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陈先发论》

文/叶橹

现在我要重点评说的是他近期一组题为“枯七首”的诗篇。他早些年写的诗,也偶有对“枯”这个字的涉及,现在来写这组《枯七首》可能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弥补吧。

我之所以特别瞩目这七首诗,可能也同我行将枯竭的生命体验相关。先来读一下他的开篇之作:

每年冬天,枯荷展开一个死者的风姿
我们分明知道,这也是一个不死者的风姿
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
但世上确有单一而永无尽头的生活
枯的表面,即是枯的全部
除此再无别的想象
死不过是日光下旋转硬币的某一面
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

之所以在开篇之作选择“荷”作为“枯”的描写对象,可能在潜意识中受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影响,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它既是“死者的风姿”,又是“不死者的风姿”,而让我特别欣赏的,则是“渐进式衰变令人着迷”一句。陈先发之所以把“枯”作为他对生命形式的感受和进入,也就是看重它处在一种“渐变”的状态之中。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如果不是遭遇意外事故,也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走向死亡的过程。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会一样,但“渐变”使我们可以慢慢地逐步地进入深层次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陈先发说它“令人着迷”的缘故。

我觉得这首诗令人着迷之处还在于,它所表达的那种对生命过程的淡定和镇静的态度。在“死者的风姿”与“不死者的风姿”之间所持的平等态度,引导和启发着人们生命的风姿。诚然,正如诗的结句所说,“为什么只有枯,才是一种登临”,因为“枯”意味着饱经风霜之后的成熟,意味着“一览众山小”的高度。陈先发笔下的荷之“枯”,可以同时具有死与不死的风姿,那是因荷到了来年又可以重生,而人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可是为什么人在读着此诗时,并不会感到悲哀,反而在“渐进式衰变”中体验到一种“令人着迷”的心态呢?这就牵涉到艺术审美的纯粹性与超验性的问题了。陈先发在整首诗中所营造的一种氛围,就是让你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升华为对生命过程的沉迷与热爱。人是有自觉生命意识的高级动物,其一大特点就是明知要走向死亡,却不离不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透视一切而依然热爱生命,这就是我们能够从“枯”这一现象中发现它美的根本原因。陈先发深谙此道而以诗性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引领读者进入它所呈现的诗境之中。

接下来的《枯》之二,是从“荷”的枯转向了“我”的枯。“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视角的转换含有深意,而“窗外有樱花”更意味无穷。诗人的生命意识是主观的体验,而对客观的关注则是一种深入观察。诗人在主观上具备了生命意识的同时,还得对客观的存在保有强烈的生命关注,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陈先发这一首偏短的诗,实际上显示了他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作了一次优美而从容的环顾。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以客体生命的存在为依托的。诗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无论他的枯或荣,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客体生命相关联,所谓“当我枯时,窗外有樱花”,暗含的就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尊重和爱惜。诗人对客体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也是他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爱惜。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个体生命的枯与荣而丧失其运行的规律。我枯了而樱花仍在,这就是陈先发内心深处的感悟。

那么,他眼中和内心世界里的客体存在,就一切都那么美好吗?当然不是。“以枯为食的愿望/能否在今天达成一种簇新的取舍?”这正是此诗的关键转折点。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正是因为存在着美和丑的交相辉映,诗人主观上对美的向往也包含着他被丑干扰与侵袭。或许诗人也常常为两难困境所陷而难以抉择。所以他在诗中流露出“正欲全身而退”的念头。如果我们不妨揣测和体察诗人的心境,就仔细品味一下他的这些诗句吧:

我写作
我投向诸井的小木桶曾一枯到底

唯有皮肤上苦修的沁凉,仍可在更枯中放大一倍。
远处,
大面积荒滩与荒苇摇曳

当我枯时,人世间水位在高涨

什么叫作诗人的殚精竭虑,什么叫作忧患意识,进入诗人写下这些诗句时的内心世界,你就能悉心体味了。再来读《枯》之三吧:

枯枝和新雪依偎。
这久别之后,苦的形象,也是爱的形象

仅仅从“依偎”和“形象”这两个词中,我们便读出了无尽的温暖、驳杂的心态。能够从枯枝和新雪中读出温暖,才能够体味“依偎”一词的内涵,能够在苦与爱的交融中,窥测到生活的斑斓,才算是对诗人灵智的了解与把握。
诗人以一种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描述了客观世界和生活进程中的化简为繁的意向,仅仅在枯枝和新雪两个具象中,就发掘出如此丰满的生活内涵,充分证明了陈先发不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体验的诗人,更是一个沉浸在语言迷宫中的清醒的抉择者。他的那些饱含深情与机智的诗语,总是能够触及人的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像“一树枯枝披着雪的乱发,远行到我的眼前/新雪的霎亮让人恍惚、目盲”这样的诗句,真的有一种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还有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在冷风中听一声生涩的晚钟远去”,不仅有古风的余韵,更是一个现代人诗心的优雅呈现。

《枯》之四或许是这组诗中较为特殊的例子。它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以修炼为形式的苦行心态。诗中的“蝉蜕下空壳”与“灰色的旧袈裟”这两个意象,具有某种象征意味,陈先发也许是在不断的写作中饱尝了个中艰辛,所以对于“像蝉,吮吸词之树液”般着力于修炼,而在吮吸的同时,又必须扔掉乃至“多扔掉”些重负。在精神领域的跋涉中,他意识到佩索阿式的“我做过许多个/恺撒,但终不是,真正的恺撒”的自省,而在面对那具“圆寂的僧人”身上发生的奇异现象时,只能承认他的“眼,耳,舌尖依然会欺骗我们”。自己制造过偶像而不是偶像,一具僵尸式的偶像还在欺骗我们,诗人该如何抉择呢?“确定灵魂这只昔日的/笼中之鸟,今日是否仍在笼中”,终于写出了诗人对身处何地的询问。其实,有这种询问的人,又何止是他呢?

陈先发把这样一种处境的困惑也纳入到他心目中的“枯”的范畴,自然是意味着“枯”也只是过程中的瞬间而已。
(未完待续) https://t.cn/AigyPqLc

怎么说,我一直很不喜欢别人说王奕是“直男”,“小孩子”,“不懂得照顾人的小朋友”。
实际上她在20岁左右的年纪里一直对每个人都保持着温柔善良的教养。
小偶像们生活展现出来的不过是全部生活的十分之一,有很多可以在细节之中挖掘。嘴上说的很少,但实际确做的很多。
希望你的温柔不会被辜负[抱一抱] 也谢谢这里当你长大呀[抱一抱]

《我的巴比伦恋人》是下半年目前看过的唯一一部好剧,诙谐幽默的壳子下套了一个非常曲折又治愈的故事,我一个多年不看言情剧、偶像剧的人都可以看入迷,可以说这个原创剧本非常优秀了,国内还是有好的编剧、团队的。而且这剧可以说是在借用喜剧的口吻来理性探讨女性的处境,尊重不同女性对于爱和性的追求。全剧上下都透着“认真”两个字,不说别的,涉及古巴比伦剧情部分全体演员都在说阿卡德语,而不是普通话或配音,还有长镜头,打光,场景布置全部能看到剧组用心的小细节,也没有磨皮滤镜,演员演技也都不拉垮,女主饿过头的发泄,龙女知道真相后的转变都很自然,剧情方面两个时空和纸片人的衔接很有脑洞,前期的伏笔后期都能圆上,现在就差一个大结局了,其实我私心还是希望能和美如写的小说一样BE,这样更能前后呼应,可看路透应该是好结局,也算不错吧。另外作为老杰迷,看到一个以爱在西元前的歌词故事为底本剧真的很欣慰[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星情报局方了网友感叹盼了好久终于开播了 主持人曹可凡“被自杀”传闻其造谣者已被抓
  • 摔不起丨掉了一架后 美国宣布所有F-35战机停飞
  • 赵雅芝回复鹿晗是什么原因?鹿晗做了什么事情引白娘子出山?
  • 卖呆|9岁女孩牵绳遛老虎!网友:老虎看着很不情愿啊
  • 最新进展:美公布清单,中国回应
  • 日本16岁少女明星自杀 家属告公司索赔570万
  • 杨洋王丽坤偶遇:如何运用偶遇挽回爱情
  • 碰瓷保时捷被抬走,疑似惯犯
  • 牛津大学最难考题出炉: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 梅西、萨拉赫球迷刷票?金球奖已关闭球迷通道!赔率看好魔笛得奖
  • 【双语】古特雷斯秘书长2018年国际减灾日致辞
  • 李兰迪张新成在一起了?经纪人回应后,网友:般配,安排!
  • 刘亦菲悼念粉丝!当年的小龙女还是这么暖!
  • 雨季来临,尼日利亚多地出现洪涝灾害
  • 韩朝两国将于10月15日举行高级别会谈
  • 距俄罗斯仅200公里,北约大批战机军舰即将开火
  • Facebook泄露门波及3000万用户 比此前预期少40%
  • 芭莎慈善夜明星各个是戏精,几代人的青春全在这!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访华
  • 印度一飞机起飞时把机场围墙撞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