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把《心经》传发一次,等于抄经一万次的功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观 自 在 菩 萨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观察内在,自见菩萨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度 一 切 苦 厄 。(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
色 不 异 空  空 不 异 色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形相不异乎空间 空间不异乎形相 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空间等于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

受 想 行 识 亦 复 如 是。(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都是一样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舍利子呀)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bù zēng bù jiǎn 。
是 诸 法 空 相 不 生 不 灭 不 垢 不 净 不 增 不 减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是 故 空 中 无 色 无 受 想 行 识 。(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 六根 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 等六尘)

wú yǎn 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无 眼 界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
无 无 明 亦 无 无 明 尽 乃 至 无 老 死 亦 无 老 死 尽。(没有不能了解的 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直到没有老和死 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pú tí sà duǒ 。

无 苦 集 灭 道 无 智 亦 无 得 以 无 所 得 故 普 提 萨 埵。(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不用智慧去强求 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菩萨觉悟之后)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依照心经)

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
心 无 挂 碍 无 挂 碍 故 无 有 恐 怖。(心中没有碍 由于没有碍 所以不恐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
远 离 颠 倒 梦 想 究 竟 涅 盘 。(远离颠倒梦想 最后达到彼岸)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
三 世 诸 佛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依照心经)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 三种佛果)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故 知 波 若 波 罗 蜜 多。(所以说心经)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
是 大 神 咒 是 大 明 咒 是 无 上 咒 是 无 等 等 咒。(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是无上的咒语 是最高的咒语)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
能 除 一 切 苦 真 实 不 虚 。(能除一切苦 不是骗人的)

gùshuō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
故 说 波 若 波 罗 蜜 多 咒。(所以说心经)

jí shuō zhòu yuē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ó jiē dì 。
即 说 咒 曰 揭 谛 揭 谛 波 罗 揭 谛 。(其咒语曰 去吧,去吧 到彼岸去吧)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
波 罗 僧 揭 谛。(大家快去彼岸)

pú tí sà pó hē 。
菩 提 萨 婆 诃 。(修成正果)

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与人道相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下熏臭气。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地狱;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地狱;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仿佛夹山地狱。尤其胎中秽窄,迷闷难堪,随母气息出入,种种不得自由。幽囚十月,如禁牢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过分。及出胎时,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痛苦莫喻。因婴孩痴呆,又不解说话,只知道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此种生苦,古人曾形容他为生龟脱壳,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无法逃过此关。省庵大师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我也有句诗说:‘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二、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地,能把人们催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创伤得我们真是无处不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弱形枯,神衰智钝,眼花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一切行动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间无有不老之人。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余意:‘寄语少年须努力,莫待觉悟老来迟’。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那有无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坐卧不安。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厉害,就是三国时代雄纠纠的张飞,也极骇怕而无可奈何。诗云:‘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我说:‘健时莫为因循误,病到方知忏悔迟’。

四、死苦——人生如梦,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当世缘既尽,四大分离之际,抽筋折骨痛苦难言,古人形容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穿,身首分离,更不忍谈。并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诀别,同时一切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霎时一命呜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其苦更不堪设想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我说:‘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圆,父母妻子的恩爱,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发生憎恨。一是宿世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欲离偏合,狭路相逢,无可逃避,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我也有句诗说:‘好将佛教善缘结,当作莲池海众看’。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无求之人?名利福寿,凡所欲事,求之不得,则生愁苦或愤怨。如富贵无子,贫穷多累,读书落第,营商蚀本,诸如此类,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诗云:‘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余意:‘得失荣枯皆有命,穷通寿夭总由天’。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招集苦恼。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烦恼属色阴。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为受阴。依六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此五阴烦恼如火炽盛,尽夜焚众生的身心,苦不可言,当急用智慧以消灭之,一句弥陀即智慧水也。诗云‘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余意‘三界无安同火宅,何如念佛往西方’。此五阴炽盛苦,乃一切诸苦本。八苦中前四苦属身所受,后三苦属心所受的痛苦,最后一苦总括身心。又前七种是别(别指一种),乃过去所感之果,后苦是总(总括诸苦),乃现在起心动作,为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无期痛苦,何日解脱?可不惧哉!大家当速念佛求生也。此外还有天灾人祸,刀兵水火,风雨雷电乃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啮等苦,若扩而充之,说不能尽。 https://t.cn/RMzaoS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军工巨头接连拿到超级军售大单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尽管外界已经注意到美国正在赶工生产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等单兵武器,但从出口金额和后
  • #喜欢你我也是# 蓓蓓和cu这对,一开始我对他们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到后面,他们的高质量的沟通,让我感受到了沟通的价值和恋爱观的重要性我也想创业;我也想求稳;
  • 在路上,我朋友又去买了个三明治吃,他真的很能吃,很大胃。最好笑的是我的朋友,吃了两口就说“我已经感觉有点饱了”。
  • #和王俊凯喝同款奶茶#怎么还有rs了[疑问][疑问][疑问]香飘飘太给力了吧#七载蟹守王俊凯##与王俊凯蜜不可分##王俊凯新歌beautiful##香飘飘上新了
  • 写竣之日,诣书生再拜,仍取笔作字曰:“借金经忏悔,已脱离鬼趣,然前生罪重,仅能带业往生,尚须三世作哑妇,方能语也。有一天,书生拉着她再三盘诘,她就拿过笔来写道:
  • 而薄盒Mints也将成为周杰伦官方第一个正式合作的数字藏品平台,薄盒表示这次与杰伦的合作项目即是多首杰伦经典歌曲的音乐Demo,其中更包含一个具备高度收藏价值的
  • 此人事业心必然强烈,有不甘久居人下的内心,总想有一番自己事业,如若事业线无杂文和断裂,再有多条清晰的成功线相助,此人在事业上将有很好的成就。手指缝隙较大,水星丘
  • 术后:这个小伙子术后非常满意,术后1周经过复查后双眼视力1.2,正常生活运动均没有受限,训练及比赛也非常理想,对于术前有一定焦虑且困惑的患者,经过专业的解答、
  • 这样一个人,在序言里,从头到尾不想提自己,只是不断诉说影像之魅力,让人们知道究竟是谁才是《局部》的作者。如果不是陈丹青的文字,不是“我呆呆地站在那幅画前,想象上
  • 今夜,诗为你而写 今夜无雨无眠,, 一缕清风, 吹来栀子花的甜香, 带着淡淡的离愁, 明月在水晶似, 的窗纱外一时清浅, 一时月圆, 半盏残茶烛影翩跹, 低眉
  • 【关于滨海区公交、客运车辆停止运营的公告】#权威发布# 广大乘客: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人员流动聚集,避免引发交叉感染,确保广大乘客和市民朋友身
  •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
  • 大概很认真的喜欢一个人,哪怕我现在的生活已经没了他的存在,记不住他的容颜,但在某一瞬间也会时常想起,那么疯狂的喜欢他,然后会觉得我这一生也不会遇见喜欢的人,也不
  • 不得不说长沙是吃货的天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拥抱大海 海天一色——驾驭着2000多万的豪华游艇,感觉大海就是我的,天海间穿梭;驾驭着20多万的摩托艇,感觉
  • [微笑]投诉他们好像也没啥用。我那时候拼团失败钱也拿不回来了。
  • 没想到还能见到这样的斜阳,他红的凄艳绝绝,红的悲壮苍凉,像是抓住这最后的瞬间,把短暂生命中最美的芳华全都释放出来…小坏蛋,你注意到了吗,众景之中,我独偏爱斜阳,
  • 而对球迷“推荐”的高颜值浙江女足队员,他笑着说,女足球员也在择偶范围内,但重要的是看感觉,“只要感觉对了,那就什么都对了。”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梦想得“一步步”
  • #樊振东[超话]##樊振东0122生日快乐# 今年是没看到现场的一年 也是我的少年圆梦的一年 樊振东的24岁伴着胜利结束 他的25岁迎着欢呼到来 他坚定不移的走
  • 难怪男神任嘉伦那么喜欢你,这不就是他的本色演出嘛,要知道超哥也是个特能说道的人,再配上那丰富的小表情,简直了!#任嘉伦一任千面[超话]#[太阳]rjl#任嘉伦
  • #哈市蓝朋友救出被困井下老人##哈市小朋友接种疫苗不怕疼#【雪乡景区29日开园,3000盏大红灯笼挂起来】#哈尔滨身边事# 王天驰 记者 王铁军雪乡景区将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