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西宁晚报丨西宁“十四五”生态环保交出开局答卷】

  2021年,是西宁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年——

  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随着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掷地有声,一项项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铿锵有力,西宁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生态保护彰显“省会担当”。

  2021年以来,西宁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准确把握维护“三个安全”大局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生态本底更加夯实。

  【蓝天答卷】

  关键词:对准焦距、靶向施策,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为90.4%,PM2.5年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8.6%,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为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以来,西宁市坚持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注重精准管理、精细治理,丰富技防手段,加大无人机日常巡查,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100套、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84套、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5套。深入开展“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实施“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265.54蒸吨,全面织密防控网络。主动深化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污染管控、供暖季主城区燃煤散烧整治、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专项行动,检查企业、工地111家,拆除燃煤设施444台,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24辆。建立机动车排放监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在主城区主要路口实施全天候机动车尾气监测,推送尾气超标车辆538辆,处罚297辆。

  【碧水答卷】

  关键词:多点发力、整体推进,水域生态治理提质增效

  2021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水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1年以来,西宁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溯源治理,编制《黄河流域(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重点水环境改善工程,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225亿元,先后实施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甘河西山中水生态再利用建设、“千吨万人”水源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清洁工程,探索实行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511.25万元,对全市169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逐一监测溯源。

  【净土答卷】

  关键词:兜牢底线、标本兼治,土壤环境安全愈加巩固

  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电子联单执行率和安全处置利用率实现“双100%”。

  2021年以来,西宁市科学编制《西宁市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地块排放、固危废一体化管理,完成15家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余量梳理工作,将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监管,将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和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推动土壤污染监管广度。基本完成4块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管控修复治理,祁连山南麓西宁市13处图斑矿山环境生态恢复完成市级验收。

  推进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功打造了10个固废资源化利用链条,凝练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等3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试点模式汇集,并在全国推广。大力开展固废危废基础数据调查,全面实施“清废行动”,高标准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93个疑似问题清单整治。疫情期间,打造医疗废物全过程闭环化处理模式,全力筑牢疫情末端防线。

  【实干答卷】

  关键词:高位推进、全程跟踪,督察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2021年以来,西宁市始终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积极探索“三清单两制度”督办机制。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西宁市1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3项,转办的1386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反馈涉及西宁市11项问题已整改完成8项,转办西宁市办理的748件信访举报案件已办理742件,办结率99.1%。一体推进黄河流域警示教育片问题整改,在狠抓点上问题拔钉销号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6项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执法答卷】

  关键词:严字当头、依法作为,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

  2021年以来,西宁市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高质量办理生态环境群众信访投诉840件,实现受理、查处、结案率“3个100%”。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挖掘符合索赔条件案件线索,完成5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有效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社会共识。

  据悉,截至目前,累计出动环境行政执法人员1.05万人(次),检查企业3323家(次),查处环境各类违法行为72起,处罚金额387.32万元,查处扣押案件2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起,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信用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全市47家重点企业和7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环境信用评价,形成有力震慑。妥善处置“11·24”粗苯泄露事故,完成全市146家持证排污单位许可证质量核查、438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审核、66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内容审核。

  【创新答卷】

  关键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现代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2021年以来,西宁市主动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突出项目杠杆效应,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系统谋划实施重点生态治理项目54个,总投资11.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186亿元,同比增长10%。编制《西宁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西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西宁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西宁市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将西宁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城市典范提供制度基础。

  探索建立国家、地方和外资利用重大项目清单,提前介入掌握重点项目环评情况,实现同步审批,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制定《西宁市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方案》,科学划定27个优先保护单元、15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3个一般管控单元,分类建立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从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管控、资源开发效率方面明确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宣传答卷】

  关键词:丰富载体、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以来,西宁市打造集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平台等为一体的环保融媒体平台,制作《环保之窗》环保专题节目20余期,开展“走进环境监测”“走进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开放日活动33次。稳步推进碳积分示范项目,研发推广西宁市碳积分微信小程序,个人、团体通过低碳公益场景认养林木607棵,碳汇总量近35吨,开展低碳教育进校园活动,向310名积极参加低碳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发放宣传“碳积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来源:西宁晚报https://t.cn/A6JGKDVc

弹好“四部曲” 续写“优化篇”——荆州区法院持续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近日,在荆州区法院城南人民法庭法官张星的主持下,被告某建设有限公司当场向原告伍某支付剩余欠款,伍某表示撤回起诉维护被告公司的信誉。在短短七天时间里,为何能够圆满化解这起150万元的涉企借款纠纷?张星说:“他的‘法宝’就是坚持以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己任,把调解贯穿到案件审理的始终,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荆州区法院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坚持“一把手”工程,全院“一盘棋”推进,弹好司法保障“四部曲”(即:摸实情、提速度、优服务、强执行)、续写营商环境“优化篇”,为助力企业发展突围贡献法院力量。
主动对接摸实情
法治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荆州区法院充分认识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的重大意义,坚持上门服务、问需于企,主动把目光聚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反映突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摸实情、找症结、开“良方”。
9月2日,正值全市上下开展“营商环境堵点大调研”之际,党组成员、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张杰带领两名干警深入江汉建机、飞龙钢构、赛斯羽绒等辖区重点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司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集意见建议5条,其中2条有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及时纳入本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细则》。
摸清实情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走访过程中,院领导和工作团队充分发挥“驻企法官工作室”的作用,现场办公办案,为协助企业解决货款清收、解答法律疑问、防范法律风险提供精准化服务。
“您放心,这个案件目前虽然依法终本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3月29日,审判团队在走访荆州市飞龙钢结构有限公司时,执行干警拿着法律文书现场办案。针对该公司在法院的一起执行案件,耐心细致地向企业负责人释法明理,解答企业在如何申请恢复执行、如何执行到期债权等方面的法律疑问。在该公司申请恢复执行后,案件承办人通过反复沟通协调,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一年来,荆州区法院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院领导和审判执行团队深入辖区企业走访调研32次,解答法律咨询55人次,现场协调相关案件审理、执行46件。
畅通渠道提速度
9月14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荆州楚都支行副行长代志杰一行来到荆州区人民法院,将印有“热情周到 公正高效”的锦旗送到速裁办公室法官手中,为法院优质高效的审判工作点赞。“短短3天时间,成功送达7件,诉前调解结案4件。”荆州楚都支行诉许某某等9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之所以能够得到高效解决,得益于涉企案件“一站通办”的工作机制。
“每个涉企案件都有‘绿标码’,这个‘绿标码’时刻提醒法官办案速度要更快一点,效果更好一点。”荆州区法院严格执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硬核措施,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持续推行“网上立案—诉前保全--财产查控--速裁--专业团队审判--执行”工作模式,加大集中送达和繁简分流力度,促进审判执行提速增效。
同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三调一平台”即诉前调、诉中调、庭后调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确保涉企纠纷高效化解,案结事了。
川店人民法庭庭长张荣在荆州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对10起涉企买卖合同案件开展集中调解工作,经过4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全部达成调解协议,涉案金额达200万元。民事审判庭副庭长杨玲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方式,通过移动微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诉讼标的额70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黄行山对一起矛盾尖锐的涉企上诉案件跟进调解,双方企业达成赔偿协议,均从市中院撤回上诉。
截止目前,荆州区法院通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受理涉企案件513 件,审结涉企案件2015件,其中通过诉前调解、简易程序结案1669件。
细化措施优服务
“要从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司法公开和审限管理等各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预防和处置。”7月20日,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会上,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行山再一次强调,办案人员要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作为办案节点中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到位。
在荆州市某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执行一案中,执行干警迅速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程序。通过网络查询确认被执行人账户有财产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为企业,经过再三斟酌,执行干警立即赶往武汉,当面做被执行企业负责人的工作,告知其强制划扣的法律后果,劝说其从企业信用出发,尽快筹措资金履行给付义务。司法的力度和温度在执行中得到彰显,被执行人当日便将295万元执行款汇至法院账户。
贯彻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涉企财产。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指定审判团队、专业法官加快6件破产、清算案件的审理。
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每天对涉企案件分案、结案情况进行统计,每周对涉企案件办理进度予以通报。
一项项制度的出台,一项项举措的优化,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更优、更好、更安全的法治环境。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门纳谏活动中,企业代表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攻坚克难强执行
12月1日清晨,执行局4名干警就动身前往石首市,经过一天努力,成功将拍卖的厂房交付给湖北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力保障司法拍卖买受企业与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严寒酷暑、披星戴月,这只是执行路上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
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荆州区法院坚持强队伍、抓规范、破坚冰,深入开展日常执行、重点执行和跨省分片集中执行,推动涉企案件专项执行取得实效。纳入失信黑名单532人,限制高消费1090人,执结涉企案件1011件,执行到位金额1.25亿元。
9月6日至10日,执行干警周滔一行连续辗转恩施州五个县市区,成功扣押车辆7台,执结标的额138万余元。为有效应对“汽车销售”企业涉执案件的迅速增长,执行局成立工作专班,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案件、集中区域”措施,大力开展涉企案件执行活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来,执行干警奔赴四川、湖南、陕西等地成功查扣涉案车辆30余辆,帮助企业挽回损失1300余万元。
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在强制执行的同时注重以和为贵。及时与被执行企业沟通联系,尽可能依法变更强制执行措施,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分期履行。今年5月,执行局充分发挥律师调查令作用,深入查找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促使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为某装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追回血汗钱33万余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下一步,荆州区法院将秉持法治化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理念,在创新措施、审执融合、精准发力、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努力让审判工作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标志。”荆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金梅表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香害】香甜气味引发新的空气公害 随着加入了人工香料的化妆品和柔顺剂受到追捧,因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而出现头痛、恶心反应的人越来越多。本文将剖析在这股“香热”背
  • ✧(\ (\ ✧ ⁽⁽ଘ(„• ᴗ •„) ଓ⁾ ⋆︒⠄◌⠁∙ ◌ ⠁∘ ⠁ ​​​ ☾˚‧º· 淡雅唯美古风 ☾˚‧º· 1、・・ ✨ 不辞山路远,踏雪
  • #小医推荐# 今天推荐一部温暖治愈系电影《无接触》是以新冠疫情为题材,关于爱情的温暖故事。 男主选择去法国留学,不得已和女主分开,回国后却赶上了疫情,需要在家隔
  • #生活# 《文艺大叔遛狗记》 原文链接: 地铁口的文艺大叔,几天不见,改行遛狗了(关于文艺大叔的故事,可查看旧文《文艺大叔》)。 看来真的主要看气质,大
  • 有时候我会想,父母不让我读书我可以理解,但朋友和爱人不让我读书,是不是有点问题呢我从未因功力而读书,只为求知,只为修己,只为身心安定,只会拓展视野和思维。所以,
  • #当猪猪嫌吸尘器吵时##那些裸辞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夏日啵啵冰球桶##养猫也会被气死##女生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对一个人渐渐失望的感觉##没想到学防身术也会社
  • 买了套mj发现和我两年前自己做的麻将假领真的好配好配浑然天成… 三块钱一个的头花。最近沉迷于抖音和pdd买东西了,头油喷雾是真的很好用! 最近每周都会卖掉很多闲
  • 法令纹​ ͏  都说‮人女‬最怕‮就的‬是三八纹 出现‮一那‬刻让‮觉你‬得自‮不己‬再年轻 必定‮发是‬现脸‮有上‬皱‮的纹‬时候 所以‮定决‬你衰‮与老‬
  • #陕西# 【十四运会期间,西安机动车限行措施调整,并于明日(9月13日)开始实施。】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顺利进行,保
  • 我妈真的很喜欢半夜谈心,问题总是那么多[裂开] 她很好奇明明我有能力哄得周围的人都很开心,为什么有时候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敷衍某些人。 很简单啊,人都有自己的
  • #ss日常# 周末快乐! ☕️最近没有多大的起伏,一切都在慢慢跟进自己的计划,突然觉醒到,有些时候,不要太用力去思前想后,去做就好了,慢慢的你就豁然开朗了在小
  • #剧集资讯# ①#胜算定档# 柳云龙、苏青、梁冠华、李立群等主演的谍战大剧《#电视胜算#》定档7月16日起北京卫视、广东卫联合上星播出,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 【泰国学霸男神见炎亚纶直呼“好害羞”】炎亚纶日前在自己的YouTube节目《IconiA》中,首次用全英文访问,互动泰国学霸明星Mew。炎亚纶坦言首次用英文访问
  • 站内调整 管理组开水(泡泡皮下)雅雅,已经辞去职位离开站子并且不再担任站内任何其他职位。其本人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部和新任管理交接完毕,以后所有事务将全部由
  • 某音恶意封号 大家好,刷到这里的好心人求你帮忙转发一下,谢谢。 今天我要说的是某音如何打压新号。我大号其中因为火了有三个百万播放量的作品被某音封了申诉内容太过简
  • 北漂第757天 1.我男朋友两个月没来接我啦 因为我两个月都没回家 嘿嘿嘿 还给我带了花花 真是个有仪式感的男朋友 2.今天去东大桥买葡萄 路两边都是遮阳棚葡萄
  • #怪高改妆##怪物高中##童话高中# 开个10月份妆额~有需要送妆的联系我吧~长期接妆,各种头都能画~自由妆90,指定妆100,详细请看接妆链接:#淘口令#长按
  • ✔️‹适合发朋友圈的高质量文案› ╶╶╶╶╶╶╶╶╶╶╶╶╶╶╶╶╶╶╶╶╶╶╶╶╶╶╶╶╶╶╶✔️ ❶热爱的人和事都要义无反顾 ❷出门不是必须男生买单 ❸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48章讲解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
  • 《傲慢的孩子总有太能吃苦的父母》父母吃苦越多,越不舍得孩子吃苦。他们会刻意避开让孩子吃苦的机会,或者会替代孩子吃苦,这样,孩子就可以替代父母去享受轻松快乐和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