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说话的方式,决定人生的运势

1、内方外圆,随机应变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鬼谷子》

想要说服别人,就不要直来直去,这样只会伤人。学会委婉劝谏,既不伤害彼此,也能达成目标。一个人要讲原则,但是也要懂得灵活。
古人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就让齐威王开开心心地广开言路。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需先美其长。人都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我们内心要让别人变好,这是内方;但是未必要直来直去,通过伤人面子的说话方式,这是外圆。

2、说话有道,不可任口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鬼谷子》

常言道:“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曾国藩也讲:“说话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会说话的人,总是懂得倾听、善于思考。将目视、耳听、心思,三者融会贯通。

为人处世,要学会拒绝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不让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智慧才能丰盈起来。即使具有雄辩之才,也同样应当谨言慎行。如果说出来的话没有任何意义,那就没必要去说;如果说出来的话会伤害别人,那就一定不要说。
出口之言,要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从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无往不利。

3、说话有方,不逞口舌之利
平言者,决而干勇。
——《鬼谷子》

“平言”,就是不“抬杠”。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利,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世间的言语之争,争的无非是嘴上痛快。无论胜负都劳心劳力,并没有半点实际意义,甚至可能给自己平添麻烦。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保持身心愉悦的秘诀,就是不要跟人“抬杠”。“抬杠”分出个是非对错,又能决定得了什么呢?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白费一番嘴上功夫。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而鬼谷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唯有言语平实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懂得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实际的态度。既不必夸张,又无需争辩。以质朴的语言增强说话的分量,而不是通过诡辩达到言语胜人的目的。从而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4、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古人有言曰: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言者,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鬼谷子》

古人云:“口可以用来吃饭,却不能胡乱说话。”一说话,就容易犯忌讳。“众口铄金”,是由于言辞之间难免因为偏见而歪曲事实。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这句话现在被翻译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随便说一句话,可能是无心之言,但是可能会非常严重地伤害他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的压力,足以在精神上压垮任何人。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积德。

5、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鬼谷子》

聪明人保持缄默,愚笨的人滔滔不绝。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懂得倾听别人,才是最有效的沟通手段。
听懂了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把握主导,让人心服。
青蛙叫个不停,没人理会;公鸡一叫大家就都起床了。
讲话不在多,切中要害才最重要。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言而当,知也。
默而当,亦知也。
——《鬼谷子》

学会说话是一门学问,学会沉默更是一种修养。
一上来就把话说尽、把事做绝的人,直接暴露了他的层次。知人不评人、看破不说破,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常听人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有些话,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不必拿出来对别人说。

《韩非子》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话太直,难免多说多错,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

俗话说得好:“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讲话要注意分寸,把有益的话放出来,得罪人的话就关进肚子里。
做人最忌讳交浅言深,话到嘴边留一半,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别人。相视一笑、点到即止,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

7、说话讲究对象,话不投机半句多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鬼谷子》

与智慧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笨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屋建瓴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说话之道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要求一个人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说话有智慧,说活有技巧,说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纯熟完满地说话,不易做到,但只要注意说话场所和说话对象,时时注意斟酌字句,借鉴鬼谷子的智慧精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加修炼,这样我们也能成为会说话的人。

8、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必预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鬼谷子》

有格局的人,总会格外审视自己的语言。因为事的吉凶、人的命运,往往都系于言语之间。
不同的眼界和话语,带给对方不同的感受,所获得的回报也会大不相同。荀子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如果你与一个人聊天时感到很舒服,那么对方的情商和见识,肯定远胜于你。这样的人,绝不轻易出口伤人,而是懂得把握语言的尺度。
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得罪人,让人舒服,确实是一门学问。鬼谷子的建议是,嘴巴是宣泄情感的门户,要善用开合之间的转化。把有益的话、动听的话说出来,把有害的话、得罪人的话关在肚子里。必须要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9、说话有忌,聪明人从不说
辞言有五:
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
——《鬼谷子》

病者,说话无精打采,缺乏精气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干劲,没有上进心;怨者,喜欢抱怨,充满负能量,遇事没有主见,不去解决,消极悲观;忧者,多愁善感,情感过于丰富,沉浸在自我世界,让旁人无所适从;怒者,情绪失控,喜怒都形于色,言辞过分;喜者,得意忘形,做事高调,口不择言。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说话,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情况都不要口出狂言。想得富贵命,先养富贵嘴。

10、说话有数,换位思考
说者听,必合于情。
——《鬼谷子》

鬼谷子所谓的“合乎情”,就是要合乎听者的情绪。
要是有人单方面地对你吐苦水、发牢骚,丝毫不在意你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说什么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说话考虑别人的情绪,懂得换位思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修养的一种体现。

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基本主张是,平常的世界是由四类对象构成的,它们都是表象。第一类由“现实对象”组成,如桌椅木石之类;第二类是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第四类是人类行为。这四类对象的存在都必定有根据或理由,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类都受制于充足理由律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充足理由律以其最普泛的形式宣称,凡事物无不具有关于它为什么如其所是而非非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释。充足理由律的这四种形式于是变为:(1)一个现实对象中的每一变化有一个原因;(2)每一真实判断的真理基于某种外在于它的东西;(3)一切数学性质基于其他数学性质;(4)每一行为都有一个动机。说得更简洁一些,在平常的世界上存在着四种必然联系,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因此,普泛形式的充足理由律拥有四重根。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必然性一一予以说明:

1. 因果关系: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

叔本华首先把第一类对象描述成一些直觉的、完全的、经验的现实对象。和概念相比,它们是特殊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只适用于这类对象。

《四重根》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讨论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宣称:在由物质性的东西构成的世界中,每一变化必有一个原因,“每一出现的事态必定继起于前于它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这个变化致使的。”(《四重根》53节)。这一原则不准有例外:我们通常称之为某一事件的原因的那个东西,仅仅是这个事件前边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本身必定继起于更前的变化。原因和结果就是以这种方式联系着的:如果第一个发生,那么第二个不可能不发生。这种关系被视为必然性的一种。

叔本华坚持,一个事件的原因只能是另一个事件:原因不可能是一个物体或者一种事态。物体和事态是由以因果方式联系起来的序列而带入或者推出存在的,这些事件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正在进行的自然世界的历史,就是说整个的物理世界。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他的想法。我轮起锤子打一个钉子,把钉子打进了木头。锤子的运动,即锤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原因。钉子的运动,即钉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结果。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原因和结果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叔本华认为对于一切原因和结果而言也是如此:一切变化,并且也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而现实对象本身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他的道理是,现实对象是实体——就是说,它们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于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他相信实体是无始无终的。结论是,现实对象不是变化,因此也就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但是,有一种诱惑,误认为现实对象是原因,比方说,以为锤子是钉子钻进木头的原因。但是,稍作思考就可以看出这是不对的。如果作为对象的锤子是钉子运动的原因,那就没法解释为什么钉子的运动发生在锤子运动之后而不是之前,而在锤子开始运动之前仍然是那样一把锤子。

正是由于叔本华认为变化而且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此他把因果律叫作“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按照这一根据律,在一个现实对象的状态E中的每一变化都是一个结果,它紧跟着在它前边的一个变化的发生而发生,这前边的变化就是E的充足根据,这充足根据构成了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一种包含着许多事件的复杂的事态;那些事件的每一个对E都是必要的,那些事件都凑齐了对E才是充分的。由于这原因本身也是一个变化,它就也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又有原因,如此等等,以至于无穷。举例来说,我用一个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棉花上,于是棉花起火,于是我们将趋向于说仅仅是我把这个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引起了棉花的起火——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那时正有一片云彩挡住了阳光,那么棉花还是不会起火的。那片云彩移开,棉花就起火,这样一来,仅仅是云彩的移动才是棉花起火的原因——但是,这也不对,因为我们还需要知道是什么使云彩发生了位移。很显然,这种追问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这个因果链条是无穷无尽的。

2. 逻辑必然性:关于认识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二类众多表象的那些对象是概念。概念都是抽象的,而且是一般的,把无数特殊的存在归在自己之下。概念若处于孤立之中就毫无用处,仅当其联合起来以形成真判断并且表达知识的时候才有用。但判断从自己的资源中却什么也提供不了;就是说,没有什么判断内在地就是真实的。叔本华坚持每一真判断必然地具有外在于它的某种理由,这理由构成了它的真理根据。

叔本华把构成真理根据的理由分为四类,他据此主张存在四类真理:逻辑的、经验的、先验的和元逻辑的真理。一个具有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另外一个或一些逻辑判断的真理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一个三段论基于它的两个前提的真理之上而具有真理。一个具有经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由经验的现实对象所构成的世界之上的判断。比方说,“猫在垫子上”具有经验真理,乃是因为它基于这个事实:一个经验的现实对象(一只猫)处于另一个经验对象(一个垫子)上面。一个具有先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感觉力和理解力的形式)的存在或者性质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两条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空间的性质;“若无原因,则没有事件能够发生”也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因果关系的性质。最后,一个具有元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全部思想的形式条件的判断。这就是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3. 时间和空间必然性:关于存在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三类表象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鉴于它们得依赖于智力而存在,就和现实对象和概念一样,也是些表象。时间和空间是内感受力和外感受力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之内,并加之于感觉材料之上,始有对现实对象的感知。然而,从另一种观点看,作为感受力向外的投射,时间和空间本身也是被感知的,是时间和空间组成了纯然的、先验的和被直接感受的那些对象;既然如此,时间和空间就是特殊存在,而不是概念。

和特殊存在一样,时间和空间也是由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有系统地相互连结,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第三种形式的根,名为存在的充足理由律。时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时刻组成的,颇像一条线上的点,每一时刻都与其他点相关也依赖于其他点而具有确定无移的位置,这一切一起组成了时间的充足理由。与此相对应,空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点构成的,形成了线、角、面积、体积,这一切都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因为其他的点、线、角、面积、体积也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换言之,任何给定的空间部分的几何学属性都各有其充足理由,那就是空间的其他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几何学属性。进而言之,相关的充足理由既非因果关系性质,也非概念性质,而为存在论性质(ontological)。就是说,如果我们问任何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it is as it is),那么在原则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这答案无非是说其他的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比方说,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一个给定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其所是,我们就发现这是因为的三条边如其所是。

叔本华认为,数的存在,因而算术的存在,依赖于在时间中计数的可能性,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算术是对时间关系的系统性的和直觉性的把握,此与对空间关系的把握而成就了几何学是一样的道理。

4.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必然性:关于行为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四类表象的对象是我们个体的自我。在自我意识的经验中,我们对这些对象得以直接认识。但是,虽然我们可以如此直接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的主体,而是意欲着的主体或者意志主体。换言之,在自我意识中,我们面对着自己,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别的东西的东西,而是看作发出意志行为的东西。叔本华争辩说,此论的理由是:认识着的主体不可能认识到他们是认识着的主体,这是因为如果某物是被认识的,它就被认作客体。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这一点,就是:客体,也只有客体,才是被认识的;因此,当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所认识的自我就不是认识着的自我,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叔本华说,那是些意志。

按照叔本华的说法,这却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勉为其难地拥有两个不同的存在:一个身体,一个意志。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而且是不可分的。然而,当我们是一个的时候,我们却知道我们自己在各自独立的两种方式中。我们从外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身体;我们也从里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意志。于是,这种存在于作为身体的我们自己和作为意志的我们自己之间的区别,是认识论上的区别,而不是存在论上的区别。

叔本华稍后又补充道:主体把自己作为意志来认识,这和说主体就是意志是等同的,两者都是相同的“我”。可是,他将这一等同说成宇宙中终极的统一,是不可能解释的;它可在直接知识(immediate knowledge)中呈现(given)。这之所以不可能解释,乃是因为,凡是解释,必定是关于对象以及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可这里的问题是一个对象和必然地不是对象的一个什么东西之间的等同。因此,这种等同根本是超越于解释之外的,我们只能把它说成众多奇迹中最杰出的一个。

叔本华对行为的解释,完成并巩固了从知识的角度把我们自己解释为双重的存在的说法。叔本华是这样解释行为的:我们确切地知道,每一行为的前边都发生了一件事,称为动机。确实,我们发现,一个行为若无动机,则殊难想象,那就和一具死尸没有原因地动起来相似。我们之所以这么想的理由是,动机就是原因:动机似乎是从内部看的原因,就好象从外面看意志则意志为身体一样。

大多数因果关系的实例,即机械的、化学的等等,我们知道因果关系是出现在那儿的,甚至看得清楚其必然性;但是,我们呆在那些事件的外边,对其内里的性质毫无所知。但是,说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事情就不同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确实具有从外面看的知识;但是对它们我们也有来自内部的知识。“我们可以说是站在情境的后边而得以发现一个原因产生了它的结果的这一过程的最隐秘而深刻的性质。”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于是就等同于现实对象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前者是从不同的途径认识的,叔本华就认为它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一个独特形式的根,这一次他名之为行为的充足理由律。它坚定地宣称:每一行为都有动机。

关于个体的意志,叔本华说的那些话,联系到他的要求一种明显的理由这样一种思想体系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意志等同于身体,那么由此可以推论:像其他现实对象一样,意志也是智力的创造物,因此也不能提供关于物自体的直接知识。与此同时,如果动机和行为就是原因和结果,那么动机和行为就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与之相关的推论就是: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导致另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如此而已,永远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还有一个理由,其对叔本华所说的思想体系没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的身体,从内部看来,是我们的意志,他告诉我们说,这一事实构成了他的“整个形而上学”的基石。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关于我们作为意志的自我的直接知识,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性质的把握,而且提供了对任何表象性的现实的内部性质的把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作为一个可以揭示整体的具体而微的部分。他同时相信,这种知识可以引导我们掌握物自体;因为“这个物自体,这个全部表面现象的根基,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直接地、非常亲密地就知道的,我们发现它就是在我们内部意志。”(《四重根》35节)这种从关于众多个体意志(wills)的知识到关于唯一意志(the Will)的知识的跃迁是可能的,因为个体意志是唯一意志的客体化,也是对唯一意志的某种揭示。

综上所述,充足理由律的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实中的四种必然性,因此,按照叔本华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自由的。

古人的智慧:说话的方式,决定人生的运势

1、内方外圆,随机应变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鬼谷子》
想要说服别人,就不要直来直去,这样只会伤人。学会委婉劝谏,既不伤害彼此,也能达成目标。一个人要讲原则,但是也要懂得灵活。
古人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就让齐威王开开心心地广开言路。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需先美其长。人都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我们内心要让别人变好,这是内方;但是未必要直来直去,通过伤人面子的说话方式,这是外圆。

2、说话有道,不可任口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鬼谷子》
常言道:“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曾国藩也讲:“说话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会说话的人,总是懂得倾听、善于思考。将目视、耳听、心思,三者融会贯通。

为人处世,要学会拒绝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不让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智慧才能丰盈起来。即使具有雄辩之才,也同样应当谨言慎行。如果说出来的话没有任何意义,那就没必要去说;如果说出来的话会伤害别人,那就一定不要说。
出口之言,要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从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无往不利。

3、说话有方,不逞口舌之利
平言者,决而干勇。
——《鬼谷子》
“平言”,就是不“抬杠”。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利,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世间的言语之争,争的无非是嘴上痛快。无论胜负都劳心劳力,并没有半点实际意义,甚至可能给自己平添麻烦。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保持身心愉悦的秘诀,就是不要跟人“抬杠”。“抬杠”分出个是非对错,又能决定得了什么呢?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白费一番嘴上功夫。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而鬼谷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唯有言语平实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懂得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实际的态度。既不必夸张,又无需争辩。以质朴的语言增强说话的分量,而不是通过诡辩达到言语胜人的目的。从而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4、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古人有言曰: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言者,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鬼谷子》
古人云:“口可以用来吃饭,却不能胡乱说话。”一说话,就容易犯忌讳。“众口铄金”,是由于言辞之间难免因为偏见而歪曲事实。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这句话现在被翻译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随便说一句话,可能是无心之言,但是可能会非常严重地伤害他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的压力,足以在精神上压垮任何人。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积德。

5、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鬼谷子》
聪明人保持缄默,愚笨的人滔滔不绝。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懂得倾听别人,才是最有效的沟通手段。
听懂了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把握主导,让人心服。
青蛙叫个不停,没人理会;公鸡一叫大家就都起床了。
讲话不在多,切中要害才最重要。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言而当,知也。
默而当,亦知也。
——《鬼谷子》
学会说话是一门学问,学会沉默更是一种修养。
一上来就把话说尽、把事做绝的人,直接暴露了他的层次。知人不评人、看破不说破,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常听人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有些话,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不必拿出来对别人说。

《韩非子》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话太直,难免多说多错,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

俗话说得好:“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讲话要注意分寸,把有益的话放出来,得罪人的话就关进肚子里。
做人最忌讳交浅言深,话到嘴边留一半,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别人。相视一笑、点到即止,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

7、说话讲究对象,话不投机半句多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鬼谷子》
与智慧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笨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屋建瓴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说话之道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要求一个人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说话有智慧,说活有技巧,说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纯熟完满地说话,不易做到,但只要注意说话场所和说话对象,时时注意斟酌字句,借鉴鬼谷子的智慧精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加修炼,这样我们也能成为会说话的人。

8、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必预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鬼谷子》
有格局的人,总会格外审视自己的语言。因为事的吉凶、人的命运,往往都系于言语之间。
不同的眼界和话语,带给对方不同的感受,所获得的回报也会大不相同。荀子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如果你与一个人聊天时感到很舒服,那么对方的情商和见识,肯定远胜于你。这样的人,绝不轻易出口伤人,而是懂得把握语言的尺度。
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得罪人,让人舒服,确实是一门学问。鬼谷子的建议是,嘴巴是宣泄情感的门户,要善用开合之间的转化。把有益的话、动听的话说出来,把有害的话、得罪人的话关在肚子里。必须要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9、说话有忌,聪明人从不说
辞言有五:
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
——《鬼谷子》
病者,说话无精打采,缺乏精气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干劲,没有上进心;怨者,喜欢抱怨,充满负能量,遇事没有主见,不去解决,消极悲观;忧者,多愁善感,情感过于丰富,沉浸在自我世界,让旁人无所适从;怒者,情绪失控,喜怒都形于色,言辞过分;喜者,得意忘形,做事高调,口不择言。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说话,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情况都不要口出狂言。想得富贵命,先养富贵嘴。

10、说话有数,换位思考
说者听,必合于情。
——《鬼谷子》
鬼谷子所谓的“合乎情”,就是要合乎听者的情绪。
要是有人单方面地对你吐苦水、发牢骚,丝毫不在意你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说什么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说话考虑别人的情绪,懂得换位思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修养的一种体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都这十年#“天府之国”即古老又年轻这是我的第N次来到成都每次离开都留下了再来的理由 武侯祠里依然是红墙竹影 慢步在竹林深处的长廊之中感受时光掩映下的静谧与美
  • 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却把我的茶杯也走了。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却把我的茶杯也走了。
  • [耶][可爱][猪头]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是在也看不出是大一新生,还是穿成熟的衣服越来越合适,是写出来的文字越来越贴近生活,还是故作成熟的与人打交道,但于我,需
  • 就算你把我伤的遍体鳞伤,我还是依然奋不顾身的喜欢你,这才叫飞蛾扑火呢!就算你把我伤的遍体鳞伤,我还是依然奋不顾身的喜欢你,这才叫飞蛾扑火呢!
  • 保留了一些,和伦哥心有灵犀的证据[哇][哇][哇]这个恐龙乐园,真的很神奇,其实我提前并没有做功课,就觉得,以我对伦哥了解,他肯定喜欢这儿,后来,在哈利波特一块
  • #每日一善[超话]#[鲜花] #阳光信用# [鲜花]#每日一善# ☀️ᴍᴏʀɴɪɴɢ 梦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美好的一天,由一颗会感恩的心开始!#每日一善#我们
  • #每日一善#我们都无法预判未来的事情发生 当下的每一天 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每一分每一秒 人和人的相遇 从到相知 到相识 过程关系的转换 因果轮回 其实每个角色的
  • 周六周日那两天真是太痛苦了,对啥都不感兴趣,美食、衣服、脱口秀、帅哥、旅游、音乐节,满脑子都是烦人的工作时至今日,我对奶茶的喜爱还没有恢复过来不过刷到古装男神还
  • 【云南省卫健委公布全省发热门诊机构名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为全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方便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以及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
  • 错了服务,对了东西,哪里还有什么购物体验之说,全是浑水狗屁之谈。人性本就复杂难以揣摩,何况还要触犯于聪慧之人,自然是没好果子给的吃。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 官,哥,汝,定,钧,说是五大名窑,正式了解茶的时候得的这个杯,它跟这五个形容一致,很是巧合,搭配时
  • 【#旅游资讯#】适合骑车兜风的季节[兔子]首尔自行车#丁零零#[淘气]在韩国想要骑车逛一逛的盆友们可以使用丁零零~租赁点以地铁出入口、公交车站、住宅园区等生活
  • [微笑]我的姓名[发呆]:醋蛋液⚡医院有很多科室,我就一个单科——细胞科;⚡我不是医生,却可以解除你身上的疾病和痛苦;⚡我不是医学教授、博士,我能给你带来传统中
  • 2022.10.5苏州园林-拙政园这个东坡肉,肥的地方有些香(或许因为少)瘦的地方有些柴,味道对于有些饥饿的我来说还是可以的。不是很甜 又很Q弹9.24是个好日
  • 其实韩景慧的之前真子样好很的看,不知道么为什这她欢么喜整容,甚至了为整够容达能到己想自要果而的效择不[笑而不语][挤眼] #美女# 感觉接下来的微博要变成秀夫博
  • (图3️⃣应该的确是在控制身体防止摔跤[允悲]因为完整视频里何老师前面出来在这个门口差点摔了是被工作人员扶住的,老秦也是扶着工作人员下来的,视频)【哄老人开心才
  • 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有一种相逢,叫一见倾心有一种了解,叫知己知彼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有一种微笑,叫于无声处有一种眷恋,叫一往情深一种友情,浅遇深藏一种对望,
  • 有些人初遇时不错,盲目心动时,你从未想到过为四柱中就是写着,不能开展起关系走到一起,你以为的一切安好,实在命运造人,各怀心思,直到真正的看见时,有些人是在你生命
  • #卢太铉[超话]#220810 뉴스픽文章“街头男战士”Mbitous Crew,偶像出身成员李浩沅和卢太铉的琐碎TMI?(卢太铉部分节选)1. 宠物狗狗的名字
  • 锦鲤日本留学,是坚持绝对免费服务、坚持绝不商业化执念的本体,这种执念需要同学们和锦鲤一起来守护。需要申请语言学校的同学(๑˙ー˙๑)请长按二维码骚扰大锦鲤的老师