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芜湖“出圈”】
“皖B开始发力了!”“城市合伙人 ,咱们一起拼!”“标兵渐远、追兵已近,芜湖如何守住安徽‘第二城’?”2021年初,芜湖打响“第二城”保卫战,此后频频“出圈”。今年前三季度,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不仅领跑安徽全省,更是排在长三角第一位!很多人感叹:芜湖,变了! 从创新“城市HR”到城市“合伙人”,芜湖刮起了一阵阵猛烈的“旋风”。
以人才破题,搞活一座城,为什么是芜湖?

“第二城”保卫战
当芜湖突然成为“网红”,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芜湖?

这看似偶然,但事实上,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有着必然。

从今年3月开始,芜湖每周一期连续举办“畅聊早餐会”,市委书记、市长陪企业家和各界人才吃早餐、话发展。在一次早餐会上,几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芜湖要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特别是方特、奇瑞新能源、三只松鼠等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都同时提到了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引领创新的期盼。

会后,芜湖市有关部门梳理发现,早餐会上提出的关于人才招引的建议有80多项。企业家提及最多的就是用人方面的问题,包括招工难、用工贵,人力资源成本高,以及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不畅等。对此,芜湖市领导当即拍板、迅速行动。在这背后,是芜湖对城市竞争格局的深刻思考。

在安徽,芜湖经济实力长期居于省内城市第二位,而且承担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但近年来,芜湖“第二城”的位置面临空前挑战和压力。

2020年,合肥跻身“万亿俱乐部”,芜湖经济总量占合肥的比重仅为37.4%。排在第三位的滁州快速逼近,2020年地生产总值达3032.1亿元,仅比芜湖少700多亿元。

“标兵渐远、追兵已近,芜湖如何守住安徽‘第二城’?”一度在芜湖市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在省内,合肥越跑越远,与我们差距不断拉大。而我们对省内其他地市的领先优势却在缩小,长三角发达城市对芜湖的虹吸效应也在日趋显现。芜湖正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说。

2015年底,宁安高铁开通后,芜湖人明显感觉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虹吸效应。2020年6月,商合杭高铁开通后,芜湖同时面临南京、杭州、合肥三大城市的挤压,人才流失问题和资源虹吸效应,极大加深了芜湖的危机感。

2021年初,芜湖打响“第二城”保卫战,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定为“一号工程”,“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第一攻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芜湖把人才作为突破口,发起绝地反击,就不难理解。因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把资源集中到人才上,引进了人才、留住了人心,就赢得了项目、赢得了投资,城市发展将勇往而无不胜”。

对于芜湖来说,人才不仅是弯道超越的“跳板”,更是共同奋斗的“合伙人”。芜湖希望以人才引领城市发展,让人才成就城市、城市成就人才,“城市合伙人 ,咱们一起拼!”“人才等不来,更不会自然溢出,政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计划。”芜湖的人才计划以紫云英冠名,同样意味深长!

紫云英是江南地区广泛种植的蜜源植物,具有改善土壤环境、助力水稻增产等特性,“一朵朵小花看似不起眼,但连成片就蔚为壮观,人才发展也一样。”

城市发展更是如此。尽管周边一二线大城市环绕,长三角更是强手如林,但如紫云英般平凡的芜湖,却不甘于平凡。

“别人在想,芜湖在干!”
“早餐会”备受瞩目,然而芜湖的动作不仅于此。尤其在人才招引方面,芜湖大招频出。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磅召开,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具里程碑意义。

在会议召开之前,芜湖就踩准鼓点,前瞻性地打出了一套人才招引“组合拳”。今年以来,芜湖连续推出“1%工作法”、组建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首创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建设“安徽创新中心”等一列新打法,并且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紫云英人才计划”。
有人说,当别人还在想时,芜湖已经在干了!

9月29日,中央人才人才工作会议刚落幕,单向前就来到安徽师范大学,以线上分享形式为十几所高校20万名大学生,上了一堂主题为“紫云英花开,芜湖等你来”的新学期公开课。

“一名本科生在芜可享受20万元补贴,博士生能拿到40万元”。宣讲中,单向前不仅给大学生送上政策“大礼包”,还发出诚挚邀约,“你们是芜湖最期待的城市合伙人!芜湖的C位永远属于你们。”“留下来和我们一道拼!”

精彩演讲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震动,共有800万网民在线收看。

“从没想过市委书记会来给我们讲课,而且内容还十分生动。原来市领导也在关注我们的动态、喜好,觉得很是亲切。”一位在校大学生说,听了之后,瞬间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芜湖旋风”
看到这种宣讲模式反响热烈,芜湖市顺势而为,当即推出更为宏大的“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

根据活动安排,芜湖市四大班子领导,分成17个组,分赴全国百所高校进行城市营销与宣讲,同时带着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的万个岗位组团去招聘,这样的力度全国罕见。尽管受疫情影响,但芜湖市仍克服困难,不断在各地高校掀起一场场“芜湖热”。截至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15场。其中,既有大西北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有武汉、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的知名高校。

在重庆西南大学,芜湖的高校和龙头企业带去1千多个优质岗位,招聘展台前不时排起长队,招聘会现场空前火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著名高校,他们对芜湖人的到来颇感惊讶,“这里近半的毕业生都会去华为、中兴等顶级企业,怎么芜湖还跑来‘染指’?”

“但我们来了!”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董事长杨少华说,经过宣讲,学生们发现,江城芜湖不仅美丽时尚,其产业与他们的学科专业高度匹配,带去的招聘岗位在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方面也极具吸引力。宣讲会现场3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宣讲会之前,芜湖市了解到有一位博士生,本科就读于芜湖一高校,于是把他的本科导师也请去了。当这位博士生在现场看到他的老师时,异常感动,“没想到你们会为了我,这么用心,不远千里专程到西安来。

“你们这么下决心,我也要下决心。”真诚的感召让许多学生下定决心回芜湖。

一场场“芜湖旋风”,激起了芜湖人的热血和激情。对芜湖而言,这些活动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芜湖人对城市加快发展的渴望。

“‘皖B’开始发力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每天都想着进步”“芜湖发展的气势起来了!”

这就是城市向上的力量!

7月30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安徽省组建的首个人才发展集团。

“开启一切想象力”
作为安徽首创,芜湖人才发展集团刚成立时,并无标杆经验可循,芜湖市领导对他们的要求是,开启一切想象力,大胆去干!

为此,由芜湖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和人才发展集团承办,芜湖市接二连三地举办了人才有关活动,如百名企业家进高校、万名大学生进百企“直通车”、成立在芜高校人才发展联盟等。

如果仅仅认为芜湖人才招引只是举办一些活动,显然低估了芜湖人的“想象力”!

根据“紫云英人才计划”,“十四五”期间,芜湖将引入30万名大学生“合伙人”。而根据芜湖市人才办的数据,“十三五”期间芜湖市平均每年引进大学生不到2万人。5年30万,意味着每年要招引6万名大学生,是过去的3倍以上。目标之宏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芜湖将30万人的目标按年度分解、循序递增,同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区。“只要把人才作为第一任务,顶格推进,就一定能完成。”芜湖市对完成这样的目标信心十足。
30万大学生落户,意味着将带来30万个家庭,100多万人口。青年人才的涌入将极大提升城市活力。

为达成目标,芜湖市不仅出台了重磅人才政策,比如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10%购房款补贴等,还不断创新打法,人才发展集团就是其中关键一招。

相较于活动造势,人才发展集团的使命更为深刻,即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路,做芜湖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地方来说,这项改革更为紧迫。比如,在人才招引中,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大量的人才政策,但能否落地?能否真正起到对人才的激励作用?这其中政策兑现十分关键。

拿芜湖来说,人才政策涉及到十几个部门,还有十几个县区和平台载体。过去,政策兑现采取分散化、层级化方式,各个部门分别发通知,兑现的流程从下到上,先要向县区有关部门申请,再到市直部门审核,一个来回短则三四个月,长的需要七八个月。

“一些企业家和人才对此很有意见。这样的机制,已经不适应人才发展和区域人才竞争的需要。”杨少华深谙其中的痛点和堵点。

改革总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芜湖市借鉴先发地区经验,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将原先涉及到诸多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的21项政策兑现服务,全部集成到人才集团一窗受理,实现一站式、集成化服务。同时以线上办理为主,将兑现时间压缩到一个月左右,最终实现不见面审批和“秒批秒办”。

“要使人才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是单向前提出的目标。

不仅要与发达地区拼速度,更要拼深度。与先发地区相比,芜湖的改革更为彻底。

芜湖市将原先的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公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全部划归人才发展集团,“涉及到人才发展相关的职能、职责、资产,能划则划、能转则转”。这一系列改革创新让人才发展集团具备了人才招引猎聘、人才项目投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数字大脑等全周期服务功能,真正成为“城市HR”。

“过去,地方经济发展往往是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现在也需要围绕人才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创制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为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杨少华说。

从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到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这是理念上的巨大飞跃。先进的理念和超常规打法,打开了芜湖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一着活,满盘皆活!未来如紫云英般绽放,芜湖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指导:张道刚、王运宝
撰文:吴明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默默的说一句,今天的小仙女绝对的气质女神范,新郎妥妥的学霸呀,超有爱的一对就对啦❤️❤️化妆师:摩卡 #今日小仙女##试妆花絮#又是一位试过别家不满意的美新娘,
  • 欢喜的是你离成为成年人又进了一步,可以去做更多的事,不被年龄所限制失落的是,你成长的好快啊,快到我抓不住,从12岁到如今17岁,这五年对我对你而言都是稍瞬即逝的
  • 【特别难撩的星座[doge]还得是天秤和金牛‼️】天秤属于特聪明那种,看破不说破,任何情绪下都是一副笑脸相迎。金牛喜欢的人一定不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的眼光和审美
  • (你永远不知道发呆在我的一天中占比究竟有多大)(我真的好爱发呆的感觉啊,思绪不受控制的乱飘,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很舒服很舒服)晚上我爸又给我发他和我妈出去吃饭的照
  • #SUPERSTARMUSEUM[超话]# 在五分钟之内,被恶意顶号购买了590的钻包*8,35000的万圣节限定*3。居民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戴口罩、扫码
  • 今天带着小七喜去游泳,游了6分钟就开始有点不愿意了(平时都是十几分钟,最高纪录22分钟)洗完澡做扶触时瞎哭,哭的汗流湿哒哒那种,晚上糖糖老师特地来跟我解释小七喜
  • 截至4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7128例(其中重症病例5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1466例,累计死亡病
  • 【24】Love Fighter 2022.4.19大家今天可也安好昨天也认真细致的做了拉伸运动可疲惫还是没有完全得到缓解这也可以说是良性的疲惫吧就算没有完全缓
  • ”“这是您的隐私,我未看过自然不知”“是你的肖像画”“......咳”设了个小场景,背后桶里是白起生日海报~小衣服仿了一下醉东风,各种原因没办法完全还原,大家见
  • 在医院醒来后,历丧失了部分的短期记忆,而她失去的那部分记忆正是与行助相遇相知的那段时光。在医院醒来后,历丧失了部分的短期记忆,而她失去的那部分记忆正是与行助相遇
  • យ.កយុំកតយកុំុំرھممرھمےتتےنےرنررین刘彰反差萌 AK刘彰#元气爱豆的日常# ⑪  #美丽地球从我做起#捡起一片片“废弃纸屑”处理一
  • ”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 丁元英说:“无
  • 毕竟这种东西 都是要自己感受了才知道啦倾诉情绪 倾诉心事 偶尔可能想要找人聊聊天 倾诉心事 却不知找谁说 从何说起 不过没关系 在微信公众号〈千寻树洞〉你可以找
  • 老顾客一直都在购买,回头率超高;机会难得亲们下手要快!PS:又被这个男人套路着爬了次山,但是手一直被牵着的感觉很安心❤️庆幸这么多年一直有你们,不论是22年情谊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LOG 1 :「简单聊一聊 」1.其实一直想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地方,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允许,朋友圈面对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谁
  • ✧等待拍摄间隙安静的小睡了一会,叫醒的时候立刻就能醒过来,并满脸笑容地说「刚刚睡得很好」(之前油管叫醒的时候醒了也会立刻说早上好)吃过#常州# 醉好吃的烤肉店!
  • そもそも趣味違うし性格合わないんだし、ここまでもめて意味あんの?やめろよてめえ私を責めてばかりしといて、自分が被害者側だという振る舞いやめてもらえません?
  • 喜欢玫瑰的我同时也超级爱吃云南的鲜花饼,当然也吃过不少种类的鲜花饼,唯独其中一款花满楼鲜花饼真的是对它情有独钟。当然不仅馅儿香皮酥,它的外包装也是很小清新,用来
  • #豆油# #豆油期货# 豆油再次加仓空头配置这不是来了嘛,我们9690以及9600附近的空头配置减持后的剩余仓位继续扩大利润空间,今天在9180附近尝试了一下空
  • 」「明天,出来,我们见个面。」「好像,昨天晚上23:59之后,我们都没有发什麽新年祝福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