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
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揽:摘取。
销:另一版本为“消”。。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诗言志歌永言#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辽阔明净的天空,群群鸿雁乘万里长风而去,面对此景,怎不开怀畅饮醉卧高楼。
先生的文章刚健遒劲颇具建安风骨,我的文章清新俊秀可与谢朓媲美。
我们都怀有凌云壮志,准备登上青空手揽明月。
抽出利刀断绝水流,哪知水流更加湍急。举起酒杯借酒消愁,谁知却引发更多的忧愁。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我们就抛弃一切束缚,披头散发,无拘无束驾一叶扁舟,去尽兴漫游。

注释: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揽:摘取。
销:另一版本为“消”。。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不管是张艺谋改编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原著《妻妾成群》,颂莲偷看到三太太梅珊被勒死,被投井,精神受到刺激,疯了。
我始终觉得颂莲不是彻底的真疯,而是意念深处不得已的“装”疯,她是在保护自己。
嘴上说着“死了比活着好”的颂莲,其实,她无比恐惧那个“死人井”,她有无数欲望在皮肤下蠢蠢欲动,她想活着,只有“疯”,如果不疯,她的结局大概率和梅珊一样:被投井。
1、颂莲的人缘,挺不好‍
不得不说,颂莲的人缘挺不好,明里暗里都是刀剑。
且不说与丫环雁儿的恩怨情仇。
相比陈佐千的其她妻妾,年轻漂亮有文化是颂莲的资本,她看不起其她妻妾。
大太太毓如,对丈夫瞒着自己纳小妾心有不满,加之佛珠恰巧断线,她随口来句“罪过,罪过”。颂莲看着毓如的肥胖身体,捂嘴笑了。跨出门槛,她对陈佐千说,“她有一百岁了吧,这么老?”这次拜见,让双方印象很差。
其实,就像少爷飞浦说的,毓如天性固执呆板,但并无坏心,即使有,也是为争夺一个丈夫吃吃飞醋,不会像二太太卓云一样,处心积虑置人死地。
卓云是菩萨面孔蝎子心,自然不能深交。但三太太梅珊,对颂莲最掏心窝,最用良心。
颂莲刚进陈家门,梅珊就给她来个下马威,冷眼旁观,拒绝与她见面。陈佐千说,这个梅珊想唱就唱,想骂就骂,不顺心时敢骂他祖宗八代。但梅珊观察到颂莲心肠并不坏,一下和她拉近距离。
当颂莲恶整丫环雁儿时,梅珊劝她别和下人一般见识,那不过是一个丫头的姨太太梦;生日宴上,颂莲失宠陈佐千,心灰意懒,梅珊宽慰她,陈佐千还会来的,并劝颂莲趁早给陈家添个男丁,否则苦日子无边。
可颂莲如何回应梅珊?
梅珊陪颂莲说话好半天,并邀颂莲一起去戏院散心,颂莲呢,一盆冷水泼上来。
颂莲:“我不去,我不想出门……散散心又能怎么样?”梅珊:“你就不能陪陪我,我可是陪你说了这么多话。”颂莲:“让我陪你有什么乐趣呢,你去找陈佐千陪你,他要是没工夫你就找那个医生(相好)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封建大家族,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即使不能左右逢源,将家族主要成员聚拢在周围,至少在面子上要和和美美,不锋芒毕露,不树敌,才好生存。
但颂莲的言行却有意无意树敌颇多,不得人心。
除了少爷飞浦。
飞浦曾对颂莲说,“如果你死了,我在这个家就找不到说话的人了。” 颂莲,俨然成了飞浦在陈家唯一的知心人。
2、与飞浦的默契,不该疯长‍
其实,颂莲千不该万不该与飞浦有某种默契。
飞浦是大太太毓如的儿子,比颂莲还要大几岁。
颂莲与飞浦的第一次接触,是在重阳节早上。早起的颂莲到花园看菊花,遇到同样来看花的飞浦。飞浦问颂莲喜欢哪种菊花?颂莲说,除了“蟹爪”都喜欢。她猜中飞浦最喜欢的就是开得张狂的蟹爪。
她说,花非花人非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飞浦对颂莲“见面识人”的能力很惊异。出于对同龄异性的好感,对女性的尊重,飞浦换掉了颂莲不喜欢的蟹爪。
两人从此有种默契。飞浦说,他怕家里的女人们,但不怕颂莲,因为她跟父亲的其她妻妾不一样。
知道颂莲喜欢听箫,飞浦邀请吹箫老师到颂莲房中教她。大太太毓如为防止两人关系过近,编个瞎话唤回飞浦,导致母子大吵一顿。
为避嫌,飞浦很少再到颂莲房中来,颂莲对他,却有种莫名情愫在滋生,想到飞浦,脑海中时常浮现梅珊与高医生纠缠在麻将桌下的四条腿。
颂莲生日,飞浦赶巧从外地回来。喝了酒的颂莲说话不再平静,眼神迷离,话里话外是对现状的无望,对飞浦的渴望。
当颂莲言行失控时,飞浦却很理智,及时终止了颂莲的失态。他告诉颂莲,我喜欢你,可我从小就怕家里的女人,只有你我不怕,可是还是不行。
不仅是生理不行,更是伦理上的不可碰。飞浦拒绝颂莲,一方面在维护自己的名声,父亲的名声,一方面也是对颂莲的保护。
颂莲对陈佐千再失望,也不该寄情到他儿子身上,那将是万劫不复。
要知道,陈家花园那口废井里,吞噬的是一房又一房,行为越规的妾室们。
3、那口吞噬女人的废井‍
颂莲自打进陈府,就被二太太卓云告知,园中那口废井不吉利,要远离。
据说,因为私情,这口井吞噬了上代两个小妾的性命。陈府上下讳莫如深。
那天清晨,三太太梅珊在废井旁唱《杜十娘》,凄凉婉转的唱腔听得颂莲动了情。两人站在井边闲聊。聊到投井人是什么人,爱开玩笑的梅珊说,一个是你一个是我。颂莲听了头皮发冷。梅珊笑道,偷 男人的都会死在井里,陈家好几代都这样。你又没偷,怕啥。
不久,颂莲因生日醉酒胡言乱语,说出梅珊私会高医生之秘事。梅珊被投井。
亲眼看到梅珊被扔进井里的颂莲,疯了,不知是吓疯还是装疯。
书中这样写道:
颂莲就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声,好像井里溅出了很高很白的水珠。是一个人被扔到井里去了。是梅珊被扔到井里去了……大概静默了两分钟,颂莲发出了那声惊心动魄的狂叫。陈佐千闯进屋子的时候看见他她光着脚站在地上,拼命揪着自己的头发。颂莲一声声狂叫着,眼神黯淡无光,面容更像一张白纸。陈佐千把她架到床上,他清楚意识到这是颂莲的末日,她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女学生颂莲了。陈佐千把被子往她身上压,说,你看见了什么?你到底看见了什么?颂莲说,杀人。杀人。陈佐千说,胡说八道,你看见了什么,你什么也没有看见。你已经疯了。
其实,颂莲疯了,挺好。
丫环雁儿去世后,陈佐千已经彻底将颂莲当成破布,永久冷落。
已经倦怠了女人间的争宠,嘴仗,颂莲不想申辩,懒得占上风,不想对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任何兴趣。
即使对于飞浦,再有情,终究是场孽缘,再发展,将会是梅珊一样的下场。
对废井极致恐惧的颂莲,选择“疯”掉,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顾全了陈家的名声。毕竟,“梅珊含羞投井,颂莲悲伤过度,精神失常”,总好过于颂莲与少爷私情,被投井。
从此,陈家花园废井旁多了一个清秀脱俗、干干净净的“疯子”颂莲,她常喃喃自语的话是“我不跳(井),我不跳(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游人如织 大埔县三河镇旧称三河坝,是大埔县境内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成韩江的起点,因往来的商船众多,沿途多设有停靠水坝,故称为三河坝
  • 什么样的八字会导致人生多灾多难呢?人生多灾多难的八字特征  从五行方面看,冲克的五行有水火、金木,如果地支构成子午相冲克、亥巳相冲克者,火水未济,主情绪容易烦躁
  • 命里有时终须有:老了明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老话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在你的生命中,该是你的一切,你无论经历怎样的艰辛,最后都
  • 孟非:我的生活其实也算不上喧嚣,主持人的工作也是形形色色的工作之一,别人会碰到的那些麻烦我也会碰到。我们在关心和吃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要想想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当年
  • 所以我将自己对本书的浅薄感言写在扉页前,期待与女儿的共鸣~【在老师看来,“结婚之后,就把儿子交给了儿媳妇,孙子当然也是由他们管教”。终于知道单身狗有单身狗的缺点
  • “当你想到大约三分之一的无症状感染者在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就很清楚为什么要把测试重点放在那些无症状的人身上是如此重要,”他又补充说,公
  • 对于买房大家要注意的是:一是回避牛市末端,那就是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刚开始收紧的时候。另外,有些朋友是要买房结婚、孩子入学,这种属于有时间窗口限制,刚得不能再刚
  • 一次,那只飞的慢的老鹰对一个猎人说:「前面有只飞得很快的鹰,你去用箭射死它。一次,那只飞的慢的老鹰对一个猎人说:「前面有只飞得很快的鹰,你去用箭射死它。
  • !!
  • #教育# 洛阳终于有211大学了,我激动的哭了,这下洛阳高教正式起飞,步入高教强城,近日,郑州大学与洛阳市签约共建郑州大学洛阳校区,郑州大学已经是世界上在校学生
  • 暮色破晓初现 策马正少年 天地轮换之间 苍穹映双眼 眉间 跨越深渊淬炼 却依然未变 昂首悠然人间 春风正娇艳 开始力挽狂澜的信念 赴上一场璀璨的冒险 携手眺望天
  • 这就是一种权力之争,操纵者无法直面自己的软弱,要通过操纵和情感末日的手段,在伴侣/同事/朋友的相处中,获得强大而安全的感觉。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强调某一信息,甚
  • 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
  • 如果是男命甲木对食伤的话,要不是文化人要不就是他的家庭就属于有技术的,讲师或老师家庭出身,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对它进行判断,同时因为这个食伤对她来说是属于吉神一般来
  • #天月[超话]# 喵啊于是月ちゃん的新的声优工作的告知,少年漫画风冒险游戏的第三章新登场角色,是一个虽然从能力和人设都有点像反派,不过也保有少年心思,在他看来爱
  •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其实是很美的,风和景明,人在河埠头浣衣,桥与梅,梅与流水,相映成趣。  住在这样地方的人,你去拜访他,其实是好找的,先看到一座古桥,然后看到一
  •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Local Base Transform in Pekeris Waveguide with Radiatio
  • - photo.sina.cnhttps://photo.sina.cn/album_4_704_352559.htm?ch=4&from=gossi
  • 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说文解字》有:破,石碎也。意指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呈现新的面貌。 旧时年关禁忌颇多,忌扫除,忌针线,忌碎物……至初五,破旧立新。这一
  • #圈内那点事儿# 【6500买两部iPhone X 只要不嫌麻烦】美国运营商T-Mobile今日宣布,从1月12日起,购买iPhone X、iPhone 8,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