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录出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复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

作是念已。从禅起。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念言。如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
  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受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渐次诸行止息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空入处正受时。色想止息。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止息。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止息。想受灭正受时。想受止息。是名渐次诸行止息
  阿难白佛。世尊。是名渐次诸行止息
  佛告阿难。复有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如是止息。于余止息无过上者
  阿难白佛。何等为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诸余止息无过上者
  佛告阿难。于贪欲心不乐.解脱。恚.痴心不乐.解脱。是名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诸余止息无过上者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言语寂灭~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正在定者,虽有微细寻伺随转;而不能发所有语言。是故此位,说名一切语言寂静。

*止息~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暂时不行,名为寂静。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为止息。

*三藏法数~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是初禅之定相。离生喜乐者,庆悦之心名为喜,恬淡之心名为乐;初禅既离欲界恶不善法,故生此喜乐也。定观均齐者,观即是慧,所谓定慧平等也。)〔二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初禅入二禅时,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无觉无观者,既入二禅,即离初禅觉观动散也。定生喜乐者,既无觉观,摄心在定,则生喜乐,此即二禅之定相也。) 〔三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二禅入三禅时,离喜行舍,而受身乐,唯圣人能说,而复舍念行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离喜行舍者,谓厌离二禅大喜动散,摄心不受也。受身乐者,既离二禅之喜,而身受三禅之乐也。圣人能说者,此乐极胜,超过一切之乐,非凡夫所知也。舍念行乐者,谓能舍二禅之喜念,而行三禅之乐也。) 〔四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三禅入四禅时,断喜乐故,不喜不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断喜乐者,谓断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也。不喜不乐者,谓心无善恶,寂然平等,即是四禅之定相也。) 〔五、虚空处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色界入无色界。则灭一切色相,不念种种异相,入无边虚空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灭一切色相者,谓灭根境可见、可对一切色相也。既得四禅定已,犹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于是心求出离,灭一切色相,而修虚空处定,心与虚空之法相应,则不念种种异相也。) 〔六、识处次第定〕,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者,既入识处,则超过虚空处也。) 〔七、无所有处次第定〕,无所有处者,即不缘一切内外境界也。谓人修禅定,既得识处定已,三世心识,无量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所缘之识,转心缘无所有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内外境者,内即识处,外即虚空处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八、非想非非想次第定〕,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如痴者,譬无心想也;如痈如疮者,有痛即觉,譬有心想也。) 〔九、灭受想次第定〕,灭受想者,即受想心灭,而不复起也。谓人修禅定,从非有想非无想入灭受想定时,其心明利,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是为灭受想次第定。若得此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也。 https://t.cn/A6t2UbH6

#佛教[超话]#《杂阿含经》录出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复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

作是念已。从禅起。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念言。如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
  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受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渐次诸行止息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空入处正受时。色想止息。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止息。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止息。想受灭正受时。想受止息。是名渐次诸行止息
  阿难白佛。世尊。是名渐次诸行止息
  佛告阿难。复有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如是止息。于余止息无过上者
  阿难白佛。何等为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诸余止息无过上者
  佛告阿难。于贪欲心不乐.解脱。恚.痴心不乐.解脱。是名胜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无上止息。诸余止息无过上者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言语寂灭~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正在定者,虽有微细寻伺随转;而不能发所有语言。是故此位,说名一切语言寂静。

*止息~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暂时不行,名为寂静。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为止息。

*三藏法数~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是初禅之定相。离生喜乐者,庆悦之心名为喜,恬淡之心名为乐;初禅既离欲界恶不善法,故生此喜乐也。定观均齐者,观即是慧,所谓定慧平等也。) 〔二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初禅入二禅时,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无觉无观者,既入二禅,即离初禅觉观动散也。定生喜乐者,既无觉观,摄心在定,则生喜乐,此即二禅之定相也。) 〔三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二禅入三禅时,离喜行舍,而受身乐,唯圣人能说,而复舍念行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离喜行舍者,谓厌离二禅大喜动散,摄心不受也。受身乐者,既离二禅之喜,而身受三禅之乐也。圣人能说者,此乐极胜,超过一切之乐,非凡夫所知也。舍念行乐者,谓能舍二禅之喜念,而行三禅之乐也。) 〔四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三禅入四禅时,断喜乐故,不喜不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断喜乐者,谓断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也。不喜不乐者,谓心无善恶,寂然平等,即是四禅之定相也。) 〔五、虚空处次第定〕,谓人修禅定,从色界入无色界。则灭一切色相,不念种种异相,入无边虚空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灭一切色相者,谓灭根境可见、可对一切色相也。既得四禅定已,犹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于是心求出离,灭一切色相,而修虚空处定,心与虚空之法相应,则不念种种异相也。) 〔六、识处次第定〕,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者,既入识处,则超过虚空处也。) 〔七、无所有处次第定〕,无所有处者,即不缘一切内外境界也。谓人修禅定,既得识处定已,三世心识,无量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所缘之识,转心缘无所有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内外境者,内即识处,外即虚空处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八、非想非非想次第定〕,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如痴者,譬无心想也;如痈如疮者,有痛即觉,譬有心想也。) 〔九、灭受想次第定〕,灭受想者,即受想心灭,而不复起也。谓人修禅定,从非有想非无想入灭受想定时,其心明利,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是为灭受想次第定。若得此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也。…

能海上师:
僧团应该共同遵守的六条原则

文 :能海上师

和合,
就是团结的意思。

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
共同团结起来,

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
共同卫护三宝,
使三宝久住于世,

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
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

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
这就叫作和合。

所以这和合的意义,
在我们佛教中是很重要的。

换句话说,
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
全视我们全部僧伽和合如何。

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
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

( 梵语僧伽,
此云
“ 和合众 ” )

没有和合,
即没有僧伽;

没有僧伽,
即没有佛教,
这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和合要怎样才能成功呢?

不是空口说空话而能成功的,
也不是但凭着各人的理想而能成功的。

要想和合成功,
就是一面我们全部的僧伽,

须要认识自己的立场:
我们即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
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肩上,

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
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哪!

一人是这样想,
多人是这样想,
乃至全部的僧伽都是这样想,
这和合也就可以成功了。

但这还是从一方面说话,
再一方面,

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
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
因为慈悲即是和合的基础。

有了这种的基础,
彼此能互相推让,
互相容纳,

才可以讲和合,
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

现在有一部分的僧伽,
明白了自己的立场,

终日谈和合,
终日想和合,
而终日不能和合,

或虽有暂时的和合,
而不能彻底的和合,
就是因为慈悲心太薄的原故。

所以我们现在的僧伽,
要想和合成功,

主要的条件,
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

希望在会的大德,
对于此点特别注意!

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大义已明,
我们再来研究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别体是怎么样呢?

依经论上说,
共有六种:

一 、身和:

言身和者,
就是对于各人的身业上,

彼此能和合无乖、
易可共住的意思。

如下座对于上座,

则礼拜问讯、
服劳让道及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

上座对下座,
亦有慈祥将护等种种身业。

如是乃至上座对上座,
上座对中座等,
亦各有谦让身业。

如是上中下座的身业,
皆能如法亲近,
不相乖反,
是为身和。

( 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
九年以上为中座,
九年以下为下座。)

二 、口和:

言口合者,
就是对于各人的语业上,

彼此互相融洽、
没有争执的意思。

这若细说起来,

如称赞有德、
远离恶语哪,

规谏有过哪,
乃至学问互相教授哪,
犯罪互相忏悔哪,
都是口和所摄的。

三 、意和:

意和,
是对各人的意业而说的。

我们各人的意业上,
彼此能谦和诚实,

出离我见我慢,
不固执个人的意思而违逆众心,

使众心和悦同住,
是名意和。

现在的僧伽,
因意见不和而起的是非,
不知有多少。

上下的意见不和,
故清众与班首闹,
执事与和尚闹;

同寮的意见不和,
故司房与客堂闹,
维那与纠察闹;

学教的意见不和,
故此派与彼派闹,
此宗与彼宗闹。

这么一来,
佛教的是非就多了,
佛教的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危险了,
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办。

四 、戒和:

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

彼此能依法受持、
同修同学的意思。

所谓依法受持者,
最重要的有其两种:

一 、不杂,
二 、不沉。

不杂,
就是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见。

戒经是那样,
就是那样,
好好地如法遵行,
就罢了。

不沉,
就是不要离开戒律的范围之外,
更增加种种的仪式。

因为诸佛的净戒,
唯佛能制,
一切菩萨二乘,
但有承奉而无增减,
况余凡愚。

所以这沉的毛病,
是应当极力改除的。

有了这不杂不沉的条件,
然后能如法布萨,
如法羯磨,
如法安居,

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
就名戒和。

五 、见和:

见有三种,
一 、正见,
二 、真见,
三 、净见。

正见是对倒见而说的。

世间的人,
对于诸法的实相,
不能如实了知,
而妄起种种的分别。

诸法本来无常,
而妄执为常;

本来是苦,
而妄执为乐;

本来无我,
而妄执为我,

颠倒是非,
不称法体,
故名倒见。

与此相反,
即是正见。

真见,
是对妄见而说的。

世间的一切山河等等,
皆是如梦如幻,
皆是无有真实。

愚人不了,
妄认为真,
是名妄见。

离此妄见,
了达诸法皆空之理,
是名真见,
即契合诸法真理之见地。

净见,
是对染污而说的。

我们随起一见,

若不参杂有贪、
等烦恼,

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
是名净见。

这三种的见,
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

其他的事情,
有时还可随顺世间,
唯有此见不可随顺。

因为世间的见,
都不正的。

我们大家若能都安住于自立的正见,
而不为世间一切的邪见所诱,
是名见和。

六 、利和:

凡有利益的事情,
能如法共分,
乃至粒米同餐,
毫不自私,
是名利和。

以上六和,
是戒律中的戒律,
戒律不可少,
六和尤不可少。

戒律,
就好像和梓人的规矩一样;

六和,
就好像和胶漆一样。

有了规矩,
固然可以成器,
但若再加以胶漆,

则更光美可观、
坚固可用了。

今此亦然,
有了戒律,
固然可以成立僧伽,

但若再加以六和,
则僧之作用更大,
僧之团结愈严了。

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
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
尤希望全部僧伽完成六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银宝山新 sz002786$ 和$三柏硕 sz001300$ 这两个高标今天扛住了分歧,那明天呢?今天北向跑了不少,明天大概率继续延续分歧。龙头战法的话就是等
  • 文/俊/辉轻轻抽走了他手里的手机,然后蹲在床头安静地盯着全/圆/佑的脸,过了好久才吻了吻全/圆/佑的额头,轻声跟他说了谢谢。我自己翻就行,谢谢~”文/俊/辉甚至
  • 你呢,你怎么说,就这样默默背着锅,一面辜负我,一面日日面对我的质问?你俩的心什么做的,黑心棉都比不过!
  • 璋园炊饭:肉沫炊饭、炊圆,很像汤泡饭,肉沫给的很足,闺蜜超爱!老宁波油赞子:还可以,可以当小零食尝尝枣子坊枣糕:我很喜欢,闺蜜喜欢巧克力的,我觉得哪个都好吃哈哈
  • “舍不得的丽江”携手多家丽江文旅企业和单位惊艳亮相旅交会,以丽江民族文化、新业态新产品为载体,突出特色、注重创意的丽江展区,热闹非凡,备受关注。“舍不得的丽江”
  • 我外婆去世,也是我过不去的一件事,但是那是另一个故事啦[爱心])刚才我就在想,要是我爷爷还在,我今天这种状态要是冲回老家,还能和他再喝上一杯酒,那多好啊,我还可
  •  看着落跑的同事们,半湖不禁感到有些好笑,「这些家伙真是的……」她转过身面向风杏,「妳等很久了吗?#刘宇宁宁远舟# |#刘宇宁一念关山#|#摩登兄弟[超话]#回
  • 刚刚和老王下碗面复盘,今天晚上专门抽了半个小时我们三散了个步,大家都很开心,晚上睡觉前多姐找不到她黑喜欢的一只笔,小发了脾气,我和老王安慰了哈就没说话,结果睡了
  • 附件:2023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新闻多一点孟加拉国今年已有1520人死于登革热孟加拉国卫生服务总局当地时间11月15日称,截至当天上午,
  • 这就是所谓的大V@陈圣愿丶 的神操作,@陈圣愿丶 炒房炒成了负资产!粉丝们,都来看啊,这就是自称合肥楼市大V的@陈圣愿丶 ,炒房炒成负资产!
  • 美好寓意奔腾、驰骋 明净、纯洁 适当、适宜 清晰、清新 谋略、计谋 聪明、智慧#母婴[超话]##母婴##起名[超话]##宝宝起名##宝宝取名##命运##取好名字
  • 查房大夫过来询问情况,都会询问我的肺部感染情况,吓得门口的那一家想立马出院,窗口的家属用看恐怖片的眼神看着我,我越发不敢咳嗽,我也理解大家,毕竟我们都是各自宝贝
  • 我的母亲不会因为我发泄情绪批评我,我也不会因此去控制鸟的生活。#不奇而玉[超话]#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 在北京,我第一次听到冲破屋顶的呐喊,看到旁边五迷流下的幸福的泪水;在沈阳,遇到了热情的关心我的姐姐们,站在过道蹦完了整场;在南京,面对132m的大屏泪流满面,和
  • 陆家嘴认为,在案涉土地的调规变性及出让过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职的侵权行为,因此提出了约100.44亿元的赔偿诉求。我想指出的是,中
  • 于是,这首歌才会名副其实地配得上叫做《Time after time》无论你多少次的迷失自己,我都会找到你,一次又一次。在我和《怪奇物语》主角团一个年纪,包括后
  • 他的坚韧和纯洁让人瞩目,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尽管进入了逐渐变冷的时节,但我将和绚烂的花组成员一起,热情洋溢地呈现这真正属于宝塚的传统舞台!
  • 搬出了有我们近一年生活的房子,熟悉的气息,环境,离开了你,感觉自己被掏空了,或许有一天当你学会珍惜的时候,有些东西已经不在了,不是我不爱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
  • ”“那个,我八卦一下,是不是踹了安姓客户的命根子啊…”“emmm我也对这个表示狠八卦!”“安景程都气到把桑弥给告了,那肯定是…断子绝孙了吧!
  • ’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