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俄乌局势,能源安全…对于市场关心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这么说】

3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胡祖才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介绍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银柿财经记者总结了其中值得市场关注的要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推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改革。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上有显著进展。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油气市场体系。

【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

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改革。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抓好全岛封关运作。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改革。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稳物价就有了坚实的“压舱石”。我国稻谷、小麦等口粮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完全自主自足,今年将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粮食量足价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挖掘国内潜力,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储备调节,保持供需平衡。

【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

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保障能源安全。重点是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好这项重大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提升供需调节能力,保障产能合理充裕,强化市场预期管理,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确保安全稳定供应。

【坚决打击资本恶意炒作】

紧盯市场动向,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着力增加能源产能】

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幅增加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各类发电有效出力;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

【着力加强能源储备】

加快推进2亿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设施,推动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达到3亿千瓦以上,引导重点能源生产企业和能源大用户加强社会责任储备。

【着力保供稳价】

充分发挥能源中长期合同的作用,对涉及民生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用电用气,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引导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

【俄乌冲突可能带来的影响】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具备好的基础和条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方将继续同包括俄、乌在内的共建国家一道,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努力把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小。

【突破基础领域短板弱项】

持续补齐短板弱项。按照“木桶”理论,短板决定容量。重大产业短板,往往就是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我们将聚焦国计民生、战略安全等关键领域,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将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突破基础领域短板弱项,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着力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持续破除瓶颈制约。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是关键所在。当前,要着力解决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芯片短缺问题。去年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芯片在全球一度出现了供应短缺,这个问题我们今年将重点加以解决。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对期货和现货市场有效监管。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建立协同研发、产品研制、试验验证等生态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保链稳链。

【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发展】

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发展,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加大高端制造和高技术领域投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高质量实施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用好各类多边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养老托育机构增量提质、普惠就近】

“十四五”末,全国养老床位规模要达到900万张以上,婴幼儿托位的规模要达到600万个以上。重点是围绕人民群众有迫切要求的优质资源来扩大规模,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把财税、信贷、土地、人才等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大幅度增加养老托育优质资源的供给。政府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帮助服务机构降成本,服务机构向消费者降价格;全面落实社区养老托育的配建要求的同时,引导各类各样的养老托育服务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

【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数字文化、智能体育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消费,推动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加力促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开发适老化技术、产品和安全健康的婴幼儿产品。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进一步拓展县乡消费,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要落实好支持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纾困帮扶措施,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稳定增加大宗消费。

【大力发展绿色消费】

要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时尚,要增强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强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中国能源市场受俄乌冲突总体影响可控】

中国原油、天然气进口来源已经多元化,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进口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

【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一是加快完善网络型设施,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二是统一布局节点型设施,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三是超前部署前瞻性设施,加快落实项目前期条件,推进“十四五”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加快建设。

【基础建设投资要服务“双碳”战略】

“十四五”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一方面,强化节能,将支持高效节能技术攻关,提高超大型数据中心能效指标,深入开展5G网络节能示范;另一方面,着力减排,将推动5G设施、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支持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在加大算力供给的同时,逐步减少碳排放。

【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以上】

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这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在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渠道,不断提高落户便利度,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保障随迁子女在常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今年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以上。

【改善840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目前,我国生活在城镇的人口已达9亿多人,今后还将逐年增加。城市建设既要重视“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要努力为城市居民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努力提供更多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加教育医疗、托育养老、家政服务、体育健身、公共文化等服务供给,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启动实施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改善840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更加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延续城市文脉,坚决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严禁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纾困减负,让企业活下来,并且能够越活越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稳的住,市场就有信心,经济就有前景。我们将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全力做好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活力,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增强市场信心、提振发展预期。

【抓实制造业投资】

抓实投资,让企业振作起来,并且能够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制造业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有重要作用,又影响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要紧紧抓住制造业投资这一个“牛鼻子”,一手抓传统产业赋能改造,一手抓新动能培育发展。坚持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快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其他重大战略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大家都注意到,近期各地都陆续启动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要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做好各领域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切实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好强大国内市场,以升级空间大、市场潜力足的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着力扩大优质供给,更好满足投资和消费升级需求,畅通“产销储”循环。推进重点高耗能领域节能降碳和改造升级,加强绿色技术攻关应用,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技术水平。

【#专家谈#丨郭秦川:#未来房地产业向北还是向南#】房地产业涉及每个人最基本的刚需性住房问题,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注。长期以来,住房问题备受媒体聚焦、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社会层面的关注和热议。同时,国家针对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程,以及对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度,适时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性政策完善和调整,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百姓住房需求,稳定财金体系健康运行,确保刚需性与合理诉求,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提到房地产业发展,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房开发这个焦点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房地产业涉及房产业和地产业,由于房产与地产在逻辑上紧密链接,一般不做分割性分析和探讨。搞房产开发,必须以有地产为前提条件,也就成了房地产业(地产+房产=房地产)的开发。

随着城镇化建设等战略的实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惯性。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规模和成效较为显著,城市建设焕然一新,住房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规模与效益、边际效应呈递增性趋势。同时,随着建设性资产的积累和推进,房地产发展周期与经济社会吻合度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存量、增量、结构、人口、土地、价格、金融、财税等系统性体系性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迫使业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引起房地产企业的焦虑与抉择。房地产业发展是否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去向在哪里等问题,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判和研究。

答案在哪里?如何客观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无妨溯源问实。从相关指标数据中观察一下房地产业发展的进程现状,以及供需去向,来寻找答案。

首先,从房地产开发需求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法人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行业运行成效观察,2010年全国房地产法人单位数28.5万个,发展到2020年为93.4万个,十年时间内增长近3.3倍,是2005年的5.3倍。说明房地产行业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看好这一行业的成长、效益与发展预期。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业增加值呈线性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79.7亿元,增加到2020年74552.5亿元,增加值增加800多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2.2%,提高到2020年度7.3%,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不难看出,房地产业在价格因素影响下,所呈现的产值规模和贡献度提升较快。

从城镇化战略性政策实施与推进观察,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发展到2021年为64.7%,常住人口城镇化比重增加46.8个百分点。同时,印证了城镇规模加快扩大,人口移动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对房地产业中住宅需求增加。

从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观察,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获悉,建国初期1953年全国总人口数5.83亿人,增加到2020年14.1亿人,规模扩大了2.4倍。同时65岁及以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从1953年4.4%,上升到2020年9.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8年12%,下降到2020年1.5%,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很显然,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逐渐趋缓,呈线性下降趋势,增长有触底的态势。随之家庭结构和户均人口逐渐缩小,从1953年家庭户人口规模4.43人/户,缩小到2020年2.62人/户,户均减少1.81人。说明家庭户数同样处于下降态势,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数据显示,全国家庭户数为2.77亿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数据为2.21亿户,2020年较1990年家庭总户数减少0.56亿户。家庭户数的递减,充分证明了住房需求态势下降和住房总量诉求减少。

从房地产购买力与居民支付能力因素观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统计口径限制)比重为71.9%,2020年这一支出下降到65.9%。说明人均消费支出出现结构性下降。同时,居住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从2014年22.1%,上升到2020年24.6%,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居民的居住类费用在提高。住房消费成本的提高,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规模性扩张和发展。

从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速与市场建设进度观察,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825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22.1%,增加到2020年141443亿元,占比为26.8%,2020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4.7个百分点。相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0年33.2%,下降到2020年7%,增速线性回落26.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逐步推进,其建设成本费用等增加加快,建设空间结构性缩小,特别是土地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限制。

其次,从房地产开发供给角度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与购置角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开发业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现一个倒“V”型线性发展状态。从2000年本年土地购置16905.2万平方米(2535.78万亩),增加到2011年44327.4万平方米(6649.11万亩),达到峰值并形成拐点,从此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线性下降趋势。从建设用地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用地累积性边际效益递减较为明显,建设用地吃紧是难以规避的问题,同时粮食安全与建设用地平衡性、用地冲突、结构矛盾加剧,发展压力加大。

从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及住宅建设与发展情况观察,从2000年到2020年数据看,呈波动性线性向上的趋势。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000年28582.64万平方米,波动性增加到2020年224433.1万平方米。其中,2000-2020年,年均住宅类建设面积达74.3%以上,也就是说在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以住宅性开发与建设为主体。

从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住宅销售面积观察,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00年销售18637.13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79433万平方米,2021年度商品房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6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从2000年16570.28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56532万平方米,2021年度本年住宅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4倍。同时,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年均超过87.8%,住宅用房面积成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主体和核心。这也和开发企业所购置的土地使用性质、建设主体目标、经营方向等相一致。

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销售价格情况观察,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2112元/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9860元/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4.7倍,商品房价格呈线性向上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1948元/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9980元/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5.1倍。同样,住宅销售价格具有线性快速增长态势。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差从2000年164元/平方米,发展到2014年391元/平方米,形成一个峰值和拐点,此后到2020年这一价格差为-120元/平方米,也就是住房价格高于商品房销售均价。住宅型房价涨势高于商品房其他类房屋价格,说明商品房经济适用性和市场成本费用等在不断增长,扩大了房价提高基数,给利润空间造成压力。同时相反,倒逼房地产业发展动能的收缩和减缓。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观察,2005年成套住宅竣工套数合计368.25万套,到2020年提高到597.66万套,在2014年形成一个峰值,达到765.94万套,这样从2005-2020年企业成套住宅竣工发展形成一个抛物线式走势。总体看,呈阶段性线性增长态势。从住宅销售套数合计看,2005年完成423.54套,2020年增加到1355.59万套。从销售角度看,2020年销售套数较2005年增长3.2倍。从成套销售套数合计与竣工套数合计总量差看,2005年总量剪刀差55.28万套,2020年提高到757.93万套,销售套数远远大于竣工套数,说明市场需求依然较好。可以看出,销售套数大于竣工套数中存在较大风险和问题,更多的来自于销售的预期性(预售、期房、竣工未结等现象),显示数据之间匹配性相对较弱。这里不包含农村住房、单位自有住房、自建房等,非经营性质住宅套数。

综上数据分析,房地产开发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样从改革开放后,走过了一个探索到快速发展,再到逐渐放缓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发展增速的转换及发展目标路径的调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家庭户人数缩小,土地稀缺性供给收紧,房住不炒政策等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遇到产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甚至转型抉择等问题。

从房地产业当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与行业谈论的焦点观察,反映出几个特点性问题:

一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几十年长期供给,累积效应和边际效益较为明显,国土资源科学调配压力加大。由于经济发展进程中,阶段性土地政策宽松性与经济增长诉求,形成经济收益型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力滞后性收缩,及惯性变相延续。严重挤压了粮食安全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土地资源空间利用压力加大问题突出。

二是房地产业中地产业会受到较大限制,因建设用地的约束性更强和土地法治化道路推进,会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逐渐缩小,迫使地产行业在新格局战略的指引下加快转型步伐。同时倒逼房地产业深化改革,商品房建设行业(住宅)等转型或需要新的战略性抉择。

三是经过近几十年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建设,商品房建设达到土地、人口等所能承受的主体预期,遇到了瓶颈,并积累了过大的产能或存量,释放能力和水平受到人口增速下降的刚性制约,同时政府福利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以及盈利性商品房的持续增量等,造成供需失衡,供给的超预期性。

四是市场对商品房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被动性迁移、产业布局等政策性、市场性误判,特别是在区域性经济刺激政策效应下,房地产投资暴利诱惑与陷阱并存中失去管控性的理性。

五是受地产业增长和规模的收缩,开发与在建住宅型的商品类房产行业将受到较大约束。房地产业中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行业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六是财政金融政策的惯性杠杆与刺激,导向性惯性难以急刹车。杠杆影子和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在压力中寻找释放空间和路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与房价涨幅性失调(主要源于收入与按揭贷款之间的关系,即还贷能力与生活保障支出压力加大),加之房贷与财政金融政策缩表性作用,对房地产业规范性发展与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房地产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尽管房地产业发展遇到周期性和阶段性增长瓶颈,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从此走到了行业发展的尽头。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中不难发现,一是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流域性经济带(长江、汉江、黄河等)、新格局的构建等国家战略正在实施推进,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其在时空中如何驾驭机遇和运用好政策的红利,需要智慧与科学把控。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为房地产业的转型与转战,提供转型发展与空间的释放。三是随着房地产建设的饱和度与消化进度,房产的维修、装饰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质效会有大的提升与改善。四是欠发达地区建设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同样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机遇和时空。五是城镇化率还有增长空间。城市更新改造,为房地产业同样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路径。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状态的好转,流动性人口增加和推进,改善性住房、房屋租赁及中转性住房等未来还有相应的空间。

现在,我们需要冷眼看待和面对房地产业潮起潮落,需要在发展中抉择,在抉择中奋进。在优化结构中,始终沿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凝聚智慧,稳中求进,推进房地产业朝着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方向发展。https://t.cn/A66PLl2R

【涨幅预计3%!养老金“18连涨”几无悬念】2022年退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今年养老金是否还会上调?上涨比例是多少?

按照惯例,每年4月国家会公布当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通知。而今年地方两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早早就透露出“适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例如:河北省明确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河南省表示“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兜牢民生底线”;还有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这也意味着今年养老金“18连涨”已无悬念。

专家预计2022年养老金涨幅约为3%

事实上,截至2021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上涨幅度均为5%,2021年上涨幅度调整为4.5%。

对于2022年养老金涨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幅度呈现下降趋势,今年养老金涨幅约为3%。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我国财政开支较大,社保缴费进一步萎缩,社保基金的收入进一步放缓;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职工养老金人均水平达到每月3000元左右,基数已经较高,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重约60%左右。

“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会继续上调,一则因为退休人员有权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则养老金上调是对抗通胀的必要措施。”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养老金上调幅度至少应该不低于CPI上涨幅度。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17年上涨,然而按照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即: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根据2020年平均工资8115元/月,缴费工资8115元,22岁大学毕业工作至60岁退休,养老金收入3084元,养老金替代率为38%。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显然,只靠基本养老金,老年人的生活水准有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冲击,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大规模发展可能受限的情况下,‘第三支柱’相关制度的落实和快速推进,刻不容缓。”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

养老金第三支柱迎来大扩容

对于第三支柱,“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并要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等。

那么目前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如何?据了解,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起步晚、发展慢。2018年我国先后试点了养老目标基金和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2021年9月我国银保监会又推出了养老理财产品。三大序列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推出时间不长,品种仍比较单一,市场选择余地不大,产品销售未达到预期效果。截至目前,养老目标基金资产净值约为1000亿元。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仅2亿多元,参保人数4.5万余人,试点效果远低于预期。

董登新表示,要想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就必须同时两手抓。一是,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理财观念,需要通过投资的教育引导家庭理财,把养老储蓄作为最高目标,逐渐导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重视和购买力。二是以产品供给驱动有效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袁帅表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能否蓬勃发展,既有赖于税收优惠的力度和结构等政策支持,也对有关机构能否提供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生命周期的账户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供给端在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管理方面都需要作出更多探索,实现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适老化,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对公众实体性养老需求满足的支持。

在养老金入市方面,董登新也表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

“由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规模是既定的,按照美国和西方国家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未来都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的规模是不封顶的。当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在短期内无法快速扩面、扩容时,我们寄希望于个人养老金超前发展,并发挥更大的补充养老功能。”董登新分析道。

在袁帅看来,随着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其与资本市场将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我国资本市场产业深度不足,缺乏长线、机构主导的投资资金,而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将承载弥补我国养老金缺口和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双重使命,同时伴随着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监管的规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也将反哺第三支柱建设,将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业、惠之于民”的良性循环。

多地上调窗口已开启

不少地方两会纷纷释放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信号。河北省明确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河南省表示“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兜牢民生底线”。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98元提高到113元,上涨15元。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广东省财政厅此前也发布通知,提前下达2022年省财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共1097988万元。

河北省明确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河南省表示“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兜牢民生底线”;还有吉林省、陕西省也明确提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同时还有地方正紧锣密鼓出台2022年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具体方案。江苏省人社厅近日发布消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187元,较上年增长8%。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要求各地积极筹措资金,于3月31日前把政策落实到位。

此外,西藏表示,从2022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月人均205元提高到月人均215元,上涨10元。宁夏提出,2022年至2025年期间,继续每年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调增5元,预计到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将达230元左右。

今年以来全国养老金统筹步伐不断加快,上海、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等多地强调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不少地方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数据接入全国统筹系统。其中,青海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近日上线运行。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后,有关部门也在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张冰子表示,各地由于抚养结构、基金结余状况不同,地区之间养老保险资金平衡的压力也差别较大,2018年我国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9年通过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方案》,2022年将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对于实现基金的收支平衡,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基金的公平性以及提高经办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综合证券时报、经济参考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久其目前肉不多,但目前到了买点位置,在最后7个交易日里不停的高抛低吸如果操作好了一周时间小肉会有。#可转债[超话]# 聊聊最近走弱的湖广转湖广这支可可,债性是没
  • 白羊座的关键字是「自我」受到守护星火星的影响, 白羊具有好动的气质,想到甚么就会马上去做,也喜欢与人竞争享受胜利的甜美。白羊座的关键字是「自我」受到守护星火星的
  • 在对比了克罗地亚地区88名男女的面容后,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的面容衰老速度普遍要高于男性,在50-60岁期间,甚至可以达到3倍多的差距。与之相对,许多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无忧渡# #任嘉伦宣夜# #任嘉伦十二月将发行新专辑# 「人生没有坦途,但我们总是要想方设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压力越大,越要学会用
  • 好羡慕能去看线下漫展的朋友[酸][酸]然后昨天晚上突发奇想,熬了个大夜,斗胆摸了摸漫画里一个非常喜欢的画面(完全不会画画的我,又菜又爱画[单身狗])还有之前用还
  • #唐山有房企推首付分期#【首付分期、骨折降价,#开发商年底卖房有多内卷#】小雪已过,大雪将至,房企也开启了“内卷”抢收模式。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在唐山有龙头房企
  • 好吧结束了 告别学生时代了前几天qxy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问我不难过吗 我说我已经独自伤感过了具体是什么时候呢 应该是某个周一做核酸的时候我在听这首歌看着远处的树和
  • 但同样的,她不拘的性格也为自己增添了许多故事,熟悉她的网友大概都听过徐静蕾的至理名言:我从19岁起就不缺男人。妈妈啊,这本书我只看了开头因为槽点太多就没往下
  • 总结,小狗的颜值怎么样,真的不要只看狗,一定要结合爸爸妈妈来看,毛色说过很多次,小时候有黑嘴的成年以后毛色肯定会红一些,再就是看眼睛,满月的时候女女的眼睛就很明
  • 等他们喝干第一瓶,阿D瓶里还有一半,温和地说,我喝干走人,你们随意,我去改写个合同。上午那哥4个业务员,还沉寂在宿醉中,互相发誓,谁敢再提“酒”字,谁是小爬爬。
  • ”——《藩篱》就很悲伤元英和离成功了,可以干自己的事了,可细细想来,在那个时候,一介女子想要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就没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吗?
  • 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通过#今日看盘[超话]#“不死鸟”上演跌停“撬板”的戏码,2500万股地板“割肉”了?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
  • 这位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的父亲,用一颗痴心,为孩子们永远挽留住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丰子恺给孩子的经典故事集》。这位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于孩子们的生
  • 正哥正嫂在平行世界一定会实现百岁之好[心]2021.1.11不知道突然红起来的“白月光”“朱砂痣”什么梗,是不是就像很早以前那些个“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应该如何做
  • 说实话,这段时间很累,因为有那段时间,所以现在才能站上舞台,如果觉得遇到这样的场面,比起舒适的路,我会选择更艰难的路,虽然有点害怕,但那就是我…到了24岁 我
  • 感谢足球 让我们相遇 也感谢你 选择了足球08年你和托雷斯的搭档所向披靡 10年你一人在前场摧城拔寨14年你留下的背影 让多少人唏嘘后来的你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 :【放假回家发的文案】[飞机]❶走过很多路,最喜欢的还是回家的路❷世界灿烂盛大,也有人欢迎回家❸所有的不开心都在回家的路上丢了❹《回家的诱惑》❺语言切换//普通
  • 不知道在哪反正回不来的妖怪4⃣️5⃣️一个多月没有#发烂发臭# 了 浅烂浅臭一下6⃣️非说隔壁包厢的唱的不好 要唱一遍给他们听7⃣️有时清醒8⃣️9⃣️有时醉(
  • 】据中国举重队消息,中国队于3日出征2022年哥伦比亚举重世锦赛,这是巴黎周期举重项目奥运资格体系的首个资格赛。#田柾国[超话]# 顶流田柾国合作曲 包揽各项
  • 2、凡富人必有几番波折,必做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特别是富人比穷人更能吃苦,他们为了目标的实现,甘愿放弃与目标无关的任何人和事情,无论吃多少苦,也要把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