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由梦可以了解
三大真理

1 、由梦了解万法唯心

汉地净土宗的祖师彻悟大师这样说:
“ 诸喻之中,
梦喻最切。

如梦中所见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

皆不离我能梦之心,
离梦心外,
别无一法可得。

即此可以比喻,
而知现前一切万法,
但唯心现也。”

( 他说,
在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最亲切。

比如,
梦中见到的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的景象,

都不离开能梦的心,
离梦心之外,
得不到一尘许的法。

由这个梦喻就知道现前一切万法,
都只是自己的心显现的。)

这是由梦而了解到第一大真理 ——
万法唯心自现。

智慧高的人由这个启示,

就恍然明白山河大地、
情与无情、
色声香味、
亲怨恩仇、
升沉苦乐,

无一不是自心的显现,
离开自己的心没有丝毫许的法。

这样贯穿到三界六道,
可以见到无一不是虚妄分别心的现象,
探究它的根源就是分别心,

所以说
“ 三界无别法,
唯是一心作 ”。

往上看,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也无一不是心显现的。

2 、由梦了解万法皆空

阿底峡尊者说:
“ 梦的比喻很殊胜,

通过白天对梦境中
色、声、香、味、触、法的观察,

得出其为虚假的结论,
由此进一步观察,

发现白天的
色、声、香、味、触、法的
显现也同样虚假不实。”

这是由梦可以了解到第二大真理 ——
万法空相。

所以这第二个妙处,
就是从梦入手,
展开来遍观一切有为法,
可以见到万法皆空。

我们想想,
梦中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是
“ 似有实无 ”,

似乎是明明在显现,

森罗万象、
纵横变现,

真正往里面观察,
其实全然无有。

所以这个梦是那么明显的说了

“ 现即是空 ”、
“ 缘起性空 ”的妙法,

但是世上知音难遇,

有耳如聋、
有眼如盲,

都听不懂、
看不到。

其实这又是一大暴露,
具慧的人抓到这个线索,
一探就探到了万法一味的大空性。

再往当前一看,
遍天遍地都在演说
“ 诸法如梦如幻 ”,

正当显现的时候,
就是
“ 有即非有 ”,
和梦没有任何差别。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
“ 正现的时候实际是不存在的 ”。

随便观察梦里的一个法,
比如梦里出现一座山,

缘聚则有、
缘散则无,

因缘聚合的当下现了,
缘一散就了无踪影,
聪明人马上就知道这是假的,
没有一点实义可把捉。

梦里样样是这样,

醒时的显现哪样不是如此呢?

醒时,
我们眼睛正见色法时,
一刹那就没有了,

这和梦有什么差别?

与此相同,

耳听声音、
舌尝味道、
鼻辨气味、
身作运动、
意作思维,

都是因缘聚会时的幻像,
刹那就没有了,

这不是如梦吗?

请问,
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

能捉住一点东西吗?

这样也是由梦这一法推开来就见诸法空相。

所以,
梦的比喻是何等重要,
它是一把钥匙,
借它就可以打开真理的大门,

懂得梦就懂得佛法、
懂得人生、
懂得轮回、
懂得世俗和胜义、
有法和法性。

刚才第一层讲了,
要了解万法唯心,
梦是最切要的比喻,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梦里都有对应,
而且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这所有的一切确实是从心自现,
而不是在心外的显现。

有了它,
再看三界六道的大梦,

只是境界更宽广、
更持久、
更复杂、
心识更明利,

但万法唯心的妙谛确实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这里,
要体会缘起性空,
这也是借助梦喻来通达。

在诸佛菩萨的经论中,

虽然讲到
幻化九喻、
幻化八喻、
幻化六喻等等,

但首要的比喻就是梦喻。

比如鸠摩罗什大师译的
《 金刚经 》中
最后一偈有六个比喻,
梦喻是第一。

宁玛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
《 大圆满虚幻休息 》,
主题就是讲幻化八喻的修法,
其中梦喻是第一个。

佛经讲了很多有为法的比喻,
除了梦喻,

还有
乾达婆城、
水月、
影像、
空花、
绳蛇、
兔角、
龟毛、
石女儿、
二月、
阳焰等等,

讲这些比喻的用意何在呢?

就是显示万法皆空。

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示一切缘起生的法,
当体就是空的,
连一微尘的实质也没有。

这是告诉我们,
一切有为法都不可当真,
从这里观照就可以放下分别执著。

在这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是总的比喻。

前面说过,
利根者由一个梦喻就可以透入一切佛法,

但是根性不利的人还不能悟入,
那就再举其它种种比喻,
进行多方面观察,

或者某个比喻能和他相应,
或者几个比喻合起来能把他点醒,

但不管怎么说,
这些无一不是在讲述梦的涵义。

3 、由梦了解不生不灭的法性

请大家观察,
梦里境界起起灭灭、
人来人往、
忽东忽西、
时苦时乐,

有生灭、
有增减、
有染净、
有时空、
有自他、
有色声香味触法。

现在问 :
这些是真的吗?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在梦心的角度看是有,
但在真实中,
确实是一点也没有。

其实,
真实当中,
从来没有动摇过,
没有生灭过。

尽管在梦里千变万化,
可是那个真人
( 比喻法性 )
是没有生灭的。

另一方面,
这些假相在醒来时一无所有,
在这时不生不灭的面目就显出来了。

这里有两点 :
一 、梦里的有为法,
醒来就消失,

从这一点就了知它是本来没有的,
本有的法是不可能消失的;

二 、醒来见不生不灭,
既然它露出来了,
这个就是本有的无为法,

而且即使在做梦时,
也一样是不生不灭的,
只不过当时没有觉悟到。

这就是由梦喻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第三大真理 ——

诸法的法性本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醒梦辩论歌,
就能从一个极微尘里剖出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

这才知道在这篇道歌中演唱了无量无边的佛法。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观察体会,
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都在道歌里揭示无余。

关键是要有
“ 举一反十 ”的
智慧力,
那就能一通百通,
万法汇归于一梦。

我们回顾醒梦十番辩论,
确实处处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
“ 现前显现 ”和
“ 现量亲见 ”,

是讲一切醒梦显现,
正显现时,
一个心识上就有现前的相分和了别的见分。

又如,
“ 自心迷现 ”
是讲一切有为法都是从内的心识显现的。

“ 待缘方生 ”
是讲醒梦都是缘起生的法,
由现象都是偶然性,

就知道这决定不是无因生,
因为如果是无因生,
就可以恒时有。

我们观察到显现平等是缘起生,
从这里去看,
醒梦的显现都是缘聚则有,
缘散即无。

在这上面一观察,
就见到平等都是似有实无
( 好像是有,
实际没有 )。

由此就知道任何有为法一定都是空相。

再下来,
一切显现都是梦,

梦里的
山川、
人物,

梦里的六道,
这些是假相,

所以当它一消失,
就显露出原本不生不灭的法性,
这就是无为法。

以这个原因,
道歌说
“ 此后二者融为一,
一亦融入虚空里 ”。

大家想想,
梦一醒来,
假相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一个觉悟。

这是比喻现前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幻是可以离的,

非幻怎么离呢?

幻是心造作的,

那个不生不灭的怎么是造作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胜义。

再看,
梦里的境界正在纷纭幻变时,

一观察就知道实际是无有的,
所以叫做
“ 无而现 ”。

另一方面,
那个不生不灭的法性,
一直就在那里,

哪怕梦里再现多少生灭、
有多少显现,

它是始终没有生灭的。

等到梦的迷乱一消除,
本有就显现。

这样去体会
《 辨法法性论 》的
有法和法性,
从一个梦喻就可以深入进去,

所谓的
迷乱、
无迷乱、
轮回、
涅槃、
杂染、
清净、
转依,

由此都可以得到了解。

4 、一切皆由心造

第一要知道,
除了心之外,
不可能还有其他作者。

蒙昧的人啊,
这么明白的事你还不知道,
天天都只是自己的心在动,
除了这颗心之外,

还有什么作者呢?

道理是太真太平常了,
自己心心念念在动,
还说作者在心外。

第二要知道,
既然一切唯心造,

心造出来的现象会在心外吗?

这也是很明白的,

心怎么能造出心外的东西呢?

所以都是由心自己造、
自己现的。

第三要知道,
这心正现的时候,
它不是石头,
它是明知的。

这个心识既然是一种明知的体性,
我们就知道它一出来就是既有相状又有了别的。

没有相状,
能说了别吗?

想想看,
没有五颜六色能说有眼识的了别吗?

所以了别就是对相状了别,
不是像石头那样什么不知道。

再看,
离开了别,

能说心前有相状吗?

没有了别,
就是什么也不知不见,

怎么会有相状呢?

所以相状就是了别的相状。

所以,
心一起来必然是有相、
有了别的。

从这点去看醒梦,
都只是一个分别识,

既有心识的现相、
又有心识的了别,

完全是平等无差别的。

第四要知道,
“ 一切唯心造 ”

就是说心上的缘起,
在这个心里不论现什么,
不论色受想行识,
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

从“ 它是缘起 ”
这一点作为方便,
下手去观察,
就知道这些都是本来没有的空相。

这也是完全平等的。

凡是由心造作的有为法,

在实相中如石女儿、
如空中的毛发一样,

完全是不存在的。

梦里是这样,
醒时也是这样。

第五要知道,
既然这一切内外显现都是本来没有,

这些所谓的
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六根、
六尘,
此种彼种,

实际中是没有的。

由此就了解到这个心的实相,

远离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根尘等等,

它就是离戏的大空性。

这也是醒梦平等的。

我们很多人就是满世界跑,
住了这座寺庙又到那座寺庙,
住了这座山又住那座山,

外表上又是念、
又是说、
又是修这个修那个,

又是做这种行为那种功夫,

剃了头、
穿了僧衣,

又是敲打唱念,
又是这里辨一通那里说一顿,
都是要学佛修行。

但是普遍的状况是,
很多人都在外面找佛法,
心里始终没个着落。

这样流浪奔走,
何时是归家的时候!

5 、佛法在吾心

其实,
佛法是原原本本现成的,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有智慧的话,
天天都是在佛法里,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佛法千言万语、
说东道西,

其实都在你心里。

如果你能把这首道歌弄通弄透,
那就能以一字法门把握关要,

这个叫
“ 一字大法门 ”,
这一字就是
“ 梦 ”。

以上七穿八露地让你明白,
这首道歌是这样不可思议,
但归起来只有一字,
舒展开,

时时处处、
开眼闭眼都是讲这一字法门。

你这就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智慧、
大慈悲,

给了你一个精要的法,
把一切一切的佛法都融合在这首道歌中,
为你作了极具窍诀性的开示。

这是不是总一切法、
持一切义的微妙章句呢?

是不是每天都应该去体会、
须臾不能离的法呢?

是不是一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呢?

慈诚罗珠堪布:

“知心不属一切法”。知道我们心不属于一切法,然后一切法同样也不属于心,相互之间没有一个真实的相属,都是如幻如梦的。自己的因缘具备的时候,就如幻如梦地产生了。

“此人常在道场”,知道这个境界或者证悟了这个境界的人,不一定在寺庙,也不一定在精舍,也不一定在什么道场。这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道场。只要有这样证悟的境界,那么任何一个地方就是他的道场。

所以,证悟的人在哪里都是道场,在哪里都是没问题的。但是没有证悟的时候,道场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还没有任何境界的时候,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外面任何一样事物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没有证悟的时候,要尽量回避这些恶劣的环境,尽量找一些对修行有利的道场,这有利于我们的证悟。

证悟的境界也达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已经突破了所有的这些局限。所以那个时候,道场不道场都不是很重要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道场。但这些都是有过程的。

我们也不要以为,一开始的时候道场对我们无所谓,环境对我们无所谓,在哪里都是一样。也不要就觉得,任何一个人永远都要停留在道场,或者是没有人的、平静的地方,那也不一定。这个得要看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和境界的成熟程度,来决定我们是住道场还是住其他地方。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我们有执著的时候,还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杀盗淫妄这些罪都是存在的,是真实的。这个时候,它的本性是不是空性不重要了,至少对有执著的人来说,它是非常非常地真实的。

就像做梦的时候,对已经苏醒的人来说,梦里面的东西存不存在不重要,对做梦的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非常真实的。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所有的善恶因果都是很真实的,所以有罪。证悟的时候,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了,万事万物都是空性,那这个罪当然也是不存在的,当然也是空性。

“何以故?罪性空故”。为什么呢?因为罪的本性也是空性。“若迷时,无罪见罪”,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杀盗淫妄这些东西,实际上它没有实在的罪,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执著,把所有的东西当作实有,把杀盗淫妄也当作实有,所以无罪也就变成了有罪。

就像做梦的人,实际上梦里面的这一切从逻辑上讲不存在,但是因为做梦的人他自己的执著,把这些没有的所有事物,也就变成了有,变成了真实。

然后,“若解时,即罪非罪”。这个罪,对没有证悟的人来说,是真真切切的杀盗淫妄的罪,对证悟的人来说就不是罪了,已经不存在罪。这时候,他已经证悟了三轮体空,罪当然也就不成立,所有的罪都是不存在的。

“何以故?罪无处所故”。这个时候,罪没有什么所住的地方,罪也是空性,杀盗淫妄也是空性。“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真”就是它的本性,“用”就是它的作用,《坛经》里面讲过很多遍了。

真和用方面都不要怀疑。真——就是一切法的本性是空性。用——虽然是空性,但是对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还是有这个作用,有这个现象。所以,对真和用不要有怀疑。

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死就起到了作用,那我们认为这个不可能是空的。认为如果是空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什么作用。我们一直都把“真”“用”这两个当作矛盾的,但不是这样。真如就是本性空性,但妙用是存在的,这两个是离不开的,所以这两个就叫作缘起性空。对缘起性空的道理千万不要怀疑,为什么呢?

“疑即成罪”,怀疑了以后,然后又会造罪。没有深信不疑的话,把缘起性空当作是不对的,然后执著万事万物,当然是又会造罪的。

“何以故”?佛经为什么这么讲呢?“罪因疑惑而生”,因为所有的罪过杀盗淫妄等,就是对缘起性空的“疑”和“惑”——烦恼产生的。“若作此解者”,如果知道万事万物或者是所有的罪都是无自性的、不存在的,对这种证悟的人来说,那么他所有的“前世罪业即为消失”。

他前世和今生所有的罪都会消失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证悟空性的话,是清净罪业的最最好的方法。平时不是说金刚萨埵是最好的忏悔方法吗?对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来说,金刚萨埵的修法是最好的。

但是除了证悟空性以外,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忏悔方法了。因为其他的忏悔方法能够消灭罪,但是,它们都不能消灭这个罪留下的种子。证悟了空性,它连种子都会摧毁,从本质上就完全摧毁了。所以,有好几种忏悔罪过的方法,这当中最最最有用的、最厉害的就是证悟空性。

如果我们能够证悟空性的话,那当下所有的这些罪过都会清净的,所以证悟空性是万能的。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比如说像菩提心,像金刚萨埵的四个对治力的修法,那这些对忏悔罪过来说,非常有用,也是非常殊胜的忏悔方法。

证悟空性的时候,也并不是说不需要这些。但是证悟空性,它本身就是一个最殊胜的、最上等的清净罪业的方法。所以,一旦证悟的话,那么前世的这些罪业全部都可以消灭的,特别特别有意义的。

#雪漠深解《金刚经》#
013说真俗二谛|我们痛苦的根源
说真俗
世上有二谛,亦分真与俗。
俗谛世间事,执著障大目。
有相之事物,无不当真实。
假观当真观,梦境成实事。
著相而昧性,舍本而逐末。
  我的讲解,跟现在流行的《金刚经》讲法都不太一样,因为我讲的不是字面意思。如果想知道字面上的解释,很多书中都有,你随便一翻,就能找到,所以我不讲这些。我想讲一些别处听不到的东西,最好能结合中国文化和我的修行实践,在智慧妙用上着力。
  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高不过他的心;每个人心中的《金刚经》,也高不过他的心。学者有学者的《金刚经》,法师有法师的《金刚经》,读者有读者的《金刚经》,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金刚经》。就像很多人心中的“雪漠”,都不一样。随着你对“雪漠”的不断了解,你心中的“雪漠”也在变化。你的心变了,你对雪漠的印象自然就变了。
  一般来说,《金刚经》分两种讲法:一是真谛;二是俗谛。而真正的讲法,其实是前者,因为真谛才是了义的讲法,了义就是般若,真谛的讲法才能讲出般若智慧。但俗谛的讲法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更容易让世人接受和理解。
  什么是真谛呢?解脱层面的真理,就叫真谛。相对的,世间法层面的理解,就是俗谛。比如,注重文字、学问和功德的讲解,就属于世间法层面。超越世间法,进入解脱层面的讲解,才是真谛。真谛就是无为法,为了解脱、无为的智慧而学《金刚经》,就叫真谛;为了福报、平安、功德诵《金刚经》,就是俗谛。俗谛是世俗、有求、有为、有相的,你看得到。能用概念来衡量、来说清、来归纳的,都是俗谛。《金刚经》有俗谛上的意义,但它更重要的,还是无为法层面的意义,这个层次需要理解,也需要实际修证。所谓修证,就是通过修行去体悟那个东西,去验证真理。
  简单来说、当我们把虚幻的东西看成真实的永恒存在时、就是俗谛;当我们把眼前的一切视为虚幻、归于空性,知道它在不断变化时,就是真谛。换言之、当我们认假成真、把梦境视为现实时、就是俗谛;当我们著相昧性一一执著于外相、蒙昧了自性一一舍本逐末时,就是俗谛。真俗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要明白这一点。
  不过,虽然佛家的本质是无求的,但也允许俗谛有求者进入佛家,所以,很多寺院的碑匾上,都有“有求必应”四个字。广东南海有个“观音借库日”、每年的那个时间内,你都可以向观音“借钱”、如果发财了,你再去还钱。佛家允许这种求,也允许你请佛菩萨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等等。这都是不了义的,但佛家不会拒绝。因为、佛家的目的,就是解除众生的痛苦,哪怕这种解除只是暂时性的。但是,要从本质上解除痛苦,就只能依靠了义的般若智慧。因为痛苦的本质是愚痴、是迷惑,迷惑必然痛苦,认假成真必然痛苦,只有不迷了,人才能消除烦恼和痛苦,所以,只有般若才能真正地解除痛苦,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无条件的,是无为的,叫涅槃,有“常乐我净”四个特点,不是传统的“死”,也不是寂灭。
  那么,涅槃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说,释迦牟尼就对这问题不予理睬。人们一问到涅槃是有还是无,是非有还是非无,释迦牟尼就不回答了。为什么?因为你一涅槃就知道了,不涅槃我说你也不知道。所以,这在过去一直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很多人都讲不清。讲这个东西,需要一定的体验和文字般若。他没有文字般若的话,一般很难讲得清楚。有时他有文字般若,也有一定的体验,但他还是不讲。为什么?因为听的人根器不到,他无论怎么讲,人家也不会懂,那么索性就不讲了。佛家很讲究对机。
  不过,既然大家问了,我还是会尽量地讲一下。只是先等等,我们先聊完刚才的话题。
  真谛即实相,缘起性空义。
  真谛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本来面目。在佛经中,尤其是禅宗的经典中,老是出现“本来面目”。真如为何,真心为何,自性为何,空性为何,说的其实都是本来面目。明心见性的那个“性”,说的也是本来面目,不同的仅仅是名相。但是,很多人知道的仅仅是概念,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人还是弄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就不是文字层面的东西。你在文字上弄明白了,仅仅叫解悟,也就是道理上明白什么叫缘起性空,明白了理上的实相。只要你研究《金刚经》的学问,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真正地开悟,是见到事上的实相,明白缘起性空真实的含义。就是说,你体验到了、你的生命证得了本来面目,你不生迷惑了。见到实相,不再被现象迷惑,不把一时当成永恒,就是开悟。开悟了,真正体验到实相了,就是登地菩萨。这有点像你登上月球了,接下来,你就要在月球上探索,一天,两天,三天…随着你对月球的不断了解,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对月球也就越来越熟悉了。登月之前,月球在你心中只是夜空中的一个玉盘,很美,很诗意,充满了温馨。但你不知道它到底怎么样,你对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你只有真正踏上月球,在上面行走的时候,你才知道,在月球上行走是什么感觉。这时,月亮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你说不清、但心里明白的存在了。解悟和开悟之间的区别,就有点像登月前和登月后。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你在经历任何事情之前,都不会知道你真正经历时的感觉,真相只会在你经历的那一刻出现。它的出现,就是缘起。它在出现的同时不会永恒,这就是性空。用上面的例子来说,就是月球时时在变化,每分每秒都不一样。你能够把握的,永远都只是当下。
  人生就是这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神方位说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说也影响庭院植物的栽植方位,如适合东向的种植树种有桃树、杨树、松树、柏树等。#用
  • 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所以我们要经常约着见面啊 我喜欢你,就像南巷的猫,放荡不羁;我喜欢你,就像北城的古桥,古老至极 螃蟹在剥我
  • 父母儿女,守着那个重复得掷地有声的大型综艺节目,磕着瓜子吐槽,却始终坚持在炮竹声里,放大电视的音量,等着钟声,送走旧岁迎接新春。如今自己酿酒的农民已经不多了,春
  • 8/31 是难得的晴天linsihong那天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去了大洋路路上看到了好多油菜花田p3还有在休息站看到了特别的鹦鹉p4由于丢失网络信号无法定位出休息站
  • 【设计生活美学】2017年7月29日(周六)14:00-16:00【嘉宾】Tango(微博“一日一画”上海朗仪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九龙(设计师创作人,视觉艺
  • 那么要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将卧室的基本配备放进去,又不会使卧室看起来特别的拥挤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6平米小房间装修要注意什么。3、天花吊顶6平米小房间在吊顶在
  • #情书8月13号预约# 情书尺码表,价格表,人台图后面几张图是在树洞存的,不知道原图是哪位,如果原作者您看到介意的话可以私信我删除[可怜](158的作者是@ 葵
  • 你闯进我的世界,然后半途而废,最后舍不得的人是我,心痛的人也是我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 对于小菲,是把我拉进迷坑的人,迷人的低音,漂亮的脸蛋,菲菲真的就像一个小天使,对待每一个人都很真挚,真挚的小孩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你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你也
  • 去干货店加工芝麻粉,在旁边等候的阿姨问:“这个芝麻是你自己带来的吧? 晚上了 不行我去做点吃的 哎要不我们去罗森买点回来加工要不我去下个粉我:我给你点外卖吧
  •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好消息来了】#2025年底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国家医保局、财政部7月26日发布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
  • 2013年,凭借主演电影《叶问:终极一战》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78];同年,发行个人首张音乐专辑《桐花》[5]。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奔
  •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出:正是自然进化本身,导致人类选择了一种共同生活方式,这看似与其他物种的‘生存斗争’相矛盾,但却呈现出了一种并非纯粹生物学、更是社会学
  • 那天喝了不少,她给我的印象是那种能喝能聊的类型,因为结婚当天,她拿着啤酒跟伴郎刚酒的画面我记忆犹新,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给姐妹强出头,其实自己也不怎么能喝。”她很意
  • 所有的归隐,都是一场修行,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寻找自我,不失本心。所有的归隐,都是一场修行,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寻找自我,不失本心。
  • 因此我偶然得见,今年居然有更多的白衣男主,各个美强惨,什么破碎感啊,美人神君啊之类的,我:好家伙,你们扎堆来,真热闹,请把热闹留给自己。这一次,他们换套路了,居
  • 还有个好消息,如果你今年初三(不是说你今年就初三的意思),这个官司打三年,你高三考大学了,然后你被判刑了,哈哈哈哈哈哈,画面太美为什么带肖战的tag呢,因为想给
  • 结果,韩庚在他38岁这年,愿望全部神奇般实现了! 9月9日下午,韩庚和妻子卢靖姗相继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一家三口的温馨合影,并配文:你好,我们的宝贝,并
  • #三一的梦中世界# 记录一下昨天奇奇怪怪的梦好像是跟妈妈一起去逛街,然后去了那种茶楼一样的地方,反正里面弯弯绕绕的,比较复杂,还有好像在一个拐角那边去吃饭,结果
  • #光遇陪玩[超话]#8万字陪玩教程包会 8r打包 长图70多页满页字 还有文档10多个 没有废话都是干货内容套餐:1.全部打包虚病虐恋派单树洞普陪人设哄睡纯文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