歌除了我平时爱放情歌4号 全寝都喜
  • 后来才知道,他们只是在边境听士兵们介绍这附近还有个公主堡,就顺路过来看看,以为旁边碎石就是遗址打完卡正准备掉头回去,结果我毫不客气的要求无人机侦查,倒也让他们多
  • 关于花友们关心的春化问题:由于黄天霸的母本有黄花百合,所以对冷量没有硬性需求,就连广东地区种植都不需要起球,但是发芽会晚一点,花量没有其他地方大(根据我自己在福
  • 地址:渝中区长江二路148号附10号香嘴巴老烧烤:外焦里糯的烤年糕、香香脆脆的脆骨、入口即化的烤鸡爪……是一家“自来水”游客们随意撞见就无法自拔,继而“疯狂”安
  • 旁边的彩虹亭也相当好拍,是夏日缤纷水果乐园的感觉,再来一口bubly微笑趣泡,畅爽的口感里藏着夏天的味道,搭配上身旁的场景,一秒去海滩不是梦。换上米奇、米妮、唐
  • 20多岁的美好年纪却是不管看到什么脑袋中想到的都是背后的辛酸与努力今天赶工标图硬是给把麻木我整破防了虽然看不清,却想象得到他们龟缩在猴车上时,呆滞的表情与枯槁的
  • 另外,雷暴天气时,花粉因破裂为细小颗粒,而容易吸入下气道,因此容易引发“雷暴哮喘”;而前几天北京连下毛毛雨,花粉难以在空中飘浮,过敏患者的症状也会减轻。“例如,
  • 他的一部分作品已经让人如此悲痛了,如果再坦诚柔软的心底,如果真正摊开时,难以启齿的矫情,无比酸涩卑贱的表达,钻心的疼痛又有谁能承受得住呢?#任嘉伦[超话]# ①
  • ”也就是说,做人低调总会得到好的结果,受益匪浅,而过于张扬跋扈,觉得自己不可一世,那么,这时候就离灾祸不远了,一些无妄之灾会让你防不胜防。”做人低调,这个道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