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师会昌元年正月六日,于兴福院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讲道七日,其余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言讫坐灭。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荼毗得舍利,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石室。暨宣宗再关真教,追谥定慧禅师。塔曰青莲。西东土应化圣贤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
“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殊曰:
“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天亲菩萨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秖说这个法。秖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维摩大士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善财童子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末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门闭,瞻仰赞叹。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曰:“愿楼阁门开,令我得入。”寻时,弥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阁门开。善财入已,阁门即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楼阁内有一弥勒领诸眷属并一善财而立其前。善财因无著菩萨问曰:“我欲见文殊,何者即是?”财曰:“汝发一念心清净即是。”无著曰:“我发一念心清净,为甚么不见?”财曰:“是真见文殊。”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在岩中宴坐,诸天雨花赞叹。者曰:“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云何赞叹?”天曰:“我是梵天,敬重者善说般若。”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天曰:“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花。者乃问:“此花从天得邪?从地得邪?从人得邪?”释曰:“弗也。”者曰:“从何得邪?”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此姊见佛,不知得忍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便问:“大姊往甚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去。”弗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佛弟子,当依何住?”弗曰:“诸佛弟子依大槃而住。”女曰:“诸佛弟子既依大槃而住,而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密与觉时同异,提曰:“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彼问。”舍利弗问弥勒,弥勒云:“谁名弥勒,谁是弥勒?”舍利弗问天女曰:“何以不转女身?”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女自化身如舍利弗。乃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云何转面而变为女身?”殃崛摩罗尊者殃崛摩罗尊者,未出家时,外道受教为娇尸迦,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杀母取指。时佛在灵山,以天眼观之,乃作沙门在殃崛前。殃崛遂释母欲杀佛。佛徐行,殃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唤曰:“瞿昙,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殃崛闻之,心忽开悟。遂弃刃,投佛出家。宾头卢尊者宾头卢尊者。因阿育王内宫斋三万大阿罗汉,躬自行香,见第一座无人,王问其故。海意尊者曰:“此是宾头卢位,此人近见佛来。”王曰:“今在何处?”者曰:“且待须臾。”言讫,宾头卢从空而下。王请就座,礼敬。者不顾,王乃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者以手策起眉,曰:“会么?”王曰:“不会。”者曰:“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亦预其数。”障蔽魔王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曰:“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觅汝起处不得。”齐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那叱太子那叱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跋陀禅师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生曰:“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经论?”曰:“大槃经。”
那曰:“如何说槃之义?”曰:“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槃。”师曰:“这个是如来槃,那个是法师槃?”曰:“槃之义,岂有二邪?某甲祇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槃?”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祇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带着小恶魔三又来了^ ^ 听说有人想看我哥和骑士的后续……好吧,那我勉强再来讲两句,就讲两句! 我哥受了伤之后就不太乖,全桑说他要好好休息,因为翅膀伤的太
  • 方‬也可以‮来用‬追​求爱人‮赢,‬过情敌夺取‮方对‬的心神和思​想‮让,‬他整个脑袋空‮,空‬只能想到你以​及关于‮的你‬一切,无论‮到看‬什么‮能都‬想​到
  •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医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增添了一份自信。无论是对于养生保健的日常知识,还是对于疾病治
  • #蛋仔派对交易[超话]#官服三至臻伊芙梧桐42紫北极狐卢比双羊小豆双水波月白弹车号 550可刀不分‼️附带三个漂亮庄园:一二布布,海边emo风,室内舞台⚫️小羊
  • 今日中午,冯薪朵时隔三年后再发长文回忆曾经与陆思恒的恋情,她说“内娱对男的容忍度高这件事我是真的有体会到。当时冯薪朵在SNH总选第三,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和陆思
  • #陈楚生[超话]# 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一个人抢票、支付、订高铁,清早出发坐地铁从南郊的学校到北郊的高铁站,在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山体隧道里满头大汗地等信号,叫
  • 人生已经成功一半了 暂时给我的deals告一段落 工作中来自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从各方面都增加了我的积极性 很爱我的领导 尊嘟很想每天炫耀一遍每天都在带着我赚玛尼
  • 需要她教的多,我自己也在尽量学,脚本没写好,我也一遍遍写给她看,她开始变的态度不好不耐烦,我也虚心在学,别的部门的博主都跟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说“她的编导对她好凶
  • 很多人看到美国高官频繁来中国感觉是为缓和关系而来,其实根本不是,他们的目的既是当面通牒,也是先礼后兵的表演,给西方舆论看的,好像美国已经仁至义尽,没办法了,只能
  • 成都 Day2 2023‘12’9离堆公园林涵涵总说感觉跟他之前来看都江堰的地方不一样 之前是在山上看下来 而我们只是在平路爬上秦堰楼那段终于是他熟悉的旅程了
  • 【她·阅】一份女作家书单 女性作家,可以写出家国情怀的宏大篇章,也可以写出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她们关心女性命运浮沉,洞察男性内心世界。成长的阵痛与蜕变,生活的
  • 4⃣️一定要立界限 必须要立界限 因为软弱的人 需要在God的 恩 ____ 典中自我约束5⃣️这段关系 也许从一开始寄信就是个错误 以至于他期待的过多 而没定
  • 酱油妹儿安慰我的时候,和我说,“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一样的朋友,陪我们走的人。”你耸了耸肩膀,你说,“要走的人我们既然留不住,那么我们就去认识新
  • 喜欢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人怎么会不喜欢背着善宰跑呢以前每个星期一上班最烦最近每周都期待星期一星期二它让我笑着笑就哭 爱果然是一把倾向的雨伞暗恋了她十五年,谁会在女主
  • (江宜禾岑津南)(江宜禾岑津南)(最新章节无弹窗)抖音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书名:《江宜禾岑津南》江宜禾岑津南‼️主角:江宜禾岑津南非原文章节:“我们将军府出自
  • 刚刚丢垃圾,阿姨问袋子里有没有纸箱,我说没有一般有纸箱我都会单独拿出来给她,或者放在她的固定区域于是我又回家找了一个纸盒,拿下去给她,再和她送一袋小金桔想起上次
  • #爱生活,爱rafa##世界读书日#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看了不到一半,可读性强但是很难读懂。果然哲学还是太难读了,后面的慢慢读[努力][努力]
  • “有窗户的面室”另一涵义贴近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意——女性艺术家需要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条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新展之“有窗户的画室”图1⃣️:画
  • IT人才-IT软件开发&SES人才招聘企业:(株)BinarySystem▶IT零基础可/经验者欢迎▶年收300-1000万/周休2日微信应聘可/年招目
  • 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从严整治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丧失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