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写尽一生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

易经上说:“上”字加一竖为“止”,“止”上加一横为“正”。

遇到困难时,唯有上,才能摆脱困境;

遇到烦恼时,懂得止,才能走得更远。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在于聪慧愚笨、富贵贫贱,而是在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就藏在这三个字里。

01



上,即积极向上。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他们老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没有机会。

可真的出现机会的时候,又不想去做,不想上进,只想安于现状。

有句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一个不想往上走的人,谁都扶不起来。

年轻人艾森豪威尔,经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

一天晚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家人打牌。

这一次,他的运气特别不好,每次抓到的都是很差的牌。

开始时他只是有些抱怨,后来,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便发起了少爷脾气。

一旁的母亲看不下去了,正色道:

“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好运气是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

艾森豪威尔听不进去,依然忿忿不平。

母亲于是又说:

“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

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 。

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

艾森豪威尔此后一直牢记母亲的话,并激励自己去积极进取。

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后登上了美国总统之位。
西尼加说:“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

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生活总会有各种难题。

不上进的人会抱怨,最终原地踏步;上进的人会争取,最终摆脱困境。

要知道,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虽说上进的人,不一定都会成功,但不上进的人,一定无法成功。

02


止,即及时止损。

有人说:“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

确实如此。

太多的人不懂得及时止损,放不下那些人和事,最后让自己身心疲惫。

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拿起一个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问在场的听众:“猜猜,这杯水有多重?”

大家纷纷回答,“50克”“100克”“125克”。

教授说:“我不知道它多重,但我现在拿着它不重。如果我这样拿着它几分钟,会怎样?”

大家说:“不会怎样。”

教授再次发问:“那我拿着持续一个小时呢?”

有人说:“手会酸。”

教授说:“说得对,那我拿一整天呢?”

台下议论纷纷,有个听众说:“那手肯定会发麻,严重的话手的肌肉会痉挛,就得去医院了。”

教授对着那位听众说:“那怎样才不会让我的手发酸、肌肉痉挛。”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下水杯呀!”

教授点头说:

“是的,其实,生活中的痛苦有时就像我手中的杯子。

我们痛苦几分钟没有关系,但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

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就会奔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心态的态拆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心若大一点,会少很多烦恼,心态自然就会好。

对于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与其承受痛苦地拽着,不如潇洒地放开。

面对烦恼和痛苦的最好方式,不是去据理力争,而是及时止损。

人,只有懂得止损,才能活得潇洒。

这样,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3



正,既摆正心态。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心的修行。

心不正,事不顺;心若正,事顺意。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积极心态,会创造人生;消极心态,会消耗人生。

古时候,有个书生,第三次进京赶考,住进前两次考试时住过的店里。

当天夜里他连着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高粱,第二次是天下大雨,他戴着斗笠,还打了把伞。

第二天书生去找长者解梦。

长者一听就说:“你还是收拾行李回家去吧。你想想,高墙上种高粱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书生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看到后很奇怪便问他:“明天就科举考试了,为什么今天回家啊?”

书生把解梦的事告诉店老板。

店老板说:“依我看,长者解得不对,客官这次一定能够高中。你仔细想想,墙上种高粱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稳上加稳”吗?”

书生一听,觉得店老板的话更有道理,于是振奋精神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榜眼。

面对同一个困境,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心态消极的人,会手忙脚乱,被困境打败;

心态积极的人,则镇定自若,最终战胜困境。

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困境,只要能摆正自己的心态,结果都不会差。

有句话说:“心随念走,身随缘走,人虽不能靠心情活着,但可以靠心态活着。”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开心与不开心,往往就是心态问题。

懂得上,才能把握机会;

懂得止,才会活得自在;

懂得正,人生才会顺。

只有心向阳光,你才能遇到一处清澈的水泽。#正能量#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罐头老师的漫本和制品,梦寐以求的……刚刚入坑的时候就是被瓜老师和罐头老师喂得满嘴流油,blood of my blood仍然是我最喜欢的vd手书之一,能拿到实体
  • 这款积家推陈出新的翻转,其实是一款两地时男表,正面完全保持了翻转系列的经典形象,不过在6点钟位置额外增加了小秒表盘。?积家Jaeger-LeCoultre Ma
  • 上班第274天今天跟之前在培训组的姐姐吃饭 培训组始创团队4忍小队恰饭 真的氛围好好 而且跟领导也是那种有说有笑 一开始太久没见姐姐 然后有点拘谨 姐姐直接跟我
  • 过江后沿新安江左岸继续徒步穿过绵潭村,在转了一个又一个大弯后右下进入村道走江边,绵潭村渡口江边有大戏台,大牌坊-锦衣坊,上书武镇南粤四个大字。声音很大,隔着船长
  • 小米,永别了,一路走好,愿你在汪星球上开心快乐无病无灾!感谢你这十一年零二个月的陪伴,每一个夜晚的守护,只要你睁着眼睛,我永远都在你的视线里,把我当做你的唯一你
  • 當年就認賠殺出!!/二位日本作者提到如果遇到手續費3%的金融商品不要買,我就想起了這事!但我又去check了一下目前幫小孩子購買的基金,也持續投資了三年,目前有
  • 时光匆匆,我们似乎总是在追赶着什么,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昔日的梦想如今是否已实现?然而,当我们步入社会,开始为生计劳碌奔波时,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实世界的残酷
  • 我感觉这里仿佛就是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里,每一位姐姐妹妹都是精心打扮,在人群中的我只能哇来哇去惊叹这世间竟有如此多的美女#利路修LELUSH[超话]#利利关注超话
  • #脉动##脉动+电解质##快乐运动不停电##不停电篮球赛##路人王篮球##聚焦每一次全力以赴##路人王篮球[超话]##妈妈哲学# 知行生同学读《里山资本主义》当
  • 我们还增加了影片的排片量,确保观众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影片;及时发布影片信息和活动信息,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我们的最新动态。CC影城蕉岭店 黄店长:今年五一
  • #AC米兰[超话]##视频推荐# 现龄58岁的皮奥利自2019年10月起开始担任米兰主帅,在他执教期间,米兰重新赢得了意甲冠军,并杀进了欧冠四强。现龄58岁的皮
  • 抖音热推主角小说[打call][打call][打call][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春游家族][春游家族][春游家族] 书名\"《摆烂重生全家只有我是炮灰
  • 现状,是一部交响曲,你们不能因为一段插曲,就放弃了圆舞曲,更不能因为偶尔地噪音,就放弃了你地旋律。现状,是一部交响曲,你们不能因为一段插曲,就放弃了圆舞曲,更不
  • 居然这样的事情,还要我们世子亲自来处理,真的是有奸细混进来了,竟然还浑然不知世子,不然您说两句作为朝廷的大英雄。游戏已经开始了,做出你们的选择吧,没人是无辜的
  • 衣袂翻飞的韩服本就是这段表演的组成部分,IDOL从音乐本身,到MV的视觉设计乃至这个年末的主题,都有关韩国传统民乐与表演,如果没有这件衣服,这段舞蹈技术力固然可
  • 复苏后的宋臻蔚只回忆到自己在实验室每天被吴铭教授喂药,联想到近日的垂梦不断,宋臻蔚以为sha掉白山(吴铭)就可以结束这一切。 复苏后的宋臻蔚只回忆到自己在实验
  •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运不好时人的脑子就会不灵光,千万条对的路,独偏选那条错的,多少年的努力都白费,好运之前一直都在收拾烂摊子,还不如不动,等待时机,养精蓄锐,好运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为什么会喜欢鞠这件事我到现在记得也很清楚。就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和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去我们以前小区的公园,然后我俩就聊你喜欢哪个明星啊那时他说的就是小鞠然后我心
  • 但随后,他和他的战友们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真正的大敌,结果山海关一战被清军击败,败走北京城,又相继丢失河北、山西、陕西,最终命丧湖北九宫山。他从陕北起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