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未来房地产业向北还是向南#】房地产业涉及每个人最基本的刚需性住房问题,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注。长期以来,住房问题备受媒体聚焦、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社会层面的关注和热议。同时,国家针对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程,以及对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度,适时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性政策完善和调整,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百姓住房需求,稳定财金体系健康运行,确保刚需性与合理诉求,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提到房地产业发展,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房开发这个焦点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房地产业涉及房产业和地产业,由于房产与地产在逻辑上紧密链接,一般不做分割性分析和探讨。搞房产开发,必须以有地产为前提条件,也就成了房地产业(地产+房产=房地产)的开发。

随着城镇化建设等战略的实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惯性。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规模和成效较为显著,城市建设焕然一新,住房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规模与效益、边际效应呈递增性趋势。同时,随着建设性资产的积累和推进,房地产发展周期与经济社会吻合度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存量、增量、结构、人口、土地、价格、金融、财税等系统性体系性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迫使业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引起房地产企业的焦虑与抉择。房地产业发展是否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去向在哪里等问题,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判和研究。

答案在哪里?如何客观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无妨溯源问实。从相关指标数据中观察一下房地产业发展的进程现状,以及供需去向,来寻找答案。

首先,从房地产开发需求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法人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行业运行成效观察,2010年全国房地产法人单位数28.5万个,发展到2020年为93.4万个,十年时间内增长近3.3倍,是2005年的5.3倍。说明房地产行业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看好这一行业的成长、效益与发展预期。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业增加值呈线性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79.7亿元,增加到2020年74552.5亿元,增加值增加800多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2.2%,提高到2020年度7.3%,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不难看出,房地产业在价格因素影响下,所呈现的产值规模和贡献度提升较快。

从城镇化战略性政策实施与推进观察,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发展到2021年为64.7%,常住人口城镇化比重增加46.8个百分点。同时,印证了城镇规模加快扩大,人口移动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对房地产业中住宅需求增加。

从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观察,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获悉,建国初期1953年全国总人口数5.83亿人,增加到2020年14.1亿人,规模扩大了2.4倍。同时65岁及以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从1953年4.4%,上升到2020年9.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8年12%,下降到2020年1.5%,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很显然,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逐渐趋缓,呈线性下降趋势,增长有触底的态势。随之家庭结构和户均人口逐渐缩小,从1953年家庭户人口规模4.43人/户,缩小到2020年2.62人/户,户均减少1.81人。说明家庭户数同样处于下降态势,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数据显示,全国家庭户数为2.77亿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数据为2.21亿户,2020年较1990年家庭总户数减少0.56亿户。家庭户数的递减,充分证明了住房需求态势下降和住房总量诉求减少。

从房地产购买力与居民支付能力因素观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统计口径限制)比重为71.9%,2020年这一支出下降到65.9%。说明人均消费支出出现结构性下降。同时,居住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从2014年22.1%,上升到2020年24.6%,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居民的居住类费用在提高。住房消费成本的提高,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规模性扩张和发展。

从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速与市场建设进度观察,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825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22.1%,增加到2020年141443亿元,占比为26.8%,2020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4.7个百分点。相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0年33.2%,下降到2020年7%,增速线性回落26.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逐步推进,其建设成本费用等增加加快,建设空间结构性缩小,特别是土地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限制。

其次,从房地产开发供给角度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与购置角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开发业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现一个倒“V”型线性发展状态。从2000年本年土地购置16905.2万平方米(2535.78万亩),增加到2011年44327.4万平方米(6649.11万亩),达到峰值并形成拐点,从此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线性下降趋势。从建设用地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用地累积性边际效益递减较为明显,建设用地吃紧是难以规避的问题,同时粮食安全与建设用地平衡性、用地冲突、结构矛盾加剧,发展压力加大。

从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及住宅建设与发展情况观察,从2000年到2020年数据看,呈波动性线性向上的趋势。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000年28582.64万平方米,波动性增加到2020年224433.1万平方米。其中,2000-2020年,年均住宅类建设面积达74.3%以上,也就是说在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以住宅性开发与建设为主体。

从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住宅销售面积观察,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00年销售18637.13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79433万平方米,2021年度商品房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6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从2000年16570.28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56532万平方米,2021年度本年住宅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4倍。同时,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年均超过87.8%,住宅用房面积成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主体和核心。这也和开发企业所购置的土地使用性质、建设主体目标、经营方向等相一致。

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销售价格情况观察,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2112元/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9860元/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4.7倍,商品房价格呈线性向上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1948元/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9980元/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5.1倍。同样,住宅销售价格具有线性快速增长态势。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差从2000年164元/平方米,发展到2014年391元/平方米,形成一个峰值和拐点,此后到2020年这一价格差为-120元/平方米,也就是住房价格高于商品房销售均价。住宅型房价涨势高于商品房其他类房屋价格,说明商品房经济适用性和市场成本费用等在不断增长,扩大了房价提高基数,给利润空间造成压力。同时相反,倒逼房地产业发展动能的收缩和减缓。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观察,2005年成套住宅竣工套数合计368.25万套,到2020年提高到597.66万套,在2014年形成一个峰值,达到765.94万套,这样从2005-2020年企业成套住宅竣工发展形成一个抛物线式走势。总体看,呈阶段性线性增长态势。从住宅销售套数合计看,2005年完成423.54套,2020年增加到1355.59万套。从销售角度看,2020年销售套数较2005年增长3.2倍。从成套销售套数合计与竣工套数合计总量差看,2005年总量剪刀差55.28万套,2020年提高到757.93万套,销售套数远远大于竣工套数,说明市场需求依然较好。可以看出,销售套数大于竣工套数中存在较大风险和问题,更多的来自于销售的预期性(预售、期房、竣工未结等现象),显示数据之间匹配性相对较弱。这里不包含农村住房、单位自有住房、自建房等,非经营性质住宅套数。

综上数据分析,房地产开发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样从改革开放后,走过了一个探索到快速发展,再到逐渐放缓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发展增速的转换及发展目标路径的调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家庭户人数缩小,土地稀缺性供给收紧,房住不炒政策等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遇到产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甚至转型抉择等问题。

从房地产业当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与行业谈论的焦点观察,反映出几个特点性问题:

一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几十年长期供给,累积效应和边际效益较为明显,国土资源科学调配压力加大。由于经济发展进程中,阶段性土地政策宽松性与经济增长诉求,形成经济收益型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力滞后性收缩,及惯性变相延续。严重挤压了粮食安全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土地资源空间利用压力加大问题突出。

二是房地产业中地产业会受到较大限制,因建设用地的约束性更强和土地法治化道路推进,会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逐渐缩小,迫使地产行业在新格局战略的指引下加快转型步伐。同时倒逼房地产业深化改革,商品房建设行业(住宅)等转型或需要新的战略性抉择。

三是经过近几十年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建设,商品房建设达到土地、人口等所能承受的主体预期,遇到了瓶颈,并积累了过大的产能或存量,释放能力和水平受到人口增速下降的刚性制约,同时政府福利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以及盈利性商品房的持续增量等,造成供需失衡,供给的超预期性。

四是市场对商品房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被动性迁移、产业布局等政策性、市场性误判,特别是在区域性经济刺激政策效应下,房地产投资暴利诱惑与陷阱并存中失去管控性的理性。

五是受地产业增长和规模的收缩,开发与在建住宅型的商品类房产行业将受到较大约束。房地产业中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行业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六是财政金融政策的惯性杠杆与刺激,导向性惯性难以急刹车。杠杆影子和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在压力中寻找释放空间和路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与房价涨幅性失调(主要源于收入与按揭贷款之间的关系,即还贷能力与生活保障支出压力加大),加之房贷与财政金融政策缩表性作用,对房地产业规范性发展与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房地产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尽管房地产业发展遇到周期性和阶段性增长瓶颈,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从此走到了行业发展的尽头。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中不难发现,一是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流域性经济带(长江、汉江、黄河等)、新格局的构建等国家战略正在实施推进,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其在时空中如何驾驭机遇和运用好政策的红利,需要智慧与科学把控。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为房地产业的转型与转战,提供转型发展与空间的释放。三是随着房地产建设的饱和度与消化进度,房产的维修、装饰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质效会有大的提升与改善。四是欠发达地区建设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同样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机遇和时空。五是城镇化率还有增长空间。城市更新改造,为房地产业同样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路径。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状态的好转,流动性人口增加和推进,改善性住房、房屋租赁及中转性住房等未来还有相应的空间。

现在,我们需要冷眼看待和面对房地产业潮起潮落,需要在发展中抉择,在抉择中奋进。在优化结构中,始终沿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凝聚智慧,稳中求进,推进房地产业朝着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方向发展。https://t.cn/A66PLl2R

以金融创新谋金融普惠,AMCAP向来全力以赴。

以“绿色驱动,公平普惠”为原则,️eCap不断壮大开放创新、与多家数据机构及科技机构展开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金融行业生态。

AMCAP与您携手共赢,让理财更普惠,让收获更丰满。
AMCAP has always been fully committed to financial innovation for financial inclus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green drive, 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eCap continues to grow and innovate, ️cooperating with many data agencies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to form a win-win cooperation ✨ and good financial industry ecology.

AMCAP works hand in hand with you to make wealth management more inclusive and rewarding.

【市“两会”特别报道|​科技赋能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我市全面增强创新驱动能力】2021年5月27日,中北大学运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药创新与再评价运城市重点实验室、运城市赤泥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我市首批17家市级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7月28日,我市与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就推动高校与运城市之间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10月15日,我市发布《关于2021年度山西省运城市科技计划揭榜招标项目张榜的通知》,围绕“合汽生材”新兴产业,推出一批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诚邀国内外各有关单位积极揭榜;
……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创新生态“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全省率先完成科技系统重塑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互促共进,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上闯关夺隘,努力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六新”突破 凝练一流项目

“本批‘揭榜挂帅’项目,涉及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方向,项目总投资约1.55亿元,其中科研投入约0.96亿元……”2021年10月28日,在运城市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根虎对“揭榜挂帅”制的实施背景、项目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我们聚焦全市主导产业集群,围绕‘合汽生材’战略新兴产业,根据《运城市科技计划揭榜招标项目实施方案》,面向全市征集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需求24个;9月,分别组织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北大学等相关领域十多名专家,按照行业领域对项目需求举行了5场专家论证会,主要对项目需求的先进性、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审查论证。通过论证遴选出具有影响力大、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12个,涵盖了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就本批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具体谋划布局,白根虎介绍说。

“揭榜挂帅”从实质上看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种科研课题分派机制和激励机制。我市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是贯彻落实市委深化省校合作的具体实践,有利于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据悉,我市首批9个“揭榜挂帅”项目预期可产生经济效益5亿元。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探索“企业出题、政府搭台、能者解题”的模式,是我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合汽生材”新兴产业,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创新需求,高质量凝练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之一。我市还依托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新材料、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领域持续跟踪推进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去年,我市共征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0余项,其中“5G通信用高导热铸造铝合金材料开发”“牵引电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0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取得突破。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也大力推进。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强种业基础性研究”的部署,我市建立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审定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四类5个新品种,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集中资源攻关F型杂交小麦核心技术,组建了工作领导组、联合攻关组和学术委员会,出台《F型杂交小麦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初步拟定临猗县北景乡北景村为研发基地建设地址,持续推进F型杂交小麦研发进程。

深化省校合作 搭建一流平台

中北大学运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9个新型研发机构;中药创新与再评价运城市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与信息感知运城市重点实验室等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运城市赤泥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批17家市级创新平台的正式成立,是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和落实省“111”“1331”“136”工程的具体成果。

培育和壮大市级创新平台,是我市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构建“科技+产业”载体新模式之一。去年,在培育省级创新平台上,我市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各1家。目前,我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在壮大市级创新平台上,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9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涵盖智能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与中北大学合作,联合共建中北大学运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2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认定运城市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认定49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构建“科技+产业”载体新模式,我市还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去年,我市与华中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新能源、有色金属、永磁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中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协议,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运城分中心,开展校企对接活动30余次;在各县(市、区)成立科技大市场工作站,形成市县两级联动的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全市建成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99家。

另外,围绕项目、技术、人才等优质创新要素,我市加强清控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创新企业50余家,与14家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式科技创新服务,助力我市“山西智创城NO.10”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创优发展环境 引育一流人才

2021年4月20日,中北大学科技成果运城推介洽谈会在我市举行。洽谈会上,中北大学与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推介洽谈会共推介展示了中北大学可就地转化的200余项科技成果,通过校企联动打通创新链、要素链、产业链,使学校科技成果在运城转化落地。此次活动是我市打造创新高地的一次生动实践,标志着运城市与中北大学战略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启了产学研深度对接、深入合作的新征程。

与此同时,我市还举办各类科技活动。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推荐我市52家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比赛,其中9家企业获奖,山西恒昌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大赛一等奖;组织申报2021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共8项。

优化创新环境,用好运城科技大市场资源平台至关重要。去年,我市统筹科技资源,建立“三库”,科技成果供给库入库1045项、技术项目需求库入库272项、科技创新项目库入库97项,线上服务平台挂牌发布技术项目1500项;走访调研企业359次,收集企业需求509项,解决企业需求106项,组织各类科技交流、项目对接、培训活动34场次,为我市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进技术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去年,我市深化“运才兴运”专项行动,收集运城籍在京科技人才234人,涉及医学与生物大健康、金融、汽车、航空、新材料、环保等领域。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新增认定科技特派员47名,累计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50人以上,培训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450人以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推动科技服务质效齐升。成立运城技术经理人协会,培养技术经理人527名,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目前,我市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2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4家;拥有省级众创空间14家,省级孵化器5家,省级产业技术联盟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tuán)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
  • 我对温柔从来没有抵抗力,河图又是一个温柔到了骨子里的人。千帆过尽,有这么一个人添酒回灯,与你一起倾诉这许多年来的荣耀和落寞,伤痛和坦荡——而那一捧光和暖,应当是
  • 没找到小伙伴自己来也不错,还不用等位,解锁新技能[耶]11.24.天津.大风降温下夜班,凌乱在大风里,却也阻挡不了去菜市场的决心,19年这一年去了最多地方除了滨
  • 跟小巩同学约了晚饭吃完晚饭出门有三个小男生捧着花走过来其中一个问 姐姐 要不要买花(疑惑 为什么是姐姐呢)这是我放假二十多天以来第一次面对面和跟我差不多大的男生
  • #郑棋元[超话]##30天安利郑棋元##音乐剧演员郑棋元# Day7 吹一段屁~ 不是屁,是每一次夸他都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无比真实的。郑⭕️是一位很优秀的
  • 七老透肌温润防护隔离霜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皮肤分泌的油脂会使毛孔堵塞,不仅阻碍后续保养品的吸收而且会影响后续的妆感。雾霾天气空中会含有大量的污染颗粒和微生物,这些物
  • #鹤壁身边事# 【快看! #鹤壁身边事# 【快看!
  • MuscleDog 潮牌冬季工装加厚棉服你值得拥有 双十一价格552设计理念:在你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 当你上路之后,永远是挑战 很多时候 不是我们欠缺成
  • 特摄动作时代剧这一新的类型,可以和喜欢动作片的成员一起挑战创作作品,这是我第一次主演的活动。特摄动作时代剧这一新的类型,可以和喜欢动作片的成员一起挑战创作作品,
  • 还是那句老话: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在隐秘且错综复杂的光纤里,潜藏着你之余其他人之间的缘分!感谢在这个世界里遇见善良的你们,让天南海北的我们在此相遇,一起努力在
  • ?在年轻人和儿童眼里,网络红人似乎是一份不错、甚至理想的工作。
  • 只要我看到他就一定去!!
  • ——菲利普.拉金我有强烈的预感 É 在我脸上肯定有强烈的作用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我 能感受到它的后劲 … 十分酸爽 十分清凉 [微笑][微笑][微笑]
  • 吃花的小姑娘 只要我跑得够快 秃头就追不上我追我自毁式生活我为什么对烟酒游戏什么的都不上瘾呢xx都不上瘾因为我上瘾的东西很吓人我对疼痛感上瘾换句话说死的次数多了
  • 《大约在冬季》说实话有些失望世界上大多数姑娘都是勇敢的,都是愿意承担和承受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她们这么勇敢。齐啸完美诠释什么是渣男可能也不能说渣 就是太磨叽了 对
  • [哈哈][哈哈]锅底的选择比较多样,菜品种类很丰富哦~食材也新鲜[偷乐][偷乐]而且串串都是一根签,价格不贵,性价比可以!不同的是这家店帘子拉起来之后是操作间,
  • 那时的人和那时候的事,都在这个冬天冰封吧。在这个冬天来临之前,某些和某人有关的物件都坏在了秋天,上个月的季节,也是时候坏了,不是像动物冬眠一样,等到来年春暖花开
  • 喜欢一个人那么幸福爱一个那么有幸,可是这份感情是缘吗?。
  •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
  • #王源[超话]# 【互动#源周刊源电波#】是遇见他,生命中便有了羁绊,日子里也有了盼头。喜欢不单是我情感的诉肠,更是因为他,正逐渐将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