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白话文节选(18)
译者:佚名
(本博注在前:请注意,佛祖讲经时,弟子们的质疑经常是非常尖刻直接的,在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理时,佛陀与弟子们丝毫没有顾及面子人情等市俗的情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真正做到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如佛祖所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是何等伟大的胸怀!)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果像佛所说的,一切诸法悉皆不生,又说诸法如梦如幻,如此,岂不前后所说互相矛盾?
  
佛说:大慧,并不矛盾。为什么呢?因为生即是无生,所谓生者,唯是自心之虚妄显现尔,若有若无,一切外法,因其无性,故本不生。
  
大慧,为离外道以神我为生因,我说诸法皆悉不生。大慧,外道谓从有无生一切法,不说自心分别执着因缘而生。大慧,我说诸法非从有无而生,故名无生。大慧,说诸法者,为令诸受化者,知一切法虽无作者,而业不亡,是故报受二种生死,破其邪见断灭戏论。大慧,说诸法相如梦如幻者,令离诸法自性相故,为诸凡愚堕于恶见,不知诸法唯心所现,为令远离执着因缘生起诸相,说一切法如梦如幻。彼诸愚夫执苦恶见,欺诳自他,不能明见一切法如实住处。所谓一切法如实住处者,即了达一切法唯心所现。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以无作性故说无生,为遮断见故说有业摄生死:
  了达诸法如幻如梦,不于诸法性相而起虚妄分别。
  
此外,大慧,我当为你解说显体释义及其所依文字之名句、文身之相。诸大菩萨善于观察此相,了达其义,速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又能开悟一切众生。
  
大慧,所谓名身者,亦即依事立名,如依瓶衣等物,立瓶穴等名,如名能诠自性,此谓名身;所谓句身者,亦即能显示该句之义理,如说「诸法无常」,显示「诸法无常」义,此即是句身;所谓文身者,由于此等文字能成名句,是名文身。此外,大慧,有文时必有名,但未必有句,但有句者,必有句及文;所谓名身者,亦即诸字各各各差别,如从阿字直至呵字;文身者,即音韵屈曲长短高下等。此外,句身者,如足迹,如街巷中人及象马诸牲畜之足迹,循其足迹即可找到人或畜;名身者,如受、想、行、识四蕴,非有形可见,故以名说;文身者,即是名之实性相,由文而显。如此即是所谓的名句文身。此名句文身相,你应修学。
  

其时,世尊重说烦曰:
  显体之名身与释义之句身,以及名句所依之文字;
  愚痴凡夫虚妄计着,有如大象溺于污泥之中;
  
此外,大慧,未来世中,有诸邪智恶觉观者,因邪见一异、俱不俱等,以一异、俱不俱等四句问于智者,智者即回答道:「此非是正问。」邪智之人又问道:「色与无常是异或是不异?涅盘与诸生死有为法是异或是不异?相与所相是异或是下异?依与所依是异或是不异?造与所这是异或是不异?见与所见是异或是不异?大地与微麈是异或是不异?智与智者是异或是不异?」凡此诸问,都属无记,世尊说都不应予以回答,因为愚夫无有智慧,这些问题不是他们所能了知的,佛为使他们离常断邪见,故不予作答。大慧,无记事,不作答,这是为了使外道反思而自得觉悟,永得出离造作者之邪见。
  
又,大慧,外道计苦有造作者,认为命即是身。命与身为一为异,此皆属无记邪论。大慧,外道愚痴说无记邪论,这不是我佛效法之法,大慧,我佛法中说汇远离能取、所取,于能、所取不起分别,所以我佛法中不予回答。大慧,若有执着能取、所取,不能了达诸法唯是自心所现,对于这种人,当以四种记论为其说法开示,视其根机,因时而异,我以四种记论置答。
  
又,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因为一切法离能作、所作,无有作者。何故一切法无自性?因为以圣智观察一切法均不可得。何故一切法无去来?因为一切之自相、共相均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何故一切法不灭?因为一切法体空无自性,相不可得。何故一切法无常?因为一切相起即灭,无有常性。何故说一切法常?因为诸法本无生灭,起即不起,无常之性常,是故说一切法常。

本博注:即便从文化的角度,佛学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中国人,一生中从未读过一本佛经,是令人遗憾的事情,是你此世生命的重大缺失。可是,佛经原典确实很难读懂,作为一般人,做一般性的了解,能有机会读一两本白话佛经也是好的(最终法义应以原典为准),种下此缘,功德无量。

​远死近生

远死而近生

有名而无形

上句见《移精变气论》:

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

不离其常,变化相移

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夫色之变化

应四时之脉

上帝所贵

合于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细品此文

可得“远死而近生”之旨

下句见《阴阳系日月》:

夫阴阳者,

有名无形,

数之可十,

离之可百,

散之可千,

推之可万,

此之谓也

阴阳

是对事物属性的概括

而不是专指某些事物

故曰,有名而无形

若以阴阳

概括万物

数不胜数

《阴阳离合》: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

《五运行大》:

天地阴阳,

不以数推,

以象之谓

从《内经》看道医:

三、诊道:

望(色/神)、

闻(声音)、

问(防止五过四失)、

切(三部九候之脉)

1.道医的持诊之道:

持诊之道

先后阴阳

(察度阴阳之气机)

而持之

诊合微之事,

追阴阳之变,

章五中之情;

其中之论,

取虚实之要,

定无度之事,

知之乃足以诊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

知高知下,知坐知起,

知行知止,用之有纪,

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

是以

诊有大方,坐起有常,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

必清必净,

上观下观,

司八正邪,

别五中部,

按脉动静,

循尺滑涩

寒温之意,

视其大小,

合之病能,

逆从以得,

复知病名,

诊可十全

不失人情,

故诊之或

视息视意,



不失条理,

道甚明察,

故能长久

不知刺刀,失经绝理,

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2. 

望闻问切

要做什么?

善诊者,

察色(望)

按脉(切),

先别阴阳,

审清浊

知部分

视喘息,

听音声(闻),

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

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

观浮沉滑涩

而知病所生以治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知六腑之气街者,能治解结契绍于门户;

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

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色(表/阳)之变化

以应四时之脉

(里/阴),

道在于一,

以合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为何看面色

可用于诊病

十二经脉、

365络

其血气

皆上于面

而走空窍:

精阳气-->目;

别气-->耳;

宗气-->鼻;

浊气-->唇舌;

气之津液-->面

面色与眼神

乃气之华也

为什么诊脉

诊寸口之脉

因寸口位

为手太阴

肺气之所

肠胃吸收消化后

营养要入肺成津液

再统一输送不同的

营养至五脏(阴脉),

即五脏气于寸口



胃气无法与脏气

同时贯注于肺经,

真脏之气(脉)独现,

病邪

已完全破坏

其脏之功能,

必死

人迎与寸口相应,

若引绳小大齐等,

命曰平

知一(问其病而知其处)命曰工,

知二(按其脉而知其病)命曰神,

知三(见其色而知其病)命曰神且明矣

善调尺(之皮肤)者

审其尺之

缓急、

大小、

滑涩、

肉之坚脆,

病形定矣,

不待于寸;

善调脉者

不待于色

能参合

而行之

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

行二,为中工,中工十全七;

行一,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四、治道

1. 

食疗中的

五味之道:

日常生病时

食疗是人们

普遍采用的

一种治法

《黄帝内经》:

病在筋,无食酸(酸走筋);

病在气,无食辛(辛走气);

病在骨,无食咸(咸走骨);

病在血,无食苦(苦走血);

病在肉,无食甘(肝走肉);

口嗜欲食,

不可多矣,

必自裁也

这从

反的方面,告诉我们:

如何地吃,是不好的

病时还要,减少进食;

同时也提到: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以所利而行之

调其气使其平

可以如何,利用五味

进行有效的正面食疗: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

佐以酸淡

以苦燥之

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

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

佐以苦辛

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以咸泻之

以辛润之

以苦坚之

2. 九针之术,针道:

黄帝为何在

具体方法上

选用针刺为主

不用其他(例如

导引、汤药等)

除人之疾苦

这是我在阅读《黄帝内经》时

一直盘绕在脑海中的一个问题

读完之后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移精变气论》:

不同时代人的

特点已经不同

上古之人

运动阴居、

淡泊名利



导引祝由即可:

安定心情

祛除病邪

针灸汤药

都是多余;

后人

患得患失

苦形伤外

名利物欲

懒惰不动

不顺应

时令节气

贼风数至

虚邪朝夕

小病必甚

大病必死

必须

针石治其外

毒药治其内

②《玉版》:

针者

上合之于天

下合之于地

中合之于人

夫治民者

亦唯针焉

九针之术与

天地、

日月、

阴阳、

四季相合

针甚骏,

以配天地,

上数天文,

下度地纪,

内别五脏,

外次六腑,

经脉二十八会

尽有周纪

能杀生人

不能起死

《九针十二原》:

小针之要,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

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

上守机

机之动,

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

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

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

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

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

要与之期

粗之暗乎

妙哉

工独有之

往来为逆,

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

迎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

《宝命全角论》: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一曰治神(养神之正),

二曰知养身(强本),

三曰知毒药为真(药性),

四曰制砭石小大,

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凡刺之真,必先治其神

(医患都要凝神静气/精神专一)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

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予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过之变

是谓冥冥(出神入化)

莫如其形(无我状态)

见其稷稷

从见其飞

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

起如发机

针之理

是要把

不正常

的气血

回归正常、

荣卫复收

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

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③《针刺论》:

只要明了

天地常理

极尽针刺

就可除障

扶助正气

补其弱势

泻其有余

拯救百姓

脱离病苦

同时

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

非治疾也

故要

修养和神

道贵常存

补神固根

精气不散

神守不分

即神守

虽不去

亦全真

人神不守

非达至真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神守天息

复入本元

命曰归宗

3. 施针之术

刺道:

凡刺之道

气调而止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而除之

泻胜则虚之

大要曰:

徐而疾则实

疾而徐则虚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

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为虚为实,若得若失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刺之而气至,

乃去之,

勿复针



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

各任其所,

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

若风之吹云

明乎若

见苍天,

刺之道毕矣

黄帝自己对

九针之术的刺法

整理集中在

《官能》

一篇之中

小小银针上

即能够看到

道医治病时

对于时机的把握、

对于本质的判断、

对于专注的素养

实际上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又何尝不是如此

【《文钞入门读本》142 临终三大要02】
原文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入门读本》142
•临终三大要02

参考今译

现今为这三要,一条一条陈述,才不至于到了临时,无所适从。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努力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果有应该交代的事,赶快让他交代清楚。交代之后,就置之度外,立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都是障碍,使自己受到祸害,所以不应该生起一念系恋的心。必须知道自己的一念真性,本来没有死。所说的死,是舍弃这个色身,而又去受另外的一种色身罢了。如果不念佛,就随着善恶业力,又再受生到善恶道之中。(善道:就是人道,天道。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既名善道,也名恶道,因为这一道的众生,修因感果,都是善恶夹杂的缘故。)如果正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个志诚念佛的心,必定感应佛陀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暂且不要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能以这么少一点时间念佛,就可以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应当知道佛陀大慈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相已经现前,如果有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一声,也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种人念这么几句,还可以往生,又怎么可以因为自己的业力重,念佛的数目少,而生起怀疑呢?必须知道我们本具的真性,与佛没有二样,但因为惑业深重,不能得到受用。现今既然归命于佛陀,如同儿子依随父亲,是回到我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的事。又者,阿弥陀佛过去曾经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一切众生,临终发起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垂慈接引的。千万不可以怀疑,怀疑就是自己耽误自己,这个祸害不小。何况出离这个痛苦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最最快乐悦意的事,应当生起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也不能不死,反而导致没有往生西方的分了。因为自心与佛相违反的缘故,佛陀虽然具大慈悲,对于不依佛陀教导的众生,也无可奈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我们多生的罪业,如空中一片雪花。业力凡夫,由于念佛的缘故,罪业便得消灭。如同一片雪花靠近燃烧的火炉,马上就融化,不可得了。又何况业力既然消除,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怎么可以怀疑,不能往生,与佛陀不来接引呢?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然可以生起正确信心,这是为病人所开导的一番话。至于自己所应尽的孝道诚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到,千万不可以随顺世俗人情,求神鬼,问医生。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哪能令他不死呢?既然令心偏重在这些无益的事情上,那么对于念佛这件事,就扰乱分散了诚恳之心,而无法感通了。许多人在父母临终时,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这名为卖孝,想要世人称赞我对于父母,能够尽孝道。不知道天地鬼神,实际已经鉴察我的心。所以凡对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份张罗的,没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应该注重于父母亲的神识,能得到好的去所,那些世俗人所称颂的,不值明眼人一笑,何况极力邀求体面风光,而实际遭受不孝的大罪过呢?

——如诚法师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与辖区内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并由初中学校按照“人籍一致”的原则及时办理新生的学籍接续。 答:根据《商丘
  • 但谁能想到,在剧中最年长的大姐,在现实中竟然是七个演员中最小的那个,然而靠着这个方法竟然还真的让这个剧组把钱给省了下来。 为此剧组搞了一个大型选秀活动,然
  • 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
  • 做一朵雏菊一束茉莉一丛野花苔花虽如米小但不必学牡丹开这世界上有那么多花谁说非要活成玫瑰生活从来不简单但我总能让自己多一些开心无非三点放下脸面、适当糊涂、苦中作乐
  • ”心有了这样的定力,真是闭门即是深山,心宽体胖,悠游自在,布衣蔬食,胜过轩冕多矣!你像庄子那样,“而来,而往”对这些诱饵不屑一顾,心不就闲了,“鱼相忘于江湖,人
  • 发生了什么?A股继续暴跌2.3%,三大指数均创出新低!下周还会不会继续跌?如果你未来打算长期炒股,下周给你一个大机会! 1.今日带头跌的竟然是券商。 昨晚上
  • 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太阳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
  • 带话题#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发布并@CGTN,你的视频将有机会被CGTN海内外官方帐号选中,让更多人听到你对“爱与和平”的希冀。【#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 “和平
  • 电影奔着黄子华去的,他在阿呆(呆佬)拜寿的白眼狼堂弟演的太深入人心了(这部电影主角配角个个精彩)几十年过去,我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他说着我是小明我要上学去,蹦蹦跳
  • 逛博物馆这样拍,不变装也能拍出历史感[打call]最近博物馆古今穿越变装题材很火,普通人没有各大博主们的妆造条件,那么该如何拍出具有古今对比感的照片呢[疑问]我
  • 【BL】闭口禅大和尚X话痨小妖精✓图文一样✓不定时更新✓脑洞产物无现实✓甜虐不定啥都不定1.大和尚打小不爱说话,出生就没哭过,同村的说不吉祥,爹娘就将他扔到了庙
  • 仔细想想,你我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月亮][女孩儿][ok][求脱单][加油][太开心]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
  • [强][强][强]斑美拉已经无数的明星都加入了,你还在犹豫质疑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斑美拉,让她从此告别了浓妆艳抹的日子,现在每天只要一只口红就能出门,因为自
  • 古代濮人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最早栽培和种植茶树的云南少数民族。有茶友要问了,云南这么多古茶山,现
  • 农历壬寅年四月十四,周六。又到周末,天气依然,既有风雨也有晴。微信往来依然,清晨的问候接二连三:“开心的早晨,充满阳光,幸福的生活,给你健康。自然的空气,给你清
  • #韩国诞生花##bts[超话]##防弹少年团[超话]##金南俊[超话]##金硕珍[超话]##闵玧其[超话]##郑号锡[超话]##朴智旻[超话]##金泰亨[超话]
  • 古代,有个师太在街上练武,邀路人切磋一番。有个男子见她文弱,就应战了。可刚打了几下,师太就停下来,道:“你师出何人?”男子答复后,师太就道:“那我就不打了,我认
  • 这部绝美舞剧,在创作中注入全新理念,“唤醒”了观众,“激活”了不一样的观戏体验。#袁冰妍[超话]#yby#袁冰妍落花时节又逢君# yby#袁冰妍红凝# “她对梦
  • 超少女 但又不过于甜美 格子纹路也是恰到好处的 搭配深色浅色衣服都好看〰 链条设计很适合秋冬天 精致又洋气 搭配毛衣开衫大衣都适合 最近出街最爱的包包 Z家秋冬
  • 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积德是得。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积德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