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一箭多星历史新纪录#】#我国成功发射22颗卫星#北京时间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运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将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的历史纪录。此前,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由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创造,2015年9月20日,该型号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一、新纪录由新构型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刷新此次中国一箭多星新历史记录的长八遥二运载火箭,也是该型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的首飞。长征八号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遥一火箭相比,长八遥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从两级半构型变成了两级串联构型。这也是该型火箭瞄准未来发射市场需求而专门打造的一型火箭。

据了解,于2020年12月成功首飞的长八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该型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4.5吨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担我国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此次无助推的“光杆”型长八遥二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就达到了3吨。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从8米缩短到5.4米,使得全箭关键部位的受载降低了。这样一来,火箭发射的放行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发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长八运载火箭项目办技术负责人胡辉彪介绍称,新构型的“光杆”型长八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一举多得”的目标。首先是在长八火箭设计之初,就已经兼顾了有助推器和没有助推器两种状态,这次任务则检验无助推新构型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匹配性,对开拓中型主力火箭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长八遥二火箭虽然一箭22星,但载荷总计只有不到2吨,“光杆”新构型的能力在3吨级,完全能够满足载荷要求。再者是这次发射任务的时间紧张,减少两个助推器,让研制周期缩短、研制成本降低。最后是发射任务的成功为长八火箭积累成功子样,推动型号走向成熟,为后续进入航天发射主战场打好基础,巩固长征八号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装的最快时间是23天,但在总装完成之后需要从位于天津的总装厂房海运至海南文昌发射场,再对火箭进行火工品安装、单元测试等工作,整个周期较长。但如果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旁就近建设新的总装测试厂房,就能把火箭发射场测试和出厂测试合二为一,火箭在完成总装、测试后直接就能转运到发射塔架准备发射,从而节省一系列测试、检查、转运的步骤,极大压缩火箭在发射场的周期。

经过火箭研制团队的努力,目前这一构想正在实现,火箭研制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海南总装测试厂房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火箭发射工位也正在论证过程中。未来,长八运载火箭7天就能实现一次发射,一年就可发射50发,届时,长八运载火箭将真正担负起中国航天发射主力的重任。

二、一箭22星历史纪录如何实现

一次发射要将22颗大小、规格不一的卫星安全顺利地送达预定轨道,这一历史纪录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若想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22名“乘客”在直径为4.2米的整流罩空间内的布局问题。

长八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称,一箭发射22颗卫星在国内前所未有。由于每颗卫星形状各异,且有多个卫星尺寸较大,所以在最开始进行布局的时候,优先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整流罩内空间包络。

设计团队结合任务需求对传统的卫星结构进行梳理,最后设计出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为“乘客”提供三层“座椅”。“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从下到上分别由锥形支架、中心承力筒和圆盘平台组成。其中,锥形支架搭载2颗卫星,中心承力筒搭载14颗卫星,圆盘平台搭载6颗卫星,最终完美将22颗卫星装进整流罩中。

而在解决上车“乘坐”的问题后,22颗卫星的顺利“下车”成为研制团队新的考虑方向。长八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于龙介绍称,为了避免这22颗卫星在与火箭分离时不会出现碰撞的情况,设计团队根据卫星不同的分离机构,结合实际卫星布局位置,对所有的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让各卫星之间保留一定的近场分离过程中的动态间隙,从而保证近场分离安全性。

此外,由于卫星的太多数量,卫星在分离出去后进入轨道飞行时也存在碰撞的风险,因此远场分离的安全性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火箭院长八火箭轨道设计师李静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2颗卫星加上一个火箭末级就是23个分离体,为了保证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设计团队计算分析每一颗卫星运行的轨道参数,对23个分离体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长周期的仿真、观察和考核,并根据卫星布局,设计分离方案,最终采取了12次分离动作,依次将22颗卫星逐步分离出去,并通过不断调整末级箭体的姿态,实现不同卫星的分离方向调整,确保各个卫星近远场安全,让22颗卫星安心“下车”。

“本次任务一共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段保成介绍称。

另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火箭研制团队在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设计工作后,还专门开展了星箭联合操作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以及布局位置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多轮仿真计算对星箭分离动作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卫星从“上车”到“下车”全过程的安全。

此次搭载长八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这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共享火箭“拼车”的新发射模式,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介绍称,这种全新的共享模式,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发射卫星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肖耘表示,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作为“国家队”,长八运载火箭团队有责任、更有能力通过努力来实现太空经济的共同繁荣,加速建设航天强国。(本报记者 樊巍 拍摄:史悦)

【2021年安徽#自贸区# 芜湖片区进出口总额65.9亿美元】2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跨境电商平台交易额达1.2亿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产业项目:累计招引项目202个,总投资1881.8亿元

据悉,去年,菜鸟和天猫国际两大中心仓落户芜湖综保区;建设易货贸易平台,实现电解铜、铝锭贸易2亿美元;设立汽车出口金融服务平台,开工建设跨境物流产业园。

芜湖片区强力推进“双招双引”一号工程,2021年累计招引项目202个,总投资1881.8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未来一工厂”、总投资32亿元的长信科技高端显示器件及模组项目已部分投产。获批第二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为芜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赋能。

在智慧家电产业方面,总投资50亿元的美的智能厨热产业园项目当年投产并达规。

在航空产业方面,总投资100亿元的天航国际航空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在外资项目方面,总投资30亿元的信义光伏六期项目四条线全部投产,总投资27亿元的江森日立家用商用空调核心零部件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10亿元的海立马瑞利新能源汽车空调及热交换器项目厂房主体封顶。

制度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价值案例13个

据悉,芜湖市出台了《芜湖片区制度创新工作推进办法(试行)》,按照“听意见、列清单、研究透、试点突破”工作步骤,通过企业家接待日、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企业诉求200余条,并逐一梳理研究解决,上报70个制度创新案例,经认定具有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价值案例13个,超额完成试点改革任务。

“信用服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72.6亿元。“贸易投资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新模式,带动全市88家市场主体纳入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实现跨境收支224亿元。“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节省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约2000元人民币,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创新案例。

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服务中心

芜湖市树立管理的核心是赋能的理念,实施“1%工作法”,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常态化举办“畅聊早餐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周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通过顶格倾听、顶格服务,解决问题、碰撞思想、激发创意。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助力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难题。

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区块链+综合窗口”“帮办代办服务”“7×24小时政务服务”“非标准化服务”等四大功能板块,形成“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改革赋能:启动直辖综保区等一系列举措

我市开展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发展改革,启动直辖综保区、法定机构改革、设置“准一级”财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去年,芜湖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17.2亿美元,同比增长53.3%。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设立芜湖片区行政审批局,承接212项省级特别清单事项和170项市区级赋权事项,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强化政校企合作,与本地高校合作成立自贸区研究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路径等前沿课题研究。推行法定机构改革,在人民日报刊登公告,面向全国招揽英才,打造一流“双招双引”和企业服务团队。

今年芜湖自贸区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超80亿美元

下一步,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将对标长三角先进自贸片区,围绕三大定位,强化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功能,争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今年,芜湖自贸区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超80亿美元,增长30%以上。

芜湖自贸区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支持企业在上市融资、扩大产能、跨界融合、提升品牌、完善配套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将加快跨境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芜湖—东盟班列始发站;与宁波片区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数字化港口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数码港,推动口岸、港航、物流、跨境电商等协同发展;建设“区港联动”智慧物流体系,规划建设智慧化疏港大道,引入无人集卡车,推动货物集疏运更加高效;加快推进京东货运枢纽超级港、芜宣机场改扩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

此外,还将加快“维达智谷”“中国视谷”项目建设,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标杆;深化与华夏航空合作,打造商用发动机维修、航空器维修全产业链。

一、2021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虽遇疫情散发、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涨、电力供应紧张等多种困难影响,但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品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经济运行态势“前高后低”,一季度高位运行,二季度逐月下滑,三季度下滑幅度加大,四季度趋向平稳,年底出现翘尾;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出预期。

(一)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0.4和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8%,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1.9和1.4个百分点。

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4%、12.6%、5.5%、16.8%和1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7%、9.4%、6%、12.8%和7.6%。主要涉及的51个行业中类里4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2、超七成产品产量实现增长

2021年全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21种主要产品中,产量累计同比增长的产品有94种,占比77.7%;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有27种,占比22.3%。

主要产品产销特点表现为:一是包装专用设备、金属集装箱等产品全年产量持续大幅增长;二是机床类产品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29.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近45%;三是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产品生产渐趋平稳,增速放缓,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挖掘机产量增速已回落至个位数;四是汽车全年产销量在连续三年同比下降后实现增长,分别完成2608万辆和2628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全年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

3、效益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比2019年增长20.79%,两年平均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4%,比2019年增长23.25%,两年平均增长11%。但与全国工业相比,2021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工业3.78和22.6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营业收入高0.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低7.2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稳定

2021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虽未及预期但总体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8%、24.3%、23.3%和1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3%、10.2%、6.7%和2%;而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7%,两年平均增速为下降8.2%。

5、分行业运行总体向好
2021年机械工业十四个分行业运行形势总体向好。全年十四个分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其他民用机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机床工具和电工电器行业增幅超过25%。实现利润方面,工程机械行业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呈现同比下降;其他十三个分行业实现利润均为同比增长,但其中出现分化,机床工具、其他民用机械行业利润增幅超过60%,而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汽车、内燃机等行业利润增幅在3%以内。

6、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机械企业主动作为、抢抓国际市场先机。2021年机械工业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4万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总额67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创历史新高;进口总额3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实现贸易顺差3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创历史新高。

7、行业运行处于景气区间

机械工业景气指数的编制涵盖生产、投资、外贸、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机械工业的运行情况。全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临界值之上,年初在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景气指数一度冲高至231.18,此后逐月回落。年末12月份,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12.57,虽为年内低点但仍显著高于临界值,处于景气区间。

(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推升企业成本

2021年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12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增幅达到两位数,机械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压力持续。2021年机械工业全年营业成本2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48%,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21元,比上年增加0.64元,高于同期全国工业0.47元。

2、行业利润率下滑

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机械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乏力,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机械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二季度由负转正,至年末增幅仅为2.7%,远远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幅,由此影响了机械行业的利润。6月-11月连续6个月,机械工业单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全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增速较同期全国工业低20余个百分点。全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9%,低于全国工业0.62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22个百分点。

3、货款回收难问题在延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机械工业应收账款总额为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8%,占全国工业应收账款总额的三成,显著高于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是全国工业的1.5倍。此外专项调查中企业反映,2021年使用票据结算的客户增多,46%的企业应收票据总额出现上涨,其中12%的企业涨幅超过10%,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年末机械工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1.5次,较全国工业低0.38次。

4、接续订单不足压力已显现

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机械企业订货走势趋缓,增速持续下滑,累计订货额同比增速已由3月末高点的41.39%,回落至年末的2.22%。近期调查显示,61%的被调查企业在手订单同比增长,58%的被调查企业在手订单仅可满足2022年一季度的生产。此外海外市场订单趋缓明显,仅28%的企业在手海外市场订单增长,78%的被调查企业在手海外订单仅可满足2022年一季度的生产。

二、行业发展中的亮点
(一)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在金额创新高的同时,结构也持续优化。从产品看,汽车零配件、低压电气设备等机械工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同时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整机等产品出口表现突出。全年汽车整车出口量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92.5%,对带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程机械中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电动叉车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41%、40.1%、72.6%和71.2%,有效的对冲了内需市场的下滑。从贸易方式看,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8.2%,高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在机械工业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升至近70%,是带动出口总额创新高的主要力量。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

2021年机械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实现利润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7%。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增速,向上拉动行业收入增长13.95个百分点,对全行业实现高速增长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此外,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在全行业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占比已升至77.02%,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作为代表产品之一,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创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型转向市场驱动型。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三)绿色低碳发展创造新机遇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为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2021年机械工业能源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04%,实现利润总额2453.49亿元,同比增长12.65%,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增速均高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在全行业中的比重也较上年提高。其中能源输送与储存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接近30%、利润总额增速超过20%。代表性产品中,发电设备全年产量为13463.2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水电和风电机组合计生产7617.8万千瓦,占比56.58%,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相关企业创新开拓、抢抓市场先机,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电签订首台自主G50燃机示范项目主机合同,助力我国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应用,推动能源革命;陕鼓动力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了《参与生产设施建设采购合作协议》,陕鼓将为俄罗斯用户持续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和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与丰诺(江苏)环保科技公司启动风电叶片绿色回收与应用示范项目,探索解决退役风电叶片下游应用、退役风电复合材料回收难的行业共性问题。

(四)创新能力建设助推重大装备国产化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机械行业创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挂牌运行和批准建设的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共计234家。其中重点实验室110家,挂牌运行97家,正在建设13家;工程研究中心123家,挂牌运行113家,正在建设10家;挂牌运行创新中心1家。

重大装备国产化及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93.4%,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在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威204H62平台正式投入工业性试验,标志着我国成为极少数可以自主研制高端自动化钻机的国家;中联重科成功研制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产品重达4000吨,额定起重力矩达12000吨米,是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的上回转超大型塔机,最大起重重量达到45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东方电气联合中国华能研制的7兆瓦等级海上抗风型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并首次在7兆瓦等级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上应用国产化主轴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流器IGBT等核心设备,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由沈鼓集团研制国内首台套储气库用离心压缩机在黄草峡储气库顺利投产,标志着国内首台储气库注气离心式压缩机组一次性投运成功,开创了国内离心式压缩机组用于储气库注气工艺的先例;由天津贝特尔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口径轴流式调节阀完成鉴定,应用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检定站沈阳分站,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五)数字化改造助力行业制造能力提升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变电工国内首个输配电行业重点打造的5G智慧工厂,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一体化的集成管控与决策体系,为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应用案例;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采用国际领先的制造装备,融合解放先进工艺技术和精益生产思想,致力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其中新松公司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移动机器人技术对重卡总装线各环节工艺的全流程覆盖。

三、2022年机械工业走势预判

2022年我国经济将逐步回归常态运行。虽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也有一定的压力,但机械工业总体仍有望实现平稳发展。

(一)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2022年国际经济形势愈发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持续冲击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国际商贸物流不畅、全球供应链局势仍然趋紧等因素使机械工业对外贸易环境趋于严峻。国内市场总需求收缩、市场预期不稳,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这些对实现行业稳定增长带来很大的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有关政府部门已先后出台诸多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措施,同时“十四五”各类规划中已明确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已相继开工,为机械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和稳定向好的市场需求。此外上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原材料价格高涨、煤炭电力供应紧张、芯片供应短缺等不利因素,在2022年都将得到缓解和改善,这些有利因素将促进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G更新】221222译文:今晚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也是和我的团队跨越大洋开始新的冒险之旅之前的最后一场演唱会,我非常高兴和感激能找到像《九十五》巡演一样
  • 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 【DR.CICI最大抽脂专门医院】 从小就胖的妹子,生下来就肉嘟嘟的,还特别爱吃。[加油][照相机]#上海威塑##上海吸脂# 威塑抽脂专
  • 二、联系导师方式✅1.发短信/微信✅2.发送邮件(附邮件模板)✅3电话联系✅4.当面聊三、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1.不要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2.找共同点拉近与导师
  • #我的2022年度总结# 我常说我的追之路是幸运的,2022的总结依旧是幸运的一年,微博和ins都被翻牌过,这一年也是因为喜欢宝宝,拥有了很多幸福快乐的时光~很
  • 3)一般来说,只要是在正规的中介机构买房,合同都是他们拟好的,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你只要浏览一下重要条款即可。3、 签约1)一般来说,只要是在正规的中介机构买房,
  • 4️⃣ 羊卓雍措(羊湖)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海拔在4500m左右,可能会有些高反,不过一般都能适应和克服的(心里默念我没事我没事的hh)除了那抹梦幻蓝,还有一
  • #吴俊霆[超话]##向全世界安利吴俊霆##吴俊霆季君行# 怎么办最近被吴帅哥迷的神魂颠倒就是说这么帅的家伙怎么我现在才发现问题不大✌看上了就不走了第一次看到这么
  • 今年回家和爸妈养了半年多的小狗狗第一次碰面,刚进家门,它很兴奋的朝着我叫,我很怕就赶紧让我爸妈抱着,然后躲进房间里。还是很喜欢乡下的赶集 喧闹的喇叭声 从大货车
  • 感激 (两则)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感恩命运,感恩生活 ——题记 1、分外感激“大白”们骂不出口,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子弟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心情也有那么多亲人,惦
  • #李旻浩[超话]# 《攀折》全文完温柔易碎感李哥×向日葵般的你某种意义上双向救赎的故事索引~-他就是有种魔力,在你觉得自己会搞砸一切的时候告诉你,世界是软的啊,
  • 其实我还挺庆幸的,本来一年回不去几次,因为疫情更是好久没回去了,但是十一时我回去了,还把姥姥姥爷接到了我的新房,让他们住了几天,给他们做好吃的,还注册了一个快手
  • 李一桐将不再出演武庚纪,粉丝表示,我现在才知道请君是大女主戏,我之前一直以为请君是大男主,毕竟他家粉丝一直在说李沁加戏,现在又看到李一桐说不演这部剧了,本来
  • 当他努力为你付出,做出成绩时,内心会如同一个讨赏的孩子,一句看似普通的称赞,就会让他心满意足,更加卖力。作为女人,学会站在男人的角度,懂得对方的内心所需,也许就
  • 今後、私が法廷に立つことになっても、そう主張していきます。 まだ幼い娘の将来や、夫との今後の関係などを踏まえると、不用意に発言をするべきではないと考えていまし
  • 朋友圈日常文案:❶一周生活片段❷爱吃火锅的小女孩❸对镜自拍❹/ 周末生活报  ❺吃好喝好没烦恼❻ 十二月的某一天 / ❼一起去撸串❽ 想去快乐里躲一躲❾太爱吃水
  • 其实他能收获这么多喜欢他的人,是因为他活成了我们普通人想要努力的样子,历尽千帆仍不改初心,因为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走的更远。不少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这经验是给有
  • 这一年,失去、获得、释怀、也成长,也是最痛苦的一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可盼望,更新末来,留下一句:滚吧2022哪悲痛忧伤…… 这位小姐妹,真的是,好像
  • 总之,新形势新任务,向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啃骨头、促联动的要求,每一个职能部门都责无旁贷。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职能部门的表现如何,十分关键。
  • ❤️2022这一年真的很幸运遇见了积极奋发、努力上进的你们,可以有幸陪伴你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开花结果,圆满结束今年的考研战斗![抱一抱]希望看到我的亲学弟学妹们
  • ​三、预制菜​​​​奥瑞金、欧亚集团、浙江东日、合肥百货、步步高​​​​​首选:欧亚集团现价:13.98元总市值:22.2亿​​​核心题材:商业连锁+新零售+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