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长得好看”的评选标准能够精确地量化吗?换言之,美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吗?美是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判断,还是事物的客观属性?20世纪之初,对美的哲学探索衰落了,但过去10年间对美的兴趣又复兴了。
康德(左)和休谟(右)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趣味的二律背反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大部分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近代之后主观论成了主流。休谟说:“美不是客观存在于任何事物中的内在属性,它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对于同一对象,一个人可能感受到的是丑,另一个人却感到了美。每个人只应当承认自己的感受,不应当企图纠正他人的感受。那句流行的谚语早就正确地教导我们:关于口味问题不必做无谓的争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趣味判断不是认知判断,因此不是逻辑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其基础是主观的。”
但如果美完全是主观的,谁说什么东西美它就美,好像“美”这个词就没有意义了。当我们说某个东西美时,除了个人的肯定态度之外,我们就没有交流任何东西。虽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但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一致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玫瑰花或者落日很美。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美并非全然客观、跟人的主观反应无关。不然就可以说一个没有人去感受它的世界也可能是美丽或丑陋的,或者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探测美。我们通常认为别人的趣味跟自己的不同很正常,不像道德、政治或事实方面的分歧那样,需要寻求统一。
在18世纪之前,大部分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美是客观属性,处于美丽的物体之中。奥古斯丁问,是因为事物让我们感到快乐,所以它们漂亮,还是事物漂亮,所以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他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理念,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有美的理念。普罗提诺说,美的问题是形状问题,美的事物拥有特定的形状。没有形式的质料乃纯粹的丑陋,丑的东西即没有被形式掌握的东西。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美是客观的,它不在人对事物的主观反应之中。古典观念认为美是特定比例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美可以通过黄金分割来表达。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认为,标准雕塑是师生们可以加以模仿的、比例和谐的模范:可以通过复制客观的比例来实现美。
休谟和康德关于趣味的标准的论述被称为“趣味的二律背反”。谚语中说趣味是主观的,“关于趣味没什么好争论的”。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争辩趣味问题,有些人被认为品位高,有些人被认为很没品位。有些人的趣味粗俗、显摆。有些人的趣味精致。趣味好像既主观又客观,这是一个二律背反。
休谟和康德一开始就承认,趣味或发现、体验美的能力基本上是主观的,没有什么趣味标准,如果没有人体验到快感就没有美。但他们也都承认,在审美过程中理性会发挥作用,承认一些趣味比另一些趣味高级。他们都认为,审美判断既不完全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有其社会和文化层面。
休谟的论述集中于审美者所处的历史和时代状况。如果一个人持有偏见、无知、肤浅,其审美判断不如一个眼界开阔、不带偏见的人。他写道:“即使在风气最优雅的时代能对高级艺术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也是极少见的;只有卓越的智力加上敏锐的感受,由于训练而得到改进,通过比较而进一步完善,最后还清除了一切偏见——只有这样的批评家对上述称号才能当之无愧。这类批评家,不管在哪里找到,如果彼此意见符合,那就是趣味和美的真实标准。”
休谟举的优秀批评家的例子是《堂吉诃德》中的两位品酒高手:桑丘对那位大鼻子的随从说:“我自称精于品酒,这绝不是瞎吹。这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本领。有一次我的两个亲戚被人叫去品尝一桶酒,据说是很好的上等酒,年代既久,又是名牌。头—个尝了以后,咂了咂嘴,经过一番仔细考虑说:酒倒是不错,可惜他尝出里面有那么一点皮子味。第二个同样表演了一番,也说酒是好酒,但他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一股铁味。你绝想象不到他俩的话受到别人多大的挖苦。可是最后笑的是谁呢?等到把桶倒干了之后,桶底果然有一把旧钥匙,上面拴着一根皮条。”
休谟进一步论证,这类批评家的判断往往跟时间检验的结果一致,二者的作用就如同客观的标准。虽然审美判断仍是主观的,虽然一些当代作品可能会引发争议,优秀批评家长远的共识就像客观标准一样,使得即使能找到客观标准,它们也是不必要的了。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找到美的标准,来确定美的事物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可以描述优秀的批评或有品位的人的特征。继而,这些人长远的共识也是很实用的趣味标准,是为审美判断辩护的手段。
康德也承认趣味基本上是主观的,某些东西可能只会让我感到快乐,如看着你自己的祖母的照片时,你会感到悲喜交集,一幢房子会令你想到那是你成长的地方。但别人不会在意,没人会认为他们对此应该拥有同样的反应。康德认为,美感不同于快感,说某个东西美,这是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判断。审美判断必须独立于人的经济和性欲方面的欲求。如果一个人参观博物馆时赞叹那些绘画是因为它们很昂贵,或者想着可以偷走卖掉,他对这些画就没有任何审美体验。参观者必须关注对绘画本身的精神反映。当一个人在审美时,他不关心审美对象的存在,享受的是它在人的体验中的再现。“当说某个东西很美时,我关心的不是它的存在,而是我内心对其再现的感受。人人都得承认,掺杂了一丁点利益纠缠的审美判断都是片面、不纯粹的。”沙夫茨伯里在《道德家》中说,如果你把一个漂亮的山谷主要当做一个有价值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你就不是在看它本身,因而无法充分地体验它的美。如果你看着一个可爱的妇人,想着跟她上床,你就不能充分、纯粹地体验她的美,你的注意力偏离了在你心中反映的形式。
扬弃主观论
康德认为,有些美是相对的,依赖于对象所属的类型,有些美则是绝对的。同样的比例对于牛来说漂亮,对于马来说就会很丑。但抽象的织物图案设计本身就是漂亮的,鲜花即使不提它们的实用性和繁殖功能也是怡人的。康德由此说,能在事物的形式或设计中找到绝对或独立的美。或者如克莱夫·贝尔在他1914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美存在于对线条和颜色的安排之中。
休谟和康德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叔本华、汉斯利克、布洛、克罗齐等都持类似观点。更坚定的主观主义者是美国哲学家桑塔亚纳,他把美定义为客观化的快感。说某个东西美,是因为它能带来快感,但这种快感属于对象,虽然对象本身没有主观活动能力。“美是积极、内在、客观化的价值。美是一种价值,也就是说,它不是对事实或关系的感知,它是一种情感,我们的意志或鉴赏的情感。一个物体如果不让人感到快感就不会是美的,所有人都对它无动于衷的美是自相矛盾。因此美是一种内在的积极价值,是快感。”这就如同说,一个令人受挫的对象怀有恶意,令人受挫的东西被认为是一个有主观意志的东西,需要对它造成的结果负责。对美的感受成了一个错误:把主观活动能力归给没有这些能力的东西。
桑塔亚纳在《美感》(1896)中的论述是英语世界对美最后的主要论述,因为一旦承认美是完全主观的,依赖于一个错误,好像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美是主观的快感,好像它并不比任何愉悦人的东西更高级,也就没有真理或者正义那样重要。20世纪也不再把美当做艺术的主导目标,美在理论上的边缘化导致艺术家们认为他们应该去追求更真实、更严肃的方案。但近年来艺术和哲学界对美的兴趣开始复兴,有多位理论家尝试思考趣味的二律背反。这些新的路径回应了乔治·爱德华·摩尔1903年在《伦理学原理》中的论述:“说一种东西美,不是说它本身美,而是说它是一个必要成分,证明一种东西真的美就是去证明,跟它相关的一个整体是好的。”有价值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置身其中的情境,美的价值包括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快感。
美国艺术史家克里斯平·萨特韦尔在《美的六个名字》(2004)中既没有把美归给主体,也没归给客体,而是归给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二者置身其中的情境。当我们说夜晚的天空很美时,我们不只是在汇报我们感受到的快感,我们还看向天空,赞美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感知天空的人,也就没有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尼哈玛斯在《幸福的许诺》(2007)中说:“审美判断从不要求人人赞同,美的东西或艺术品都不会拥有天主教般的信众。美创造的是更小的圈子,但每一个圈子的成员都认为它是正统的,却并不认为别人是异端。”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线上外卖平台的崛起,牛肉面预包装品牌整体上线,使其“在家也能煮出面馆的味道”成为现实。尽管在市场“快餐式”售卖风格的影响下,特殊面型的技艺
  • #防小人# #看婚姻##创作力计划#哥姐重新热恋之前,按照前几年那么大的间隙和世俗的束缚,真有点老死勿相忘来的架势…但是现在再回头看wp6最后一期大家喊着“复婚
  • #yamii酵素##减肥##吖咪三宝[超话]# v:498217365咱的明星产品‮仙神‬酵素为什么能卖这么多年 主要是因为效果一‬个能卖‮多很‬年的产品肯‮是
  • ​妈耶,一场大雪整的我在雪地里一路坎坷呲溜滑,两个兄弟把尾巴都摔掉了[让我看看][呲牙]瀑布景区已经封闭,花径都是浓雾[晕][晕]​陪几个猴子玩一会儿,吃了一碗
  • 陳茂波司長在上任之初,對全民派錢的做法是不以為然的,他認為「錢要用得其所,解決深層次問題」;在2018 年公布預算案前夕,他接受電台訪問時說不認同澳門政府的派錢
  • RNG 3-2 DK斩获MSI冠军】5月23日21点,英雄联盟MSI季中冠军赛总决赛双方为RNG以及DK战队。RNG 3-2 DK斩获MSI冠军】5月23日21
  • #2020赛季两岸四地中国模范学生思维能力# 考试超话 #数学考试#2020年7月12日周天早8点半,2020赛季两岸四地中国模范学生思维能力考试在广东地区深
  • 看见如此努力的两个娃,突然觉得这个女神节格外欣慰呢,真是满是惊喜的两个娃啊[心]#日常[超话]#本来以为今天就这样过去了,结果小张下班回来带来一束花,然后就有了
  • 如能摆脱头脑的控制,做到无思无想(无我,人,众生,寿者相)让人的本性做主,时时活在当下。她并非有如夏志清所说的张爱玲之遗风,她就是她,客观克制的情绪,环环相扣的
  • #小众装饰画#好物推荐#高级感装饰画#最值得收藏的淘宝家居店#家居好物#装修#装修日常#网购一个家#客厅装修灵感库#装饰画#挂画#软装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与其用
  •   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19、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  10、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
  • 26. 华能国际 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涵盖风电业务;27. 华银电力:从事电力生产和电力销售,涵盖风电业务;28. 吉鑫科技:专注大型风
  • 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
  • 所以我不想总谈爱总emo了,虽然我总会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流很多眼泪,少了很多理性变得像狗勾,变得比以前更柔软,但wdr给了我很多很多爱,我是友宝女[开学季]
  • 突然很想介绍一下历代家眷大儿腰花(享年不到一岁)完美地包天,被我从学校捡到长途运输回家,不哭不闹,不争不抢,永远静静地黏着家人。世界上最完美的小狗,唯一的缺点是
  • 8【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佛在这里强调,就我讲的话你们要相信啊,我是诸法之王呐,一切都已通达呐,我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不要去打妄想;不要
  • 」網民表示之後唐突打擾王祖藍和他家人,料不到祖藍反而主動邀請,走到他們那一邊,他分享:「和我媽媽親切地傾談,並和她合照,那一刻,我和家人都看到她真的從心笑出來,
  • ཨོ་རྒྱན་ཆེན་པོས།莲花生大士;སྐྱེ་བོའི་བདེ་སྐྱིད་ཕུན་སུམ་ཚོགས་འདྲ་བ།། དབྱར་གྱི་ཆུ་དང་རྨ
  • 16、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18、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 我说不吃,扔掉吧,结果他就放嘴巴吃掉了,额~这个时候显得母爱多少有那么些许缺失[哈哈]不知道以后橙子会被爸爸宠成什么样子,但一定是快乐的样子我去 !橙子第一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