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着给“问题孩子”贴标签,试试积极暗示法

别让孩子被赋予的各种标签所裹挟,稀里糊涂地在命运里漂流,顺流时欣喜,逆流时沮丧。

“大夫,我的孩子网络成瘾,一回家就爱玩手机您说怎么办?”

“大夫,我家孩子特别胆小,出门都不敢叫人,您说如何让他胆子变大一点呢?”

“我家孩子多动症,在家里呆不住,就喜欢出门玩?”

“我的孩子比较任性,非要别人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我的孩子有点自私和霸道,不懂得跟别人分享。”

……

在我的日常门诊中,或者在我们生活中,会发现很多父母求助一些在教育孩子中的各种困惑该如何解决。

其中很多父母存在一种共性:父母一直都在责怪孩子,而且会随便给孩子的性格或行为“下结论”,“贴标签”!

(父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像上述家长那样;

因为孩子回家玩手机,就会给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

因为孩子出门不叫人,就被下结论为“胆小”;

因为孩子喜欢出门玩,就被认为“多动”;

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被称为“任性”;

因为孩子没有和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被贴上“自私和霸道”的标签……

好像确实是孩子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者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

01

这些天在看荣格的《潜意识与心灵的成长》。

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往往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但是又深刻地左右着我们的一生。就像大师说的: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家克劳特做的相关科学实验:

他要求人们进行慈善捐款,然后把一部分人拿出来贴标签,如果捐了款就贴上“慈善的”,如果没捐款就贴上“不慈善的”。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贴标签。

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学家再次要求他们捐款。

那些贴了“慈善的”标签的人,捐款的数额比第一次捐款时要多很多;那些贴了“不慈善的”人,则更不愿意捐款。另一组没有贴标签的人,则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

可见,不管是被贴上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标签,人们都会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那个标签的内容。

心理学上的这种现象叫“标签效应”。

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无论好坏,这标签所带来的社会及心理压力,会影响这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

而孩子在这种效应中表现尤其明显,他们信任家长和老师,会把大人所说的话当成真理,孩子会陷入“自证预言”的心理模式。

02
放下评判,真正看见孩子

(外界、中界、内界的定义)

我们的认知系统分为外界、中界和内界。

外界就是眼耳鼻舌身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触碰感知到的,这些都是外界;中界就是我们用我们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评判的推理的;内界就是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太容易被评判牵走,以为那是真相,其实是中界在起作用。

比如阳阳的故事中,父母通过外界看到了阳阳打人,听到了老师对于阳阳的批评。

父母的中界就开始了自己的判断和解读:我的孩子阳阳是冲动的,他现在变得爱打架,他的行为是不对的。通过这样的评判,父母的情绪是烦躁和愤怒的。

我们认为阳阳冲动爱打架是事情的真相,实际上这些只是我们自己的中界评判,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与阳阳核对,没有去向阳阳了解事情的经过,更没有去倾听阳阳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并没有真正看见阳阳的内心世界,更没有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他、理解他和支持他。

而当我们能够放下中界的批判,用好奇的心态去真正看见孩子时,我们就已经给了孩子想要的爱。

因为看见即是爱,爱是无拣择的感受。

03
给予孩子积极暗示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曾做了一个关于心理暗示效用的实验,史称“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该理论提出者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在1968年的一天,罗森塔尔等人在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共18个班的学生。

接着,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他随便挑选出来的,但他却绝口不提。

同时他还叮嘱相关人员不要告诉这些孩子他们在名单上,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他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上的学生,每个成绩都进步很大,并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为什么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提高了很多呢?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罗森塔尔的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传递给了学生,而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被发现并被他人重视了,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向着教师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

因此,积极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父母、朋友或老师,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并且越是早期,越有深远的作用,同时,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

(电视剧《小舍得》欢欢因为成绩不好落选班干部,老师鼓励欢欢)

阳阳的案例中,心理医生组织了一次家庭治疗,父母在了解情况后,并倾听完阳阳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阳阳这样的积极暗示:儿子,通过刚才你的讲述,妈妈觉得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内心也很有力量。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爸爸妈妈会永远站在你这一边,相信你,支持你,下次面对同学的干扰或者不良言语,爸爸妈妈相信你会用更多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此后,阳阳也变得自信了,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也慢慢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积极暗示总是与真挚的爱的情感相联系,我们是真的无拣择的接纳我们的孩子。

因为只有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

有时是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同时在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时,要遵循事实,言语有度。反之,过犹不及。

图片
(电视剧《小舍得》,钟老师一直在数学方面肯定米桃,照亮了米桃自卑的心灵)

总之,孩子从幼儿到少年期间,积极暗示就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

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

孩子可以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

04

“好标签”使用不当,同样伤害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不就是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吗?简单!

但并不是只要给孩子贴上了好标签,他就会变好。因为,贴“好标签”也需要技巧。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在任何时候夸大其词地去表扬。

常常受到表扬的孩子,一旦发现之前的表扬并不是事实,就会陷入失望、迷茫。

不切实际的表扬,还会让孩子过于自信、爱慕虚荣,变得不会实事求是地去面对问题和挫折。

05

对待孩子少一点情绪化批评。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

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

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

“现在是骂到一半了!”
“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

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

家长问:“记住了没有?”孩子回答:“记住了!”

家长问:“以后还犯不犯?”孩子回答:“不犯了!”

孩子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回答,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

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

06

用具体的指导代替盲目指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我们不能轻视孩子的感受。

在生活中,首先应该尽量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鼓励和称赞。

此外,对孩子的进步先肯定、再提要求,强化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而不是把他的“成绩”放在一边,只说“再接再厉”。

对孩子不满意、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而是应该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具体行为是不恰当的,应该怎么做。

当然,有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不给孩子贴标签,但是在学校,在朋友群中,他还是难免被其他人贴上标签。

这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标签是固化的,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教孩子拥有一种好心态,就可以抵御别人给他贴坏标签造成的不良影响。

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问题孩子会因为家长对他没有信心,就越来越有问题。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暴雨的西安让飞机晚点了三个小时,培训机构安排的酒店还因为特殊原因临时换了一个,虽然新酒店就在市中心,可是wifi近乎没有,只能看月亮也是十分恼人的除去路途上的时
  • 真好,在大家都大步前进的群体里 有人愿意停下来提醒你 等你系上不知不觉中散开的鞋带,即使是笨拙地慢慢系上 而不是三秒快速系上 一遍又一遍下次我去找你们吧【记录
  • 这是因为INFP这个性格很像双鱼座一个人,追求完美,又懒,懒得干,配合陈诗云发牢骚的性格,在加上自己都受不了自己,这个定个组成确实让人烦。其实也不是陈诗云真的惹
  • V的理想是开一家live house ,第一次听到时特别震惊,感觉不符合他的人设,后来在音乐和电影上跟他聊了许多,逐渐理解了。说起来我的音乐品味全靠他培养,认识
  • 水瓶座:自理能力强水瓶座可不喜欢另一半是常常黏人的,水瓶座可以说是融合了射手座与双子座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希望伴侣能有独立的特质,能不麻烦水瓶座最好不要麻烦他们
  • #这个夏天共赴青春盛会#我没有社会资源是因为父母希望我消失怎么能在家玩个游戏又成了帮信罪了你们不给别人安个罪自己活着浑身不自在是八好在我清高且独谁也看不上可能你
  • 世卫组织公布2021年最新长寿秘诀如下:第01名:适量的喝点好酒!第02名:跑步!第03名:异性拥抱!第04名:按摩!第05名:保持开心!第06名:好友陪伴!第
  • 荷兰和奥地利国歌果断已成为刻入脑海的旋律[睡],潘子竟领先第二名的兰多长达半分钟,即33秒是什么概念?[摊手]小周啊小周,莫名其妙遇到转速上不去的问题,史上大大
  • #无畏NoFear[超话]# 助力 文案作者记得回复评论15字↑ ᴮᵉ ˢᵘʳᵉ ᵗᵒ ˢᵗᵃⁿᵈ ⁱⁿ ᵗʰᵉ ʷᵒʳˡᵈ ʸᵒᵘ ˡᵒᵛᵉ ᵃⁿᵈ ˢʰⁱ
  • 电话里有很多话没好意思说,我后来给她发了一个信息)因为她的出现,让我觉得我以前在玻璃渣子的生活里好不容易积累的快乐在这一刻突然达到了阈值,让我可以继续开怀呲牙的
  • #熊猫守护者# ⚡#森林驿站# 你如果修持有功,心量宽宏,又能进行一定的色身调整,就能很自在地往生,这一点很重要。极乐众生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真金色
  • 今天和男朋友去逛花鸟市场,为了一个月后的新家我们准备买只小宠物养,看了一圈喜欢的很多,小鸭子,鼹鼠,鹦鹉,猫猫等等,我对他说不着急,这是一辈子的事儿,不能急。度
  • 2018年DOC在热带气旋Cyclone Fehi威胁下救出50只本土石龙子Kapitia Skink/Chesterfield Skink(Oligosoma
  • 人总是到说再见的时候伤感,不知道我走了大美女还有没有人喂她;今天喂给她隔壁邻居阿姨的猫粮,吃的不错,还蒸了虾。好像每次看完涛哥演出我都兴奋,朋友们信我来长沙要吃
  • ——东野圭吾《变身》 2.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10.你的身边也许会有
  • “从我关上门的那一刻起仿佛就和外界隔离了一般,近乎完美的静音表现,配合丹拿音响让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独立空间。” 开电动车比赛,还能提高车手的文化品格,这一点,实在
  • ”  芸娘如何不知,原先虽说厌恶顾云清,但她也是眼馋她的嫁妆的,盘算着等她进门再收拾她,不过一个声名狼藉的残废而已,神不知鬼不觉弄死了,说不定外头还有不少人叫好
  • 老子强调要“复归于婴儿”要做到“常德不离”“专气致柔”就是希望我们如婴儿般身心柔软,活在眼前,不恐惧,不抗拒。大德开示:(一) 信心小而智慧大,就容易成为“空言
  • 29、家中纵有千般事,临睡灶房看一回。经典老人言,句句都是大智慧:#中宏凯创段旭初读书会# 1、发烟不落人,敬酒不越人。
  • ➡️以前旅游旺季出游我都是在qu哪儿抢票,去哪儿最近真的是太卷了啊不仅发代金⭕,竟然还帮我一键抢票!购票平台卷起来吧➡️并且【换座全.网.通.用】不满意还能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